猪无名高热病的正确诊断及有效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65.72 KB
- 文档页数:2
疫病防治
猪无名高热病的正确诊断及有效防治
鲍旭东(江苏省沭阳县畜牧兽医站223600)
猪无名高热病由于该病病因复杂,
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染临床上较难控
制,治疗效果往往也不很理想。造成
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
猪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
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生长育成猪
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暴发了传播迅速,
死亡率多、治愈低,不同地区发病特
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均有差异。
由于治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
严重的经济损失。
1发病特点
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
一般在5~2O天左右,病死率高。
猪场对防疫T作不够重视.技术
T作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的封
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
措旋,导致猪场猪只发病严重。
发病猪的体重一般2O千克重以
上,发病率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
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乱用疫
苗和药物,饲料管理不善,从场所购
血清的酮体含量一般在1.72mmol/L.
亚临床酮病奶牛含量在1.72~3.44mmol/
L,临床酮病奶牛含量都在3.44mmol/L
以上。
4防治
奶牛酮病的防治要坚持补糖抗酮
对症治疗的原则,提高血糖含量和饲
料中丙酸及其它生糖先质的利用.促
进糖原异生作用,缓解酸中毒。补糖
治疗可以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以
提高血糖浓度。此外,应用丙酸钠、 进的苗猪、猪舍通风不良,不注重霉
菌毒素危害的猪场,发病率及死亡率
更高。
2临床症状 当发病猪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
降。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边缘发绀,腹
下和四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
紫红色,体温升高至4O一42℃,呼吸困
难,喜伏卧,部分猪 现严重的腹式
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
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
嚏、咳嗽、跟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
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
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
混浊.颜色加深.病程较长的猪全身
苍白, 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后
肢无力,个别猪死前不能站立,最后
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高,
有的猪场甚至死到九成以上.部分母
猪在怀孕后期出现流产、产死胎,弱
仔和木乃伊胎。
丙二醇等生糖物质以补充糖元.可受
到较好效果。在提高血糖浓度的同时.
还可以配合激素疗法,肌肉注射胰岛
素,可以增加肝糖元的贮备。应用
ACTH,1次肌肉注射200~600IU。使
用方便,简单易行.注射后病牛无副
作用。肌肉注射可的松100mg对该病
也有较好的疗效。注射后48h内.患
牛食欲恢复,2~3d后产乳量显著增加,
血糖浓度升高.血酮浓度降低。对症
治疗可以采取水合氯醛,首次剂量 3剖检变化
所有病死猪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肺
炎、剖检可见以下症状:
肺肿胀、变硬.呈不能收缩的橡
皮状肺,间质性肺炎症状明显,肺部
呈现斑驳状到褐色病变.大多数都是
混合感染肺炎,有化脓灶,部分猪肺
血,m血性肺炎,间质明显增宽。
淋巴结广泛肿大,特别是腹股沟
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
有的病死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浅,
有的肝则呈黄土色质地较脆.有瘀血
现象,有的病猪脾脏肿大、质脆。
多发生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
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
出.个别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色纤维
素性粘连。
4诊断
发病严重的猪场大部分存在病毒
和细菌混合感染.实验室诊断检测主
要病毒有:猪瘟、猪圆环形病毒2型、
猪流感、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
30g,以后用7g,连续3d。也可用5%
碳酸氢钠静脉注射作为辅助疗法。
酮病是高产奶牛的常发病、群发
病,与奶牛营养、饲养水平、体况与
酮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生
产中应注重营养物质的合理供给,尤
其是在泌乳初期加强饲养管理.保持
合理的体况,可有效控制和预防奶牛
酮病的发生。
2010.9口叵目匮圈囤1
09 鳓 嚣g 誊 粼 §搿l囊 糍鬻誊舞 鞲 瓣
疫病防治
综合症病毒。检测到的主要细菌有:
多杀性巴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
菌、猪链球菌Ⅱ型、副猪嗜血杆菌等。
小部分猪场存在弓形体或附红细
胞体,饲料中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
烯酮、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等均超
标。在多地区发病现场诊断,不存在
对人体有明显危害的人畜共患病的威
胁.但是否存在其他特异性病原,目
前还未得到权威机构的确诊。
5防治措施
病猪一般病因复杂,愈后不良,
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
养管理,炎热季节要搞好防暑降温工
作,冬季做好保温通风工作,提前保
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
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到死亡率。
5.1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人
隐性感染猪。
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
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夏天应做好防暑
降温工作.加大猪舍通风量和用凉水
喷雾等降温措施,通过对流促进蒸发
和散热,猪舍门窗应全部打开,让空
气对流 夏天应降低饲养密度,生长
猪应每头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
间.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降温可有
效控制猪无名高热和呼吸道病。从分
娩、保育到育成严格采用“全进全出”
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
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
混群的次数.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
同时全部转 ,在每批猪}{J栏后猪舍
须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
新的猪群。
猪舍及环境均需定期消毒,减少
病原微生物的含量,由于病毒对普通
消毒剂不明感.特别是猪厕环病毒,
一般消毒剂对它不起作用,消毒时应
选择新型、刺激性较少的消毒剂,如
复合醛类消毒液.在发病的十天内应
提高消毒液的浓度,对疫区及疫区附
近外部环境每周进行4 6次严格消毒,
母猪和大中猪中午时可带猪喷雾消毒,
1 10口叵目圈墨 2010.9 猪场的生活管理要每天一次,第十天
开始,可加大一倍稀释进行消毒,减
少健康猪通过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病毒
的几率,以防本病扩散蔓延,对控制
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和效果。
5_2药物控制措施
该病重在预防,当猪群大规模发
病时,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应在疫
病未发生之前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
生素进行预防应在猪无名高热发病高
峰期前加药预防,当疫病发生时,针
对细菌和支原体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可
减少损失.应及早采取措施.在饮水
和饲料同时投药,结合注射对病猪进
行治疗.以减少细菌二次感染引起的
死亡.目前临床较敏感药物有支原净
等,猪场可根据本场情况采用联合用
药的办法,制定本场预防保健计划,
从母猪用药保健开始控制细菌疫病的
源头
对已发病的猪群:可在每吨饲料
中添加氟甲砜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
300克/吨,由于患病猪采食量减少,
应同时在饮水中加药.使用对细菌和
病毒均有效的抗菌素和中药提取物复
合制剂,让猪群自由饮用5~7天,对
已发病的猪只应隔离饲养,精心护理,
并使用黄芪多糖和长效磺胺类针剂进
行注射治疗,1天2次,连用3~5天,
同时在饮水中添加药物进行治疗,如
果病猪混合感染猪瘟等病毒性疾病,
则治疗效果不佳,对病情特别严重和
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应及时果断淘
汰,防止疫病传播发展。
断奶仔猪:仔猪断奶前7天至断
奶后28天的仔猪料中添加抗菌素,每
吨饲料中添加氟甲砜霉素+强力霉素
200克/吨,或用80%支原净125克/
吨+金霉素300克/吨+阿莫西林200克/
吨,以切断仔猪与仔猪间疾病的相互
传播。
生长育成期:在12~l3周龄和l7—
18周龄使用有多次药品进行预防,可
在每吨饲料中添加氟甲砜霉素+强力霉
素250克.也可在饮水中添加可溶性 抗生素,采用脉冲给药的方式,连用l
周,停药1周后再用1周即可。
在炎热高温的天气或猪群转栏,
注射疫苗时,应在水中添加多维电解
质等抗应激药物,尽量降低因应激导
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
哺乳母猪:可在母猪分娩前后各
一周的母猪料中添加抗菌素,每吨饲
料中添加氟甲砜霉素+洛美沙星1o00
克进行预防.以减少母猪排出病菌污
染分娩舍,切断疾病从母猪带到仔猪
的水平传播。
定期驱虫:蛔虫、鞭虫等体内寄
生虫的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使猪群抵抗
力下降,蛔虫幼虫经肺移行和肺丝虫
都会加重呼吸道病的病症。所以配合
药物驱虫对控制本病发展有一定意义,
应在断奶仔猪传人保育舍2周左右,
选择对体内外寄生虫效果明显的驱虫
剂进行驱虫,即将达到理想效果。 6反思和建议
在疫病暴发期间.现场和实验室
诊断经常出现“盲人摸象”的结果,
许多技术人员单凭现场经验和实验室
诊断就作出判断.对复杂的混合感染
往往作出1~2种疾病的片面诊断,结
果造成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无效。
如果有效控制猪流感、猪瘟等疾
病的危害仍是政府和猪场应考虑的问
题,除病毒因素外。细菌性病和寄生
虫混合染也是导致病猪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抓紧猪群的防疫保健T作是
重要一环。 猪群要受严重热应激和饲养管理
不善是导致疫病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之一,饲料营养,霉菌毒素的危害,
猪场保健意识,猪舍通风程度和降温
能力,猪群饲养密度,生产模式,消
毒工作重视程度和科学的实施能力等
方面对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起着关
键的作用.猪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的素质是猪场防疫水平高低的决定因
素,在疫情复杂的形势下,及时采取
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预防无名
高热,降低发病率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