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无名高热的原因和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64 ·2022.080 引言猪高热混感疾病又称为无名高热综合症,常流行于规模化生猪养殖领域。
很多生猪养殖户仅仅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或者使用常用的治疗发热类的药物进行治疗,由于缺乏针对性,常常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大量生猪患病死亡。
猪高热混感疾病在防控期间除了要不断总结治疗工作经验外,还需从该种疾病的发病机理、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入手,深入认识猪高热混感疾病是一种多病原共同感染引发的综合症,单一的治疗手段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应对传统的防治手段、治疗方案做出动态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降低高热混感疾病的不良影响,将养殖场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
1 发病原因猪高热混感疾病是一种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综合传染性疾病,其中以病毒感染为主,常见的病原主要包括猪瘟、猪圆环病毒、猪尾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道障碍综合症病毒。
其中很多病毒都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范畴,生猪感染后虽然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会造成猪免疫功能显著下降,很容易遭受各类细菌病毒的侵染,表现为混合感染、并发感染。
很多集约化规模养殖场或中小规模养殖户由于养殖环境控制不到位,圈舍规划不合理,养殖场的废物清理不及时,处置不到位,不注重做好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饲料营养价值相对较差,造成猪免疫能力显著下降,极容易引发高热疾病的发生。
气候突然变化,频繁的转群,外界应激因素较多,严重的应激反应,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等,都加重高热混感疾病的发病率。
2 临床表现猪高热混感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急的特点,作者简介:盛文学(1978-),男,汉族,山东烟台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猪高热混感疾病发病原因及诊治盛文学(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万第畜牧兽医站 ,山东 莱阳 130000)摘要:近年,在很多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流行一种高热类疾病,临床上主要以体温升高、身体皮肤发绀、体表皮肤充血出血为主要特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传播速度较快,造成的死亡率较高,多种药物治疗较差,很多患病病例发病较急,往往来不及治疗就会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该类疾病被称为高热混合感染疾病。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摘要:该病传染快,呈地方流行,各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但以20公斤以上的多发,各年龄段猪群都有发生,特别是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很规范的中小猪场以及散养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较快,很多治疗方法难以见效。
关键词:猪高热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19-01一、流行病情况该病传染快,呈地方流行,各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但以20公斤以上的多发,各年龄段猪群都有发生,特别是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很规范的中小猪场以及散养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较快,很多治疗方法难以见效。
二、主要临床症状1、体温升高达40.5--42℃,食欲减退,精神沉郁。
2、有的便秘,有的拉稀,很少出现便秘和拉稀交互出现的情况。
3、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明显,也有咳喘症状,有的鼻孔流混浊的鼻液。
4、皮肤有出血点,股内侧毛少皮薄的地方明显,有的出现毛孔渗血。
5、中后期少数病猪耳尖,四肢末端、腹下呈红紫色;有的头部和臀部发紫。
6、部分猪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步态不稳,卧地后四肢滑动。
7、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8、一般解热镇痛药物作用不明显。
三、剖检变化1、肺脏肿胀,质地变硬,肺间质增宽明显,有出血点或斑。
2、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切面外翻、多汁,部分有出血点,也有的出现大理石样变。
3、肾脏表面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质地变脆,部分边缘有梗死灶;肝脏肿大,色淡,质脆,有的有白色坏死斑点。
4、胸腔有纤维素性渗出,肺与胸膜粘联;细胞核心脏粘联,分离后心脏呈典型的绒毛心。
5、胃粘膜有出血点,有的胃大弯粘膜弥漫性出血;肠粘膜出血,部分猪回盲口附近有溃疡灶。
6、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很难做出诊断。
根据很多资料显示,不同地区、不同猪场原发病源不同,主要有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等。
继发性细菌病原有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
中草药治猪高热病
猪高热病,又叫“猪无名高热”或“猪高热综合征”等,是由多种疾病混合感染,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较高。
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有发病,本病是以不食、体温升高到40℃以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为特点的一种群发性热性病。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40℃以上稽留高热,卧多立少,精神沉郁,结膜潮红,眼眶肿胀,鼻盘干燥,口腔有臭味,流泪,不食,有时能喝几口水,间或食少量青绿饲料,小便黄稠,粪便干黑呈栗状,多数带有黄白色条状或絮状假膜,少数病猪带血,鼠蹊淋巴结肿大,皮肤发红或出现小红斑点,但有的病例嘴巴、耳朵发红。
另一个常见症状就是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等。
病程一般7天左右,最长可达一月以上,病到后期,精神极差,四肢无力,最后并发呼吸道疾患,严重者脱水死亡。
治疗生石膏40克(先煎)、肥知母20克、生山栀10克、板蓝根20克、黑玄参20克、金银花10克、川大黄30克(后下)、炒枳壳20克、生甘草10克、鲜竹叶30克,水煎,去渣,候温胃管投服,每日1剂,连服2~3剂。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实践共诊治病猪482例,治愈342例,治愈率达71%,效果良好。
猪高热病怎样治?四种治疗方案概述:温度逐渐升高,困扰猪场的另一高死亡率疾病来袭,是每个养殖户都应改注意的,它就是“猪高热病”。
猪高热病即为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
该病不分年龄、不分品种、不分季节,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等特点。
由于病因比较复杂,一旦发病难以控制。
一、猪高热病怎样治?对猪高热病要及时正确诊断,确诊是哪几种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特别是对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的病猪,应采用对细菌和病毒均有效的抗菌和中药提取物复合制剂,同时在饮水或饲料中应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效果更佳。
猪高热病的病因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切忌病急乱投医,用药不当会增加病死率。
猪发热时,切忌盲目用退热药,病猪体温升高可抑制某些细菌病毒的繁殖。
通常体温超过41℃时再考虑用退热药。
用药时应最大限度减少猪的应激反应,尽量口服用药,减少药物注射次数。
注射时注意针头长度合适,且需要更换注射部位。
当发现猪群发病后,应针对病猪的发病原因,合理用药,及时治疗。
方法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首先做好全面消毒工作,一方面,采用大青叶、金银花、生地、石膏、苇茎、丹参、知母、黄芩、黄连、麦冬、白术、苍术、陈皮、黄芪、甘草、焦三仙。
根据实际病情适当调整剂量和味数。
另外,静脉注射10%长效治菌磺,1天1次,连用3-5天。
另一方面,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粉和电解多维等。
治疗期间切忌注射疫苗。
正常2-3天可明显见效,治愈率为95.65%(44/46),治疗效果显著。
方法二:以中草药为配方治疗猪高热病的口服液,采用知母100g、石膏150g、黄连100g、甘草100g、栀子100g、黄芩100g、黄柏100g、蒲公英100g、板蓝根100g加水煮成水剂配制。
经验证该口服液对育肥猪和母猪均有显著疗效,治愈率可达85%以上。
二、猪高热病不同时期的治疗1、发病早期:每吨饲料中添加超强瘟可康散II代+20%氟苯尼考粉+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连用7天;2、发病中期:A打针治疗(视情况任选一种方案)上午:瘟可康注射液+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天一次;下午:(1)当猪群表现呼吸系统疾病时,使用百炎净或咳喘金针,每天一次(2)当猪群的表现链球菌等症状时,使用百炎净每天一次;(3)当猪群有血虫病混合感染症状时,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每天一次。
引起猪发热的原因很多,如猪瘟、猪流行性感冒、猪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
下面给您简单介绍这些猪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一、猪瘟。
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传染性强、死亡率极高,猪不分年龄品种,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
一般2-10天发病。
症状:最急性型:突然发病,高温个退(41-42℃),无明显症状,很快死亡。
急性型:体温升高到40.5-42℃,持久不退。
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伏卧喜睡,寒颤,挤卧一堆或钻草窝。
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
眼结膜发红,有浓肿分泌物。
先便秘、后腹泻。
耳根、腹部、仰肢内侧等处有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出血点。
公猪包皮积尿,挤压时流出白色浑浊异臭尿液。
病猪一周左有死亡。
慢性型:急性不死转为慢性。
病猪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不起,行走摇晃,有时轻热,便秘腹泻交替,一般难以恢复。
防治:无特效药,主要靠预防。
1、每年应在春秋两季进行猪瘟疫苗防疫注射。
仔猪在吃奶前注射疫苗效果好。
2、猪舍、用具等用2%烧碱或20%石灰乳或30%草木灰水消毒。
病猪应隔离,死猪应深埋或烧毁。
3、坚待自繁自养。
从外地购进猪,要注射猪瘟疫苗并隔离观察3周,健康无病方可合群。
二、猪流行性感冒。
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往往突然发病,很快波及整个猪群。
一般呈良性经过,病程短,一周左右可自愈,有并发症时可引起死亡。
各种猪对本病易感,尤其是外国良种猪多发。
本病多发于天气骤变的冷湿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
症状:病猪体温升高到40-41.5℃,有时可达42℃。
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粪便干硬,眼鼻流出粘液性分泌物。
防治:在阴雨潮湿和气候剧变的季节,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干燥、清洁、防寒、保暖,定期驱虫,补给富含维生素的饲料,用10-20%石灰乳消毒栏舍。
猪高烧不吃怎么办?
猪高烧不吃怎么办?猪持续发高烧,而且也不吃食怎么办?很多养殖户都在为猪高烧不吃东西而发愁,而且这样的情况死亡率也非常高,猪高烧不吃是什么病怎么办?
无名高热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不吃饲料甚至青绿饲料也不吃,饮水次数增加甚至喜饮脏水,部分皮肤出现红色斑点,粪便干燥表面有黏液,内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猪高烧不吃解决方案:引起猪只发烧的疾病很多,应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方通速溶电解胺基多维和红弓链颗粒来做好猪只的保健工作,同时做好消毒卫生工作。
在此为大家提供一些临床上常见的高烧高热的治疗方案:对猪瘟或蓝耳病引起的继发感染,建议使用:白金肽(香港奥邦生物)肌肉注射:稀释本品后摇匀,形成均匀的混悬液。
治疗量:本品发病前期注射150kg体重,后期注射100kg体重,预防量减倍。
30中草药治疗猪无名高热黄宁(青海省大通县长宁镇后子河兽医站810105)近几年来,笔者在大通县猪场和规模养殖户遇到猪高热病,患猪体温达41℃以上,病猪精神沉郁,鼻镜干燥,结膜充血,体热灼手,烦燥多渴;粪少干硬、小便短黄,舌苔黄燥,舌边、舌尖红,有芒剌;心跳加快,呼吸粗厉,喜卧湿地。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病名,而是一个症状。
具有发病快、传播快、病死率高的特点。
在临床上又比较难诊断,尤其是猪瘟、猪链球菌病、蓝耳病等传染病,要根据临床症状来区分是很困难的,在几种传染病混合感染时症状就更加复杂。
我们在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抗病毒注射液等兽医临床常用药,有时效果不佳,时好时坏,病程长的大部分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
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请教了一些兽医老前辈。
尝试用中草药治疗,以清三焦实热的黄连解毒汤和温病清温败毒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请同行斧正。
1病原病因1.1病原复杂主要病原有:猪蓝耳、猪流感、猪瘟、猪喘气病、猪肺疫、猪丹毒、猪链球菌病、猪支原体、弓形虫、附红细胞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毒、细菌、血液原虫、支原体、霉形体等2种以及2种以上的并发、交叉、混合感染。
1.2发病原因笔者将其归纳为五不:不合理的养殖管理、不科学的配制饲料、不彻底的消毒圈舍、不规范的引进生猪、不合理的乱用抗生素。
2临床症状其共同症状是不吃,精神不振、喜卧,吃脏水。
体温在41℃以上。
舌苔黄燥、舌尖红,呼吸、心跳加快,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潮红,粪干,尿少色深。
末期心脏衰弱,耳朵、腹下、四肢部皮下呈现紫红色,叫声嘶哑,体温下降。
后期末梢厥冷,最后死亡。
3辩证分析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猪大部分都是病毒、细菌、血液原虫、支原体、霉形体等2种以及2种以上的并发、交叉、混合感染。
也有母猪产后感染引起的高热。
临床症状极其相似,基层没有实验室条件,很难具体诊断清楚。
祖国中兽医学八纲辩证认为发热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
最近养殖户经常咨询无名高热,今天高老师猪病大讲堂就好好给大家普及下无名高热的知识,大家要引起重视,对无名高热多一些了解,才能尽快控制,减少损失。
1、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因此,所谓高热病根本就不是一个病,是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2、当猪抵抗力差的时候会有无名高热,高热病在极冷和极热时都会发生,冷热都会对猪造成应激。
应激才是高热病爆发的主要诱因,猪的体感温度(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同)若处在适温带,发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少很多。
3、高热并非突然爆发,而是有潜伏期,猪群早就有感染,一直处于潜伏状态,猪开始是免疫变差,然后无精打采.怕冷然后突然大量死亡。
这些应激都是有迹可寻的,猪场任何一个微小的改变,都可能造成猪场高热失去控制。
4、大规模的养猪场也发生高热病.只不过死亡率低。
大规模猪场的技术场长营养保健意
识强,饲养管理比较到位,所以即使发生了高热病,死亡率也非常低。
推荐药物;猪益肽—抗病毒特效产品
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产品特点:本品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
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