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一、《战国策》简介
二、分析讲解《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一、《战国策》简介
(一) 《战国策》概说
(二)《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一、《战国策》简介
(一) 《战国策》概说
《战国策》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
最初的作者:各国的策士和史官。
后来有人将这些著作和记载汇集成书,有各种名称:《国策》、《国别》、《国事》、《事语》、《长书》、《修书》、《短长》等。
西汉后期刘向将其整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
《战国策》体例:国别体 ,写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1国的史实。没有完整系统的体例。
《战国策》的内容:战国策士的言行即游说活动。
二)《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代表先秦历史散文最高文学成就
1、叙事成就:大量运用多种文学手法叙写历史事实。
调动多种文学手段,如烘托气氛、渲染环境、制造悬念、夸张甚至虚构,极尽腾挪跌宕之能事,使所叙写的事件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2、记人成就:对人物不仅进行语言、行动的描写,还进行心理和肖像的描写。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心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苏秦始将连横》中写苏秦说服秦王失败回家,他的穷困潦倒“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镒(yi)尽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嬴縢(teng)履屩(jue)(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之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
3、记言成就:抓住对方心理采用不同的说理方法,采用大量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一是善于抓住对方的心理,根据对方的不同身份地位,投其所好,避其所忌,采取不同的说理方法。有的以小见大;有的由近及远;有的以情动人;有的以理服人;有的单刀直入;有的迂回曲折,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抓住赵太后的多重身份《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没有从正面讲大道理,只是从自己的家庭小事发端,现身说法,由情入理,
第二个特点大量运用多种修辞手段特别善于运用铺排夸张,增强说服力。
《齐策·苏秦说秦王》:
齐南有泰山,东有瑯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军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

雨,志高而扬。
3、记言成就
第三个特点是大量使用比喻和寓言,使说理更加形象生动。
《楚策·庄辛说楚王》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比喻。《燕策·燕昭王求士》中的千里马的故事。至于寓言,在《战国策》中俯拾即是,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到现在仍有鲜活的生命
二、分析讲解《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一)层次分析
1.弹铗而歌: 无才平庸 贪得无厌 忘恩负义 爱慕虚荣
2.焚券市义 : 故弄玄虚 哗众取宠
3.营造二窟: 足智多谋 见识深远 知恩图报
二)艺术特色
1、人物形象鲜明
冯谖:足智多谋 见识深远 知恩图报
孟尝君:宽宏大量 礼贤下士 但又缺乏知人之明和政治远见
2、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1)欲扬先抑,层层深入
(2)对比映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