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加工与贮运
- 格式:ppt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28
一、名词解释1、畜产品加工:绝大多数的畜禽产品,必须经过加工加热处理后才能被利用或提高其利用价值,这种对动物产品的人工处理过程,叫畜产品加工。
2、畜产品加工学:研究这些动物产品加工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加工工艺技术的学问,叫畜产品加工学。
3、禽蛋:是一个完整的、具有生命的活卵细胞。
4、气室:刚产的蛋没有气室,只有冷却后蛋内容物收缩,蛋壳膜和蛋白膜彼此分离而形成的间隙为气室。
5、干蛋品:将蛋液中的大部分水分蒸发干燥而制成的产品。
6、肉:畜禽经屠宰后,去皮、毛、头、蹄、骨及内脏后的一切可食用的组织。
7、肌节:原纤维上具有和肌肉纤维一样的横纹,横纹的结构是按一定周期重复,周期的一个单位叫肌节8、肉的持水性:指肉保持水的能力。
具体指肉在压榨、加热、切碎搅拌处理过程中,水在肉中保持能力或在肉中添加水分时的水合能力。
9、肉提出物:指用盐水浸泡鲜肉时,最初溶出的大部分蛋白质产生凝固,因此将此浸泡液煮沸过滤后的液体。
10、劈半:将胴体劈成两半(猪、羊)或四分体(牛)称为劈半。
11、自溶过程:由于肌肉本身自溶酶的作用,使部分蛋白质分解生成水溶性蛋白质、肽及氨基酸等。
这一过程即称为自溶过程12、水分活性:水分活性即食品在密闭容器中的蒸气压P与同温度时纯水的蒸气压Po之比其关系A w=P/P013、肉类罐头:是指以畜禽为原料,调制后装入罐装容器或软包装,经排气、密封、杀菌、冷却等工艺而成的耐储藏食品。
二、填空题1、畜产品加工学的研究对象:肉品、乳品、蛋品和皮毛。
2、禽蛋在贮藏时的变化规律:禽蛋的比重下降、气室增大pH增大、黏度降低;重量减轻、凝固点不变。
3、禽蛋的功能特性:蛋的凝固性、蛋黄的乳化性、蛋白的起泡性。
4、皮蛋传统加工方法材料:生石灰、碳酸钠、茶叶、密陀僧(氧化铅、金生粉、黄丹粉)可促进料液向蛋内渗透,缩短成熟时间,可减少蛋白碱分,有增色、离壳的作用。
5、肉的组成:肌肉组织(横纹肌、心肌、平滑肌)、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网状蛋白)和骨组织。
畜牧业的畜禽产品加工与包装畜牧业是农业中重要的一个领域,畜禽产品是人们餐桌上重要的来源之一。
为了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工与包装的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畜禽产品加工与包装的相关内容。
一、畜禽产品加工的重要性畜禽产品加工是将从畜禽身上获取的肉、蛋、奶等制成各类加工产品的过程。
通过加工,可以延长畜禽产品的保质期,并且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加工还能够满足人们对不同口味的需求,丰富人们的餐桌选择。
此外,加工还可以提高畜禽产品的安全性,避免传染病通过生鲜产品传播。
二、畜禽产品加工的方法1. 肉类加工:肉类加工通常包括杀宰、剥皮、去腑、分割和包装等环节。
加工过程要严格控制卫生条件,确保产品无污染。
同时,根据目标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包装形式,如鲜肉、冷冻肉或真空包装。
2. 蛋类加工:蛋类加工主要包括洗净蛋壳、分离蛋白和蛋黄、制作蛋制品等环节。
加工过程中要保证蛋壳的完整性,避免污染。
包装形式可以是蛋盒、塑料袋或者罐装。
3. 奶制品加工:奶制品加工可以制作出各种乳制品,如牛奶、酸奶、奶粉等。
加工过程包括牛奶的杀菌、离脂、各种添加剂的加入等。
包装形式要考虑乳制品的特性,通常采用盒装、瓶装或袋装。
三、畜禽产品包装的目的1. 保护产品:畜禽产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包装可以保护产品免受细菌、灰尘和其他污染物的侵害,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2. 方便携带和储存:包装可以将畜禽产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方便消费者挑选和携带。
包装也能更好地储存产品,减少浪费。
3. 促销和宣传:包装设计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升产品的销售量。
通过独特的包装形式和logo,可以树立品牌形象,增加品牌知名度。
四、畜禽产品加工与包装的挑战1. 卫生安全: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卫生条件,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2. 产品质量:加工过程中要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保证食品口感和营养成分。
3. 环境保护:包装材料的选择要考虑环境因素,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畜禽产品加工与包装的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对高质量、安全、方便的畜禽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国内外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研究现状一、引言牧草作为牲畜和家禽的重要饲料资源,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牧草的加工与贮藏技术不仅关乎牲畜的饲养效果,也直接影响着牧民的经济收益和养殖方式。
目前,国内外都对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改善牧草的品质,延长贮藏期限,提高利用率,进而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加工技术、贮藏方法、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国内外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的现状。
二、国内外牧草饲料加工技术1. 干草与青贮2. 饲草粉碎技术3. 饲草发酵技术4. 牧草饲料添加剂的研究5. 其他进阶技术在牧草饲料的加工过程中,干草与青贮是两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干草是将牧草在干燥后压缩成方形或圆柱形的团块,以便储存和使用。
而青贮则是利用牧草本身的酸性菌和酵母,将其置于密封的容器中进行发酵,以达到储藏的目的。
饲草粉碎技术在牧草的加工过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将牧草在机械设备中进行碾磨和破碎,可以提高牲畜对牧草的消化率。
饲草发酵技术和牧草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众多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发酵能显著提高牧草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而添加剂则可以增加牧草的可食性和利用率。
三、国内外牧草饲料贮藏方法1. 地面堆放2. 地下窖藏3. 建筑储藏4. 塑料薄膜覆盖5. 氧气排除贮藏在牧草饲料的贮藏方法上,地面堆放是最为简单的方式。
利用平整的地面,将牧草整齐地堆放,然后通过薄塑料覆盖和压实,即可实现短期的贮藏。
相比之下,地下窖藏和建筑储藏则具有更长的贮藏期限。
地下窖藏是将牧草储存于地下的密闭洞穴中,以保持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而建筑储藏是将牧草储存在特定的建筑结构中,以防止外部环境的影响。
塑料薄膜覆盖和氧气排除贮藏也在农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得牧草在储藏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其品质和营养价值。
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 国内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的研究现状2. 国外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的研究现状3.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对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畜牧业的畜禽产品贮藏与运输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日益增加,畜牧业的畜禽产品贮藏与运输变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贮藏和运输过程可以确保畜禽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并减少损耗和浪费。
本文将就畜禽产品的贮藏与运输方法进行探讨。
一、畜禽产品贮藏1.温度控制畜禽产品的贮藏应注意控制温度。
一般来说,低温有助于延缓食品腐败过程。
冷藏温度一般在0℃~4℃之间,对于鲜活的畜禽产品而言,应尽快将其冷藏,确保风险最小化。
2.湿度控制湿度控制对于畜禽产品的贮藏也非常重要。
过高的湿度有助于微生物的生长,加速食品的变质。
而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食品干燥,影响其风味和口感。
一般来说,畜禽产品的贮藏湿度应控制在60%~70%左右。
3.包装方式适当的包装方式可以提高畜禽产品的贮藏寿命。
常见的包装方式包括真空包装、气调包装等。
真空包装可以去除包装内的氧气,减缓氧化过程;气调包装则通过控制包装内的气氛成分,延缓微生物的生长速度。
二、畜禽产品运输1.运输工具合适的运输工具对于畜禽产品的质量保障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冷链运输是较好的选择,可以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状态。
此外,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2.运输温度运输温度同样需要严格控制。
冷链运输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
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和过高的温度都可能导致食品的变质。
3.运输时间运输时间也是影响畜禽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过长的运输时间可能导致产品腐败变质。
因此,运输距离应合理安排,尽量减少运输时间。
综上所述,畜牧业中的畜禽产品贮藏与运输对于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至关重要。
合理控制贮藏温度和湿度,采用适当的包装方式,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温度,并严格控制运输时间,都是确保产品安全和品质的关键。
畜牧业生产者和相关从业人员应加强对贮藏与运输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以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畜禽产品。
畜产品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畜产品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畜产品加工是指将畜禽养殖过程中获得的动物产品进行处理和加工,以提高其附加值和延长其保鲜期。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畜产品加工行业正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当前畜产品加工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趋势,为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畜产品加工现状1. 市场需求日益增长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安全、便捷的食品需求不断增长。
畜产品作为主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其市场需求也日益扩大。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畜产品加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我国畜产品加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许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与国外先进的畜产品加工技术相比,我国在设备、工艺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提升技术水平是当前畜产品加工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产品品质不稳定由于畜禽养殖过程中饲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畜产品的品质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肉类的口感、肉质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这给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如何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其品质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畜产品加工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畜产品加工行业将逐渐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利用机器自动化生产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人为操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 加强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对于保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未来,畜产品加工行业将进一步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3. 增加研发力度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研发,提供更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
通过研究新的加工技术和工艺,开发出更多具有特色的畜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营养和口感的需求。
简述饲草加工与贮藏的意义
1 饲草加工与贮藏的意义
饲料加工和贮藏旨在保证畜牧业的经济性、高效性和高品质。
加
工和贮藏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过程,以最大程度地保存和保护饲料
的营养价值和食用质量。
饲料加工的主要目的是改变物料的粒度和密度,改善贮藏条件,
有效提高采集的饲料的质量,以更佳地满足动物的饲养需求。
从而有
效减少贮存空间,提高储存质量,延长贮存期限,扩大饲料范围,进
一步改善畜牧业的饲养效率和作物的品质。
此外,饲料加工还能增强
分散、消化吸收等效果,从而获得最佳的营养价值。
贮藏也是一个重要的饲料加工步骤。
在贮藏过程中,动物饲料受
到不同外部条件,如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会引起饲料加工质量下降。
因此采取合理的措施,及时完成饲料加工和存储贮藏,以保障饲料加
工质量最佳以及饲料本身的营养价值,是无可厚非的。
总之,饲料加工与贮藏非常重要。
它不仅能够改善动物的饲养效
率和营养价值,而且有利于提高贮存效率和提高饲料的品质,并节约
成本。
加工和贮藏将会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绝大多数畜牧业产品必须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利用,并且提高其利用价值,这种人工处理的过程,叫做畜产品加工。
研究畜产品加工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加工工艺技术的科学,就是畜产品加工学。
集中分割:集中分割是指规模化屠宰企业利用自身产业和技术优势将屠宰后的猪胴体直接进行精细分割,然后再出场销售的过程。
冷链运输:冷链运输是指将屠宰、冷却后的猪胴体或分割肉在0-7℃的环境温度下配送到分割配送中心或其它销售终端的一种先进的冷却肉运输方式。
“集中分割—成品包装—冷链配送—连锁专卖”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猪肉消费的发展方向。
1、肉的概念广义:畜禽经屠宰后,除去皮、毛、头、蹄、骨及内脏后的可食部分叫做肉。
狭义:畜体在放血致死以后,去毛或到皮,再除去头、四肢下部和内脏,剩下的部分,就叫做胴(胴体)。
胴体:即家畜屠宰后除去血液、头、蹄、尾、毛(或皮)、内脏后剩下的肉尸,俗称“白条肉”。
它包括有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组织及神经、血管、腺体、淋巴结等。
从狭义上讲,原料肉是指胴体中的可食部分, 除去骨的胴体,又称其为净肉。
带骨肉热鲜肉:在肉品工业生产中把刚屠宰后不久体温还没有完全散失的肉称为热鲜肉。
冷却肉: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使肉保持低温(0-4℃)而不冻结的状态称为冷却肉。
冷冻肉:而经低温冻结后称为冷冻肉。
肉按不同部位分割包装称为分割肉,如经剔骨处理则称剔骨肉。
由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生产出来的产品称肉制品。
“肥膘”:脂肪组织中的皮下脂肪称作肥肉,俗称“肥膘”。
肉的组成: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骼组织。
一般地,肌肉组织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也越高。
影响肉组成比例的因素:动物种类、品种、营养状况、性别、年龄、用途。
肉(胴体)主要是由四大部分构成:肌肉组织(50%~60%);脂肪组织(15%~45%);结缔组织(9%~13%);骨组织(5%~20%)肌肉组织是构成肉的主要成分,是决定肉质优劣的主要组成。
在组织学上可分为:横纹肌(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畜牧业中的畜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食物供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畜牧业中的畜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是确保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就畜牧业中的畜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进行探讨。
一、畜产品加工技术1.1 屠宰技术屠宰是畜产品加工的首要步骤。
在屠宰过程中,畜禽需要经历麻醉、宰杀、放血、去毛、去内脏等环节。
合理的屠宰技术能够减少畜禽的痛苦,保证屠宰的卫生与安全。
1.2 分割与切割技术分割与切割技术是将畜禽分成合适的部位,以便后续的加工和消费。
合理的分割与切割技术能够提高肉类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1.3 腌制与腌渍技术腌制与腌渍技术是通过盐和其他添加剂将肉类暴露在盐水中,达到保鲜和调味的目的。
这种技术不仅能延长肉类的保质期,还能增加肉类的风味。
1.4 熏制技术熏制技术是将肉类通过燃烧的木材产生的烟熏熟。
这种技术能够提供独特的风味,并延长肉类的保质期。
二、畜产品贮藏技术2.1 冷藏技术冷藏技术是将肉类存放在低温环境中的一种方法,通常通过冷库来实现。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延长肉类的保质期,并保持肉类的新鲜度。
2.2 冷冻技术冷冻技术是将肉类在极低温下进行保存的一种方法。
通过冷冻技术,肉类可以长时间保存,并保持其风味和营养。
2.3 干燥技术干燥技术是将肉类暴露在空气中,通过风力或热力将水分蒸发掉的一种方法。
这种技术能够使肉类变得干燥,从而延长保质期。
2.4 醉驾腌制技术盐腌制技术是将肉类浸泡在盐水中,去除水分的一种方法。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防止肉类腐败,并保持肉类的质地。
结语畜牧业中的畜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对于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合理运用这些技术能够延长畜产品的保质期,提高产品的品质,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畜产品。
而为了保持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畜牧业从业者需要时刻关注并应用最新的加工与贮藏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素质。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畜牧业,并为人类的食物安全做出贡献。
《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4计划学时:68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与应用1.前言1.1课程定位畜产品加工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它在本专业的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是在学生己经学过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为学生将来的从事食品加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畜产品原料、辅料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储运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畜产品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操作要领及产品的质量控制;使学生掌握典型畜产品的生产实际操作的技能和开发新产品的技能。
2.2设计思路本课程涉及到肉、奶、蛋三个加工贮藏特性不同的领域,其内容主要涉及加工贮藏特性和加工贮藏技术,包括70余种产品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工业化生产技术。
由于我系合作食品企业以肉品与乳品为主,因此,教学重点放在肉制品和乳制品的理论教学,坚持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适合行业一线需要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设计时,兼顾学科已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企业生产要求的实用性。
3.课程目标1.1总体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一批既懂得理论知识,又可以实践操作的人才,他们可以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即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掌握常见畜产品、尤其肉品的加工的原理、方法和产品的贮藏与质量控制;理解肉、乳和蛋等原料的化学组成及基本性质;了解畜禽的基本品种和生产性能等。
在此基础上,利用独立的实验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畜产品的传统与现代加工技术,能够解决生产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了解畜禽的基本品种和生产性能等;理解乳、肉和蛋等原料的化学组成及基本性质;掌握常见畜产品加工的原理、方法和产品的贮藏与质量控制。
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畜产品的传统与现代加工技术,能够解决生产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