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调速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06.50 KB
- 文档页数:8
可控硅在单相电机中的调速电路发布时间:2009-12-09 09:44本文介绍一种简易电机调速电路,不用机械齿轮转化来变速,改善了机械设备使用的效率。
此简易电子调速电路适用于220V市电的单相电动机,电机额定电流在6.5A以内,功率在1kW左右,适用于家庭电风扇、吊扇电机及其它单相电机,若电路加以修改,则可作调光、电磁振动调压、电风扇温度自动变速器等用途。
其电路如图1所示。
硅二极管VD1~VD4构成一个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电桥与电机串联在电路中,电桥对可控硅VS提供全波整流电压。
当VS接通时,电桥呈现本电机串联的低阻电路。
当图1中A点为负半周时,电流经电机、VD1、VS、R1、VD3构成回路,当B 点为正半周时电流经VD2、VS、R1、VD4、电机M构成回路,电机端得到的是交变电流。
电机两端的电压大小主要决定于可控硅VS的导通程度,只要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就可以改变VS的压降,电机两端的电压也变化,达到调压调速的目的,电机端电压Um=U1-UVD1-Uvs-UR1-UVD3,上式中,UVD1、UVD3的压降均很小,而反馈UR1也不大,故电机端电压就简化为Um=U1-Uvs。
可控硅VS的触发脉冲靠一只简单的单结晶体管VS电路产生,电容器C2通过电阻R4、R5充电到稳压管DW的稳定电压UZ,当C2充电到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时,单结晶体管就触发,输出脉冲而使可控硅导通。
在单结晶体管发射极电压充分衰减后,单结晶体管就断开,VS一经接通,那么a、b两点之间的电压就下降到稳压管DW的稳定电压UZ以下,电容器C2再充电就依赖于点a到b点间的电压,因稳压管的电压已经降低到它的导通区域以外,点a到b点的电压取决于电动机的电流、R1和VS导通时的电压降。
这样,当VS导通时,电容器C2的充电电流取决于电动机的电流,在这种情况下便得到了反馈,这就使得电动机在低速时转矩所受损失的问题得到补救。
反馈电阻R1的数值经过实验得出,因此,VS在导通周期的时间内,电容C2便不能充电到足以再对单结晶体管触发的高压,然而,电容C2会充电到电动机电流所决定的某一数值。
可控硅交流串级调速系统上海铁道学院调速及节能技术研究所一九九四年九月目录前言 (1)一、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简介 (2)(1)两极旋转磁场的形成 (2)(2)转子绕组开路时的运行 (4)(3)转子绕组闭路时的空载运行 (4)(4)异步电动负载运行 (5)(5)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调阻调速 (6)①调阻调速原理 (6)②调阻调速是能耗调速 (7)③调阻调速机械性能差 (7)二、半导体二极管整流电路 (7)(1)单相半波电阻负载整流电路 (8)(2)单相半波电容负载整流电路(峰值整流) (9)(3)单相桥式电阻负载整流电路 (11)(4)三相桥式电阻负载整流电路 (12)三、可控硅元件 (14)(1)可控硅元件的工作原理简介 (14)(2)伏安特性曲线 (15)(3)普通可控硅元件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16)四、可控硅串级调速 (16)(1)串级调速原理 (16)①串级调速物理过程 (17)②串级调速可大量节电 (17)(2)KJSA—II三相零式可控硅串级调速 (18)①主回路组成 (18)②给定及触发电路 (19)③操纵电路 (19)④其它电路 (19)⑤主回路的三种接零方法 (19)(3)有源逆变串级调速原理 (20)①逆变的同步及附加电势的形成 (20)②转速与逆变角β的关系 (23)③可控硅的工作电压 (24)④可控硅的工作电流的估算 (25)(4)逆变失败 (25)①缺相、缺脉冲、相序不对造成逆变失败 (25)②最小逆变角小于30度造成逆变失败 (26)五、触发电路 (26)(1)触发脉冲产生电路 (26)(2)脉冲移相电路 (27)(3)其它元件的作用 (29)(4)触发电路的检修 (30)六、给定电路的工作原理 (31)(1)主令电压U KM (31)(2)速度负反馈 (32)(3)电流截止负反馈 (32)(4)控制电压 (32)(5)给定电路检修 (32)七、操纵电路 (33)(1)主令控制器 (33)(2)接触器、继电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34)①接通电源及4J0吸合 (34)②转动主令控制器手轮及正、反转接触器1CQZ、1CQF吸合 (34)③手轮转动到异步位置及3CQ吸合 (35)八、安装与开通 (35)(1)主回路的接零的选择 (35)(2)试车前的检查 (35)①检查三相进线电源有无缺相 (35)②检查三相进线电源相序是否正确 (35)③检查操纵电路的动作是否正确 (35)④检查触发脉冲有无丢失 (36)(3)试车 (36)(4)使用与检修 (36)①使用须知 (36)②日常检修与故障处理 (36)九、起重机串级调速 (39)(1)概述 (39)(2)现有起重机交流调速方案比较 (39)(3)起重机交流调速系统的线路结构分析 (39)①高可靠与低成本问题 (39)②起重机位能负载的调速 (42)③提高调速性能的措施 (43)④提高节电性能分析 (45)前言可控硅串级调速是一种新颖的交流无级调速系统。
常用可控硅调速调光电路(图)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更新时间:2008年08月08日浏览:1620人次
典型的120V可控硅调光器电路图
另一种120V可控硅调光器电路图
用于230V白炽灯的大功率双向晶闸管调光器电路图
可控硅应用电路举例
用电路_直流可控硅触发电路:如图G2是一个电视机常用的过压保护电路,当E+电压过高时A点电压也变高,当它高于稳压管DZ的稳压值时DZ道通,可控硅D受触发而道通将E+短路,使保险丝RJ熔断,从
用电路_相位可控硅触发电路:相位触发电路实际上是交流触发电路的一种,如图G3,这个电路的方法是利用RC回路控制触发信号的相位。
当R值较少时,RC时间常数较少,触发信号的相移A1较少,因此负大时,RC时间常数较大,触发信号的相移A2较大,因此负载获得较少的电功率。
这个典型的电功率无级调整电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电气产品中都应用它。
用氖灯触发的大功率双向可控硅调光器电路图
简易单向晶闸管调光器电路图
别对电源的正半波及负半波进行整流后对C1或C2充电,RW1用来调节触发时间,由于调节后的移相量不同,就可以达到改变输出电压的目的。
本电路利用了电容器在正弦波交流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相位差最大规的RC串联电路更稳定。
浑然天成大连美恒电气有限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区七贤岭火炬路35号电话:+86 411 8480 1100传真:+86 411 8480 1155网址: 欢迎关注美恒公司官方微信数字式(可控硅换向)调压调速装置THYROMAT - 10BCC选型手册采用现代数字技术和可控硅换向控制。
转子频率反馈闭环控制,无需编码器。
所有控制单元全部通用互换。
容量从25A至3000A,适合所有类型起重机。
内置多重制动器连锁控制,提高安全可靠性。
适用于重级工作制和处于恶劣环境中的起重机的驱动和控制。
最减量化备件的配置设计,备件更换与操作维护均为人机友好型。
MH0104BR35 11-20221 THYROMAT 系列产品简介2 THYROMAT 大事记3 THYROMAT 技术引领4 THYROMAT 业绩5 THYROMAT-10BCC 性能及特点11 THYROMAT-10BCC 技术数据13 THYROMAT-10BCC 型号定义14 THYROMAT-10BCC 产品选型16 THYROMAT-10BCC 产品安装尺寸18 THYROMAT-10BCC 装置可控硅保护20 THYROMAT-10BCC 指令输入21 THYROMAT-10BCC 继电器输出22 THYROMAT-10BCC 产品备件表版权声明本文件及其中论述的系统解决方案与计算机程序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
如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的复制、删改及仿制。
THYROMAT-BTHYROMAT-BDCTHYROMAT-BCCTHYROMAT-10BCCTHYROMAT是美恒对美恒设计、制造的调压调速装置的总称,目前美恒的THYROMAT已推出了如下系列产品:1972年在德国开发设计了第一款THYROMAT系列产品。
2007年完全转化为大连美恒公司自主可控的本地化产品。
美恒公司已转化为中国本地化投资的企业,并继续保持国际化开发与国际市场的产品应用。
可控硅的调速原理
可控硅的调速原理是通过改变可控硅导通的时间或导通角来实现调速。
可控硅是一种具有双向导通特性的晶体管,在导通状态时,可以实现电流的持续传导,而在关断状态时,电流不传导。
可控硅的导通时间取决于输入脉冲的宽度和频率。
通过改变输入脉冲的宽度和频率,可以控制可控硅导通时间的长短,从而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可控硅的导通角是指可控硅导通的相位角度。
可控硅可以通过改变输入脉冲的延迟角度来控制导通角的大小。
导通角的改变会影响电流的波形,从而实现对电压和电流的调节。
通过调节可控硅的导通时间和导通角,可以改变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实现对电机的调速控制。
具体的调速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设计和实现。
直流电机的PWM冲调速控制技术直流电机的PWM冲(宽度调变)调速控制技术为调节马达转速和方向需要对其直流电压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控制。
目前,常用大功率晶体管脉宽调制(PWM)调速驱动系统和可控硅直流调速驱动系统两种方式。
可控硅直流(SCR)驱动方式,主要通过调节触发装置控制SCR 的导通角来移动触发脉冲的相位,从而改变整流电压的大小,使直流电机电枢电压的变化易平滑调速。
由于SCR本身的工作原理和电源的特点,导通后是利用交流过零来关闭的,因此,在低整流电压时,其输出是很小的尖峰值的平均值,从而造成电流的不连续性。
由于晶体管的开关响应特性远比SCR 好,因此前者的伺服驱动特性要比后者好得多。
所谓脉冲宽度调变(Pulse Width Modulate 简称 PWM)信号就是一连串可以调整脉冲宽度的信号。
脉宽调变是一种调变或改变某个方波的简单方法。
在它的基本形式上,方波工作周期(duty cycle)是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在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为了减少流经电机绕线电流及降低功率消耗等目的,常常使用脉冲宽度调变信号(PWM)来控制交换式功率组件的开与关动作时间。
其最常使用的就是借着改变输出脉冲宽度或频率来改变电机的转速。
图1 PWM 脉冲宽度调变信号图若将供应电机的电源在一个固定周期做ON及OFF的控制,则ON的时间越长,电机的转速越快,反之越慢。
此种ON与OFF比例控制速度的方法即称为脉冲宽度调变,ON的期间称为工作周期(duty cycle),以百分比表示。
若直流电机的供应电源电压为10伏特,乘以20%的工作周期即得到2伏特的输出至电机上,不同的工作周期对应出不同电压让直流电机转速产生不同的变化。
若直流电机的供应电源电压为10伏特,乘以20%的工作周期即得到2伏特的输出至电机上,不同的工作周期对应出不同电压让直流电机转速产生不同的变化。
PWM产生器方块图如下图所示,计数器采下数计数器与上数计数器的两种PWM讯号。
可控硅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说到可控硅,大家可能会想,哎,这是什么东东?其实它就是一个调节电流的高手,平时在咱们的生活中可真是常见,像电热水器、空调、甚至有些音响里面都有它的身影。
你知道吗?可控硅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可以控制电流的大小,让你的生活更加舒适。
想象一下,冬天的时候你泡个热水澡,水温刚好,舒服得就像被暖风包围,背后功劳可少不了可控硅哦。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其实挺简单的。
它就像一个电流的开关,但比普通开关要聪明得多。
你想调节电流的大小,首先得给它一个小信号,就像给小朋友发糖果,嘿,这下它就开始工作了。
可控硅有三个端口,其中一个叫阳极,另一个叫阴极,最后还有个门。
阳极负责接电源,阴极接负载,门则是你调节电流的地方。
一旦给门施加了信号,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流就能“通行无阻”,说走就走,绝不拖泥带水。
还有更有意思的,大家知道可控硅是怎么切换工作状态的吗?这可得靠它的特性。
只要一旦给门信号,电流就能一直流下去,直到你决定关掉它,想想就像是你放松时的状态,想关就关,不想关就继续享受。
可控硅就这样悄悄地在你身边,调节着电流的大小,简直就像生活中的调酒师,给你调出最合适的“饮品”。
讲真,可控硅的应用可真是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工业上更是大显身手。
比如,电机控制、灯光调节,甚至还有变频器,都是少不了它的。
就像家里的电风扇,有的可以调速,正是得益于可控硅的调节作用。
你想想,在炎热的夏天,轻轻一按,风速就能从轻柔到狂暴,心情瞬间大好,感觉就像在海边度假一样,太爽了!如果要问可控硅和其他元件有什么区别,那可就多了。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三极管也能调节电流,没错,但是三极管和可控硅不一样,三极管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工作。
而可控硅就像是个铁人,给它一点儿信号,它就能不知疲倦地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可控硅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真的是个有实力的角色。
可能有人会问,嘿,可控硅这么好,有没有缺点呢?当然有啦,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可控硅在调节电流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这就需要咱们注意散热问题,别让它“热锅上的蚂蚁”,要不然可控硅可就要罢工了。
可控硅调压原理可控硅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可以通过控制触发角来实现对交流电的调压调速。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可控硅调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机的调速、电炉的温度控制、电磁铁的控制等领域。
本文将对可控硅调压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可控硅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可控硅是一种四层三端口的器件,它的主要结构包括阳极、阴极和控制端。
当控制端施加一个触发脉冲时,可控硅将导通,并开始导通电流。
而一旦导通后,可控硅将一直保持导通状态,直到电流下降到零或者直流电压变为负值。
这种特性使得可控硅可以用来实现对交流电的调压控制。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可控硅调压的原理。
在交流电路中,可控硅可以通过改变触发角来控制电压的大小。
触发角是指在每个交流周期内,可控硅开始导通的相位角度,通常用α表示。
当触发角为0时,可控硅将在每个交流周期的起始阶段就开始导通,此时输出电压为最大值。
而当触发角为π时,可控硅将在每个交流周期的中点才开始导通,此时输出电压为零。
因此,通过改变触发角,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可控硅调压的优点和应用。
可控硅调压技术具有调节范围广、响应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控制可控硅的触发角,可以实现对电动机的调速控制,从而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同时,可控硅调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电炉的温度控制、电磁铁的控制等领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便利。
总之,可控硅调压技术是一种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广泛的调压技术,它通过改变触发角来实现对交流电的调压调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控制需求,灵活运用可控硅调压技术,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可控硅调压原理有所帮助。
交流220伏单相电机可控硅调速注意事项使用可控硅进行交流电机调速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1.电机类型和适用范围:确保可控硅调速器与你所使用的交流电机兼容,并且能够满足电机的功率需求。
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电机可能需要不同的可控硅调速器。
2.额定电压和频率:确保可控硅调速器的额定电压和频率与供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匹配,以确保正常运行并防止损坏电机。
3.选型和安装:选择适当型号的可控硅调速器,并按照其说明书中的指导进行安装。
确保调速器的冷却和散热良好,并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位置,以防止过热。
4.过载保护:可控硅调速器应该配备过载保护功能,以防止电机因过载而损坏。
确保调速器的过载保护设置合理,并且在超载情况下及时停机。
5.电源电路和接线:正确连接可控硅调速器和电机的电源线路,并确保接线正确牢固。
特别要注意接地,以确保安全。
6.调速范围和稳定性:了解可控硅调速器的调速范围和性能稳定性,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和优化。
7.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可控硅调速器和电机,包括清洁和检查连接部分、散热器等,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8.安全操作:使用前确保了解可控硅调速器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总的来说,使用可控硅进行交流电机调速需要谨慎选择、安装
和操作,以确保电机正常、稳定地工作,并且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可控硅是把交流电转换为大小可以调节的直流的无触点的开关,广泛运用于电力切换领域,普通可控硅因为无触点,噪音低,无火花,安全耐用,常用在电机调速,灯光调光领域.鉴别可控硅三个极的方法很简单,根据P-N结的原理,只要用万用表测量一下三个极之间的电阻值就可以。
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正向和反向电阻在几百千欧以上,阳极和控制极之间的正向和反向电阻在几百千欧以上(它们之间有两个P-N 结,而且方向相反,因此阳极和控制极正反向都不通)。
控制极与阴极之间是一个P-N结,因此它的正向电阻大约在几欧-几百欧的范围,反向电阻比正向电阻要大。
可是控制极二极管特性是不太理想的,反向不是完全呈阻断状态的,可以有比较大的电流通过,因此,有时测得控制极反向电阻比较小,并不能说明控制极特性不好。
另外,在测量控制极正反向电阻时,万用表应放在R*10或R*1挡,防止电压过高控制极反向击穿。
若测得元件阴阳极正反向已短路,或阳极与控制极短路,或控制极与阴极反向短路,或控制极与阴极断路,说明元件已损坏。
可控硅分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两种,都是三个电极。
单向可控硅有阴极(K)、阳极(A)、控制极(G)。
双向可控硅等效于两只单项可控硅反向并联而成。
即其中一只单向硅阳极与另一只阴极相边连,其引出端称T2极,其中一只单向硅阴极与另一只阳极相连,其引出端称T2极,剩下则为控制极(G)。
1、单、双向可控硅的判别:先任测两个极,若正、反测指针均不动(R×1挡),可能是A、K或G、A极(对单向可控硅)也可能是T2、T1或T2、G极(对双向可控硅)。
若其中有一次测量指示为几十至几百欧,则必为单向可控硅。
且红笔所接为K极,黑笔接的为G极,剩下即为A极。
若正、反向测批示均为几十至几百欧,则必为双向可控硅。
再将旋钮拨至R×1或R×10挡复测,其中必有一次阻值稍大,则稍大的一次红笔接的为G极,黑笔所接为T1极,余下是T2极。
2、性能的差别:将旋钮拨至R×1挡,对于1~6A单向可控硅,红笔接K极,黑笔同时接通G、A极,在保持黑笔不脱离A极状态下断开G极,指针应指示几十欧至一百欧,此时可控硅已被触发,且触发电压低(或触发电流小)。
然后瞬时断开A极再接通,指针应退回∞位置,则表明可控硅良好。
对于1~6A双向可控硅,红笔接T1极,黑笔同时接G、T2极,在保证黑笔不脱离T2极的前提下断开G极,指针应指示为几十至一百多欧(视可控硅电流大小、厂家不同而异)。
然后将两笔对调,重复上述步骤测一次,指针指示还要比上一次稍大十几至几十欧,则表明可控硅良好,且触发电压(或电流)小。
若保持接通A极或T2极时断开G极,指针立即退回∞位置,则说明可控硅触发电流太大或损坏。
可按图2方法进一步测量,对于单向可控硅,闭合开关K,灯应发亮,断开K灯仍不息灭,否则说明可控硅损坏。
对于双向可控硅,闭合开关K,灯应发亮,断开K,灯应不息灭。
然后将电池反接,重复上述步骤,均应是同一结果,才说明是好的。
否则说明该器件已损坏.可控硅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在调光器中的使用可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元件的简称,是一种具有三个PN 结的四层结构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一般由两晶闸管反向连接而成。
它的功能不仅是整流,还可以用作无触点开关的快速接通或切断;实现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逆变;将一种频率的交流电变成另一种频率的交流电等等。
可控硅和其它半导体器件一样,有体积小、效率高、稳定性好、工作可靠等优点。
它的出现,使半导体技术从弱电领域进入了强电领域,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军事科研以至商业、民用电器等方面争相采用的元件。
目前可控硅在自动控制、机电应用、工业电气及家电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可控硅从外形上区分主要有螺旋式、平板式和平底式三种。
螺旋式应用较多。
可控硅有三个极----阳极(A)、阴极(C)和控制极(G),管芯是P型导体和N型导体交迭组成的四层结构,共有三个PN 结,与只有一个PN结的硅整流二极管在结构上迥然不同。
可控硅的四层结构和控制极的引入,为其发挥“以小控大”的优异控制特性奠定了基础。
可控硅应用时,只要在控制极加上很小的电流或电压,就能控制很大的阳极电流或电压。
目前已能制造出电流容量达几百安培以至上千安培的可控硅元件。
一般把5安培以下的可控硅叫小功率可控硅,50安培以上的可控硅叫大功率可控硅。
我们可以把从阴极向上数的第一、二、三层看面是一只NPN型号晶体管,而二、三、四层组成另一只PNP型晶体管。
其中第二、第三层为两管交迭共用。
可画出图1的等效电路图。
当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上一个正向电压E,又在控制极G和阴极C之间(相当BG2的基一射间)输入一个正的触发信号,BG2将产生基极电流Ib2,经放大,BG2将有一个放大了β2 倍的集电极电流IC2 。
因为BG2集电极与BG1基极相连,IC2又是BG1 的基极电流Ib1 。
BG1又把Ib1(Ib2)放大了β1的集电极电流IC1送回BG2的基极放大。
如此循环如图2是一个电视机常用的过压保护电路,当E+电压过高时A点电压也变高,当它高于稳压管DZ的稳压值时DZ道通,可控硅D受触发而道通将E+短路,使保险丝RJ熔断,从而起到过压保护的作用。
2、相位触发电路:相位触发电路实际上是交流触发电路的一种,如图3,这个电路的方法是利用RC回路控制触发信号的相位。
当R值较少时,RC时间常数较少,触发信号的相移A1较少,因此负载获得较大的电功率;当R值较大时,RC时间常数较大,触发信号的相移A2较大,因此负载获得较少的电功率。
这个典型的电功率无级调整电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电气产品中都应用它。
可控硅主要参数有:1、额定通态平均电流在一定条件下,阳极---阴极间可以连续通过的50赫兹正弦半波电流的平均值。
2、正向阻断峰值电压在控制极开路未加触发信号,阳极正向电压还未超过导能电压时,可以重复加在可控硅两端的正向峰值电压。
可控硅承受的正向电压峰值,不能超过手册给出的这个参数值。
3、反向阴断峰值电压当可控硅加反向电压,处于反向关断状态时,可以重复加在可控硅两端的反向峰值电压。
使用时,不能超过手册给出的这个参数值。
4、控制极触发电流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阳极---阴极间加一定电压,使可控硅从关断状态转为导通状态所需要的最小控制极电流和电压。
5、维持电流在规定温度下,控制极断路,维持可控硅导通所必需的最小阳极正向电流。
采用可控硅技术对照明系统进行控制具有:电压调节速度快,精度高,可分时段实时调整,有稳压作用,采用电子元件,相对来说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
但该调压方式存在一致命缺陷,由于斩波,使电压无法实现正弦波输出,还会出现大量谐波,形成对电网系统谐波污染,危害极大,不能用在有电容补偿电路中。
(现代照明设计要求规定,照明系统中功率因数必须达到0.9以上,而气体放电灯的功率因数在一般在0.5以下,所以都设计用电容补偿功率因数)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有明文规定对电气设备谐波含量的限制,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对谐波含量超标的设备限制并入电网使用。
采用可控硅技术对照明系统进行照度控制时,可通过加装滤波设备来有效降低谐波污染。
近年来,许多新型可控硅元件相继问世,如适于高频应用的快速可控硅,可以用正或负的触发信号控制两个方向导通的双向可控硅,可以用正触发信号使其导通,用负触发信号使其关断的可控硅等等。
应用介绍------可控硅在调光器中的应用:可控硅调光器是目前舞台照明、环境照明领域的主流设备。
在照明系统中使用的各种调光器实质上就是一个交流调压器,老式的变压器和变阻器调光是采用调节电压或电流的幅度来实现的,如下图所示。
u1是未经调压的220V交流电的波形,经调压后的电压波形为u2,由于其幅度小于u1,使灯光变暗。
在这种调光模式中,虽然改变了正弦交流电的幅值,但并未改变其正弦波形的本质。
与变压器、电阻器相比,可控硅调光器有着完全不同的调光机理,它是采用相位控制方法来实现调压或调光的。
对于普通反向阻断型可控硅,其闸流特性表现为当可控硅加上正向阳极电压的同时又加上适当的正向控制电压时,可控硅就导通;这一导通即使在撤去门极控制电压后仍将维持,一直到加上反向阳极电压或阳极电流小于可控硅自身的维持电流后才关断。
普通的可控硅调光器就是利用可控硅的这一特性实现前沿触发相控调压的。
在正弦波交流电过零后的某一时刻t1(或某一相位角wt1),在可控硅控制极上加一触发脉冲,使可控硅导通,根据前面介绍过的可控硅开关特性,这一导通将维持到正弦波正半周结束。
因此在正弦波的正半周(即0~p区间)中,0~wt1范围可控硅不导通,这一范围称为控制角,常用a 表示;而在wt1~p间可控硅导通,这一范围称为导通角,常用j表示。
同理在正弦波交流电的负半周,对处于反向联接的另一个可控硅(对两个单向可控硅反并联或双向可控硅而言)在t2时刻(即相位角wt2)施加触发脉冲,使其导通。
如此周而复始,对正弦波每半个周期控制其导通,获得相同的导通角。
如改变触发脉冲的施加时间(或相位),即改变了导通角j(或控制角a)的大小。
导通角越大调光器输出的电压越高,灯就越亮。
从上述可控硅调光原理可知,调光器输出的电压波形已经不再是正弦波了,除非调光器处在全导通状态,即导通角为180°(或p)。
正是由于正弦波被切割、波形遭受破坏,会给电网带来干扰等问题……好的调光设备应采取必要措施,努力降低使用可控硅技术后产生的干扰。
电路工作原理:市电经整流后,加在晶闸管VD,两端的是一种正弦脉动的直流电压。
此电压再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直流工作电压和同步电压供给触发电路。
晶体管BT133和R4、C及电位器RP组成弛张振荡器式触发电路。
改变RP的阻值,就可以改变电风扇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