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75
精油单萜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马娜;何敬愉;程皓;刘陈立;蒙海林【摘要】文章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精油中常见的三种单萜化合物橙花醇、芳樟醇、香茅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得到最佳色谱条件为:C18柱(4.6 mm i.d.×150 mm,5 μm),以乙腈∶水=1∶1 (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UV检测波长205 nm.同时验证了其精密度及方法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进而采用此方法分析了玫瑰精油、柠檬精油、玫瑰香精、柠檬香精中三种单萜化合物的含量.【期刊名称】《集成技术》【年(卷),期】2016(005)001【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精油;橙花醇;芳樟醇;香茅醇;高效液相色谱【作者】马娜;何敬愉;程皓;刘陈立;蒙海林【作者单位】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广州511458;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广州511458;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广州511458;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广州511458;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工程研究中心深圳518055;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广州511458;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工程研究中心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2芳香精油是从植物的花、叶、茎、根或果实中,通过蒸馏、挤压、冷浸或溶剂提取等方法提炼萃取的挥发性芳香物质,具有美容养颜、抑菌抗菌、消除疲劳、缓解烦躁焦虑、改善内分泌失调等功效[1],广泛用于制造高级名贵香水、化妆品、医药和食品等领域中。
精油中的芳香化合物组成复杂,大多含有香茅醇、香叶醇、橙花醇、芳樟醇、苯乙醇、丁香酚、金合欢醇及其酯类、倍半萜及其衍生物等[2]。
其中,挥发性单萜化合物橙花醇、芳樟醇、香茅醇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多种天然精油的成分,亦为绝大多数香型香精的调配原料。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葡萄及葡萄酒中7种有机酸方法的建立沈 燕1,张正文1,刘兴凯1,王福成2,邵学东1*(1.君顶酒庄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5607;2.烟台市蓬莱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烟台 265699)摘 要:目的: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葡萄及葡萄酒中7种有机酸的检测方法。
方法:色谱条件为Hi-Plex H色谱柱(300 mm×7.7 mm,8 μm),PL Hi-Plex H保护柱(50 mm×7.7 mm,8 μm);紫外检测波长210 nm;流动相为0.006 mol·L-1的硫酸;流速0.6 mL·min-1;柱温55 ℃;进样量10 μL。
结果: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乳酸和乙酸出峰时间均在20 min以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在0.999 9~1.000 0;检出限在0.031 4~0.722 3 mg·L-1;加标回收率在95.24%~102.04%,其相对标准偏差在0.16%~1.87%。
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关键词:有机酸;葡萄;葡萄酒;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Establishment the Method of Seven Kinds of OrganicAcids in Grape and Wine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SHEN Yan1, ZHANG Zhengwen1, LIU Xingkai1, WANG Fucheng2, SHAO Xuedong1*(1.Junding Castle Co., Ltd., Yantai 265607, China; 2.Yantai Penglai District Grape and Wine Industry DevelopmentService Center, Yantai 26569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7 organic acids in grape and wine. Method: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were Hi-Plex H column (300 mm×7.7 mm, 8 μm) and PL Hi-Plex H protective column (50 mm×7.7 mm, 8 μm). UV detection wavelength 210 nm; sulfuric acid with 0.006 mol·L-1 mobile phase; flow rate 0.6 mL·min-1; column temperature 55 ℃. The sample size was 10 μL. Result: The peak time of oxalic acid, citric acid, tartaric acid, malic acid, succinic acid, lactic acid and acetic acid were all within 20 min. The standard curve h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2) ranging from 0.999 9 to 1.000 0.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031 4~0.722 3 mg·L-1. The recoveries ranged from 95.24% to 102.04%,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anged from 0.16% to 1.87%.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to operate, short detection time, and has high accuracy and accuracy.Keywords: organic acid; grape; win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etection method有机酸是葡萄果实及葡萄酒中体现风味的主要物质之一,其含量是衡量葡萄果实成熟度和品质的重要参数,在葡萄酒的酿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酒的感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与酒的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稳定性有着紧密联系[1-4]。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
色谱分离与在线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分析化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因其衍生出的相关产品也日益丰富。
对色谱工作者来说,在面对具体方法开发中如何获得适当的分离度则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仅从网络上的资源收集简要介绍反相液相色谱法的建立思路。
一、 基本术语基本术语读者可跳过本部分内容,直接阅读实例讲解部分在评价色谱分离的品质时,通常用以下相关术语来反映色谱特征(如图1.):图1. 典型色谱图1. 保留因子(k):t t t k R −=(1) 用于反映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性质,跟化合物性质有密切关系。
如图1,设t R1 =3.65min, t 0 =1.20min, 则峰1的保留因子为:(3.65-1.20)/1.20=2.042. 拖尾因子(T f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
aba f W W W T 2+=(2)图2. 典型拖尾峰在理想情况下,色谱峰为高斯型对称峰,其拖尾因子为1.0,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化合物的二次保留等其他因素,色谱峰大多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拖尾。
如图2中,该色谱峰的拖尾因子可计算得:{(41.5-37.0)+(37.0-35.0)}/{2*(37.0-35.0)}=1.63.3. 理论塔板数(N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3. 峰高与峰宽的关系2(16Wt N R= (3) 或2(54.55.0W t N R= (4) 注意:在上式中W 为图3中的W b ,为基线峰宽(4σ),W 0.5 为峰高一半处的峰宽W h (2.335σ), 并非峰宽的一半(2σ)。
设图1中峰1的基线峰宽为0.25min, 则塔板数为:16*(3.65/0.25)^2=34104. 分离因子(α)10212t t t t k k R R −−==α (5) 又称两个色谱峰的相对保留值。
赛默飞高效液相色谱使用方法
赛默飞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样品的精密仪器。
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
1.准备工作:
○确保仪器电源已开启。
○安装∗∗谱柱和其他相关配件。
○准备样品和流动相。
2.建立方法:
○进入液相色谱仪的操作界面,选择适宜的色谱柱。
○设置流动相的种类、比例和流速。
○设置样品进样体积和积分时间。
3.进样:
○将样品溶液注入进样器。
○按下开始按钮,液相色谱仪会自动进行分离和检测。
4.数据处理:
○分析结束后,仪器会自动生成色谱图。
○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色谱图进行处理,获取目标物质的保留时间、峰面积等数据。
5.清洗和维护:
○实验结束后,关闭仪器电源。
○清洗色谱柱和其他配件。
○定期检查仪器状态,确保正常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仪器型号和实验需求而有所不同。
在使用液相色谱仪时,请务必参考相应的说明书并进行培训。
。
一. 方法建立的步骤二.开始前应知道1. 样品的性质在开始方法建立之前,我们应该检查自己对样品的了解程度,并明确分离目标。
表 1 有关样品组分和性质的重要信息所含化合物的数目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官能团)化合物的分子量化合物的pKa值化合物的UV光谱图化合物在样品中的浓度范围样品的溶解度样品的化学成分能够为选择HPLC分离的最佳初始条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根据已知的样品信息,HPLC方法建立有两种不甚相同的模式。
一种模式依据样品的“化学性质”选择最佳初始条件,色谱工作者需很大程度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如类似结构化合物的分离)和/或用文献资料补充现有信息而另一种模式则直接开始色谱分离,而对样品的性质不大注意这两种HPLC的方法建立模式可分别称为理沦型与经验型初始分离一旦开始,可以根据类似的思路(理论的与经验的)选择进一步的实验。
2.分离的目的HPLC分离的目的必须十分明确,下面的问题在建立方法之初就应确定:(1)主要目的是什么?定量或定性,还是定性、定量同时做?;(2)是否有必要解析出样品的所有成分?譬如可能有必要分离出产品中的所有降解物或杂质,以使含量测定结果更加可靠,但却没必要将它们彼此完全分开。
(3)如要求定量分析,准确度与精密度需多大?样品主要成分的精密度通常能达到±1—2%,特别是不需样品预处理的情况。
(4)特殊化合物可能会以不同的样品形式出现(如:原料药,一种或多种形态,环保样品等)。
是否需要一种以上的HPLC方法?单一方法分离不同形态样品是否理想?(5)一次将分析多少样品?当必须同时处理大量样品时,运行时间将变得非常重要。
有时甚至为了缩短运行时间而以牺牲样品分离度作代价,如缩短柱长或加快流速。
当一次分析的样品数目超过10个,运行时间一般应控制在20min以内。
(6)将要使用该方法的实验室中,有哪些HPLC设备?色谱柱能否恒温系统能否做梯度洗脱?该方法是否可在不同设计与生产的设备上运行?方法建立实验开始之前,应明确对方法的这些要求。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
色谱分离与在线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分析化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因其衍生出的相关产品也日益丰富。
对色谱工作者来说,在面对具体方法开发中如何获得适当的分离度则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仅从网络上的资源收集简要介绍反相液相色谱法的建立思路。
一、 基本术语基本术语读者可跳过本部分内容,直接阅读实例讲解部分在评价色谱分离的品质时,通常用以下相关术语来反映色谱特征(如图1.):图1. 典型色谱图1. 保留因子(k):t t t k R −=(1) 用于反映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性质,跟化合物性质有密切关系。
如图1,设t R1 =3.65min, t 0 =1.20min, 则峰1的保留因子为:(3.65-1.20)/1.20=2.042. 拖尾因子(T f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
aba f W W W T 2+=(2)图2. 典型拖尾峰在理想情况下,色谱峰为高斯型对称峰,其拖尾因子为1.0,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化合物的二次保留等其他因素,色谱峰大多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拖尾。
如图2中,该色谱峰的拖尾因子可计算得:{(41.5-37.0)+(37.0-35.0)}/{2*(37.0-35.0)}=1.63.3. 理论塔板数(N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3. 峰高与峰宽的关系2(16Wt N R= (3) 或2(54.55.0W t N R= (4) 注意:在上式中W 为图3中的W b ,为基线峰宽(4σ),W 0.5 为峰高一半处的峰宽W h (2.335σ), 并非峰宽的一半(2σ)。
设图1中峰1的基线峰宽为0.25min, 则塔板数为:16*(3.65/0.25)^2=34104. 分离因子(α)10212t t t t k k R R −−==α (5) 又称两个色谱峰的相对保留值。
建立液相色谱仪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1. 前言液相色谱法是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离速度快等优点。
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于有机合成和中药研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建立液相色谱仪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希望能够对初学者和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2. 样品制备液相色谱仪分析方法的第一步是样品制备。
样品的制备过程要充分考虑样品的性质和分析方法的需要,以保证样品能够被完全溶解并且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样品制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样品的制备要按照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样品需要不同的制备方式。
•样品的制备过程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pH值。
•样品制备后要进行过滤或离心,以去除悬浮物和大分子物质。
3. 建立液相色谱仪分析方法的步骤步骤一:选定色谱柱选定合适的色谱柱对于建立一种良好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非常重要。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选择要具体考虑以下因素:•样品性质,如分子量、极性、酸碱性等。
•分析目的,如官能团分析、含量测定、结构鉴定等。
•色谱柱的反相或正相特性。
步骤二:选择适当的移动相移动相是液相色谱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色谱柱与样品相互作用,使样品分离出来。
在选择适当的移动相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移动相的极性和pH值。
•移动相的流速。
•移动相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步骤三:建立分离程序建立分离程序是液相色谱仪分析方法的核心部分之一。
在建立分离程序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分离程序中每个组分的波长和保留时间。
•分离程序中的流速和温度。
(流速和温度都对分析结果有很大影响)•是否需要预柱或后柱来减小杂质的干扰。
步骤四:校准检测器校准液相色谱仪检测器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在校准检测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
•校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
•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和检测限。
4. 结语建立液相色谱仪分析方法是一项需要熟练掌握才能从事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