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
- 格式:pdf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43
苏教版高中化学“阿司匹林”教学探讨作者:左华利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5年第08期高中化学作为高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教学内容相较于其他学科更为独特.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中,各知识点联系十分紧密,贯穿于每个专题和章节,设计到每个教学模块.在苏教版的高中化学中“阿司匹林”的教学内容就分别出现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三个教学模块中.模块之间平行设置且互相独立.通过本文希望加强同学们对“阿司匹林”内容更好的学习,做到文理科生不同的学习要求.一、高中化学苏教版“阿司匹林”的教学要求与教学侧重点“阿司匹林”主要出现在三个模块中,在“化学与生活”第四单元“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中,介绍了“阿司匹林”对人类健康的意义以及发展历史,要求同学们了解“阿司匹林”的基本原理.对于“阿司匹林”能够有基本的了解认识就足够.在首次的教学中,基本就能够达到教学要求.在“化学与技术”第一单元“有机药物的制备”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在于让同学们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结合有机物的原理和概念,了解怎样用原料合成“阿司匹林”.教学应该主要侧重于“阿司匹林”的合成理论探索.并且把“阿司匹林”作为以后有机物学习的基础,知道氯苯合成药物的原理.了解人类合成有机药物的思路:提取有药效的药物后进行结构分析,然后进行药物的合成.希望能激发学生有机物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在“实验化学”专题七课题二中,主要是学习“阿司匹林”的合成与提纯,“阿司匹林”的化学特性,药效,学会阿司匹林的基本合成方法.其中这个专题的主要侧重点是对实验操作的学习.制备好“阿司匹林”.相比较其他两个模块,实验模块是在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习上在能进行.让学生学习水杨酸和乙酸酐反应原理,同时学好晶体洗涤、吸滤瓶这些实验装置的操作.同时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基本实验操作,比如称量、溶解、加热、结晶、洗涤、重结晶等.二、三个模块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在高中化学苏教版“阿司匹林”学习的这三个模块的知识点上,各模块之间虽然互相独立但知识之间还是互相独立.了解每个模块知识的异同点可以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更深一步对“阿司匹林”的理解.共同点主要体现在都给出了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结构简式,还有“阿司匹林”的基本疗效.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化学与生活”中提出“阿司匹林”是肠溶片,利用水解后产生水杨酸起到医疗作用.而在“化学与技术”中合成“阿司匹林”主要是因为水杨酸酸性、刺激性过强,为了减少对人体的刺激.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内容对“阿司匹林”的医疗原理解释的侧重点不相同.(2)在“化学与技术”中关于“阿司匹林”的合成路径主要是以氯苯作为原料来进行的.但是在“实验化学”中详细介绍了实验的操作步骤,通过水杨酸为原料来进行合成.因为不同的模块教学要求不同,所以造成了合成路径侧重的不同.三、“阿司匹林”教学的内容安排在三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该要先对基本内容进行教学,可以避免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浪费时间.因为模块内容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联系,所以可以在共同点上先进行学习.在三个模块中都有对“阿司匹林”化学历史的讲述,因此可以在首次教学上对三个模块的有关“阿司匹林”史料进行综合后进行学习.在三个模块上,共同给出了水杨酸的结构简式,所以可以根据之前学习的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官能团自己推测出水杨酸的结构,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深的理解水杨酸的化学性质.达到熟悉水杨酸结构、性质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为以后“阿司匹林”的学习夯实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学生推测出水杨酸的性质后,在提出水杨酸的官能团可以互相影响加强自身酸性,在医疗上造成刺激口腔和胃等不良问题.通过这个特点让同学们探讨解决的方法及途径,引导出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这个化学知识.进而了解到“阿司匹林”的药效机理与制作方法.四、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受众群体,应该围绕学生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提问上下功夫.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做到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学习质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要做到让学生对知识更近一步的理解,要做到让学生自己探索才行.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训练就要做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化学这一类理科的教学上,基本都是标准答案,但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后,在于标准答案相差较大时,不应直接否认学生.在学生的答案不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学生思维的锻炼上,教师的课堂设计应该换起学生的自主思维,多提出一些开放性答案的问题,进而容易在问题上进行更好的拓展和生成,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引发学生思考兴趣,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进而培养了学生思维.每一个答案都是一种思维,这种思维是很可贵的.当前的教育与教学改革不断发展,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训练上,让学生在思维的力度和深度上都进一步加强.在实际的教学上,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作为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一定要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不能忽视这一点,要在教学方法上多加创新,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觉发展其他们的认知规律,主动接受新的知识.要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念,养成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阿司匹林”作为应用最广泛、最长远的药物之一,对“阿司匹林”基本知识的学习是对广大高中生的要求.在高中化学苏教版“阿司匹林”的教学上,因为“阿司匹林”知识繁多,设计到三个模块,同是也作为考试的重点,应该重点探讨“阿司匹林”的教学.并且在文理科生要求不同的情况下,努力做到达到学习要求.让同学更好的学习“阿司匹林”的知识.为同学们展现化学的魅力,增加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一、选择题1.(2015·苏州高二检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感冒冲剂”中含有可卡因,是毒品,不能服用B.手术后给病人注射了一支“杜冷丁”,这是毒品,会使人上瘾C.吃了摇头丸能提神,只吃一次不上瘾D.对毒品严格控制,善于利用,会给人类带来益处【解析】选D。
只要不是非医疗用途,可卡因在不超量的情况下,根据医生的建议也可用于治病,A错误;给手术后的病人注射一支“杜冷丁”,是用于医治疾病,不能算毒品,B错误;摇头丸是毒品,吃一次就会上瘾,C错误。
2.(2015·福州高二检测)下列对阿司匹林的描述错误的是( )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B.阿司匹林有酸性,是一种白色、易溶于水的晶体C.阿司匹林的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D.阿司匹林与NaOH中和制得的钠盐,易溶于水,其疗效更好【解析】选B。
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白色晶体,难溶于水,其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其钠盐易溶于水,称为可溶性阿司匹林,疗效更好。
【方法规律】阿司匹林化学性质推断阿司匹林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酯基和羧基,故能发生的反应有:(1)苯环: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2)酯基:水解反应。
(3)羧基: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反应,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等。
3.麻黄碱是( )A.从中药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B.一种有机酸C.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碱D.天然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解析】选A。
麻黄碱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取的天然的生物碱。
4.人被蚂蟥叮咬后伤口处常流血不止,科学家希望从蚂蟥体内提取某种药物,该药物具有( )A.止血性能B.抗血凝性能C.止痛、止痒性能D.抗过敏性能【解析】选B。
人被蚂蟥叮咬后伤口处常流血不止,说明蚂蟥体内含有减缓血液凝固的物质。
5.(2015·衡水高二检测)有关合理用药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症下药是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B.能被充分、快速吸收而无刺激性的药物,可在饭前口服C.一种药物的用量,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大量的临床研究确定的D.服药一般用温开水,止咳糖浆也可用水冲服【解析】选D。
专题二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第四单元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学习目标】:⑴认识到药物是与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特殊商品,人类的生存需要高效、安全的药物保障。
⑵初步了解抗酸药的多样性,知道常见抗酸药的作用原理。
⑶知道阿司匹林的结构,了解其发现史、药效和合理使用。
⑷知道磺胺的基本结构,了解磺胺类药物的多样性。
(5)了解青霉素的发现过程,知道结构修饰是药物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习内容】:(一)生活中常用的药物1、抗酸药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____ 的疾病,胃酸的主要成分:_______ _。
胃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胃舒平”、胃得乐、三硅酸镁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别写出盐酸与下列抗酸化合物Mg(OH)2、CaCO3、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针对训练】1.下列物质在医疗上可用作抗酸药的是()A.NaHCO3 B.Na2SO4·10H2O C.Na2SiO3 D.ZnSO4·7H2O2.抗酸剂的药理作用是()A.促进腹泻 B.促进血液循环 C.抑制胃酸分泌 D.中和过多盐酸2、解热镇痛药(1)阿司匹林的化学名为,又名。
(2)阿司匹林通常为白色晶体或结晶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味微酸。
它在干燥空气中比较稳定,遇潮湿空气或水能缓慢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水解产生的______ _有治疗作用,请写出水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3)为何将阿司匹林制成“肠溶片”?【针对训练】当有人出现水杨酸反应(头痛、眩晕、恶心、耳鸣)时,医生可采取在静脉中注射下列哪种物质()A.1.25%的NH4Cl 溶液 B.0.9%的NaHCO3溶液C.75%的酒精 D.10%的链霉素3、合成抗菌药写出磺胺SN和磺胺类药物的结构简式功能:_________________ 。
正确使用药物—青霉素徐莹化学化工学院201412000318正确使用药物—青霉素在人教版《化学与生活》中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这一节表明我国居民平均寿命1949年到2000年由35岁增加到了70.8岁,传染病死亡率1949年到2000年由35%降低到5%以上两项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原因主要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医学水平大大提高,各种药物得到了普遍应用!其中青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应用拯救了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被誉为与原子弹、雷达齐名的当时三大发明之一。
青霉素已经成为药房必备的基础药物,它的发现堪称20世纪医学的伟大奇迹。
我分成几个方面阐述青霉素1、发展历史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青霉素。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发现污染在培养葡萄球菌的双蝶上的一株霉菌能杀死周围的葡萄球菌。
他将此霉菌分离纯化后得到的菌株鉴定为青霉,并将这菌株产生的抗生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青霉素是一种具有抗菌性的抗生素,青霉素是从青霉菌的培养液内,提取的一种抗生素,青霉素类的抗生素指B一内酰胺类内一大类的抗生素总称。
青霉素是治疗人类的疾病的第一种抗生素。
在1935年霍华德·弗洛里和钱恩进一步的证实了青霉素的功效,于是,青霉素开始进行大量的生产使用。
2、过敏反应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具有速发的特性,65%的患者服药之后的24 h内发疹。
所有的病例都需要进行氢化考的松的静脉点滴才可以控制皮疹的发作,且消疹的时间较长。
医师处方口服的青霉素类药物前,一定需问明患者是否有药物的过敏史,情况可疑下最好换用其他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的药物都以静脉点滴及肌肉注射方式进行使用。
而在使用青霉素前需要先进行皮内试验,及体外的试验方法,皮内注射比较准确,皮试自身有一定危险性,大约25%过敏性休克死亡患者,死于皮试,因此,在进行注射给药或皮试时,应该作好充分抢救的准备。
《化学1》(必修)
高中化学会考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称为了解、理解、应用,分别以字母a、b、c表示,其含义如下:
a一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能了解、辨认、区分、比较,达到“知其然”。
具体包括:
(1)复述有关化学概念和定律。
(2)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正确书写化学用语,记住化学中常用的计量单位。
(4)记住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过程。
b一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能理解、说明、判断、归纳,达到“知其所以然”。
具体包括:
(1)准确领会重要的化学概念、原理的内容、表达方法和适用范围。
(2)掌握化学实验的原理、方法、操作过程,能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3)判断物质的组成和掌握发生化学变化的规律。
(4)理解化学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c一应用:把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新情景中解决问题。
具体包括:
(1)将重要的化学概念、原理用于解决一定条件下的具体问题。
(2)将化学知识用于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别。
(3)说明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明白化学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的作用。
《化学2》(必修)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
《化学与生活》(选修)
《化学基本计算》
《化学基本实验》。
黄连素成分
自古以来,中药一直以各种草药和植物素来造福人类的健康。
其中之一,用作保健养生药物的黄连素,它是一种具有抗衰老和内热消毒的效果的天然成分,以它的含义为“治疗热、发汗排毒的药物”。
黄连素是一种来自中药草药的天然成分,拥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主要成分是黄色淀粉样物质,也含有天然维生素、柠檬酸、鞣质、氰化物、多元糖等,并有抗氧化、抗炎、抗病毒以及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
黄连素的药用价值,是由它独特的抗衰老和内热消毒的作用所带来的。
据《本草纲目》记载,它可以清热解毒,除热烦渴,凉血止血,消渴止咳,排汗解毒,清热利尿,有效地降低体内炎症和病毒活性,可促进活血调理,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并且能使人体更加健康。
此外,黄连素还可以用来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气虚乏力、腹痛、便秘、痔疮、肝炎、肝癌、乙肝、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肺炎等。
同时,黄连素还有助于调节血糖,减少胆固醇,调节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抵抗力等。
另外,黄连素还有多种功能,如减肥,可以加快脂肪燃烧,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肥的目的。
黄连素可以减少体内的脂肪含量,降低人体的血液油脂,抑制脂肪的吸收和收缩,加快脂肪的燃烧,帮助减肥,促进身材的塑造。
最后,为了让大家获得更多的健康和好处,有些企业开发出了以
黄连素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帮助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适合各种人群,从而实现健康管理,永葆美丽。
总之,黄连素是一种天然草药,它不仅可以抑制衰老,还有调节血糖、减肥、提高抵抗力等多种功效。
因此,它被许多人誉为保健养生的良药,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是一种拥有丰富营养成分的天然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健康和美丽。
磺胺药物发现的小故事20世纪初,人们对细菌性疾病尚束手无策。
当各国科学家正在多方研究药物时,32岁的德国人多马克也开始了他的抗菌药物研究生涯。
他的实验方法与前人不同,当试验结果出现阴性的时候,他并不一慨抛弃,而是在动物身上再行试验。
1932年圣诞节的夜晚,他用一个名叫“百浪多息”的桔红色染料放在试管中试验,这是一种结构为4-氨磺酰-2.4-二胺偶氮苯的化合物(简称磺胺)的盐酸盐,实验结果是阴性,但他给链球菌感染的小白鼠注射上后,奇迹发生了:小白鼠痊愈了。
试验成功了,多马克兴奋异常。
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
他唯一的女儿因手指被刺破而感染,终日高烧、昏睡。
多马克取出女儿的血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发现血中有链球菌,便想到“百浪多息”可以杀死小白鼠体内的链球菌,是否也能杀死人体内的链球菌而对人体无害呢?他毅然决定在女儿身上做一次试验,给她注射了百浪多息。
在漫长的黑夜里,多马克和他的妻子焦虑万分地守候在女儿身边。
第二天早上,女儿醒了,高兴地说,“爸爸,我好多了!”听到这句话,多马克一下抱起心爱的女儿,心情激动,泪水盈眶。
女儿的得救,意味着千百万人的生命也将得救。
这种桔红公的染料化合物是由含有一种偶氨染料与一个磺胺基结合而成,由于它有和蛋白结合的特性,能使纺织品经洗晒而不褪色,故商品名称百浪多息,是1908年合成的一种染布不褪色的染料。
后经巴斯德研究所科学家的共同研究发现:“原来‘百浪多息’在体内能分解出磺胺基因----对氨基苯磺胺,它和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对氨基苯甲酸在化学结构上十分相似,这样就被细菌不辨真假地吃掉,而又起不到养料作用,细菌就不得死去”。
尔后,人们制造出种类繁多磺胺药物,征服细菌性疫病,造福人类健康。
多马克被选定为193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由于希特勒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干扰,8年后的1947年才举行授奖仪式。
今天,磺胺家族的不少成员虽然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退休”了,然而人类将永远记住第一个磺胺药“百浪多息”的发现者格哈德·多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