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21
数学十几减9说课稿数学十几减9说课稿数学十几减9说课稿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根本思维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培养独立考虑的才能以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才能。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观察才能、操作才能、比照归纳才能等。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根底上进展的,而且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因此在这节课中,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探究和掌握十几减9的根本思维方法。
学生掌握了十几减9的根本思维方法,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减7等其他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同时也能开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才能。
目的之三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合作和开展,获取信息的才能,以上3个目的的制定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星期天,许多小朋友也来到公园,〔课件显示情景〕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可能答复:有的买气球,有的买风车。
1.观察情景〔一〕。
师:根据买气球的情景,你能提什么问题?〔学生答复。
〕这个小朋友也是这样想的。
〔课件显示:还剩几个?〕根据买风车的情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答复后,课件显示:还有几个风车?〕师:求这两个问题,怎样列算式?学生答复,老师板书:15-916-9【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情景资进展再加工,让学生观察图中自己喜闻乐见的卖气球、卖风车、猜谜、玩套圈的情景,学生比拟感兴趣,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还有几个风车?还有几个字谜没猜中?等等,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这样既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让学生从自己比拟熟悉的情景入手,提出数学问题,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解决自己发现问题的欲望。
】2.观察情景〔二〕。
师:在公园的这一角,同学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位置——上下、前后的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内容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2、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游戏。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纸、各类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谈话:小朋友喜欢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比一比,谁最机灵,做的动作最准确,我们就评他“小机灵奖”。
2、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小脚向上跳一跳,小脚向下蹲一蹲,小脚向前走一步,小脚向后退一步。
3、评出“小机灵奖”。
提问:我们口令中的上下、前后表示什么?(以学生喜欢的“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获取新知1、(课件)出示例图:(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些什么?(2)仔细看图:你能说说汽车、卡车、轮船分别在什么地方吗?(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火车在汽车的下面,在轮船的(),卡车在汽车的(),汽车在卡车的(),完成以下空格和问题。
(4)质疑:为什么说火车一会在下面,一会在上面?小组讨论,汇报。
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上面还是下面就要看它和谁比,和不同的人或物比,它的上下位置也就不同了。
也就是说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关键要看它和谁比。
2、(课件)出示例图:(1)星期天,二(1)班的小朋友想去展览馆参观。
你看,他们正排队上车呢!共有几个小朋友去?李林排在谁的前面?王英的后面是谁?张宁排在李林的哪儿?王英在张宁的哪儿?从图书馆上车,根据站牌推想小朋友经过几站路就可以到达展览馆?下一站是什么站?图书馆后第四站是哪一站?公园的前一站是哪一站?(课件出示)(2)路过体育馆的时候,小狗们正进行着激烈的游泳比赛:(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并完成相关问题如果继续游泳,它们的前后顺序可能有什么变化?(3)小组讨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指导教师:张秀荣李群莉葛玉坡执教人:张毅万全道小学一、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书56页—58页)二、教学目标:1、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准确熟练地计算。
五、教学具准备:课件、口算卡、题卡等。
六、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材料,调节学生情绪。
师:同学们,我们天津可是一个开放的大都市,尤其最近几年是越来越漂亮,你们看,这是哪?(出示课件水上公园景点)站在高高的眺望台上可以观看水上公园的全景,有美丽的大花坛,各种各样鲜花多漂亮呀![设计意图:结合教材,精心创设“水上公园”的真实漂亮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进行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吸引学生进入到新课的教学。
] 师:告诉你们吧,这些美丽的鲜花都是工人叔叔精心培育的,五一节快到了,工人叔叔又运来了这么多花,(出示课件鲜花图)准备把公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紫色的。
师:红色的花有多少盆呢?我们跟着计算机一起来数。
(课件演示)(红花下出示10盆)提问:黄色的花有多少盆呢?咱们先估计一下,为什么估计有这么多盆,看你们估计的对不对。
(课件演示)提问:这回我们并没有一盆一盆的数,怎么这么快就知道黄花有20盆了呢?师:对,一竖行是一个十,两竖行就是两个十,两个十是20,所以黄花有20盆。
提问:紫花有多少盆?(课件演示)你怎么知道这么快?[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分步呈现新课的主题图,层次分明,使静态的图变为动态,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渗透估算的教学新理念,更为新课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信息。
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阅读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算理的基础上,熟练计算。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瞧,这是动物王国(手指大屏幕),今天,闫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动物王国参观,大家想去吗?师:答对题,才能去动物王国。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我会算:60-30 75-50 58-3 23+30 86+3 60+20师:小火车开起来,开到哪里?读算式,说结果。
(正确的话用“”表示,错误的话用“”这个手势判断)师:请你说,接着,下一个,再来~,你说,你来师:23+30你是怎么计算的?生:把23分成20和3 先算:20+30=50,再算:50+3=53师:小朋友的表现真不错,那接下来的问题肯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出示)(提问学生,其他学生判断对错)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315个一和1个一合起来是()个一。
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个十。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一起乘车出发吧!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教学例题(1)仔细观察这幅图,思考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出示例题)预设1:(请你说)生:我们车上坐了45人,我们车上坐了31人。
师:你的观察能力真强,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预设2:若学生只提出1个或是2个时。
师:这是他的发现,谁还发现有其他数学信息?生说。
师: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们真棒。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生1: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师:提的问题真不错.要想知道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师:请你说,生说。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1和例2,第67页“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认识人民币”这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元、角、分”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突破。
过去的教材以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为主;现在的教材,要求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要求学生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课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材从一幅三名孩子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入,使学生联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由此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组织学生通过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使学生对人民币形成整体的认识。
“试一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间的进率,为学生购物付币做准备。
“想想做做”的习题安排得层次分明:第1、2两题让学生辨认小面值的人民币;第3、4两题让学生认识取钱方案的多样;第5题创设购物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
算钱、付钱的技能,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严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准备:1、人民币知识前测2、小小商店展示台3、真人民币(小额一套)4、每个人一个信封5、学习卡。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绘本故事导入: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个绘本故事《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吗?故事的小主人小惠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摔了一跤差点把钱弄丢了,买完东西还忘记拿找回的钱,小朋友们如果让你上街买东西,你能完成任务吗?板书:你会买东西吗?提问:恩,要想完成任务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各国家或地区的的钱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哪些?美国的钱叫美元,英国的钱叫英镑,日本的钱叫日元,澳大利亚的钱叫澳元。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杨秀清一、说教材本节教材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是在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基础教学教学的。
本节课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课堂操作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才能相加。
二、说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不是很强,但是他们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地兴趣,有简单计算的基础,了解数的组成,因此教学中尽量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简单化。
三、说教法、学法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获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实现传统学习方式的变革,真正确立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习中,有的用点数的方法进行计算,这也是可以的,教师要给予肯定,以此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我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二)复习铺垫1.听算( 4+3= 40+30= 20+60= 12+6= 5+2= 50+2= )2.仔细观察说一说(课件出示看图题目,指名回答)。
(三)指导观察,探索新知1.我开门见山问:同学们,还记得开学的第一天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吗?在学生的回忆回答中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幅关于发新书的情景图,一边说一边出示例1主题图上部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到底发现了哪些数学秘密呢?(出示主题图)你能把你从图上看到的物品和数据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吗?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主题图下列两个问题:指名说出两个问题的算式分别是什么,明确35 + 3和35 + 30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加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