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265.50 KB
- 文档页数:7
空调漏氟分析与检查处理—、缺氟分析空调器常见漏氟部位见图:1. 连接管道漏氟① 加长连接管道焊点有沙眼,系统漏氟。
② 连接管道本身质量不好有沙眼,系统漏氟。
③ 安装空调器时管道弯曲过大,管道握瘪有裂纹,系统漏氟。
④ 加长管道使用快速接头,喇叭口处理不好而导致漏氟。
2. 室内机和室外机接口漏氟① 安装或移机时接口未拧紧,系统漏氟。
② 安装或移机时液管(细管)螺母拧的过紧将喇叭口拧脱丝,系统漏氟。
③ 多次移机时拧紧松幵螺母,导致喇叭口变薄或脱落,系统漏氟。
④ 安装空调器时快速接头螺母与螺钉未对好,拧紧后密封不严,系统漏氟。
⑤ 加长管道时喇叭口扩口偏小,安装后密封不严,系统漏氟。
⑥ 紧固螺母裂,系统漏氟。
3. 室内机漏氟① 室内机快速接头焊点有沙眼,系统漏氟。
② 蒸发器管道有沙眼,系统漏氟。
4. 室外机漏氟① 二通阀和三通阀阀芯损坏,系统漏氟。
② 三通阀维修口顶针坏,系统漏氟。
③ 室外机机内管道有裂纹(重点检査:压缩机排气管和吸气管,四通阀连接的4根管道,冷凝器进口部位,二通阀和三通阀连接铜管)。
二、系统检漏空调器不制冷或效果不好,检査故障为系统缺氟引起时,在加氟之前要查找漏点并处理。
如果只是盲目加氟,由于漏点还存在,空调器还会出现同样故障。
在检修漏氟故障时,应先询问用户,空调器是突然出现故障还是慢慢出现故障,检査是新装机还是使用一段时间的空调器,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重点检查部位。
1. 检查系统压力关机并拔下空调器电源(防止在检查过程中发生危险),在三通阀维修口接上压力表,观察此时的静态压力。
① 0~0.5MPa:无氟故障,此时应向系统内加注气态制冷剂,使静态压力达到0.6MPa 或更高压力,以便于检查漏点。
② 0.6MPa<M高压力:缺氟故障,此时不用向系统内加注制冷剂,可用泡沫戏漏点。
2. 检漏技巧氟R22与压缩机润滑油能互溶,因而氟R22泄漏时通常会将润滑油带出,也就是说制冷系统有油迹的部位就极有可能为漏氟部位,应重点检査。
食品中氟化物的前处理及测定方法氟是卤族中最活泼的气态元素,一般食品中都含有微量的氟。
人体中适量的氟可以促进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钙化,增强骨骼的强度;但是摄入过量的氟,会对骨骼、肾脏、甲状腺及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严重时会造成氟骨症,使人丧失劳动能力。
因此,加强氟检测,严格控制食品中的氟含量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本文将分别从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两方面介绍食品中氟化物的传统检测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
食品中氟化物的前处理方法食品中氟化物的前处理方法主要有灰化 - 蒸馏法、微量扩散、氧瓶燃烧、碱熔、高温燃烧水解等。
灰化-蒸馏法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国际公职分析化学家联合会(AOAC)也将其用于测定食品中氟的前处理。
但是该法操作繁琐,敞开式的体系容易导致氟损失。
微量扩散法是食品中的氟化物在扩散盒内与酸作用,产生氟化氢气体,氟化氢气体扩散并被氢氧化钠吸收。
该法是上述方法中最为准确的一种前处理方法,已被用于我国国家标准中食品样品中氟测定的前处理。
氧瓶燃烧法适用于氟含量较高的样品前处理法。
该法是将食品与助燃剂蔗糖和过氧化钠混合,用氧弹燃烧分解样品,用氟离子选择电极和标准加入法测定样品中的氟含量,可以取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如潘锋采用氧瓶燃烧——离子色谱法对茶叶中的总氟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氧瓶燃烧,不仅能够完全使茶叶中的氟得以释放,而且还能有效净化试样中的基体,消除茶叶中蛋白质、有机酸等的干扰,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此外,由于氧弹燃烧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是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可以减少样品污染和损失率,因而是一种符合环境保护的绿色化学分析技术。
食品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氟化物测定方法是间接法,即对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使样品中各种形态的氟化物定量转化成可溶性氟离子溶液,然后采用化学法或仪器法进行测定。
测定方法主要有化学滴定法、比色法、电极法和色谱法。
表1是根据已有的文献报道,列举了几种常见氟化物的测定方法与前处理方法。
镁电解质中氟的快速测定
快速测定氟在镁电解质中的含量是一种重要的工作,因为氟可以影响镁电解质的化学性能和电性能。
氟的含量如果高于标准,会使真空电镀的结果变差,降低膜结构的稳定性、粘附性和耐腐蚀性。
冷镦塑件含有高氟,会影响塑料表面的细节和外观。
此外,氟也是一种有害元素,如果含量过高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准确测定氟含量对生产和检测镁电解质非常重要。
快速测定氟含量是一种易操作、快捷、准确的方法,采用酸溶氟氢和黄原酸促进反应,将氟受体反应形成4-溴-3-甲苯基氢氟酸,并在交流磁场下用HP4580元素分析仪测定,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氟的含量。
为实现快速测定氟在镁电解质中的含量,实验中需要准备样品,将样品加入容器中,加入酸溶氟氢和黄原酸,加热振荡反应,冷却,通过滤液置换冷却溶液,加入金黄原酸,加入其它液体,再用HP4580元素分析仪进行测定,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总结而言,快速测定氟在镁电解质中的含量是采用酸溶氟氢和黄原酸反应,从而获得4-溴-3-甲苯基氢氟酸,最终用HP4580元素分析仪进行测定,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快速测定氟在镁电解质中的含量非常有效。
氟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 简述本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Ⅷ E)系用于检查含氟有机药物中氟的含量。
其原理为有机氟化合物经氧瓶燃烧法燃烧分解为无机氟化物后,在pH4.3时,F-1与茜素氟蓝和Ce3+以1:1:1结合成蓝紫色螯合物;用氟对照溶液经同法处理后,在610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
2 仪器与用具2.1 燃烧瓶根据供试品取量选用适宜的燃烧瓶(见氧氟燃烧法标准操作规范)。
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 试药与试液3.1 氟化钠、分析纯。
3.2 茜素氟蓝试液,见中国药典附录。
3.3 硝酸亚铈试液,见中国药典附录。
4 操作方法4.1 氟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05℃干燥1小时的氟化钠22.1m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ml,置另一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 相当于20µg的F)。
4.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氟2.0mg),精密称定,照氧瓶燃烧法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有机破坏,用水20ml为吸收液,俟吸收完全后,再振摇2~3分钟,将吸收液移置100ml量瓶中,用水少量冲洗瓶塞及铂丝,合并洗液及吸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即得。
4.3 比色测定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氟对照溶液各2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各加茜素氟蓝试液10.0ml,摇匀,再加12%醋酸钠的稀醋酸溶液3.0ml与硝酸亚铈试液10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暗处放置1小时,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Ⅳ A),置2cm吸收池中,在610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即得。
5 注意事项5.1 样品燃烧分解必须完全(应无灰色、黑色颗粒)。
5.2 本法灵敏度高,在测定中,过量的12%醋酸钠的稀醋酸溶液可使吸光度偏底,故各试剂的加入量应准确,而且各试剂加入顺序对测定吸光度有影响,必须按规定顺序加入,不能颠倒。
5.3 显色试剂加入后的放置时间对吸光度也有影响,应注意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加入显色剂后放置时间要一致,暗处放置1小时以保证反应完全。
氟离子的检测原理
氟离子的检测原理主要基于氟离子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和氟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是使用与氟离子形成络合物的指示剂。
常用的指示剂是二甲基黄,该指示剂能与氟离子形成紫色络合物。
如果待测溶液中存在氟离子,加入二甲基黄指示剂后溶液会变为紫色,可以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确定氟离子的浓度。
另一种检测方法是利用氟离子对某些金属离子的影响产生的颜色变化。
例如,氟离子能与铁离子和铝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当加入这些金属离子时,溶液会发生颜色的明显变化。
可以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颜色变化从而确定氟离子的浓度。
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化学方法检测氟离子。
利用特定的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在特定电位下,氟离子与电极发生反应,从而产生电流变化。
通过测定电流变化可以确定氟离子的浓度。
总之,氟离子的检测原理可以通过形成指示剂络合物、颜色变化或电化学反应来实现。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尿氟检测标准一、检测方法尿氟检测通常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法)或在线荧光光度法。
这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准确测定尿氟浓度。
二、样本采集尿氟检测样本一般采集晨尿,以避免饮食和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集的尿液应装入清洁、干燥、无污染的容器中,并标注受试者姓名、采样时间等信息。
三、检测限尿氟检测的最低检测限一般为0.5mg/L,最高检测限为10mg/L。
当尿氟浓度低于最低检测限时,检测结果可能不准确;当尿氟浓度高于最高检测限时,则需对受试者进行再次采样检测,以获得准确结果。
四、干扰因素尿氟检测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如高浓度的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等。
这些离子可能在样品采集、处理或分析过程中与氟离子发生反应,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此外,饮食中摄入过多的氟化物、药物影响等也可能对尿氟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五、参考值尿氟浓度的参考值因年龄、性别、饮食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成年人尿氟浓度参考值为0.7-1.2mg/L,儿童尿氟浓度参考值为0.3-0.7mg/L。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和地区之间的参考值可能存在差异。
六、检测结果解读根据尿氟检测结果,可以评估受试者体内氟代谢状况。
尿氟浓度升高可能提示受试者摄入过多的氟化物或存在氟中毒的可能性。
尿氟浓度降低则可能提示受试者存在缺氟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评估和补充含氟营养素。
七、注意事项1. 在进行尿氟检测前,受试者应避免摄入含氟药物和含氟牙膏等含氟制品至少3天,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2. 采集尿液时,应使用干净的容器并避免尿液接触污染物质。
尿液采集后应立即进行检测或妥善保存于4℃以下环境,避免细菌滋生和化学变化影响检测结果。
3. 尿氟检测结果应结合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异常结果,应及时进行重复检测和确认,并结合临床医生的诊断和建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4. 在进行尿氟检测时,应遵循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尿氟检测标准依据
尿氟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氟摄入水平的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尿氟含量是评估人体氟暴露的最佳指标之一。
以下是关于尿氟检测的标准依据:
1. 尿样采集:尿样应当采集早晨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采集前应当避免摄入含氟物质,如氟化盐、茶叶和含氟药物等。
2. 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尿氟检测方法有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比色法和原子荧光法等。
其中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被广泛应用,因为它具有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
3. 尿氟浓度:尿氟浓度是评估人体氟暴露水平的关键指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日尿氟排泄量应当在1.0-1.5mg之间,儿童每日尿氟排泄量应当在0.8-1.2mg之间。
如果尿氟浓度超过上述范围,则说明人体氟摄入水平过高。
4. 影响尿氟浓度的因素:尿氟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水中氟化物含量、食物中氟化物含量、尿量、年龄、性别、季节等。
因此,在进行尿氟测定时,应当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予以纠正。
总之,尿氟检测是评估人体氟摄入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进行尿氟测定时应当遵循标准化的采样、检测和数据分析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 1 -。
检测漏氟的方法检查空调器系统泄漏的方法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1、卤素检漏灯,电子检漏法。
将制冷系统充入制冷剂,把卤素检漏税灯点着,手拿卤素灯上的塑料管,使其管口靠近制冷系统各可能泄漏部份上,逐步移动检查,当发现火焰颜色成为紫蓝色,即表示此处有大量泄漏。
用电子检漏仪检漏,即把开关打开,调节其灵敏位置,用吸嘴对着各可能泄漏部位移动,当检漏仪发出泄漏报警时,此处即为泄漏点。
2、肥皂水检漏法。
将制冷系统充入8﹡105~10﹡105帕压力的氮气,用毛笔或泡沫塑料浸上肥皂水,涂刷在制冷系统各可能泄漏的部位上。
当出现有肥皂泡冒起时,此处即为泄漏点。
3、水中发泡法。
在压缩机加液管口焊上1只直角截止阀,从此处充放8﹡105~10﹡105帕压力的氮气,然后关闭直角截止阀,将制冷系统浸入水箱中,观察产生的气泡在何处,则此处即为泄漏点。
4、直观检查法。
系统泄漏一般情况是由连接管断裂或管路中各连接处渗透引起,前若一眼可见,而后则者要仔细检查,因F-22有很强的渗透性,并含有冷冻机油,因此,渗透处一般可能的少许油迹,当发现某连接处有油迹时,此处可能为泄漏点。
1、荧光检漏,即利用荧光检漏剂在紫外/蓝光检漏等的照射会发出明亮的黄绿光的原理,对各类系统中的流体渗漏进行检测,但R134a应用初期使用的PAG润滑油与R134a的相容性较差,由于渗漏处难觅油迹,荧光检漏剂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2、肥皂水检漏,即向系统充入压力位0、98-1、96Mpa的氮气,再在系统各部位涂上肥皂水,冒泡处即为渗漏点,这种方法是日前路边修理厂最常使用的检漏方法,但人的手臂是有限的,视力范围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根本看不到漏点。
3、卤素灯检漏,即将检漏灯点燃后,手持卤素灯上的空气管靠近制冷系统管路,当管路有渗漏时,火焰颜色会变为紫蓝色,使用这种方法检漏有明火产生,不但危险,而且明火与制冷剂结合会产生有害气体,此外也不易准确地定位漏点。
4、电子检漏,即将检漏装置的探头对着可能渗漏的部位移动,若检漏装置发出警报,表明此处有泄漏。
水氟、尿氟检测方法一、水中氟化物测定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一)原理氟化镧单晶膜对氟离子有选择性,在氟化镧电极膜两侧的不同浓度氟溶液之间存在电位差,这种电位差通常称为膜电位。
膜电位的大小与氟化物溶液的离子浓度有关。
氟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一对原电池。
利用电动势与离子活度负对数值的线性关系直接求出水样中氟离子浓度。
(二)试剂本节所用试剂凡未指明规格者,均为分析纯(AR级),所用的水均为去离子水。
1、冰乙酸(ρ20=1.06g/mL)。
2、氢氧化钠(400g/L):称取40g氢氧化钠,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
3、盐酸(1+1):将盐酸(ρ20=1.19g/mL)与纯水等体积混合。
4、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I:称取294.10g柠檬酸三钠(Na3C6H5O7·2H2O),溶于水中。
用(1+1)盐酸溶液调节pH为6后,用纯水稀释至1000mL。
5、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Ⅱ:称取58g氯化钠(NaCl),3.48g 柠檬酸三钠(Na3C6H5O7·2H2O)和57mL冰乙酸,溶于纯水中,用氢氧化钠(400g/L)调节pH为5.0~5.5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6、氟化物标准储备溶液[ρ(F-)=1mg/mL]:称取经105℃干燥2h的氟化钠(NaF GR 级)0.2210g溶解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
储存于聚乙烯瓶中。
7、氟化物标准使用溶液Ⅰ[ρ(F-)=100μg/mL]:吸取氟化物标准储备溶液[ρ(F-)= 1mg/mL]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到刻度。
8、氟化物标准使用溶液Ⅱ[ρ(F-)=10μg/mL]:吸取氟化物标准使用液Ⅰ10.00mL于100mL 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到刻度。
(三)仪器1、氟离子选择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2、离子活度计或精密酸度计。
3、电磁力搅拌器(四)分析步骤1、标准曲线法(1)分别吸取氟化物标准使用溶液Ⅱ[ρ(F-)=10μg/mL] 0.50、1.00、2.50、5.00mL,另取标准使用溶液Ⅰ[ρ(F-)=100μg/mL]1.00、2.50、5.00于50mL容量瓶内,加水定容至刻度。
氟正常指标一、引言在医学检查中,氟正常指标是一项常见的检测指标。
通过检测人体内的氟离子含量,可以了解人体对氟元素的吸收和排除情况,进而判断人体内氟化物水平是否正常。
本文将详细探讨氟正常指标的相关知识。
二、氟正常指标的意义氟正常指标主要反映了人体内氟元素的水平,对于判断氟化物的摄入和排出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饮食和饮水摄取一定量的氟化物,同时通过尿液、汗液和呼气等途径将多余的氟化物排出体外。
氟正常指标可以用于评估个体对氟的代谢状况,指导氟化物的摄入和排除控制。
三、影响氟正常指标的因素1.年龄:年龄是影响氟正常指标的重要因素。
婴幼儿和儿童期是氟化物的吸收和排除高峰期,因此其氟正常指标相对较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期的氟正常指标逐渐降低。
2.性别:性别也是影响氟正常指标的因素之一。
女性相对男性来说,其氟正常指标略高。
3.饮食习惯:饮食中含有大量的氟化物,特别是鱼类、海产品和富含氟的矿泉水等。
饮食习惯对氟正常指标的影响较大,在评估氟代谢情况时需要考虑个体的饮食习惯。
4.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对氟正常指标产生一定影响。
某些地区水源中的氟含量较高,易导致氟化物过量摄入,使氟正常指标升高。
四、氟正常指标的测定方法1.尿液氟含量测定:尿液氟含量是检测氟正常指标的常用方法之一。
采集婴幼儿、儿童和成人的尿液样本,通过离子选择电极法或电极选择法测定尿液中的氟离子含量。
2.血清氟含量测定:血清氟含量也可以反映氟正常指标的水平。
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样本,利用离子色谱法或电极选择法测定血清中的氟离子含量。
3.口腔黏膜氟含量测定:口腔黏膜氟含量是检测氟正常指标的一种新方法。
通过采集口腔黏膜表面的细胞样本,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细胞内的氟离子含量。
五、氟正常指标异常的意义1.氟正常指标过高:氟正常指标过高可能是由于过量的氟化物摄入或排除障碍引起。
过量摄入氟化物可能导致慢性氟中毒,表现为骨骼病变、齿状异常和神经系统症状。
氟含量检测标准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活动中的元素,其存在对人类和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控制和监测氟化物的含量,制定了氟含量检测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氟含量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
二、标准概述氟含量检测标准是用于确定氟化物含量的规范性文档,主要用于指导各类产品、环境、食品等领域中氟含量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氟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相关行业和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三、检测方法1.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通过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样品中的氟离子含量,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水样和溶液的检测。
2. 涡流电导法:利用涡流电导仪器检测样品中的氟离子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液体和固体中氟离子的测定。
3. 溶剂萃取法:采用溶剂溶解氟化物,并通过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等仪器进行测定,适用于各类固体和液体样品中氟离子的检测。
4. 放射尘埃测量法:该方法常用于环境中氟化物污染的检测,通过收集样品中的放射性尘埃并测量其放射性水平来估算氟离子的含量。
四、检测要求1.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和损坏,采集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2. 仪器校准:检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测限和误差:检测结果应具备一定的灵敏度,能够准确检测出低浓度的氟化物,并控制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 报告和记录:检测结果应当及时进行报告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
五、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包括采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定期进行质检和参加国家或行业组织组织的国际比对等措施,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氟含量检测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遵守标准要求,可以确保氟化物含量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相关行业和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介绍了氟含量检测标准的概述、检测方法、检测要求、质量控制和结论等内容,旨在提供给读者一个全面了解氟含量检测标准的参考资料。
空调漏氟检查最佳方法空调漏氟是指空调制冷剂氟利昂泄漏,导致制冷效果下降,甚至损坏空调系统。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空调漏氟问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最佳的检查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空调漏氟检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空调制冷效果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漏氟问题。
如果发现空调制冷效果明显下降,或者空调运行时间变长,但制冷效果并没有明显改善,那么就需要考虑可能存在漏氟问题。
此时,可以使用手触摸空调室内和室外的制冷管道,如果发现有一侧的管道明显冷却效果不如另一侧,也可能是漏氟的表现。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泡沫剂来检查空调系统是否存在漏氟问题。
泡沫剂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测氟利昂泄漏的工具,可以在空调系统中形成泡沫,并显示出氟利昂泄漏的位置。
使用泡沫剂需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
在使用时,将泡沫剂喷洒在空调系统的连接处和管道周围,如果发现有泡沫产生,就说明存在漏氟问题。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电子漏氟检测仪来检查空调系统是否存在漏氟问题。
电子漏氟检测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检测工具,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氟利昂泄漏的位置。
使用电子漏氟检测仪需要按照说明书操作,将探头放置在可能存在漏氟的位置,如连接处、阀门处等,通过仪器的报警提示来确定是否存在漏氟问题。
最后,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确定漏氟问题的位置,就需要请专业的空调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
他们会使用更加专业的设备和方法来检测空调系统的漏氟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维修和处理。
总的来说,空调漏氟检查的最佳方法包括观察制冷效果、使用泡沫剂、使用电子漏氟检测仪以及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
希望大家在日常使用空调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漏氟问题,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氟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试料以氢氧化钠熔融,用水浸出熔融物后过滤,使氟与铁、铜、铅等分离,然后在pH值为6.5~7.0的柠檬酸钠三乙醇胺介质中,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氟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用电极电位仪测定氟。
在测定溶液中,10mg氧化铝不干扰测定。
测定范围:0.010%~0.50%。
主要仪器与试剂电位仪(精度0.1mV);氟离子选择电极(要求在10-6~10-1mol/LF-溶液范围内,电极电位与氟浓度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电极在使用前应在10-3mol/LF-溶液中浸泡1h,使之活化,然后用水洗涤至洗涤液含氟浓度不大于10-6mol/L后方能进行测定。
三乙醇胺溶液:于100mL三乙醇胺中加64mL盐酸,调节至pH值为6.5~7.0,用水稀释至500mL。
苯酚红溶液(2g/L):称取0.1g苯酚红,加6mL氢氧化钠溶液(0.05mol/L),用水稀释至50mL。
分析步骤称取0.5000g试料,置于30mL镍坩埚中,加入6g氢氧化钠,在围有石棉圈的小电炉上加热熔化,混匀。
置于600℃的高温炉中熔融10min,取出,将熔融物均匀摇动于坩埚壁上,稍冷。
将坩埚置于预先盛有50mL热水的250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加热浸出熔融物,用水洗净表皿、坩埚及玻璃棒。
将浸出液用水稀释至80mL左右,加热煮沸1min,冷却后将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干过滤。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吸取10.00mL滤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15mL柠檬酸钠溶液(294g/L),1滴苯酚红溶液(2g/L),用硝酸(1+1)调至溶液刚变黄色。
加5mL三乙醇胺溶液,用水定容。
将溶液全部倒入干燥的100mL烧杯中,放进搅拌棒,插入氟离子选择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在电磁搅动下,于电位测量仪上,测量平衡电位值。
工作曲线范围:0~50μg/50mL与0~50μg/50mL。
注意事项平衡电位(系指搅拌状态下)电极电位的变化不大于0.2mV/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