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6.92 KB
- 文档页数:1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周期(GBZ188-2014):1.铅及其化合物:1次/年2. 四乙基铅:1次/3年3.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Ⅱ级以上:1次/年Ⅰ级:1次/2年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1次/年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1次/年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1次/年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1次/年8.氧化锌:1次/年9.砷(肝功检查):1次/半年Ⅱ级以上:1次/年Ⅰ级:1次/2年10.砷化氢(砷化三氢):1次/3年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肝功能检查:1次/半年健康检查:1次/半年12. 磷化氢:1次/年13. 钡化合物(氯化钡、销酸钡、醋酸钡):1次/3年14. 钒及其无机化合物:1次/3年15. 三烷基锡:1次/3年16. 铊及其无机化合物:1次/年17. 羰基镍:1次/年18.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1次/年19. 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1次/年20. 二硫化碳:1次/年21. 四氯化碳:肝功能检查:1次/半年健康检查:1次/3年22. 甲醇:1次/3年23. 汽油:1次/年24. 溴甲烷:1次/3年25. 1.2-二氯乙烷:1次/3年26. 正已烷:1次/年27. 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1次/3年28. 三硝基甲苯:肝功能检查:1次/半年健康检查:1次/年229.联苯胺:1次/年30.氯气:1次/年31.二氧化硫:1次/年32.氮氧化物:1次/年33.氨:1次/年34. 光气:1次/3年35. 甲醛:1次/年36. 一甲胺:1次/年37. 一氧化碳:1次/3年38. 硫化氢:1次/3年39. 氯乙烯:肝功能检查:1次/半年Ⅱ级以上:1次/年Ⅰ级:1次/2年40.三氯乙烯:上岗前3个月,皮肤科常规检查:1次/周健康检查:1次/3年41.氯丙烯:1次/年42.氯丁二烯:肝功能检查:1次/半年健康检查:1次/年43. 有机氟:1次/3年44. 二异氰酸甲苯酯:见第57项45. 二甲基酰胺:肝功能检查:1次/半年健康检查:1次/3年46. 氰及腈类化合物:1次/3年47. 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1次/3年48. 五氯酚:1次/3年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1次/年50. 丙烯酰胺:Ⅱ级及以上:1次/年Ⅰ级:1次/2年51. 偏二甲基肼:1次/3年52. 硫酸二甲脂:1次/3年53. 有机磷杀虫剂: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测定:1次/半年健康检查:1次/3年54.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3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测定:1次/半年健康检查:1次/3年55. 拟除虫菊酯类:1次/3年56. 酸雾或酸酐:1次/2年57.致喘物:a)异氰酸酯类: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亚甲基二异酸酯、1,6亚己基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等;b)苯酐类:邻苯二甲酸酐、1,2,4苯三酸酐、四氯苯二酸酐等;c)多胺固化剂:乙烯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等;d)剑麻;e)铂复合盐;f)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含6-氨基青霉烷酸结构的青霉素类和7-氨基头孢霉烷酸结构的头孢菌素类;g)甲醛;h)过硫酸盐: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胺等。
附件6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摘要)一有害化学因素1 矽尘1.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1.1.1 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 活动性肺结核病(2) 慢性阻塞性肺病(3) 慢性间质性肺病(4) 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1.1.2 检查内容(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2)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肺功能1.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1.2.1 目标疾病(1) 职业病矽肺(2) 职业禁忌证1) 活动性肺结核病2) 慢性阻塞性肺病3) 慢性间质性肺病4) 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1.2.2 检查内容(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2)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a.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b.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1.2.3 健康检查周期(1) 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2年1次;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年1次;(2) X射线胸片表现为0+者医学观察时间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3) 矽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
1.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1.3.1 目标疾病职业病:矽肺1.3.2 检查内容同在岗期间1.4 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1.4.1 随访对象在岗期间进行定期健康体检的矽尘作业人员和矽肺患者1.4.2 随访目的监护矽尘作业人员离岗后矽肺的发生和矽肺患者的病情进展1.4.3 随访目标疾病矽肺1.4.4 随访检查内容(1)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2)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1.4.5 随访时间(1) 接触矽尘工龄在10年(含10年)以下者,随访15年,接触矽尘工龄超过10年者,随访21年,随访周期均为每3年1次。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与应用
1. 简介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是指为了维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针对特定工作环境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而进行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本文将介绍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规范要求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场景。
2.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2.1 监护对象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监护对象主要包括从事高风险职业的职工、特殊环境下从事工作的职工等。
监护对象的确定需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评估。
2.2 监护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监护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筛查、职业健康检查等内容。
监护内容需要根据不同职业特点和职工需求进行综合考量。
2.3 监护周期
监护周期应根据职工从业时间、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情况等因素确定,一般建议定期进行监护,特殊岗位可适当加密监护周期。
3.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应用
3.1 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可以结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开展职工健康检查等活动,以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3.2 在监管部门中的应用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职业健康监护技术,及时了解企业的职业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强监管和指导。
4. 结语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与应用对维护职工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应积极引入相关技术,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规范与指导,促进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和提升。
有害因素GBZ目录编号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5.1四乙基铅 5.2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5.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5.4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5.5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5.6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5.7氧化锌 5.8砷 5.9砷化氢(砷化三氢) 5.10磷及其无机化合物 5.11磷化氢 5.12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5.13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5.14三烷基锡 5.15铊及其无机化合物 5.16羰基镍 5.17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5.18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5.19二硫化碳 5.20四氯化碳 5.21甲醇 5.22汽油 5.23溴甲烷 5.241,2-氯乙烷 5.25正己烷 5.26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5.27三硝基甲苯 5.28联苯胺 5.29氯气 5.30二氧化硫 5.31氮氧化物 5.32氨 5.33光气 5.34甲醛 5.35一甲胺 5.36一氧化碳 5.37硫化氢 5.38氯乙烯 5.39三氯乙烯 5.40氯丙烯 5.41氯丁二烯 5.42有机氟 5.43二异氰酸甲苯酯 5.44二甲基甲酰胺 5.45氰及腈类化合物 5.46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 5.47五氯酚 5.48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5.49丙烯酰胺 5.50偏二甲基肼 5.51硫酸二甲酯 5.52有机磷杀虫剂 5.53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5.54拟除虫菊酯类 5.55酸雾或酸酐 5.56致喘物 5.57焦炉逸散物 5.58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 6.1煤尘 6.2石棉粉尘 6.3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 6.4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 6.5有机粉尘 6.6噪声7.1手传振动7.2高温7.3高气压7.4紫外辐射(紫外线)7.5微波7.6布鲁菌属8.1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8.2电工作业9.1高处作业9.2压力容器作业9.3结核病防治工作9.4肝炎病防治工作9.5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9.6视屏作业9.7高原作业9.8航空作业9.9英文名称CAS No.诊断标准Lead,Pb7439-92-1GBZ 37Tetraethyl lead78-00-2GBZ 36Mercury,Hg7439-97-6GBZ 89Manganese,Mn7439-96-5GBZ 3Beryllium,Be7440-41-7GBZ 67Cadmium,Cd7440-43-9GBZ 17Chromium,Cr7440-43-3GBZ 12,GBZ 62,GBZ 20,GBZ Zinc oxide1314-13-2GBZ 48Arsenic7440-38-2GBZ 83,GBZ 94Arsine7784-42-1GBZ 44Phosphorus,P7723-14-0GBZ 81,GBZ 51Phosphine7803-51-2GBZ 117440-39-3GBZ 63Barium Compounds(Barium chlVanadium,V7440-62-2GBZ 47Thallium,Ti7440-28-0GBZ 226Nickel Carbonyl13463-39-3GBZ 28Fluoride7782-41-4GBZ 5,GBZ 51,GBZ 5471-43-2GBZ 76,GBZ 68,GBZ 94 Benzene,Methylbenzene,DimeCarbon disulfide75-15-0GBZ 4,GBZ 76Carbon tetrachloride56-23-5GBZ 42,GBZ 59Methanol67-56-1GBZ 53Gasoline,Petrol8006-61-9GBZ 18,GBZ 27Methyl bromide74-83-9GBZ 10Dichloroethane1300-21-6GBZ 39N-Hexane110-54-3GBZ 71,GBZ 73,GBZ 76,GBZ Aromatic amino and nitro compounds GBZ 30Trinitrotoluene,TNT118-96-7GBZ 45,GBZ 69Benzidine92-87-5GBZ 20,GBZ 94Chlorine7782-50-5GBZ 65,GBZ 54,GBZ 51,GBZ Sulfur dioxide7446-09-5GBZ 58,GBZ 54,GBZ 51 Nitrogen oxides GBZ 15,GBZ 54,GBZ 51,GBZ Ammonia7664-41-7GBZ 14,GBZ 18, GBZ 54,GB Phosgene75-44-5GBZ 29,GBZ 54 Formaldehyde50-00-0GBZ 33,GBZ 57,GBZ 18,GBZ Monomethylamine74-89-5GBZ 80,GBZ 51,GBZ 54 Carbon monoxide630-08-0GBZ 23Hydrogen sulfide7783-06-4GBZ 31Chloroethylene75-01-4GBZ 90,GBZ 94 Trichloroethylene75-01-6GBZ 38,GBZ 185 Chloropropene107-05-1GBZ 6Chloroprene126-99-8GBZ 32Fluorohydrocarbon GBZ 66Toluene diisocyanate26471-62-5N,N-Dimethyl-formamide68-12-2GBZ 85Cyanogen460-19-5GBZ 209,GBZ 71,GBZ 13 Phenol108-95-2GBZ 76,GBZ 79,GBZ 75,GBZ Pentachlorophenol87-86-5GBZ 34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107-30-2GBZ 94Acrylamide79-06-1GBZ 501,1-Dimethylhydrazine54-14-7GBZ 86Dimethyl sulfate77-78-1GBZ 40,GBZ 51,GBZ 54 Organophosphorus insecticides GBZ 8Carbamate insecticides GBZ 52Pyrethroids28434-01-7GBZ 43,GBZ 54Acidmist and Acid anhydride GBZ 61,GBZ 20,GBZ 57,GBZ Substances causing occupational asthma GBZ 57Coke oven emissions GBZ 94,GBZ 18Noise GBZ 49,GBZ/T 238vibration GBZ 7high temperature working GBZ 41Anticyclone GBZ 24ultraviolet radiation GBZ 35,GBZ 19,GBZ 9 microwave GBZ 35GBZ 92GBZ 93分类数据库分类编码检查类型职业禁忌证目标疾病检查内容健康检查周期有害化学因素1上岗前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1,6亚已基二萘二异氰酸酯二苯亚甲基二有害化学因素1异氰酸酯类甲苯二异氰酸酯1,2,4苯三酸四氯苯二酸酐,tetrac 有害化学因素1苯酐类邻苯二甲酸酐,三乙烯四胺,triethyl 粉尘2多胺固化剂乙烯二胺,eth二乙烯三胺,粉尘2铂复合盐,platinum salts粉尘2剑麻,sisal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结构6-氨基青霉烷酸粉尘2β-内酰胺类抗生素粉尘2甲醛,Formaldehyde粉尘2过硫酸盐,P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有害物理因素3有害物理因素3有害物理因素3有害物理因素3有害物理因素3有害物理因素3有害生物因素4有害生物因素4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健康检查周期氰酸酯,naphthalene diisocyanate,NDI 酸酐,tetrachlorophthalic anhydride,TCPA 胺,triethylenete tramine,三乙撑四胺(7-ACA)结构的头孢菌素类。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4word版ICS 13.100C60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88-2014代替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目录前言 (5)1范围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6)3术语和定义 (7)3.1职业健康监护 (8)3.2职业健康检查 (8)3.3职业病 (8)3.4职业禁忌证 (8)4总则 (8)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8)4.2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 (8)4.3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8)4.4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 (9)4.5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9)4.6 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 (10)4.7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 (10)4.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11)4.9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 (11)4.10常规医学检查 (12)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14)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14)5.2四乙基铅 (14)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15)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16)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17)5.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18)5.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19)5.8氧化锌 (20)5.9砷 (20)5.10砷化氢(砷化三氢) (21)5.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 (22)5.12磷化氢 (23)5.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23)5.14 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24)5.15三烷基锡 (24)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 (25)5.17羰基镍 (26)5.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26)5.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27)5.20二硫化碳 (28)5.21四氯化碳 (29)5.22甲醇 (29)5.23汽油 (30)5.24溴甲烷 (31)5.25 1,2-二氯乙烷 (31)5.26正己烷 (32)5.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33)5.28三硝基甲苯 (33)5.30氯气 (34)5.31二氧化硫 (35)5.32氮氧化物 (36)5.33氨 (37)5.34光气 (38)5.35甲醛 (38)5.36一甲胺 (40)5.37一氧化碳 (40)5.38硫化氢 (41)5.39氯乙烯 (41)5.40三氯乙烯 (42)5.41氯丙烯 (43)5.42氯丁二烯 (44)5.43有机氟 (45)5.44二异氰酸甲苯酯 (45)5.45二甲基甲酰胺 (45)5.46氰及腈类化合物 (46)5.47(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 (47)5.48五氯酚 (47)5.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48)5.50丙烯酰胺 (49)5.51偏二甲基肼 (49)5.52硫酸二甲酯 (50)5.53有机磷杀虫剂 (50)5.5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51)5.55拟除虫菊酯类 (52)5.56酸雾或酸酐 (52)5.57致喘物 (54)5.58焦炉逸散物 (55)6 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 (55)6.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55)6.2煤尘 (56)6.3石棉粉尘 (57)6.4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 (58)6.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 (59)6.6有机粉尘 (60)7 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61)7.1噪声 (61)7.2手传振动 (63)7.3高温 (63)7.4高气压(参见GB 20827) (64)7.5紫外辐射(紫外线) (66)7.6微波 (67)8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67)8.1布鲁菌属 (67)8.2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 (69)9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70)9.1电工作业 (70)9.2高处作业 (71)9.3压力容器作业 (71)9.5肝炎病防治工作 (72)9.6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 (72)9.7视屏作业 (74)9.8高原作业 (74)9.9航空作业 (75)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本标准。
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1)1.2四乙基铅 (2)1.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3)1.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4)1.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5)1.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5)1.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10)1.8氧化锌 (21)1.9砷 (21)1.10砷化氢(砷化三氢) (22)1.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 (23)1.12磷化氢 (24)1.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24)1.14 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25)1.15三烷基锡 (25)1.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 (26)1.17羰基镍 (27)1.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27)1.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28)1.20二硫化碳 (29)1.21四氯化碳 (30)1.22甲醇 (30)1.23汽油 (31)1.24溴甲烷 (32)1.25 1,2-二氯乙烷 (32)1.26正己烷 (33)1.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34)1.28三硝基甲苯 (34)1.29联苯胺 (35)1.30氯气 (35)1.31二氧化硫 (36)1.32氮氧化物 (37)1.33氨 (38)1.34光气 (39)1.35甲醛 (39)1.36一甲胺 (41)1.37一氧化碳 (41)1.38硫化氢 (42)1.39氯乙烯 (42)1.40三氯乙烯 (43)1.41氯丙烯 (44)1.42氯丁二烯 (45)1.43有机氟 (46)1.44二异氰酸甲苯酯 (46)1.45二甲基甲酰胺 (46)1.46氰及腈类化合物 (47)1.47(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 (48)1.48五氯酚 (48)1.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49)1.50丙烯酰胺 (50)1.51偏二甲基肼 (50)1.52硫酸二甲酯 (51)1.53有机磷杀虫剂 (51)1.5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52)1.55拟除虫菊酯类 (53)1.56酸雾或酸酐 (53)1.57致喘物 (55)1.58焦炉逸散物 (56)1.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1.1.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1.1.1.1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a) 中度贫血;b) 卟啉病;c)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4年05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14年10月01日实施。
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监护周期。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目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定义3.1职业健康监护3.2职业病3.3职业禁忌证4.总则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4.2责任和义务4.3工作程序4.4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4.5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4.6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4.7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4.8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4.9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4.10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4.11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4.12常规医学检查的内容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5.2四乙基铅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5.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5.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5.8氧化锌5.9砷5.10胂/砷化氢(砷化三氢)5.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5.12磷化氢5.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5.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5.15有机锡化合物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5.17羰基镍5.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5.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5.20二硫化碳5.21四氯化碳5.22甲醇5.23汽油5.24溴甲烷5.251,2-二氯乙烷5.26正己烷5.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5.28三硝基甲苯5.29联苯胺5.30氯气5.31二氧化硫5.32氮氧化物5.33氨5.34光气5.35甲醛5.36一甲胺5.37一氧化碳5.38硫化氢5.39氯乙烯5.40三氯乙烯5.41氯丙烯5.42氯丁二烯5.43有机氟5.44二异氰酸甲苯酯5.45二甲基甲酰胺5.46氰及腈类化合物5.47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5.48五氯酚5.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5.50丙烯酰胺5.51偏二甲基肼5.52硫酸二甲酯5.53有机磷杀虫剂5.5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5.55拟除虫菊酯类5.56酸雾或酸酐5.57致喘物6.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6.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6.2煤尘(包括煤矽尘)6.3石棉粉尘6.4其它粉尘6.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7.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7.1噪声7.2振动7.3高温7.4高气压7.5紫外辐射(紫外线)7.6微波8.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8.1布鲁菌属8.2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9.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9.1电工作业9.2高处作业9.3压力容器作业9.4结核病防治工作9.5肝炎病防治工作9.6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9.7视屏作业9.8高原作业9.9航空作业附录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规范的说明附录B(规范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中医学常规检查方法附录C(资料性附录)无机粉尘作业劳动者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卷附录D(资料性附录)棉尘作业劳动者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卷附录E(规范性附录)加压试验和氧敏感试验方法规范正文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限值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监测指标、生物限值及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WS/T 30—1996 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WS/T 97--1996 尿中肌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98—1996 尿中肌酐的反相液相色谱测定方法3 生物监测指标和接触限值生物监测指标和接触限值见表1。
表14 监测检验方法4.1 尿氟的监测检验按WS/T 30执行。
4.2 尿肌酐的监测检验按WS/T 97或WS/T 98执行。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A.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劳动者的生物监测,如从事化工行业中制造药物、农药、冷冻剂、木材防腐剂、氟塑料和氟橡胶等的劳动者;轻工业中制作半导体材料(如芯片)、玻璃、玻璃蚀刻、搪瓷、釉料,以及建筑材料的劳动者;冶炼铝、镁、铍等冶金行业劳动者;国防工业中制造火箭高能燃料等作业的劳动者。
不适用于评价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刺激作用。
A.2 生物监测指标的选择通常情况下,进入体内的氟大部分很快通过肾脏排泄,尿氟占氟排泄量的90%左右,生物半减期为2 h~3 h。
国内已建立尿氟的标准检测方法,并且尿氟采样方便、无损伤、测定简便、快速,故本标准推荐尿氟作为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监测指标。
A.3 监测结果的评价A.3.1 工作班前尿氟浓度可作为体内氟负荷量的指标;工作班末尿氟浓度主要反映近期接触量。
A.3.2 尿氟的测定既可用于职业接触者的群体评价,也可用于个体评价。
A.3.3 当尿氟超过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时,表示劳动者有过量接触。
强制性职业健康检查危害因素目录支持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235)。
1.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1.1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1.2 四乙基铅1.3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1.4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1.5 铍及其无机化合物1.6 镉及其无机化合物1.7 铬及其无机化合物1.8 氧化锌1.9 砷1.10 胂/砷化氢(砷化三氢)1.11 磷及其无机化合物1.12 磷化氢1.13 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1.14 钒及其无机化合物1.15 三烷基锡1.16 铊及其无机化合物1.17 羰基镍1.18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1.19 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1.20 二硫化碳1.21 四氯化碳1.22 甲醇1.23 汽油1.24 溴甲烷1.25 1,2-二氯乙烷1.26 正己烷1.27 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1.28 三硝基甲苯1.29 联苯胺1.30 氯气1.31 二氧化硫1.32 氮氧化物1.33 氨1.34 光气1.35 甲醛1.36 一甲胺1.37 一氧化碳1.38 硫化氢1.39 氯乙烯1.40 三氯乙烯1.41 氯丙烯1.42 氯丁二烯1.43 有机氟1.44 二异氰酸甲苯酯1.45 二甲基甲酰胺1.46 氰及腈类化合物1.47 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1.48 五氯酚1.49 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1.50 丙烯酰胺1.51 偏二甲基肼1.52 硫酸二甲酯1.53 有机磷杀虫剂1.54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1.55 拟除虫菊酯类1.56 酸雾或酸酐1.57 致喘物1.58 焦炉逸散物2.接触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2.1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注:即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又称:矽尘,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的无机性粉尘。
2.2 煤尘2.3 石棉粉尘2.4 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注:包括石墨粉尘、碳黑粉尘、滑石粉尘、水泥粉尘、云母粉尘、陶瓷粉尘、铝尘(铝、铝矾土、氧化铝)、电焊烟尘、铸造粉尘等无机粉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