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冀蓉 老年人多药共用评估和干预
- 格式:pdf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72
·诊疗方案·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2008604,2020YFC2008600)通信作者:李耘,Email:liy_xw@sina.com;陈琼,Email:qiongch@163.com;于普林,Email:pulin_yu@163.com老年人营养不良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3)马丽娜1,吉彤1,李海龙2,陈旭娇3,张新军4,冯辉5,吴心音6,陈彪1,张存泰7,于普林8,陈琼9,李耘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10005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北京100730;3.浙江医院老年病科,杭州310013;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610041;5.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长沙410013;6.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长沙410078;7.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研究所,武汉430030;8.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100730;9.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410008[摘要] 老年人营养不良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患病率高,且易被忽视。
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例如年龄、共病、多重用药、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影响老年人的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会导致很多不良结局,如肌少症、衰弱、跌倒、骨折、失能和死亡等,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目前,国内外各指南推荐对营养不良老年人采用多学科综合管理,但缺乏具体的、可实施的方案和标准。
该共识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本领域专家的诊治经验,提出了老年人营养不良多学科决策模式,旨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人进行更加规范化的综合营养管理,促进健康老龄化。
老年人多重用药照护问题的评估与具体干预措施1. 引言老年人多重用药照护问题是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比例逐渐增加,他们常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然而,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副作用的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评估老年人的多重用药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多重用药情况的评估2.1 医学历史通过询问患者的医学历史,包括过去的疾病历史、手术史和药物使用史等,了解患者曾经接受过哪些药物治疗。
### 2.2 药物清单与患者共同整理一份药物清单,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和补充剂等。
根据药物清单,评估患者当前的多重用药情况。
### 2.3 药物相互作用针对患者的药物清单,使用药物相互作用查询工具,评估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特别注意潜在的严重相互作用,如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和药物之间的药效学相互作用等。
### 2.4 药物剂量和频率评估患者当前药物的剂量和频率,判断是否存在重复、超量用药或不当用药的情况。
3. 多重用药照护的具体干预措施3.1 优化用药方案根据评估结果,与患者共同制定最优化的用药方案。
包括减少药物种类、合理调整剂量和频率等。
优化用药方案可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从而降低患者的药物负担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 3.2 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对于老年人多重用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调整用药方案,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 3.3 定期复查和随访老年人多重用药的患者应定期复查和随访。
复查包括药物浓度监测、肝肾功能评估、心电图、血压监测等。
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随访包括了解患者用药情况、疗效评估、不良反应监测等。
### 3.4 医患沟通和健康教育医生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解释多重用药的风险和干预措施的重要性。
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这就涉及到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的管理问题。
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但不当的多重用药管理则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副作用的增加,甚至造成药源性损伤。
本文将综合分析当前相关研究并总结最佳证据,为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管理提供指导。
一、建立全面的药物记录体系多重用药是老年患者用药管理的核心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建立全面的药物记录体系非常重要。
医疗机构可以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将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纳入数据库,包括用药剂量、频次、用药时间等信息,确保医生、护士和药师在不同环节都能及时获取到准确的用药信息。
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衰退、药代谢能力下降,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存在差异,因此在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上应更加慎重。
临床医生应针对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选择适合的药物。
同时,应避免重复用药和不必要的药物,以降低用药负担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三、定期评估和调整用药方案老年患者的病情进展和生理状态会不断变化,因此用药方案也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
医生应定期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药物评估,包括疗效的评价、不良反应的监测等,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加强药物监测与教育老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药物的监测与教育。
医疗机构应建立药物监测制度,定期对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监测,包括药物浓度测定、药物相互作用检测等,及时发现并解决药物相关的问题。
同时,医生和药师应对老年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包括正确用药的时间、剂量、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老年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五、强化团队合作,形成多学科管理模式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的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多重用药作为老年人常见的医疗现象,不仅涉及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此,我们组织专家团队,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制定了《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
本文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实用的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策略,以提高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性和生活质量。
我们将从多重用药的定义、老年人多重用药的现状和问题、多重用药的风险评估、药物重整与简化用药、患者教育与随访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我们还将关注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以及特殊情况下(如认知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等)的用药注意事项。
希望通过本文的共识,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明确的多重用药管理框架,指导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服务。
我们也期待通过广泛传播和应用本文的共识,推动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水平的提升,为老年人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二、老年人多重用药的定义与评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多重用药问题日益凸显。
多重用药(Polypharmacy)通常指的是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这一现象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普遍。
由于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来进行治疗,因此多重用药的定义在老年医学中尤为重要。
在《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中,我们将老年人多重用药定义为:老年人同时使用≥5种不同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草药和其他补充剂。
这一定义旨在强调老年人多重用药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以便更好地进行药物管理和安全使用。
对老年人多重用药的评估是确保用药安全的关键步骤。
评估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药物种类和数量:详细记录患者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草药和其他补充剂。
了解患者的药物种类和数量,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不同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包括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相互作用。
全文解读: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一、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衰弱问题日益凸显。
衰弱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状态,表现为多种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准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衰弱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国老年医学专家共同制定了《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衰弱评估与干预指导方案。
二、衰弱评估2.1 评估方法《共识》推荐采用多维度评估方法,包括:- 临床评估: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生理状况、疾病史等。
- 工具评估:使用专门设计的评估工具,如简易衰弱评估量表(FFS)、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等,对患者的衰弱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 生物标志物评估: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生物标志物,对患者的衰弱状况进行生物学评估。
2.2 评估时机《共识》建议在以下时机进行衰弱评估:- 老年患者入院时,以了解其初始衰弱状况。
- 老年患者病情变化时,以及时发现衰弱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老年患者出院时,以评估其出院时的衰弱状况,为后续随访和干预提供依据。
三、衰弱干预3.1 干预原则《共识》提出了衰弱干预的四大原则:- 个性化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衰弱程度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 多学科合作:涉及老年医学、康复医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参与衰弱干预。
- 综合干预:采用多种干预手段,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营养支持等,以达到最佳干预效果。
- 持续干预:衰弱干预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长期随访和调整干预方案。
3.2 干预措施《共识》推荐以下干预措施:- 药物治疗:如针对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衰弱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
-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康复护理等,以提高患者的生理功能。
-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和调理。
- 心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老年综合评估联合用药护理在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联合用药护理在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多重用药老年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0例,观察组20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老年综合评估联合用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用药依从性及药物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药物信息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综合评估联合用药护理应用于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老年多重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关键词】老年综合评估;老年;多重用药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我国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7.4%,多病共存是老年人最显著的疾病特点,常见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部分患者日均服药量5~8种。
老年人多重用药无论是对患者自身的用药安全还是对家庭经济状况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多种疾病治疗以及多重用药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需要由多学科医疗团队结合患者自身疾病发展情况、用药后生理病理状态改善情况、药物适应性等特点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最佳治疗方案[1]。
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是由一批多学科团队对老年患者从躯体功能、营养状况、精神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供临床医师、药师进行治疗方案优化时参考,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一种评价体系[2]。
用药护理则是护士充分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理解能力,进行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服药指导,观察患者服药副作用和服药依从性等问题的变化。
本文将老年综合评估联合用药护理应用于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中,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多重用药老年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0例,观察组200例。
老年人多重用药的评估与干预措施老年人多重用药的评估与干预措施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患有多种疾病,并且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维持生活。
然而,老年人多重用药的问题却日益突出。
多重用药会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影响治疗效果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危害。
本文将针对老年人多重用药的问题,从评估和干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评估评估老年人的多重用药情况是防范用药风险的关键。
评估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药物的使用情况,预测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为安全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老年人多重用药的评估方法。
1.药物清单医护人员应该建立老年人的药物清单,列明病史、药物名称、剂量、频次与用药时间等信息。
药物清单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合理分析老年人的药物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不必要的药物。
同时对于老年人自身也有诸多好处,老年人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用药情况,并且方便就医人员进行药物交流,减少不必要药物的使用。
2.药物相互作用检查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
医护人员需要对老年人的药物使用进行评估,检查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推荐使用医学数据库和专业的药物相互作用检测软件,以辅助进行药物相互作用检查。
3.不必要药物筛查不必要的药物使用是老年人多重用药的问题之一。
医护人员需要针对老年人的病情进行筛查,去除或调整那些没有必要维持生活的药物,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二、干预措施干预措施是防范老年人多重用药风险的关键。
干预能够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其中的药物管理方案和药物治疗成功案例都能够帮助老年人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并改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老年人多重用药的干预措施。
1.换药药物的种类和使用量是多重用药的首要问题。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换药等方法进行干预。
例如,选择相互作用小且疗效相同的药品,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维持生活。
[1]汪浩.SAA、CD64及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0):2111-2113.[2]徐豪,司沛茹,刘慧,等.4760例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6,35(5):399.[3]边兴艳,赵晖,姜振宏,等.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016,37(15):2096-2098,2101.[4]泰淑红,王鹏,邵燕,等.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耐药性情况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4):461-463.[5]田厚荣,赵波,孙广玉.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0):1351-1353,1356.⑹余耀华.NICU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3):334-336.[7]朱丽敏,张艳平,孔祥永,等.新生儿早发型B族链球菌败血症27例临床分析[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19,34(1): 38-41.[8]张莹,富建华.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败血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9,46(3):166-169.(收稿日期:2020-06-14修回日期:2020-06-27)(责任编辑:李海生)利用老年综合评估优化老年人多重用药的临床研究邓杰尹,王琳,李烨瑾,郝小丹,秦杨[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对老年慢病患者多重用药的优化效果。
方法分析354例慢病患者(M65岁,专科组179例,老年科组175例)6个月的病历资料,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诊断疾病数、用药数、多重用药率、治疗调整率和月均花费。
随机选取专科随访患者120例,60例对照组继续按原方案随访,60例转入老年科CGA组。
后者进行CGA并调整诊断和治疗方案,比较CGA组患者自身前后诊断病种数、用药数和月花费的变化。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循证治疗
岳冀蓉;郭佳;杨茗;董碧蓉
【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4)5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以侵犯外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多关节炎为其特点。
针对 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笔者进行了证据检索 ,将经验治疗与当前最佳的干预措施结合起来 ,制定出适合该患者的治疗方案:①镇痛选用布洛芬;②继续静脉滴注甲氨蝶呤进行抗类风湿治疗 ,但出院后改为甲氨蝶呤每周 1次口服 ,疗程初步确定为 12个月;③奥美拉唑 2 0mg ,qd ,口服 ,预防消化道溃疡的发生;④建议患者出院后使用鱼油并且坚持锻炼。
【总页数】4页(P351-354)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循证治疗
【作者】岳冀蓉;郭佳;杨茗;董碧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20.5
【相关文献】
1.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J], 邝枣园;黄玲;李万瑶
2.类风湿性关节炎1号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86例 [J], 董波;桑元英
3.类风湿性关节炎(八)——髋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科治疗 [J], 过邦辅
4.类风湿性关节炎(九)——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科治疗 [J], 过邦辅
5.传统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 [J], 潘胡丹; 肖瑶; 王婉莹; 任汝通; 梁丽娴; 刘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科门诊患者多重用药的调查分析马晓妍;金鑫;卢成华【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5(000)019【摘要】目的:调查老年科门诊患者多重用药的状况。
方法老年科门诊就诊的91例患者,根据慢性病情况将入选老年人分为A组:单一慢性病;B组:二种慢性病;C组:三种及三种以上慢性病,其中A组21例, B组36例, C组34例。
进行包括多重用药评估的老年综合评估。
结果91例老年患者中多重用药率为58.24%,不符合比尔斯(Beers)标准的不合理用药率45.05%。
结论老年科门诊就诊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的发生率高,不合理用药率高,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Objective To research polypharmacy condition for out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Methods A total of 91 out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were divided by chronic disease status into group A: single chronic disease, group B: two kinds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group C: three and over three kinds of chronic diseases. Group A contained 21 cases, group B contained 36 cases, and group C contained 34 cases.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including polypharmacy assessment, was applied in the groups.Results The polypharmacy rate was 58.24% in the 91 patients, and the irrational drug use rate against Beers criteria was 45.05%.Conclusion Out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have high polypharmacy rate and irrational drug use rate, which should be paid clinical attention.【总页数】2页(P263-264)【作者】马晓妍;金鑫;卢成华【作者单位】116000 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116000 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116000 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我院老年科门诊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及改进对策 [J], 吴秋惠;张桂凡;张海霞;张晋萍;葛卫红2.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调查分析与对策 [J], 金福碧;郑和昕;林玲萍;徐美月3.老年科门诊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对其预后影响的调查分析 [J], 金鑫;马晓妍;卢成华4.老年科门诊患者掌握疾病知识情况的调查 [J], 杨玲;邹祎;林雪皎;罗小清5.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多重用药状况调查分析 [J], 杨容;方宗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人多重用药的认知管理研究进展
杨明珠;李娜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15(0)6
【摘要】多重用药通常是指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时使用了潜在的不适当药物或者同时服用了6种及以上的药物〔1〕。
用药种类越多,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率越高。
研究显示,多重用药在老年人住院原因中占第3位,在医院获得性疾病中列居第一位〔2〕。
医护人员作为老年多重用药的管理主体,对多重用药的认知管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本文就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的认知管理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1715-1717)
【作者】杨明珠;李娜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青岛滨海学院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
【相关文献】
1.老年人多重用药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J], 梁冰
2.老年人多重用药的认知管理研究进展 [J], 杨明珠;李娜
3.老年人多重用药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费春晓;胡松;侯新月;刘佳;毛拥军;邢昂
4.老年人多重用药及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 [J], 李莹;钱玉英;李耘;马丽娜
5.老年人多重用药与跌倒相关性研究进展 [J], 陈喜;慈莉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院老年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宋菲;邢颖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13(22)22
【摘要】目的考察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后医院老年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变化,并分析综合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分类系统统计老年科病房2010年至2012年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金额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等数据.结果通过综合干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使用金额均显著下降;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金额占全部抗菌药物金额比例逐年下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比例有增加趋势;3年中注射用头孢米诺钠DDDs始终排名第一,含酶抑剂的β-内酰胺类注射剂逐年降低,头孢呋辛酯片排名上升明显.结论经综合干预老年科抗菌药物应用变化显著,并趋于合理.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宋菲;邢颖
【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R978.1;R952
【相关文献】
1.抗菌药物管理在促进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效果分析 [J], 赵保国;赵永华
2.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 [J], 张雪山
3.综合干预对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研究 [J], 马国辉;邢颖;甄健存
4.综合干预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分析# [J], 刘舜莉;郑志明;欧焕娇
5.抗菌药物管理在促进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效果分析 [J], 嵇小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循证治疗张燕玲;董碧蓉;岳冀蓉【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医学》【年(卷),期】2001(1)4【摘要】1 病例男性,68岁,因'反复咳嗽,咯痰40+年,气促2+年,复发伴加重1周'入院,入院前40年,患者感冒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有时伴有喘息.入院前2+年,患者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入院前1周,患者出现咳嗽、咯痰、喘息,气促症状加重,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T37.1℃,P91次/分,R24次/分,BP138/85mmHg,口唇发绀,球结膜轻度水肿,气管居中,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减弱,双肺散在干鸣,双下肺较多湿鸣,余(一).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总页数】4页(P247-250)【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循证治疗【作者】张燕玲;董碧蓉;岳冀蓉【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病房【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R45【相关文献】1.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加重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J], 宋庆云;王风光;赵文静;程爱花2.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加重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J], 宋庆云;王风光;赵文静;程爱花3.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应用肝素抗凝的循证治疗 [J], 杨珍;丁续红;李雪英4.通心络联合赖诺普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J], 王松宁5.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诊治疗中使用甲强龙与多索茶碱联用治疗的有效性 [J], 陈炎佳;张悦广;张建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