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柳永)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42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鉴赏及译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鉴赏及译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代: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禺页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赏析…………………………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
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
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
“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
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柳永《⼋声⽢州》(对潇潇暮⾬洒江天)赏析⼋声⽢州北宋·柳永【原词】对潇潇暮⾬洒江天,⼀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语东流。
不忍登⾼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妆楼颙望,误⼏回,天际识归⾈。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声⽢州:简称《⽢州》,⼜名《潇潇⾬》《宴瑶池》,唐边塞曲。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三:“《⽢州》世不见,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声慢,有令,⽽‘中吕调’有《象⼋声⽢州》,他宫调不见也。
凡⼤曲就本宫调制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
若《象⼋声⽢州》,即是⽤其法于‘中吕调’。
”今所传《⼋声⽢州》,《乐章集》⼊“仙吕调”。
因全词共⼋韵,故称“⼋声”。
九⼗七字,前后⽚各四平韵。
亦有⾸句増⼀韵者。
唐⽞宗时为教坊⼤曲,后⽤为词调。
潇潇:象声词,⾬势急骤的落⾬之声。
霜风:晚秋的风。
凄紧:寒⽓劲疾逼⼈。
关河:旅途所经的关⼝和河道。
残照:落⽇的余辉。
是处:处处,到处。
红衰翠减:意谓花⽊凋零。
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杀⼈。
” 苒苒:通作“冉冉”,缓缓移动的样⼦,指光阴流逝。
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凋残。
⽆语:即指流⽔⽆情。
⾼蟾《秋⽇北固晚望》:“何事满江凋怅⽔,年年⽆语向东流。
”渺邈:遥远。
归思:思家的⼼情。
淹留:久留。
顒望:即举头凝望。
颙,头不转动的样⼦。
争:怎,怎么。
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不解。
【赏析】本词是柳永抒写羁旅之愁的名作。
在表现⼿法上,其情景分写,界限较分明。
上⽚写黄昏⾬后的秋景,于江天、关河之下,暮⾬、清秋、霜风、残照,成功地渲染出⼀个凄清苍莽的境界。
下⽚写游⼦思乡之情,波澜起伏,转折翻腾,有剥茧抽丝、回环往复之妙。
⽽结句倚阑凝愁,遥应词⾸,⼀切景物,都倚栏所见;⼀切归思,皆愁凝所思,具有⾸尾照应,结构严密的特点。
本词写离⼈愁绪,但调⼦苍凉激越,境界⾼远雄浑。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象阔⼤,被苏轼称为“唐⼈佳处,不过如此。
【原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一、前言苏轼当初写词的时候,是暗暗将柳永看作竞争对手的。
当他写好《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一时间给朋友鲜于子骏写信,得意洋洋地宣称:“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柳永的词,在北宋时期广为流传,“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粉丝众多的苏轼自然也会关注同样粉丝众多的“写词歌王”柳永。
在柳永的词中,苏轼最为赞赏的就是这首《八声甘州》,苏轼曾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
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著名古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也认为这首词,是柳永写“秋士易感”的内容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把兴象高远的秋士之感与怀人念远的儿女之情互相结合了起来。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柳永这首千古以来,众口交誉的词作——《八声甘州》。
二、鉴赏柳永虽然是著名的词人,但《宋史》并没有为他立传。
古籍关于柳永资料真伪难辨,王辉斌《柳永生平订正》一文认为,柳永生于987年,于1031年考中进士,他死后由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与陈朝请共同筹划安葬。
柳永结过婚,据康熙《崇安县志》卷七记载:柳永有子名涚,字温之,庆历六年登贾黯榜进士,官至著作郎。
关于柳永死后凄凉无比,由群妓合资安葬以及“吊柳会”,这些都是街谈巷议的以讹传讹。
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终职于屯田员外郎,死在行旅中,归殡于润州僧寺。
当时王安礼担任润州太守,四处寻求柳永后人讯息,在没有找到的情形下,就自己出钱将他安葬了。
这首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作内容来看,是柳永在羁旅落拓、登高思乡时写下的作品。
全词充满了失意之态,念远之情,情感悲慨,格调俊爽。
词的上片写凄清的秋景,泼洒出寒士的江湖落魄。
柳永,北宋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早年屡次科考不中,遂出入青楼,流连于俗世歌舞之所,其词多以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于描写羁旅生活,自称“白衣卿相”。
而这首《八声甘州》是柳永的代表作,代表着其最高艺术成就,其中名句被苏东坡誉为“不减唐人高处”。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来年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头以一个“对”字总起,富于气势,似乎词人的目光要穿透天际,登高临远,望极天涯,一个“对”字将词人不甘的心情表现出来,后面两个动词“洒”和“洗”都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洒”字好像雨瓢泼而下,更与“对”字对应,两个动词一个自下而上,一个自上而下,这种无形的碰撞让全词都带上了一种悲壮的情绪。
而“洗”字更突出了雨的声音,更加气势磅礴。
其余如“潇潇”、“暮”、“清秋”更显一种“凉”意,一句话,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正是此句被苏东坡评为“不减唐人高处”,开头“渐”与“紧”对应,以一种动态的感官呈现,给人一种愈演愈烈的紧迫感。
紧接着一句“关河冷落”,让人不禁想起昔日的关河之景,而在这清冷的秋天,关河也退下戎装,入目一片荒凉,更突出了悲凉的感情。
然后跟着用一个“残照当楼”,雨后的残阳斜斜地照在词人所站的阁楼上,与开篇“对”相应,以和“暮雨”相同的角度而来,作者“对暮雨”、“对残阳”。
但不论暮雨还是残阳,都尽显悲凉之意,同时这句也领起了“关河”与“霜风”一同汇于词人一点,似乎全宇宙的悲气都扑面而来。
一个“残照当楼”境界全出,当之无愧于东坡的“不减唐人高处”。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视角由仰视变为俯视,前面两句话的悲壮与喧闹在这里转为细致和安静。
“是处”既表明空间,又暗含时间,此时此刻“红衰翠减”,无论原先景色多么美好,如今都是一片凋零之景,又暗暗与开篇的“清秋”相对应,这种联系贯穿全篇,将这个词作雕琢得浑然一体。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yó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nèn)凝愁!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pèi)。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49.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课内阅读《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yóng)望,误几会,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选自《乐章集》。
八声甘州,词牌名。
▷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
霜风,秋风。
▷关河:关隘山河。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是处,处处。
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苒苒物华休:随着时间流逝,美好的景物都消歇了。
苒苒,同“荏苒”,指光阴流逝。
物华,美好的景物。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颙望:抬头远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好多次看到远处有船驶过,便以为是心上人乘舟归来。
▷争:怎。
▷正恁凝愁: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绪凝聚化解不开。
课外延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谱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会,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赠荷花》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緑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不相伦:不相比较。
意谓世人皆重花而轻叶。
伦:同等,同类。
▷金盆:铜制的盆。
供注水盥洗之用。
▷绿荷红菡萏(hàn dàn):绿荷是指碧绿的荷叶。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格律【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霜风凄惨”,作“霜风凄紧”。
诸领格字如“对”、“渐”、“叹”等并宜用去声。
仄中平仄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韵)。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中仄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闲愁。
(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
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
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
逗号“,”和句号“。
”:表示句;顿号“、”:表示逗。
下划线:领格字。
『』: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1.【宋】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宋】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3.【宋】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4.【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注释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郎。
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赏析一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柳永《八声甘州》赏析文/开心老哥——584196705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八声甘州:词牌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面对着黄昏时分急骤的暮雨洒满江天,秋天又一次被洗得分外清凉。
潇潇,雨声急骤;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河寂寞冷落,残阳照在楼上。
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
关河,山河,关山河流。
残阳,夕阳。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朵凋零,绿叶枯萎。
是处,到处。
红,指花。
翠,指叶。
苒苒物华休:景物逐渐凋残。
苒苒,渐渐。
物华,美好的景物。
休,停止,凋零。
临:面对。
渺邈:遥远。
归思难收: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
思,心思。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感叹这些年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因而饱受相思之苦呢?踪迹,行踪,走过的地方。
淹留,久留他乡。
八声甘州佳人:美人。
顒(y髇g)望:一作凝望,抬头凝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意思是说,想象爱人从妆楼上远望天际,辨认我的归舟,却认错了多少回。
极写思情之深。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爱人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依靠着栏杆如此愁思不解。
争知,怎知。
阑干,同栏杆。
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难解。
伫立江边,面对着洒满江天的潇潇暮雨,那暮雨仿佛又一次在洗涤着清冷的残秋。
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川河流也愈加萧条冷落,落日的余辉照耀在望江楼上。
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花败叶,美好的景色都已渐渐消失了,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楼下的江水,在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实在不忍心登上高处,眺望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
感叹这些年来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饱受相思之苦呢?想起心爱的人,此时可能正在楼上抬头凝望,不知道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了吧。
柳永诗词鉴赏《八声甘州》柳永诗词鉴赏《八声甘州》《八声甘州》既是词牌名也是曲牌名。
词牌《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是从唐教坊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
后用为词牌。
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
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
《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
曲牌《八声甘州》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
八声甘州柳永北宋词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①潇潇:雨声急骤;②关河:亲山河流;③是处:到处;④红翠衰减:花朵调零,绿叶枯萎。
李商隐《赠荷枪实弹花》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
⑤苒苒:渐渐地;⑥物华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复存在;⑦淹留:久留;⑧(yóng):抬头;⑨天际识归舟:谢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 误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远处来的船误认作是丈夫的归舟,极写思情之深。
⑩恁:如此,这样。
【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郎。
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赏】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宋代]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一作:栏)标签抒情、哲理、宋词三百首、写景、高中古诗、怀人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潇潇:风雨之声。
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
霜风,秋风。
凄紧,一作“凄惨”。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是处,到处。
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苒苒:渐渐。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颙望:抬头远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争:怎。
恁:如此。
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赏析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八b ā声sh ēn ɡ甘ɡān 州zh ōu ·对du ì潇xi āo 潇xi āo 暮m ù雨y ǔ洒s ǎ江ji ān ɡ天ti ān【宋s òn ɡ】柳li ǔ永y ǒn ɡ对du ì潇xi āo 潇xi āo 暮m ù雨y ǔ洒s ǎ江ji ān ɡ天ti ān ,一y ì番f ān 洗x ǐ清q īn ɡ秋qi ū。
渐ji àn 霜shu ān ɡ风f ēn ɡ凄q ī紧j ǐn ,关ɡu ān 河h é冷l ěn ɡ落lu ò,残c án 照zh ào 当d ān ɡ楼l óu 。
是sh ì处ch ù红h ón ɡ衰shu āi 翠cu ì减ji ǎn ,苒r ǎn 苒r ǎn 物w ù华hu á休xi ū。
唯w éi 有y ǒu 长ch án ɡ江ji ān ɡ水shu ǐ,无w ú语y ǔ东d ōn ɡ流li ú。
不b ù忍r ěn 登d ēn ɡ高ɡāo 临l ín 远yu ǎn ,望w àn ɡ故ɡù乡xi ān ɡ渺mi ǎo 邈mi ǎo ,归ɡu ī思s ī难n án 收sh ōu 。
叹t àn 年ni án 来l ái 踪z ōn ɡ迹j ì,何h é事sh ì苦k ǔ淹y ān 留li ú。
想xi ǎn ɡ佳ji ā人r én 妆zhu ān ɡ楼l óu 颙m ín ɡ望w àn ɡ,误w ù几j ǐ回hu í、天ti ān 际j ì识sh í归ɡu ī舟zh ō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