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水平决定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63.50 KB
- 文档页数:13
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决定理论
该理论的倡导者为马歇尔,认为利率是由储蓄和投资等⾮货币的实际因素所决定的。
主要内容是:储蓄代表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资本需求,利率则是资本的租⽤价格,若资本供⼤于求,资本使⽤者付给储蓄者的报酬就低,反则反之。
所以,资本供求即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平。
2.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该理论的倡导者是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的,⽽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
3.可贷资⾦利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的供求决定的。
可贷资⾦的需求主要由投资需求、⾚字需求和家庭需求三个要素构成,可贷资⾦的供给由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三个要素构成。
4.IS-LM曲线模型的利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利率是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形成的。
5.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以剩余价值在不同的资本家之间分割为起点,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资本的资本家那⾥分割来的⼀部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所以,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率的⾼低取决于平均利润率。
由于利息只是利润的⼀部分,平均利润本⾝也就成为利息的界限。
⼀般情况下,利率不会与平均利润率恰巧相等,也不会超过平均利润率。
总之,利率的变化范围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6.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
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包括经济运⾏周期、通货膨胀率及预期通货膨胀率、借贷风险和国际利率⽔平等经济因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等政策因素,以及利率管制等制度因素。
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解读在经济学中,利率是指借贷资金时所支付的利息费用,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体现。
利率的高低对经济发展和个人财务状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进行解读。
一、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直接影响人们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当利率上升时,持有货币的成本增加,人们更倾向于将货币转化为其他投资工具,这就减少了对货币的需求,进而推动利率下降。
当利率下降时,持有货币的成本降低,人们更倾向于持有货币,这就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二、投资需求理论投资需求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与投资需求呈反向关系。
当利率上升时,投资的成本增加,企业和个人更倾向于减少投资,从而减少了对资金的需求,进而推动利率下降。
当利率下降时,投资的成本降低,企业和个人更倾向于增加投资,从而增加了对资金的需求,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三、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利率上升。
当通货膨胀预期加剧时,人们对于未来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预期会增加,因此要求更高的利率来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四、货币供求理论货币供求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由货币的供求决定。
当货币供应增加时,货币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当货币供应减少时,货币供小于求,利率上升。
五、信贷市场理论信贷市场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取决于信贷市场的供求关系。
当信贷市场供应增加时,借款人增多,利率下降;当信贷市场供应减少时,借款者减少,利率上升。
六、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由人们对资产流动性的偏好所决定。
当人们更倾向于持有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时,他们对于持有货币的需求减少,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相反,当人们更倾向于持有流动性较低的资产时,他们对于持有货币的需求增加,进而推动利率下降。
七、风险溢价理论风险溢价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与借贷风险溢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当风险溢价上升时,借款人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以补偿风险,从而推动利率上升。
三一文库()〔从理论上说利率的水平是怎样决定的主要有哪些论点?〕*篇一:金融学考试题目答案2.外汇储备少了,缺乏调节国际收支的力量;外汇储备多了,则意味着自己的财富被别人占用。
你认为能否找到一个理想的均衡点并有可能持续地保持之?(1)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是调节国际收支和市场总供求的重要手段,但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
这主要是因为:①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可能增加对货币均衡的压力。
②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国家来说是不合算的。
③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值而在短期内蒙受巨大损失。
(2)适度外汇储备水平。
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对外开放的程度、对外信誉和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能力、外债的还本付息以及国家通过调整国内外经济和外汇管理来影响国际收支的有效程度等因素。
对外汇储备的管理:①要考虑资金安全;②要考虑保持流动性,即保证储备资产能够灵活兑现,以备随时运用;③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资产多样化的原则,应把一部分资产投资于稳定成长的证券上,以获取收益3.管制利率的弊端主要有哪些?你对推进这一改革的必要性是如何理解的?答:(1)利率管制有下述几个弊端:①导致利息负担与收益的扭曲。
②导致信贷配给制。
③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本产出比率。
④降低金融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⑤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⑥黑市盛行。
⑦导致整体经济的不稳定。
(2)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①通过国际视角利率市场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比较,已经证明利率市场化在实现内外均衡、保证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被世界国所采用。
②从加入WTO的角度看。
中国加入WTO后,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为适应新的形势,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走向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③从外汇管理的角度看。
不失时机地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要点:利率决定理论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要点:利率决定理论导语:利率(Interest Rates)或称利息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
那么利率决定理论的内容你知道吗?一、利率的风险结构债权工具的到期期限相同但利率却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
到期期限相同的债权工具利率不同是由三个原因引起的: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因素。
(1)违约风险:即债务人无法依约付息或偿还本金的风险,它影响着各类债权工具的利率水平。
①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最低,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
②信用等级较高的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低于普通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
一般来说,债券违约风险越大,其利率越高。
(2)流动性流动性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
它反映的是投资时间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①国债的流动性强于公司债券。
②期限较长的债券,流动性差。
流动性差的债券风险大,利率水平相对就高;流动性强的债券,利率低。
(3)所得税因素同等条件下,免税的债券利率低。
在我国国债是免税的,利率相对较低。
在美国市政债券违约风险高于国债,流动性低于国债,但其免税,所以长期以来市政债券利率低于国债利率。
违约风险越大、流动性越差、无免税债券的利率越高。
反之亦反。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1.含义:债券的期限和收益率在某一既定时间存在的关系就称为利率的期限结构(假设具有相同的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因素),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通常称为收益曲线。
利率期限结构主要讨论金融产品到期时的收益与到期期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变化。
2.收益曲线的表现形态:正常的收益率曲线,即常态曲线,表现有价证券期限与利率正相关(教材P20图a)。
颠倒的收益率曲线,指有价证券期限与利率呈负相关相系(教材P20图b)。
一般来说,随着利率水平上升,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的差会越来越小,甚至变负。
也就是说,当平均利率水平较高时,收益曲线为水平的(有时甚至是向下倾斜的)(教材P20图b),当利率较低时,收益率曲线通常较陡(教材P20图a)。
凯恩斯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凯恩斯利率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利率理论。
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凯恩斯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货币供求关系决定的。
在凯恩斯看来,货币供求关系是决定利率水平的关键因素。
当货币供应增加或需求减少时,利率会下降;相反,当货币供应减少或需求增加时,利率会上升。
因此,凯恩斯认为,货币供求关系是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次,凯恩斯利率理论强调了利率对投资和储蓄的影响。
在凯恩斯看来,利率水平会直接影响投资和储蓄的决策。
当利率较低时,企业借贷成本较低,会增加投资活动;而个人储蓄的收益较低,可能减少储蓄。
相反,当利率较高时,企业借贷成本较高,可能减少投资;而个人储蓄的收益较高,可能增加储蓄。
因此,凯恩斯认为,利率水平对投资和储蓄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凯恩斯利率理论还强调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在凯恩斯看来,利率水平会直接影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当利率较低时,人们倾向于持有较多的货币,因为其他投资收益较低;而当利率较高时,人们倾向于持有较少的货币,因为其他投资收益较高。
因此,凯恩斯认为,利率水平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凯恩斯利率理论还强调了利率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在凯恩斯看来,利率水平会直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当利率较低时,企业借贷成本较低,可能增加投资,从而刺激总需求;而当利率较高时,企业借贷成本较高,可能减少投资,从而抑制总需求。
因此,凯恩斯认为,利率水平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凯恩斯利率理论主要包括了利率的决定因素、利率对投资和储蓄的影响、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以及利率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利率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制定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