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 3-2-结合能
- 格式:pdf
- 大小:567.44 KB
- 文档页数:22
原子物理复习题答案填空题1. 0.2122. 9383.12C ; 1/12。
4. 10.2 5. 密立根;电荷。
6、8/9,2/3;7、67.4,17.3,59.1,3,1076.410 A Am -⨯; 8、10-15m,10-10m,原子核是模型是正确的,核只占原子中很小部分; 9. 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
10. 2.86⨯10211. 0.66 12. 2/122/122/32/122P 2S P 2S →→n n 。
13. n 、l 、s 、m l 、m s ; 2(2l+1) 14. 主; 二 15. 0.013nm , 8.8⨯106m ⋅s -1 。
16. 4.44⨯10-6 提示:精细结构引起的能量移动为: -+-Rhc n j nα2311234(/) 电子动能与电子与核静电相互作用能之和为: -Rhc n 2其比为:α211234n j n +-⎛⎝⎫⎭⎪/ 17、s T 4,p T 4,p T 4,D T 4; 18、T 4s ;T 4D 19、 21≥∆∆x p x ; 20、 21≥∆∆t E ; 21.4πmc ev ∆~或hc v μB ∆~; 1.00。
22. 氦;10S (或2s2s S 10);3。
23. ±1;0,±1(0→0除外)。
24. 单(或三); 三(或单); 两; 仲(或正); 正(或仲)。
25. (1s2s )3S 1 (前面的组态可以不写);∆S =0(或∆L =±1,或∑ii l =奇⇔∑ii l =偶);亚稳。
26. 4;1;0,1,2; 27、11p ,21D ,31F 和0123p ,1233D ,2343F ;28. 2; 0.927⨯10-23J 或5.79⨯10-5eV 。
29. 原子的有效磁矩是原子的总磁矩在总角动量方向上的投影。
30. 在同一原子中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处于同一状态(或:在同一原子中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n l m m l s ,,,四个量子数);费米; 玻色。
第一讲 原 子 物 理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
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1.1.1、原子的核式结构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
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 以下。
1、1.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
由此可得两点结论: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
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
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
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2、玻尔理论的内容: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原子能级与结合能的关系是引言:原子能级与结合能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原子能级描述了原子内部电子的能量状态,而结合能则是指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所释放出的能量。
本文将探讨原子能级与结合能之间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一、原子能级的概念与性质原子能级是指原子内部电子的能量状态。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电子在原子中具有离散的能量值,这些能量值被称为能级。
原子能级是由原子核吸引住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光谱特性。
原子能级的性质如下:1. 原子能级是离散的,即只能取特定的能量值。
这是由于量子力学的限制,电子只能处于特定的能态。
2. 原子能级可以分为不同的壳层,每个壳层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壳层和轨道。
不同的壳层对应不同的能量范围。
3. 原子能级的能量是有序排列的,通常从低能量到高能量。
二、结合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结合能是指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所释放出的能量。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之间通过核力相互吸引,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会释放出能量。
结合能是核反应和核能源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核稳定性和核聚变聚变性的指标。
结合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结合能 = (质子的质量 + 中子的质量 - 原子核的质量)* c^2其中,c为光速。
三、原子能级与结合能的关系原子内部的电子和原子核之间通过电磁力相互作用。
当电子处于较低的能级时,它们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较弱,电子容易被外部电场或光照激发到更高的能级。
而当电子处于较高的能级时,它们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较强,电子的跃迁需要吸收或释放能量。
原子能级与结合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原子能级的分布情况决定了电子的能量状态,而电子的能量状态又影响了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结合能。
当电子能级较低时,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较弱,原子核的结合能较小。
而当电子能级较高时,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较强,原子核的结合能较大。
四、实验验证与应用科学家通过实验验证了原子能级与结合能之间的关系。
结合能公式推导在物理学中,结合能是指核反应中,重核裂变为轻核或轻核聚变为重核时需要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结合能的大小对于核反应的稳定性和能量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推导结合能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结合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结合能的定义结合能是核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通常用来描述核内核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度。
在核反应中,当重核裂变为轻核或轻核聚变为重核时,会有一定的质量差,这正是结合能的体现。
结合能的大小取决于核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强度,不同的核子组合具有不同的结合能。
结合能公式推导假设一个核反应中,初始状态为重核A,裂变或聚变后得到核子数为Z和A-Z的两个轻核B和C。
设裂变或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为Q。
根据质能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总质能应该保持不变。
即初始状态的质能等于最终状态的质能,即 \[M_Ac^2 = (ZM_B + (A-Z)M_C)c^2 + Q\]这里,\(M_A\)、\(M_B\)、\(M_C\)分别表示核A、B、C的质量,c为光速。
结合能\(BE\)可以定义为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即内相关能和核子间引力的能量之和。
\[BE = c^2(M_A - ZM_B - (A-Z)M_C)\]根据质能守恒定律,结合能与反应释放的能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Q = BE\] 将结合能公式代入质能守恒方程中,得到 \[M_Ac^2 = (ZM_B + (A-Z)M_C)c^2 + BE\]化简可得 \[BE = c^2(M_A - ZM_B - (A-Z)M_C)\]综上所述,结合能公式推导完成。
结合能是核反应中重要的概念,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结合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为核反应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结语结合能是核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核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导结合能公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结合能的计算原理,为核反应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第三讲固体的结合
固体结合类型
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
固体结合能
1
结合能和内能函数
晶体形成的能量条件:晶体内能应低于组成粒子处于自由状态下的总能量。
晶体结合能E b:自由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结合成晶体所释放的能量。
量
用U表示晶体所有粒子相互作用能之总和,即内能。
晶体的内能即系统的总能量,即势能和动能之和。
显然,U是最相邻粒子距离r的函数,用的总能量即势能和动能之和显然的函数用U(r)表示;也可以表示为晶体体积V的函数,记做U(V).
设最相邻粒子距离为r,晶体共包含N个粒子,则晶体体积V与r的关系为:
3
=
Vβ
r
N
β是与晶体结构有关的常数,比如NaCl结构,β=1。
2
计算晶体中所有粒子的相互作用能需要求解复杂的多粒子体系的定态薛定谔方程。
特别是对于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系定态薛定谔特别是对于共价属
吸引能和排斥能都与电子云的分布密切相关(为什么?),理论计算是相当困难的。
近年来发展的局域密度泛函理论,对半导体和金属材料结合能和晶格常数的计算与实验符合很半导体材合常算实符合好,取得一定成就。
这些方法这里不予讨论。
但对于离子晶体和惰性气体晶体(范德瓦尔斯结合),由离或壳库引
于组成离子或原子具有满壳层结构,因此库仑吸引作用可以由简单的经典理论处理。
排斥作用与电子云的重叠有关,理论处理仍较为困难,但其为一个近程作用,简单的办法是采用一个经验公式去拟和,恰当与否由实验去检验。
个公式去拟当由实去
6
7
8 1Ry=2.17987x10-18J=13.6eV
•计算一个晶胞。
NaCl晶胞中有8个离子,正负离
子各半。
以晶胞中心的Na离子为参考离子j。
•最近邻有6个负离子,他们的a j,j’=1,s jj’=-1,但
每个离子只有/是属于本晶胞的
1/2是属于本晶胞的。
•次近邻有12个正离子,a j,j’=21/2,s jj’=1,每个离
子有1/4属于本晶胞。
•再次近邻有8个负离子,a’= 31/2,s jj’=-1,每个离子有1/8属于本晶胞。
于是:再邻负离j,j jj每离属
表2.3 典型离子晶体的晶格常数,体弹模量和结合能
•结合能E b为N/2 |u|,即|u|为每对离子结合能。
17
25
表2.5 几种情性元素晶体的r
0,E
b
和K
晶体
r
(Å)E
b
(eV)K
(Pa)
实验计算实验计算实验计算313299002002711181
Ne 3.13 2.990.020.027 1.1 1.81
Ar 3.75 3.710.080.089 2.7 3.18
K399398011012035346 Kr 3.99 3.980.110.120 3.5 3.46
Xe 4.33 4.340.170.172 3.6 3.81
范德瓦尔斯作用较弱,因此原子的零点振动能显得很重要。
误差可通过零点振动能的量子修正改进。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