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34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及处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实用】医疗技术资料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及处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
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或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
留置针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开放式分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针刺伤型),密闭式分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针刺伤型)。
适用于间歇性、连续性或每日静脉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够保护患者血管,减少患者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
【并发症】静脉炎【发生原因】1.无菌操作不严格。
2.留置针型号与静脉直径不适合,留置时间过长。
3.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
4.输液速度过快,输入液体微粒,长时间同部位输液或同一根血管反复多次穿刺。
5.血管弹性差、脆性大,长期输液患者。
【临床表现】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局部肿胀,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留置针必须一次性使用。
2.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位置便于牢固,躲开枢纽、静脉瓣等部位。
3.提高穿刺成功率,进针速度与角度要适当,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4.标准输液操作进程,削减微粒净化液体所致的静脉炎。
5.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心理盐水冲管,削减对血管的刺激。
6.严格控制留置工夫,成人一般为72~96h更换。
7.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者应加强营养,增强血管的修复能力和抗炎能力。
8.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
9.立即拔出留置针,嘱患者举高患肢,增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10.局部应用硫酸镁湿敷、胶原液体赛肤润、喜疗妥软膏涂抹,胶原敷料安普贴药海无涯学无止境专注医学领域【实用】医疗技术资料外用。
【并发症】液体渗漏【发生原因】1.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浓度、毒性及Ⅰ型反常反应有关。
2.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温度、速度、工夫、压力与静脉管径及舒缩状况是否符合,留置针对血管的刺激,拔针对血管壁的损伤。
静脉注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规范(一)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规范1.根据治疗方案、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选择正确的输液通道和器材,如留置针、CVC、PICC 等,减少头皮钢针的使用。
2.注射时加强巡视和观察,尽早发现输液外渗,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杜绝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3.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注射阻力增加,应抽回血并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
4.如有发生药液外渗,应终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并评估药物外渗的症状和体征,及时上报科护长。
5.化疗药或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部封闭治疗,适时热敷、理疗、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
6.血管收缩药外渗采用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 5~10mg 溶于 20ml 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以扩张血管;更换输液部位。
7.高渗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可用以下方法之一处理:(1)2%利多卡因 5~20ml 溶解透明质酸酶 50~250u,注射于外渗液局部周围,因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
(2)2%利多卡因 5~20ml 加地塞米松 5mg 于外渗局部周围封闭。
(3)75%酒精与云南白药混合成糊状涂在外渗局部皮肤。
(我院儿科使用效果明显)8.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该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二)静脉穿刺失败预防及处理规范1.准确评估静脉血管条件,根据治疗方案、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选择正确的穿刺器材。
避免反复穿刺。
2.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
3.认真检查止血带的弹性、粗细、长短是否适当。
4.避免盲目进针,进针前在注射部位上方扎止血带,使血管充盈后再进针,减少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
5.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
延长血管使用寿命。
6.穿刺见回血后要平行缓慢顺血管的方向进针约 0.1~0.2cm,如有阻力,不要强行推送。
7.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部热敷等保暖措施促使血管扩张。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静脉炎预防: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关节处穿刺。
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③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④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
⑤每次输液前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
处理:①立即给予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②在肿胀部位用硫酸镁或土豆片湿敷20min/次,4次/d。
2)液体渗漏预防:①妥善固定导管。
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
③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④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处理:对液体外渗者,予热敷、硫酸镁湿热敷等。
3)皮下血肿预防:①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②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处理:可行冷敷或热敷,每日1~2次。
4)导管堵塞预防:①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③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在塑料管的近心端。
处理:发生堵管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将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拧下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静脉血栓形成预防:①再次输液时,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处,接上输液器,如果液体滴入不畅,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挤入循环而发生栓塞,应先调整肢体位置,检查静脉留置针有无脱出,然后用5 ml针管抽取0.1%肝素盐水2 ml,连接输液针头回抽凝血块,通畅后再换接输液管输液。
②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且留置时间不可过长。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静脉留置针(IVC)是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医疗器械,用于输注药物或液体至患者的体内。
尽管静脉留置针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例如感染、溃疡、血栓等。
本文将介绍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和护理方法。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感染静脉留置针穿刺引起的感染是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的主要来源。
常见的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渗液等。
在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后会导致全身感染,具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
出血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出血是较为常见的情况,过多血液堵塞针道会造成输注液体受阻等情况。
溃疡长时间的静脉留置针导管放置会导致机械性损伤引起的皮肤溃疡,产生局部压痛症状,并且容易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血栓静脉留置针长时间放置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静脉留置针预防及护理预防感染1.静脉留置针使用时一定要保证手术及器械的消毒合格。
2.静脉留置针发生局部渗液、红肿、感染的情况时应立即拔出并进行处理,并在更换留置针前检查渗液的原因,禁止反复穿刺。
3.护理人员培训,提升操作标准化水平,减少因手术穿刺不当等人为原因所导致的感染风险。
预防出血1.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该通过适当压迫维持血管的收缩状态,减少针刺出血的情况。
2.静脉留置针固定后,不得轻易移动管路,以避免在穿刺部位发生过大压力引起的出血。
预防溃疡1.安装IVC时,胶布不应太紧并定期更换、拆除,可以减少表面溃疡。
2.审查静脉留置针的需要性,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进行静脉留置,如重症患者长时间输液需要,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预防血栓形成1.建立检查监测机制,可对高危人群按时进行肢体活动及血流促进按压训练,促进血液循环。
2.静脉留置针移位或管路阻塞时,应及时质询医生,作出有效处理。
结论静脉留置针是临床非常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它的使用方便、快捷、效果显著,但是其并发症也同样显著。
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时刻关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高操作标准化水平,减少操作中产生的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静脉炎预防:①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关节处穿刺。
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③ 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④ 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
⑤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
处理:①立即给予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②在肿胀部位用硫酸镁或土豆片湿敷20min/次,4次/d。
2)液体渗漏预防:①妥善固定导管。
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
③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④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处理:对液体外渗者,予热敷、硫酸镁湿热敷等。
3)皮下血肿预防:①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②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处理:可行冷敷或热敷,每日1~2次。
4)导管堵塞预防:①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③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在塑料管的近心端。
处理:发生堵管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将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拧下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静脉血栓形成预防:①再次输液时,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处,接上输液器,如果液体滴入不畅,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挤入循环而发生栓塞,应先调整肢体位置,检查静脉留置针有无脱出,然后用5 ml 针管抽取0.1%肝素盐水2 ml,连接输液针头回抽凝血块,通畅后再换接输液管输液。
②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且留置时间不可过长。
处理:①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置。
静脉穿刺留置针常见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静脉穿刺留置针并发症:
1.穿刺部位皮肤损伤
2.套管针脱落
3.静脉血栓
二.预防措施:
1.固定时尽量选用低敏感的贴膜,避免长时间保留留置针造成皮肤损伤,如有脱落及时更换,揭取贴膜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以防止表皮撕脱。
2.使用留置针输液,尽量使用肝素帽连接输液针头,并交叉固定;输液结束后及时封管并使用弹力绷带固定,以防滑脱。
3.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成后及时封管;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
4.静脉留置针一般保留72-96小时,如果发生留置针堵塞,应立即拔出留置针,不可以加压输液体。
三.处理措施:
1.如果发生皮肤局部损伤,应拔除套管针,更换输液部位;局部皮肤给予相应处理。
2.套管针发生滑脱,应立即使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并更换输液部位,妥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