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4节 日本の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6.11 MB
- 文档页数:55
岛国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一、日本神道与文化岛国日本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而闻名于世。
在日本文化中,神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神道是一种古老的宗教,将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和力量神化,并崇拜神明。
这一信仰系统影响着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在日本,神社和寺庙是人们参拜神明和追求宗教体验的场所,也是传统文化的象征。
二、日本传统艺术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应当是日本茶道、花道和和服文化。
茶道是日本独特的煮茶仪式,它强调内外一致的审美体验,注重细节和平和自然的氛围。
花道则是以花卉为媒介,创造出精心构思的插花艺术。
而和服作为日本人最古老的传统服装,源自于古代中国的汉服,经过时间的演变和地域差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和服风格。
三、日本传统音乐与舞蹈除了绘画和手工艺之外,音乐和舞蹈也是日本的重要文化元素。
传统日本音乐以雅乐、室内乐和民间音乐为主,融合了吹奏、弹拨、打击、弦乐和人声等不同的音乐形式。
而传统的舞蹈则包括日本舞和能舞。
日本舞(Nihon Buyo)是一种以优雅的动作、精致的服饰和面具为特点的舞蹈。
而能舞(Noh)则是日本最古老的舞蹈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歌唱、舞蹈和表演方式而闻名。
四、日本文学与传统故事日本的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享誉世界。
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源氏物语》和《枕草子》。
这些作品讲述了平安时代的爱情、婚姻和人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
而日本的传统故事,如《唐璜》和《竹取物语》等,则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涉及到日本人对自然和人性的独特认知。
五、日本传统节日和庆典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岛国,日本拥有许多独特的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正月节、七夕节和樱花节。
正月节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如拜年、吃年糕和赏花火等。
七夕节则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祈愿姻缘和学业的进步。
而樱花节是日本春天最重要的庆典,人们会举办盛大的花祭和赏樱活动,以庆祝春季的来临。
日本文化漫谈第一讲日本文化与花一、引子——菊花与刀1、美国学者的首创第一个把日本文化与“花”联系起来的,是美国的人类学家鲁丝. 本尼迪克特。
2、花——文化模式的一种类比本尼迪克特曾经写过《文化模式》一书,强调每种文化都有一个相对稳的模式,每种文化都具有平等的价值,不存在高下之分。
《菊与刀》是本尼迪克特创建的文化模式理论的一次具体运用。
作者首先把日本的文化模式高度概括为“菊”与“刀”,“菊”与“刀”本来是日本皇家的徽标和武士的象征,这里她借以表明日本人性格中的刚强与柔弱的两面。
二、樱花——又一种日本文化的类比比起菊花,我们可能更熟悉樱花与日本文化的联系。
日本一首很普及的歌谣叫做《樱花》,我们一定很熟悉它的旋律。
确实,樱花与日本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樱花的植物本性(1)品种。
日本的樱花品种多种,据说有200多种。
(2)花形。
樱树开的花即为樱花,樱花属蔷薇科,花瓣一般是白色或粉红色,和桃花有点相似,色泽鲜艳,绚丽动人。
(3)花时。
由于日本樱花的开放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所以樱花自古就与农民的农耕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樱花前线。
樱花开放的季节一般在四月份,由于日本列岛南北狭长,所以不同的地区樱花开放的时间也有所差异。
不言而喻,最早开放的是南方,冲绳岛的寒樱在1月下旬就开始绽放了。
随后,樱花自南向北一路次第开放过去,犹如迭起的海浪般一层层从冲绳依次推向九州、本州和北海道。
假如二月份开始从日本的南方向北旅行,五月份到达北海道,那么一路上可以陆续看到日本各个地区樱花盛开的景象。
日本人给樱花开放逐步北移的那条线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樱花前线”。
2、樱花与日本的国民精神(1)美与吉祥的象征。
(2)团队精神的寄托。
(3)人生无常的感慨。
3、樱花深入日本社会生活(1)花见。
樱花在今天的日本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象征之一就是每年的赏樱时节。
日本人称做“花见”。
(2)“樱花外交”。
今天,樱花也成为日本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友好使者。
《日本文化核心》阅读记录1. 日本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日本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0年前的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日本人已经开始使用陶器、制作纺织品和狩猎。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包括语言、文字、宗教、艺术、建筑、哲学等方面。
日本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汉字书写系统和儒家思想。
日本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日本的佛教传入后,与本土的神道教信仰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禅宗。
日本还吸收了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元素,如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地区。
在近现代史上,日本受到西方列强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
这些改革使得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日本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日本的电影、动漫、游戏等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
日本文化起源于古老的石器时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不仅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还保持了自己的特色。
日本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古代日本文化的形成古代日本文化是在绳纹时代(约公元前1年至公元前300年)形成的,这个时期包括了弥生文化和古坟文化两个阶段。
在弥生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日本开始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变。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特征,如水田耕作、农具的使用和陶器的制作等。
弥生文化的居民主要是农民,他们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古坟文化时期(约公元300年至公元794年),日本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的墓葬建筑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巨大的石室和石棺。
古坟文化代表了日本古代社会的权力和财富,它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神道和佛教。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文化也受到了中国和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
汉字被引入日本,成为书写的主要文字。
日本的传统文化也开始形成,包括神话、传说、艺术和文学等方面。
古代日本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受到了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特色。
形考作业二(第3章1-4节学习完成后作答,权重15%)-国开-参考资料形考作业二(第3章1-4节学习完成后作答,权重15%)-国开-参考资料第一节在第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国开参考资料的内容。
参考资料在形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内容。
本节将探讨国开参考资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国开参考资料的种类。
国开参考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教科书、课堂笔记、讲义、练习题、模拟试卷和相关链接等。
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材料,它们详细介绍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和概念。
课堂笔记和讲义记录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重点内容,有助于我们回顾和巩固知识。
练习题和模拟试卷是检验我们学习成果和提高考试技巧的重要工具。
相关链接则提供了其他有用的资源和参考资料。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国开参考资料的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科书。
仔细阅读教科书,并结合课堂上的讲解进行理解和思考。
我们还可以做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其次,我们可以参考课堂笔记和讲义,回顾和复习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内容。
通过与教科书的对比,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此外,做一些练习题和模拟试卷也是提高我们的考试能力的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考试的形式和题型,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相关链接来进一步扩展我们的知识面。
有时,教科书中的内容可能有限,但是通过参考其他资源,我们可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多的信息。
第二节在形考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国开参考资料的使用技巧。
首先,我们应该选取适合自己的参考资料。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辅材料和练习题。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学习和复习。
其次,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
在备考期间,我们可以将参考资料分成不同的部分,每天集中精力学习一部分内容,这样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掌握知识,并减轻学习压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节、日本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3900个岛屿组成。
首都是东京。
2、多山的地形:⑴、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⑵、日本多火山、地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神户和横滨)3、温湿的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4、发达的经济:⑴、是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⑵、日本的贸易对外贸易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⑶、日本农业的三大部门:海产、稻米和蔬菜。
⑷、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的地带(这里海运方便,便于对外贸易)。
⑸、主要城市:见世界地理(下册)P 69 《日本工业分布》。
识记下列城市:①、首都——东京;②、四大工业中心: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③、海港——横滨、神户。
第二节、埃及1、地跨亚、非两大洲(亚洲的西奈半岛属于埃及)。
(见世界地理(下册)P 72 图)。
2、首都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3、是个沙漠之国,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4、“母亲河”——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最长的河流。
5、文明古国:金子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象形文字等。
6、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盛产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第三节、俄罗斯1、面积最大的国家:⑴、面积1700余万平方千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唯一地跨欧亚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⑵、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南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相邻。
2、地形:⑴、地势东高西低。
⑵、地形以平原为主(70%)。
西→东: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⑶、河流:伏尔加河,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欧洲最长河。
日本对汉文化的保留汉文化反而在日本有较多保留,如和服虽然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却吸收了别国服装样式仿制;日本刀虽是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却吸收了唐刀,日本的音乐、建筑保留了大量寿司是以生鱼片【刺身(さしみ)】、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
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同的特点。
大多数是先用米饭加醋调制,再包卷鱼、肉、蛋类,加以紫菜或豆皮。
吃生鱼寿司时,饮日本绿茶或清酒,别有一番风味。
日本文化与中日文化交流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
正是在“中国文明的巨大影响下,到公元4至5世纪就渡过了野蛮阶段,进入了文明阶段”(井上清:<日本历史>上册,第1页)。
汉朝在朝鲜半岛设置四郡,大批汉人从朝鲜移民(包括岛津家的第一代祖弓月君)日本,雄略天皇(457-479年)时期,在日本的大陆移民达18000人之多。
他们是大陆文化的传播者。
3世纪末,百济博士王仁把中国儒家典籍《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传至日本。
5世纪,日本贵族已经能够较好的运用汉字了。
继体天皇7年(513年),建立五经(易、诗、书、礼、春秋)博士交待制度,要求百济定期向日本派遣谙熟儒家典籍的汉学家,以后又增加医博士、历博士、天文、地理和阴阳五行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
到圣德太子时代(593-621年),直接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全面摄取中国文明制度,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化改新以后,日本进一步大力汲取中国文化。
自630年到894年间,日本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船,随行的有许多留学生和求法其中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是日本留学生最杰出的代表。
吉备真备在唐留学17年,回国后在太学教授中国律令、典章制度,官至右大臣。
阿倍仲麻吕19岁入唐留学,改名晁衡,毕生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73岁殁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