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全面了解日本文化与习俗日本,一个东亚岛国,被誉为东方神秘之国。
这个国家以其独特的文化与习俗而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兴趣。
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日本文化与习俗的方方面面。
首先,围绕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我们不得不提到“和”(Wa)。
这是一种强调和谐、共处与包容的观念,贯穿于日本人民的思维方式中。
在社会交往中,和谐的关系至关重要,无论是家庭、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以“和”为基础。
因此,日本人常常注重团队合作,强调集体利益而非个人主义。
与和谐观念息息相关的是对尊重与礼仪的重视。
日本人对长辈、上级以及传统价值观非常尊重,他们常常以恭敬的态度行事,尽可能避免冲突或争论。
在日本,礼仪准则严谨,注重场合与人际关系。
例如,进入别人的家中或传统建筑时,要脱鞋,这种行为显示了对主人的尊重。
除了礼仪,日本人还非常注重时间观念。
准时是一种行为准则,迟到被视为不尊重他人的举止。
此外,日本人在职场与公共场所也格外注重时间的利用效率,他们迅速高效地完成任务,尽量避免浪费时间。
在艺术领域,日本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而精美的表现形式。
茶道、花道以及日本传统礼服“和服”等都是日本独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
茶道注重礼仪、内外一致,通过烹茶、端茶、品茶等环节,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花道强调自然、简约而又富有美感的插花艺术,展示了日本人对自然的审美追求。
和服作为日本的传统服装,在设计与制作上都体现了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它代表了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
此外,日本的节日与庆典也是了解日本文化与习俗的重要途径。
例如,日本人在每年的春分时会举办庆祝活动--樱花节,并通过欣赏樱花的美丽来表达对生命与瞬间美的追逐。
同时,日本人还庆祝传统节日如正月、七夕、盆节和新年等。
这些节庆活动常常伴随着丰富多彩的食物、音乐和传统仪式,让人体验到日本文化的深厚与活力。
除了文化与节庆,日本的食物也是世界闻名的。
日本料理以其精致、健康与新鲜而受到全球瞩目。
寿司、天妇罗、拉面等传统菜肴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喜爱。
日本文化的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对日本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人,我曾经有幸到访过日本,深入了解了日本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日本文化的心得体会。
尊重和礼仪日本人非常注重礼仪和尊重。
他们在与人交往时,会非常注重对方的感受,尽可能避免冲突和矛盾。
在日本,人们会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不会大声喧哗或打扰他人。
在商业场合,日本人会非常注重礼仪,例如在交换名片时,会用两手递上名片,并且在接收名片时要用两手接住,并且微微鞠躬表示尊重。
清洁和整洁日本人非常注重清洁和整洁。
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住宅,都非常干净整洁。
在日本,人们会在进入房屋或店铺时换鞋,以避免带入外界的灰尘和污垢。
在公共场所,例如地铁和公园,都非常干净整洁,没有垃圾和污垢。
精益求精日本人非常注重精益求精。
无论是在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日本人都非常注重品质和细节。
在制造业中,日本人注重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在服务业中,日本人注重服务细节和客户体验,以确保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团队合作日本人非常注重团队合作。
在日本,人们会尽可能避免个人主义和竞争,而是注重团队合作和协作。
在企业和组织中,日本人注重团队精神和集体利益,以确保整个团队的成功和发展。
小而美的生活方式日本人非常注重小而美的生活方式。
他们注重细节和品质,而不是追求奢华和浪费。
在日本,人们会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例如在饮食上注重健康和营养,注重自然和环保,注重家庭和社交生活。
总结通过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和风俗习惯,我对日本人的尊重和礼仪、清洁和整洁、精益求精、团队合作和小而美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这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不仅是日本人的文化特征,也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宝贵经验。
我相信,通过学习和借鉴日本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品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日本文化心得体会日本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它深深地吸引着我。
在我多次到日本旅游和交流的过程中,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日本文化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日本文化注重尊重和谦逊。
在日本,人们普遍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他们注重礼貌,并且懂得适时的道歉。
即使在拥挤的地铁里,人们也能保持安静和井然有序的秩序。
而且,对于长辈和上级,人们更是尊敬有加。
这种尊重和谦逊的精神在日本文化中深深根植,让我感到很温暖和舒服。
其次,日本文化追求精益求精。
无论是美食、艺术还是制造业,日本人追求卓越和完美。
他们注重细节,追求品质。
一个细致的传统茶道表演和一碗精心制作的拉面都能让人感到无比的满足和享受。
而且,日本人在制造业方面也以严谨和精确而闻名。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汽车、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都来自日本,这归功于他们对质量的追求和工匠精神。
这种追求卓越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地追求进步,才能真正做到精益求精。
另外,日本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
日本人非常重视集体意识和社会和谐。
在他们的价值观中,个人的权益通常是次于集体利益的。
这种价值观在日本企业和组织中尤为明显。
在日本的工作环境中,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经常一起努力工作,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仅在工作中体现,也贯穿了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共同努力和合作的力量,让我学会了与他人共事并且保持良好的团队关系。
此外,日本文化还注重纪律和自律。
日本人对纪律的要求非常严格,无论是出现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公共场所。
在日本,人们经常遵守各种规定和守则。
他们守时,维持秩序,尊重规则。
无论是排队,还是垃圾分类,日本人都严格执行。
这种纪律和自律的习惯在日本社会中非常普遍,也是日本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
这种纪律和自律的价值观让我认识到,只有自律才能让人有更好的生活和成就最后,日本文化注重保护传统和历史。
日本人对传统和历史非常尊重。
我理解的日本“物哀”--------我眼中的的日本文化物哀是日本平安时代的王朝文学上重要的文学审美理念之一。
在文学上,主要是通过写一些景物,例如萧条的冬景、残破的一处小山丘等等,来表达和宣泄人物内心深处的哀伤和幽情、感慨以及对世界黑暗的无奈。
在日本,“物哀”之说,一般人认为应该是来源于日本传统的。
日本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其形成的一大佐证,东瀛列岛有着优美宜人的自然风土,但是由于生存资源的相对匮乏和天灾的频仍,令日本人形成了崇尚哀伤的气质。
“物哀传统说”要从本居宣长在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注释《源氏物语玉小栉》说起。
但我们可以反观本居宣长所生活的时代,似乎所谓“物哀传统说”还是值得考证的,本居宣长所处的历史背景,是17~19 世纪日本学界风行的“古道学”思潮,它是日本在隋唐时期大量吸收中国文化、德川氏锁国政策施行后日本民族精神重建的反映。
复古学思潮的发端与文艺复兴类似,均为对本民族经典古籍的总结与再阐释,但民族主义的复古学者们在整理古籍时因时生义地添加了自己的思想。
本居宣长的老师贺茂真渊,确立了通过考据“完全摆脱中国思想”的治学目标,一直为后世的复古追随者们效法。
所以,“物哀”是日本大和民族自古所有的一种美学理念或是民族性情,还是那些民族主义者的复古思潮在其所在时代因时生义所“创造”的,还是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和思索的。
今日关于“物哀”产生于何时似乎不怎么重要,因为不管是复古主义者根据日本民族经典古籍所“创造”还是日本文化从生就有的,但其都离不开日本文化这个载体。
关于“物哀”的概念,中日学者都有许多见解,就“物哀”的最先提出者本居宣长来说,其在《紫文要领》中是这样阐述“物哀”的: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地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
进一步说,所谓辨清,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
辨清了,依着它的情致感触到的东西,就是物之哀。
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读后感篇一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读后感哎呀,读完韩立红的《日本文化概论》,我这心里头啊,真是五味杂陈,感触颇多!说起来,日本文化这东西,真的是又神秘又迷人。
以前我对日本的了解,可能就局限于动漫、寿司和樱花。
但这本书,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日本文化丰富多彩的一面。
也许有人会说,日本文化不就是模仿咱们中国文化嘛,有啥了不起的。
但我觉得吧,这种看法太片面啦!日本文化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就好比他们的茶道,那仪式感,那讲究,真不是一般人能学得来的。
我就在想,咱们平时喝茶就是随便一泡,咕嘟咕嘟就下肚了,人家日本人能把喝茶弄出这么多花样,这难道不值得佩服吗?书里提到的日本的建筑风格,也让我眼前一亮。
那些传统的和式房屋,简洁又精致,和大自然融合得恰到好处。
我不禁反问自己,咱们现在的建筑是不是太追求高大上,反而忽略了与自然的和谐呢?不过呢,日本文化也有让我觉得奇怪的地方。
比如说他们那种强烈的等级观念,有时候真让人觉得压抑。
我就想啊,大家都是人,为啥要分个三六九等呢?也许这是他们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传统,但在我看来,真的有点不合理。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不再那么肤浅了。
我明白了日本文化既有它的闪光点,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让我对这个邻国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问题。
篇二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我刚读完韩立红的《日本文化概论》,那感觉,就像是在日本文化的海洋里畅游了一番!一开始,我还觉得这书可能会很枯燥,毕竟是讲文化的嘛。
可没想到,一翻开就被吸引住了。
日本文化,它就像一个充满惊喜的大礼包。
比如说他们的动漫文化,那可真是风靡全球。
我就在想,为啥日本的动漫能这么厉害呢?可能是他们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把想象发挥到极致。
像那些奇幻的故事、精美的画面,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不过,日本文化也不是完美的啦。
日本文化深度了解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从古代传统到现代创新,日本文化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索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
1. 古代传统日本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时代。
古代传统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茶道是日本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强调自我修养、礼仪和美学。
茶道注重细节和平静的氛围,通过烹茶和享用茶来体现内心的平和与谦逊。
另一个重要的古代传统是和服。
和服是一种传统的日本服装,通常由丝绸制成,色彩鲜艳。
和服不仅是一种服装,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展示了日本人民对传统价值观的珍视。
2. 艺术与文学日本的艺术与文学也是展现其深厚文化的重要方面。
木版画是日本著名的艺术形式之一,最著名的是江户时代的浮世绘。
浮世绘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传统的日本陶瓷艺术、花道和园林艺术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学方面,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
经典作品如《源氏物语》和《枕草子》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这些作品展示了日本文化的精神和哲学思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传统节日日本有许多独特而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人们庆祝和纪念特定事件或时刻的重要方式。
例如,樱花节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人们在樱花树下举行野餐、聚会和赏花。
此外,七夕节、盂兰盆节和新年等传统节日也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4. 浴衣和美食浴衣是日本夏季常见的传统服装,通常由轻盈的棉质材料制成。
浴衣不仅可以在夏季火花四溅的节日和庆典上穿着,也可以在温泉和公共浴池中穿着。
浴衣是日本独有的文化特征之一,展示了人们对自然和传统的热爱。
日本美食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寿司、拉面、日本烧和和菓子等传统食品都有着独特而精致的制作工艺和口味。
通过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人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
5. 动漫与电子游戏日本的动漫和电子游戏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第一个核心思想是尊重。
在日本民族文化中,尊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日本人民十分注重尊敬长辈、敬畏传统和文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尊重长辈、尊敬老人的态度,而且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参加社交活动时也会表现出敬重他人的行为。
日本人民也习惯于遵从规章制度,尊重劳动和服从组织,这种尊重的精神也渗透到他们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中。
尊重也表现在日本文化的礼仪和礼节中。
日本的传统礼仪和礼节非常严格,礼貌用语、鞠躬礼仪等都是日本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技能。
尊重长辈、尊敬传统、注重礼仪礼节,这一系列的尊重观念贯穿在日本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日本文化注入了独特的品格。
第二个核心思想是和谐。
在日本民族文化中,和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日本人民非常重视家庭和睦、社会和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日本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对和谐的追求和表达。
日本的传统建筑风格、园林设计、室内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对和谐的追求。
日本人民在生活中也追求和谐,注重人际关系、团队协作,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睦相处。
在日本文化中,和谐也表现在日本的艺术表现形式中。
日本的传统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展现着对和谐的追求。
日本的传统绘画注重用笔情境、细腻入微,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日本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也注重和谐的氛围和韵律美感。
这些艺术形式都反映了日本人民对和谐美感的追求和表达。
第三个核心思想是自律。
在日本民族文化中,自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日本人民注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追求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日本的传统道德观念中,自律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高尚品质。
日本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对自律的追求和表达,注重自我修养、自我约束。
自律也表现在日本的职业生涯中。
日本企业文化中非常注重员工的自律和自我管理,以及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日本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日本的产品质量也一直保持着世界一流的水平。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是一个广泛的问题,因为日本民族文化是一个多元化和复杂的概念,不容易简单地归纳为三个核心思想。
有一些普遍被认为是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
下面将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第一个核心思想是“和”。
和是一个日本文化的重要概念和价值观。
它代表了和谐、共识、团队合作和社会凝聚力。
日本人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强调合作和相互关爱。
和的思想在日本社会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在工作场所中,团队精神和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家庭中,亲属之间的和睦相处也是十分重视的。
第二个核心思想是“尊重”。
尊重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对他人权利和意见的认可。
在日本文化中,人们被教育要尊重他人的年龄、职位和经验。
这种尊重的观念贯穿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职场中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以及在社交场合中人们之间的互动等。
尊重的思想也反映在日本对待自然环境和动物的态度上,日本人尊重大自然,注重环保和保护动物的权益。
第三个核心思想是“修炼”。
修炼是指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自省来提高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
日本人非常注重个人的精神修养,追求完美和不断进步。
这种修炼的精神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
日本人借助于修炼来改善自己,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修炼的思想也反映在日本传统文化中,例如茶道、剑道和花道等。
除了以上三个核心思想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日本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思想,如忍耐、自律、纪律和责任感等。
这些价值观共同构成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
虽然这些观念在日本社会中非常重要,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日本社会也在不断地变革和接纳其他文化的影响。
对于日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定义也在变化中。
日本文化的心得体会日本文化的心得体会写1000字我对于日本文化的认识和体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日本社会的独特性、精致性以及它对传统价值的重视。
在我接触到日本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日本人民注重礼貌与尊重,讲求规矩,重视自律和细节,这些特质统称为"日本特色"。
首先,日本人对于礼貌是非常注重的。
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私人交往中,他们都保持着严谨的礼仪和尊重。
他们会将自己的行为规范在特定的礼节之下,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语言态度上,还包括他们对待他人的谦和、尊重以及善意的态度。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常常感受到人们之间的和谐共处和相互尊重,让我深感欣慰。
其次,日本社会对细节的重视程度令我印象深刻。
无论是生活中的日常小事,还是商业、艺术等领域,日本人都非常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和完美。
在日本的街头巷尾,我看到了建筑和设计的细致、优雅和美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处处体现出精致和用心。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不仅使日本文化和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美感,也反映出了日本人民的价值观。
此外,日本人的自律和坚毅精神也值得我学习。
日本文化中有一种叫做"自己约束"的观念,即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尊重规则,追求精进。
这种自律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日本人民的工作和学习上,也贯穿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中。
无论是日本的"和式"餐桌礼仪、庭院种植艺术还是入浴仪式等,都凸显出日本人民对自律和规矩的高度重视,这也体现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同时,日本人对待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尊重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的"自然美学"是他们培养自己美感和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
无论是庭院的设计、花道的布置,还是传统园林的建造,都充满了对大自然和环境的尊重。
此外,日本人对于环保也非常重视,他们注重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等环保行为,对于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也体现出了日本人民的价值观。
然而,虽然日本文化独特而精致,但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日本文化读后感日本文化是一门丰富多彩且深受世界关注的学科。
它涵盖了日本的传统艺术、文学、音乐、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首先,日本文化的独特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这与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以及历史传承密不可分。
例如,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花道、剪纸等,都体现出日本人对自然、简约和精致的追求。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或者装饰,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日本文化的精神内涵给我带来了思考。
在日本文化中,我发现了一种对于传统价值的尊重和坚守。
例如,日本人对于家族、祖先的敬重,以及对传统礼仪的重视,都反映了他们对历史和传统的承认和敬畏。
这种精神内涵让我思考到了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应该更加重视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发扬。
另外,日本文化中的创新和变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日本文化强调传统和历史,但他们并不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并进行创新。
例如,日本的动漫、音乐、时尚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这种创新和变革的精神让我认识到,传统与现代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
最后,通过对日本文化的学习,我也深刻感受到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多差异。
通过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交流与合作,增进友谊与理解。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以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世界。
总而言之,通过阅读和研究日本文化,我对其独特性、精神内涵、创新和变革以及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日本文化的魅力和启示让我对世界文化多元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激发了我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兴趣。
我相信,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为建设一个和谐、包容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看日本
大和民族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民族。
无论是《菊花与刀》还是《樱花与武士》 ,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似乎都想靠着二手三手的资料和几年的旅日经历, 清晰的描述日本社会的演进, 但这似乎太难了。
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也好, 民族的劣根性也罢, 似乎不是旁观者能够准确体会的, 也不是身在其中的该国国民所能准确概括的。
就我个人而言, 日本, 是一个让我敬佩让我愁的国家。
之所以敬佩。
原因有三。
其一,日本人好学。
谁强跟谁学,学得也很灵活,见风使舵,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古代中国强,那跟中国人学。
学制度,大化改新;学宗教,弘扬佛法;学文化,文字、服装、舞蹈、饮茶。
但是有一点他没学好, 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没学, 这给日本后来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
没科举意味着官职是世袭罔替的,这也是导致日本天皇式微,幕府强大的原因之一。
到了近代,中国不行了,美国鬼子找上门了,那人家就跟美国学。
人家不耻“上学” ,不惜一切代价的学,学最好的,哪个国家的好东西都藏着掖着想垄断是吧,那我“偷师” 。
比如说, 德国啤酒最好是吧, 那人家就派个人去德国慕尼黑的啤酒工厂里工作, 那哥们也忠于天皇, 成天下了班没事就往厂子门口等着, 等着往总经理的汽车上撞, 只为了尽快结识总经理, 进入管理层,拿到配方。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这种不择手段的“学习”真的是让我大受刺激。
我个人认为这种学习精神值得全世界学生、学徒发扬光大。
可是感觉中国的传统总是在宣扬“不耻下问”的难能可贵,历史书上动不动就说古代多么多么辉煌,什么什么领先,不知是适度的民族自豪感还是过度的民族自卑感。
其二,日本人能创新(但不是原创。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学生考试一样,我刚开始抄你的是吧, 但是全盘照抄之后我再自己琢磨琢磨, 稍微一改进就把你超越了, 考出来的分数比你还高。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起点高,发展快啊。
刚开始不知道怎么造汽车、造电视吧,但我几年之后就比你强,东芝、松下、索尼、夏普……带电的、顶级的全是日本货。
我质量比你好,款式比你新,用料比你少,价钱比你高,就是卖得好!
有的人刚从自己家的松下、索尼牌的电视上看到日本人焚烧中国国旗的新闻报道, 找个棍子, 拎个板砖, 就上街砸日本车、日本店, 我很怀疑, 不知道他们是泄私愤, 还是报国仇。
游行的不光只有爱国知识分子, 还有臭流氓跟着瞎起哄。
估计敢砸车的人主要因为那车、那店不是他家的,他一时半会也买不起,他才砸。
要是彻底“爱国” ,应该有报道说国产电视产量因反日情绪高涨而猛增,但是很遗憾,没有。
我们讲的是“引进来” , “进口的”的都是最好的。
吸收有余,创新不足。
其三,日本人(包括韩国人他们对传统的守护与传承、对环境的保护与热爱、对承诺与信用的珍视、是让我们望尘莫及、自惭形秽的。
日本的上层聚会女性以穿和服为荣,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世界之最, 日本公司员工对公司的忠诚……而我们呢, 似乎地大物博, 泱泱大国的思想根深蒂固。
百年屈辱, 十年文革之后我们还剩下多少传统?! 传承下来的多是糟粕,弃而毁之的是精髓。
三年内战,十年文革对中国的破坏与日本侵华相比不知谁轻谁重。
生命的消逝并不可怕, 精神的流失才更可怕。
其实, 日本战后的复兴与繁荣并不是侵华的成果,战争带给双方的永远都是破坏。
因为日本小、资源少,所以他们更懂得珍惜。
之所以愁视,是因为我读不懂,看不透日本,原因也有三。
其一, 日本人缺乏原创精神。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无论当今命运如何, 曾经的辉煌永载史册。
也可以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
古犹太国不在了,可流落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为世界贡献了《圣经》与基督教; 古埃及不在强大了, 可金字塔下千年不腐的法老
永远为现代科学留下未解之谜。
如果非要把各民族的优劣分个三六九等的话, 日本一定不是一流民族。
舶来的和原创的总有不一样。
日本人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中国元素。
你可以说日本为世界贡献了精工、电子、汽车这些器物, 但很难说日本为人类历史进程贡献了什么, 除了二战的灾难。
其二, 我看不清日本的未来。
我相信俄罗斯那样曾经强大, 拥有广袤土地、丰富的资源、笃信宗教, 且创造过辉煌历史篇章的大国一定会再度强大。
像朝鲜那样闭关锁国、资源匮乏、制度畸形的国家一定会衰败。
但是我觉得日本是个前途扑
朔迷离的国度。
政治上, 君主立宪, 现代民主吧。
可没有哪届首相能力挽狂澜, 你方唱罢我登场, 走马观花般的更换。
经济上吧, 发达了, 有钱了, 可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 经济安全用什么来保障?真要是那么有安全感,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钓鱼岛能引发他们如此大的兴趣?日本在亚洲对四邻的挑衅、在国际政坛对进入大国行列的躁进与热衷,都是其小岛国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吧。
其三, 日本人的性格太复杂了, 实在让人摸不到头脑。
你说它保护环境吧, 可是他们麻木的捕杀鲸鱼、海豚。
被血染红的海洋——太地, 一部纪录片《海豚湾》让我震撼。
小日本, 你就不能不吃“生鱼片” 吗?高蛋白也没见你们长多高啊多壮啊! 你说日本右翼势力烦人吧, 但是传说中普通民众挺热爱和平的。
看一部日本的 70年代的肥皂剧,开公司、住别墅的一大户人家,男主人给儿子买了支玩具枪,被孩子的奶奶看见后立马呵斥并夺了过来, “我们的国家再也经不起战争了,你居然还给孩子买枪?! ”日本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总有几分浓重的忧伤。
民族性的喜欢“自杀” ,一死以谢天下。
战犯剖腹可以说是武士道精神的影响, 但是川端康成这样的文豪也自杀, 出个政治丑闻也要自杀, 不知道是武士道精神的优良传统,还是社会缺乏包容性间接恶果。
还有一点,我觉得是极大的有点!日本、韩国都是很爱干净的民族。
这一点我很喜欢。
看电视剧也好, 亲身感受也罢, 日本人、韩国人家里家外总是干干净净的, 这是以前中国人交给他们的,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人的变得脏了,说话脏了,环境脏了,最终是社会变得很脏,很黑暗。
一个优秀民族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应该有洁癖才好。
哈日的小年轻人为地把日本神话了,学日语、看日剧,梦想去日本留学,移民日本。
激进派呢则是逢日必反。
不是高看, 就是鄙视。
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正视过这个近邻。
每每听到有人骂日本鬼子的时候, 总一种莫名的羞愧, 感觉也像是再骂中国人自己, 因为日本人身上有太多中国元素。
中、日、韩三国的关系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历史上的友好化作今日的相互仇视。
有这样一个笑话。
说中国人向来瞧不起日本人, 明清称倭寇, 近代称鬼子。
而现在的反日的年轻人通常喜欢把韩国人称作“高丽棒子” ,棒子就是流氓的意思。
中国瞧不起日本、韩国; 日本瞧不起中国、韩国;韩国瞧不起日本、中国。
三足鼎立,互相瞧不起。
我不知道中国人的瞧不起当中有几分是出于自信与自豪, 或许更多的是出于屈辱历史和现实自备感下的嫉妒。
老师曾说,中国这个“中”字取的极好。
我希望我们能够正视历史,用“中庸之道” , 不偏不倚,来看待我们的这个近邻,彰显大国风度。
而非像我看日本这样,雾里看花,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