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洗溶剂安全作业指导书

清洗溶剂安全作业指导书

清洗溶剂安全作业指导书
清洗溶剂安全作业指导书

名称: Kester #5252 清洗溶剂 英文名称: 无

同义名称: 无

同义英文名称:无

制造商: Kester Solder / Litton Components Private, Ltd.

化学成分: 异丙醇 ( 73%)、丙酮 ( 20%)、石油醚 ( 7%)

:理化特性:

物质状态:无色液体,有酒精味

比重:0.788 (25C), 2.1 (蒸汽,空气为 1)

沸点:82 °C 自燃温度:399C

溶解度:水中 93%

清洗 :产品标识

溶剂 全作 业指 导书

爆炸上下限:400 PPM (空气中)

三:燃爆特性:

稳定性:非常稳定

禁忌物:强氧化剂

应避免之状况:热源或火源。

灭火介质:二氧化碳、化学干粉和化学泡沫

特殊灭火程序:当暴露于高温高热环境中可能引发中度爆炸,可用喷水来冷却暴露于火场中之容器及控制蒸汽的延烧。消防人员可配备防爆设备作为特殊防护设备。

四:健康危害:

1)此项物品时,将暴露于挥发的醇类环境中

2)眼睛刺痛、头痛及呼吸道感染

3 )危害等级:3 (可燃性液体)

五:急救措施

吸入: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以肥皂及清水清洗。

眼睛接触:以大量清水清洗并就医

吞食:催吐并立即就医

最严重的症状和危害:头眼昏花、恶心

急救人员的保护:无

六: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设备:通常不需要特别的呼吸防护,但当通风系统不足以排除烟雾时,可戴上半面罩化学滤罐呼吸防护器。手部防护可以戴塑胶或橡胶手套。在用餐和抽烟前须洗手。

起草:审批:版本号:1.0 版

日期:日期:页号:第1页,共2 页

七:操作与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在0C以上通风和阴暗的地方,远离热源和火源。避免眼睛之直接接触、长期及重复性皮肤焊锡作业中产生烟雾之吸入。开桶时要谨慎以利桶内压力之释放。采用局部或一般通风以符合低限量之要求。建议使用局部通风实施以排除工作场所所产生的烟雾。

八:泄露处理

移开所有的引火源并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泄露的物品进入下水道或海中。尽可能将泄露的物品以

碱性去垢剂清除或用干沙等吸收剂来吸收,并放入经认可之储存罐内

九:废弃处理

废容器和受污染物作为危险废弃物,根据公司相关文件要求处理

模具清洗操作规程

模具清洗操作规程 为保证模具正常使用,使各部份机能处于良好正常状态,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与提升工作产品质量,特制订如下模具清洗操作规程。 一、吊装要求 严格按照“装模工操作规程”进行模具的安装拆卸操作。使用行车时保证起吊电动葫芦在模具的正上方(倾斜度在5度以内),严禁倾斜起吊引起模具突然歪斜倒造成模具型腔、水管、接头、分流锥、型芯等等功能部件损坏损伤。 二、清洗工具选择 根据清洗部位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清洗工具。模具型腔用铜刷铜铲、不锈钢带刷(禁用钢刷)、毛刷;模架模板等机构部使用钢刷、钢铲、铜刷、抹布、毛刷;水管电线、插头插座、限位开关等使用毛刷、抹布。 三、清洗前准备 清洗前需将模具水管、油管、气管进出口用抹布堵塞或将其口部朝下,以防清除清洗时铝渣、污染杂物进入。行程开关、插头等需将各电线进出孔密封,防止导电液体进入造成短路及漏电。 四、清除清洗 清除:用相应工具对模具进行清除,遵循自上而下原则清除模具上所有铝渣、油污、灰尘等污垢。告别注意不能磕碰划伤型腔型芯等各产品部位。 清洗:①先用煤油对模具进行清洗,保证各直角凹槽孔等易藏污纳垢处无铝渣灰尘污垢,分型面、型腔、抽芯等滑动部件及模具外观清洁如新。②后用压缩

空气吹干模具,特别保证行程开关、插头部位干燥无积油。③认真按第五项8-1标准检查模具各部位,有问题部件及时转到模具维修区进行维修。④无问题模具吊装至保养区对导柱、导套、型腔、分型面及各部滑动部件涂防锈油。⑤最后吊至“模具存放区”定置定位存放,并填写《模具装卸维修及保养卡》。 五、清除清洗时的检查 检查产品部: 1、型腔、滑块型芯是否粘铝、龟裂、压塌、变形、崩块; 2、型芯是否有断、弯、粘铝、崩缺等; 3、排气道是否堵塞、粘铝; 4、内浇口是否龟裂、增厚。 检查机构部:1、分型面是否粘铝、压塌;2、油管及水管是否泄漏、堵塞; ③顶杆是否断、弯、崩缺;④复位杆是否形,长度是否一致;⑤滑块动作是否到位、卡滞、自如;⑥顶杆板、模座、限位块螺栓是否松动;⑦导柱、导套是否变形、开裂、磨损过大、松动;⑧配线是否撕裂、断开;行程开关、插头是否进水,行程开关各触点是否灵敏正常;⑨吊环是否有裂纹,磨损过大。 六、维修好的模芯或型芯以及模座等必须经清洗擦拭干净后方可装配。 七、完成清洗的模具吊装至维修区进行点检、抛光,对损坏折断的型芯、顶杆等的损坏部位进行维修、维护、上油后,将动、定模合模后吊装至模具存放区。

理发、美容用具消毒卫生操作规程

理发、美容用具消毒卫生操作规程 1.设施及药物准备 1.1紫外线消毒柜或臭氧消毒柜:用于理发用刀、剪、梳子等的消毒; 1.2蒸汽消毒柜或含氯消毒制剂:用于毛巾、面巾等的消毒; 1.3医用戊二醛消毒药:用搪瓷或不锈钢灭菌缸浸泡消毒痤疮针、眉夹等美容工具。 2.操作程序 2.1消毒顺序:消毒前洗净→消毒→保洁 2.2消毒方法: 2.2.1理发工具消毒:将理发工具放入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柜内消毒,消毒时间为20分钟2剪刀应打平放,双面消毒。 2.2.2毛巾消毒:用蒸汽消毒柜热力消毒,80℃蒸10分钟以上或用100-500mg/l含氯制剂浸泡15分钟以上。或使用一次性消毒毛巾。 2.2.3痤疮针、眉夹美容工具:用2%戊二醛在搪瓷或不锈钢灭菌缸内浸泡30分钟,2%戊二醛14天更换一次。 2.2.4美容用盆:用100-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5分钟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卫生塑料袋。 2.2.5美容师手部:洗净后用酒精擦拭或用100-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分钟。 2.3保洁: 2.3.1采用高温消毒:消毒后的工具应干爽清洁,可直接放入保洁柜内。

2.3.2采用药物消毒:消毒后的工具应放置10至15分钟后才放入保洁柜内。 2.3.3消毒柜兼作保洁柜:消毒后可直接留置柜中,但该柜的容量应不少于日常最高用量的2倍。凡新置入的工具应消毒后使用。 3.注意事项: 3.1所使用的清洁液和消毒液必须是已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号的合格产品,并在批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单位应保存上述批件的复印件备查。 3.2用紫外线消毒柜消毒的理发用具必须双面消毒。 3.3各类理发工具的总数量应不少于设计最大可容量的3倍。

消毒卫生防疫作业指导书(新).doc

消毒卫生防疫作业指导书 前言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在于消灭被传染源散布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减少传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消除传染的危险性,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因而消毒卫生防疫不能流于形式,一是要认真执行;二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三是要人人参与,防疫挂心。 一、正确认识消毒作用 消毒的作用是杀灭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其它微生物,消除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这两个环节,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病原体有些是从场外带入的,也有些是场内猪体自带的,一旦猪体抵抗力降低,环境病原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容易引起传染病的发作。所以消毒不但是针对进场的人员和车辆,而且要在场内、舍内外经常消毒,治理好场内综合环境,不给病原体繁殖提供条件,使病原体数量减少到不足以发病的程度。 二、认识传染病发生的条件 传染病是危害猪场最大的疾病。发生传染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传染源,指带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的动物和人、物等;二是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再进入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路程和方式;三是易感猪群,易感猪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具有较高感受性的猪群,他们在受病原体侵袭时易被感染发病;具体地说,是没有抵抗力的猪、处于应激状态的猪、处于疾病状态的猪。

三、消毒的方式 1、能使病原体减少的工作都可以视为消毒。 2、消毒方法包括: (1)物理消毒法:如机械性清扫、紫外线照射或高温消毒; (2)化学消毒法:如日常用的化学药品消毒; (3)生物热消毒法:如粪便的堆积发酵。 消毒卫生防疫常规作业指导 一、消毒卫生防疫工作职责分配 1、经理统筹全面消毒卫生防疫工作安排。 2、主管、组长负责组织各部门人员参加实施具体消毒防疫工作。 3、全体员工参与消毒卫生防疫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卫生防疫制度。 4、经理对各职责主管、组长负责,主管、组长对各部成员负责,技术员对生 产饲养员负责。 二、常规消毒卫生防疫作业指导 1、非生产区消毒卫生防疫(管理中心由许桂芳负责消毒监督管理) 1.1 车辆(包括饲料运输车、装猪车、员工车辆等) (1)外请饲料运输车或购销猪车到星泰管理中心大门,如果车轮被泥土或被粪便严重污染,须在消毒前先用高压喷水清洗车轮、车底、车身污 物,后在门口消毒池,进行不少于1分钟车身喷雾消毒,随行人员到 消毒房消毒28S以上(不准带帽、穿雨裤)方可进场卸料或到生产场, 卸完饲料或装卸好猪后,到大门喷雾消毒 1分钟后方可离开。须采购 部通知品质部安排专人监督消毒。

冲压模具使用及维修保养作业指导书最新参考版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使冲压工装得到安全正确的使用和精心维护,确保冲压零件质量,提高冲压生产效率,延长模具寿命,以达到完好的技术状态和环保要求。特制定以下《模具使用及维修保养规范》 2职责 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工艺文件,严肃工艺纪律,规范操作,维护保养设备,完善原始记录。3作业程序 3.1冲压模具的使用规范 3.1.1整理工作场地及检查《设备点检记录》: 从压力机工作台上,将与工作无关的物件与工具清理干净,查看《设备点检记录》,有无未解决的问题。 3.1.2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首先确保设备的运转正常。 3.1.3认真阅读《冲压操作指导书》 3.1.4压板、调节螺钉及压板螺钉使用规范: a)检查压板、调节螺钉及压板螺钉是否有损伤; b)模具长度大于1.5米的使用相应冲床配套的压板不少于6套,模具长度不大于1.5 米的使用相应冲床配套的压板不少于4套; c)尽量使用压板槽固定模具。 3.1.5模具安装: a)确认模具安装前的高度; b)调整压力机闭合高度大于模具安装前的高度10mm c)将上下模板安装面擦拭干净; d)将模具放置在工作台上,(带气顶杆的模具安装时,首先按相应工艺要求装入气顶杆),调整压力机滑块,使之与模具上模板安装面贴合,若是双动模具先安装凸模再安装压料 圈,用相应压板、压板螺丝、垫块拧紧固定好; e)将压力机滑块开至上死点,检查上、下冲模是否清洁,有无毛刺,刃口处有无裂纹、凹痕或伤痕等,模具导柱涂油润滑; f)开动机床将上下模导正后,将模具下模板安装板固定好。 3.1.6冲压件生产调试 a)准备好工作时所需的工具、夹具等; b)调整模具高度,放入料片,进行试冲,参考作业指导书并由检验确认合格; c)压力机重新启动、模具修理后及压缩空气压力改变后均要重复以上操作。

01、PC桶、瓶盖清洗、消毒工序作业指导书

01、PC桶、瓶盖清洗、消毒工序作业指导书 目的:经此工序后,PC 桶、瓶盖内、外应无杂物、异味、油腻、积垢及绿藻污等情况,无其它品牌或破损、模糊、不清洁的标贴,且粘贴平整、保持空桶内外洁净。 准备:配置好合适的消毒、漂洗工具,如:板刷、长柄弯头刷、铲刀、铁勾、食用碱,洗洁精等,领取适当数量的消毒剂。 操作规程: PC 桶清洗消毒 1. 检查回收的PC 桶空瓶是否破损;是否有本工序无法去除的杂物、异味,油腻等情况;如发现上述情况,则判定该瓶不合格,应将其归类存放、统一处理。 2. 检查回收的PC 桶空瓶标贴是否有其它品牌或破损、模糊、不清洁、不平整。如有则归类存放统一处理,此类桶决不允许灌装。 3. 桶标粘贴时应仔细认真,确保桶标端正、美观。 4. 将检验好的回收PC 桶整齐地码放在洗瓶间内。 5. 生产及相关人员必须在第一更衣间进行更衣并在浸脚池浸脚消毒后,方可进入车间。 6. 打开自来水和纯净水水嘴,分别把消毒池和漂洗池注满。 7. 将泰克消毒剂投放消毒池内,按1:200配制消毒液。 8. 将在清洗间检查好的回收PC 桶放入消毒池内冲洗2~3 分钟。 9. 用准备好的工具,必要时用洗涤剂清洗或清除浸泡好的PC 桶在周转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杂物、异味及其它不利于产品质量的因素,如碰到积垢油腻,应适当延长清洗时效,以确保清洗干净。 10.为保证消毒效果,每池消毒剂最多消毒200 桶。

瓶盖清洗消毒 1. 将瓶盖包装打开,并进行清理,检查每个瓶盖是否合格:①内盖 ②破损③有无污渍。 2. 打开自来水和纯净水水嘴,分别把消毒池和漂洗池注满。 3. 将泰克消毒剂投放消毒池内,按1:200配制消毒液,为保证消毒效果,每池消毒剂最多消毒500 个瓶盖。 4. 将瓶盖放入消毒箱内浸泡5~10分钟。 5. 再将瓶盖放入纯水箱内漂洗3~5 分钟。 6. 瓶盖浸泡漂洗后实施紫外线消毒。 7. 经过浸泡漂洗紫外线消毒后方可将瓶盖放入灌装机。 8、从瓶盖的清洗、消毒,到送入灌装机,应严格按照设计的程序,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地逐步操作。

注塑换模作业指导书

一、使用目的:指导注塑换模的规范操作及设备的合理使用、维护,预防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意外事 故。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用于注塑领班在换模中的操作指导。 三、换模程序及注意事项: A、领班接主管签发的《换模指令单》后的准备工作。 1、将待产模从模具存放区调出进行全面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型腔、分型面有无生锈或粘有残 料,导柱、导柱套是否磨损、变形、配合是否紧密,弹簧是否疲劳、断裂,顶针是否折断或缺少,滑块是否灵活,冷却水道是否畅通,水咀是否安装配套。 B、开始换模 1、关上料桶闸刀,当胶筒余料用完后退出座台,如需要更换材料或颜色应将料桶余料放出,并 对料桶、胶筒进行清理,待清理干净后再加入新料。 2、卸模:用抹布将模具分型面拭擦干净,前后模喷上防锈剂,闭合模具,装上吊环,用行车吊 钩可靠套牢,松开模具夹板,将机台设定为调试状态,慢速打开机台动模板,同时,注意模具状态,将模具吊高到适当位置(便于拆除水管),关闭冷却水阀,用螺丝刀松开水管锁箍,拔脱水管,再将模具吊起移至无人安全区放下。 3、装模:用量具测量待装模厚度,输入电脑,启动自动调模功能进行粗调模,同时将待产模装 上吊环,用葫芦钩套牢,拉动葫芦链条上升模具,上升至适当高度平移至机台装模区上方,对准中心慢速下降,操作中应谨慎小心,避免撞伤机台哥林柱,当下降到适当位置,将模具衬套套上定位铁圈,对准机台前板中心孔,移动行车,使模具紧贴机台前板,闭合机台动模板,关闭机台马达,开始安装夹板,前后模两边各不得少于四块夹板,螺母锁定确认可靠夹紧模具后,取掉行车吊钩,将前后模冷却水接好(注意水管一进一出为一组,接好后打开水阀观察是否有漏水现象,启动马达,打开模具用抹布清擦分型面(清擦时注意不要将模腔光面弄花)。 4、调试 1)、对模具厚度进行精调整,根据模具制品投影面积适当调整锁模力,一般电脑参数设定选择50—85范围之间为宜,锁模力设定不宜过大,正常情况下以保证产品不溢边为基准。 2)、如指令要求使用的原料与现用材料不同,清洗料筒后应根据新材料工艺重新设定胶筒温度。 3)、调整开模终止位置,以便于取拿产品为宜,各段闭、合模压力、速度视情况而设定,应考虑开、闭模动作运行中机台的平稳度。闭模时模具导柱对套导、回位针对前模分型面,滑块导柱对滑块导孔等之间的撞击、摩擦,尤其是滑块部分,闭模过快,易导致滑块导柱变形或严重磨损,开模过快,由于受导柱拉力惯性作用,当完全脱离导柱后,滑块继续滑动而脱离定位钢珠,极易导致下一模滑块压坏。

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管道、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规范洁区场地、管道、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行为,保证其生产环境、管道、设备、工器具处于清洁状态。开工前,对所有容器、工器具、地面进行全面清洗、清洁,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 2. 职责 2.1 车间主任负责贯彻落实该作业指导书。 2.2 卫生班长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2.3 质检人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监督检查。 3. 适用范围 洁区包括冷却间、包装间以及更衣室、换鞋间、洗手消毒间。 适用于换鞋间、更衣室、冷却间、包装间、手消毒间、地面、墙面、天花板、空气、工作台、输送带、洗手龙头、电子秤、封口机、容器、烤盘、货架、周转箱等的清洗消毒工作。 4. 内容 4.1洁区场地、管道、设备、工器具的清洗消毒分生产前、后与生产间歇进行。 4.2 清洁用品包括塑料刷、地拖、水池、自来水、100PPM含氯消毒水、82℃以上热水,75%酒精、塑料桶。 4.3 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 4.3.1 清除室内设备、设施、工器具中所有残留物。 4.3.2 冲洗:用刷子等工具并用自来水冲洗,所有设备、设施容器和工 器具、工作台等,去除附着的残留物。 4.3.3 感官检查所有清洗过的表面,用手摸不会感到有污物存在,闻不到异味。如发现残留,重复4.3.1、4.3.2步骤操作。 4.3.4 消毒:墙面、地面、工作台、输送带、容器等用100PPM有效氯消毒液均匀泼洒,消毒3分钟以上;周转箱用100PPM含氯消毒水浸泡3分钟以上;电子秤、封口机用75%酒精擦拭消毒。 4.3.5 用自来水对所有消毒过的表面(换鞋室、更衣室、电子秤、封口机、金属探测仪除外)进行冲洗,直到消毒液全部清除掉。 4.3.6 感官检查清洗消毒的表面,如发现残留痕迹,重复4.3.4,4.3.5步骤操作。 4.4 生产前的清洗消毒 4.4.1 每日开工前,耐热容器和工器具分批用82℃以上热水消毒3分钟,不耐热的工器具用100PPM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分钟以上后用自来水冲洗消毒液残留。 4.4.2 生产前开启紫外灭菌灯2小时,对车间空气进行消毒。

蚀刻工序作业指导书

蚀刻工序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建立详细的作业规范,籍以稳定品质,提升生产效率,并作为设备保养、员工操作的依据,此文件同时也是本岗位新员工培訓之教材。 2.0 适用范围 本作业规范适用于本公司蚀刻(含去膜、退锡)工序。 3.0 职责 电镀班具体负责落实本指导书的实施及蚀刻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4.0 作业内容 4.1 作业流程 4.1.1 内层(负片)蚀刻作业流程 烤板→检查→蚀刻→氨水洗→压力水洗→水洗→退膜→清洗→烘干→蚀检→转黑化工序 4.1.2 镀锡板蚀刻作业流程 退膜→检查→蚀刻→氨水洗→压力水洗→水洗→强风吹干→自检→退锡→烘干→蚀检→转下工序 4.1.3 镀金板蚀刻作业流程 退膜→检查→蚀刻→氨水洗→压力水洗→水洗→强风吹干→自检→酸洗→清洗烘干→蚀检→转下工序 4.1.3 若外层线路使用负片菲林,其蚀刻流程同4.1.1。 4.2 蚀刻工序设备及物料清单 蚀刻机、褪膜机、褪锡机、排骨架、猪笼架、放板台、去膜槽、水洗台、软毛刷、 蚀刻子液、褪铅锡药水、褪膜篮、NaOH、氨水、柠檬酸、胶盆。

4.3 基本流程说明 4.3.1 退膜:通过强碱溶解表面油墨/干膜使之退去,露出所需之铜。 4.3.2 蚀刻:在碱性强氧化剂的条件下,将线路板上之多余铜面除去。 4.3.3 退锡:去除蚀刻后图形上的抗蚀锡层。 4.3.4 酸洗:清洗金面轻微氧化,防止氧化加深。 4.4 工艺参数及操作条件

4.5 工艺维护 4.5.1 退膜槽配槽 4.5.1.1 打开槽底排水开关和水泵,把废液抽至污水处理站,抽完后关闭 水泵。 4.5.1.2 戴上长袖耐酸碱橡胶手套及防护面具,关闭排水开关,注满清水; 4.5.1.3 开启电源与泵浦,对整个槽体全面喷洒5min,然后关闭电源与泵浦; 4.5.1.4 打开盖板,用清洗工具彻底清洗槽内壁; 4.5.1.5 打开槽底排水开关,把废液排出,并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 4.5.1.6 将槽内注入3/5槽体积的清水; 4.5.1.7 另用一小槽注满水,加入9kg NaOH,搅拌至完全溶解 4.5.1.8 将泵浦电源打开,让水流动起來,再緩緩将NaOH溶液倒入槽内; 4.5.1.9 添加完成后,循环20min,使药水达到完全搅拌均勻; 4.5.1.10 通知化验人取样化验,各项管控点都在要求范围之内后方可进行 生产。 4.5.2 每月对蚀刻清洗维护一次,步骤如下: 4.5.2.1 戴上长袖耐酸碱橡胶手套及防护面具,接好回收管路;把母液抽 至储存槽,盖上纸盖以避免PH值过低; 4.5.2.2 用清水冲洗干净蚀刻槽,排掉废水; 4.5.2.3 加入2/3槽体积的清水,然后再加入10ml/L的工业盐酸,再加水至 液位,开机循环搅拌30min; 4.5.2.4 排掉盐酸清洗废液,用清水彻底清洗槽内、槽盖等部件; 4.5.2.5 拆下上下喷嘴,清理干净后按原位置安装上去; 4.5.2.6 在槽内注入4/5体积的清水,加入1/5槽体积的新液; 4.5.2.7 檢查各视窗盖板是否盖好,确认ok后,将循环泵浦与药水泵浦及 摆动开启,喷淋1小时; 4.5.2.8 检查喷管、喷嘴有无堵塞(并疏通堵塞的喷管、喷嘴); 4.5.2.9 将废液抽到废液储存槽,用碎布擦拭槽壁,并清理槽底残余的杂 质,及用高压水枪沖洗槽体(注意將水排干净);

模具保养作业指导书00627

1.0目的:规范模具保养作业,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确保量产顺畅,减少品质异常。 2.0范围:适用于制造总厂所有模具。 3.0定义: 3.1计划保养:又称大保养、分解保养,是指对所有模具按保养计划进行拆散、清洗、除锈、涂抹润滑油等的保养工作; 3.2产前保养:指停产时间达一月以上,需再次生产的模具进行的保养工作; 3.3产中保养:指对在生产的模具在机台上进行分型面清扫、清理异物及添加润滑剂等日常保养作业; 3.4产后保养:又称小保养,指对生产后的模具进行分型面清扫、除锈等的保养工作; 3.5异常保养:又称中保养,指对生产中模具出现异常时进行拆散、清洗、除锈、涂抹润滑油等的保养工作; 3.6 3.7PC+30%GF:聚碳酸酯+30%玻璃纤料。 3.8PA+(45%-50%)GF:尼龙+(45%-50%)玻璃纤料。 4.0权责: 4.1模保员:负责对模具进行保养; 4.2模保组长:检查模保员的保养工作。 5.0作业内容: 5.1计划保养:模保抄数员每天对生产的模具进行抄数统计,统计的数据给模具装配课文员,文员对符合保养条件的模具通过邮件发给成型, 由成型安排下模,开据《模具保养申请通知单》连同模具一起拉到模保组,模保组接到《模具保养申请单》及模具后对模具的外部另配件进行点检,零配件不全或有损坏的要登记在《模具保养申请单》上双方签名确认,确认无误后模保组开始对模具进行保养作业;模保组接收到成型各课室开出的《模具保养申请验收单》、模具后,开始保养工作; 5.2产前保养:成型根据生管的生产排单对模具进行上机生产,成型课领模员开具《领料单》到模具仓库把要生产的模具领出,开《模具保 养申请单》把模具拉至模保组,模保组接到《模具保养申请单》及模具后对模具的外部另配件进行点检,零配件不全或有损坏的要登记在《模具保养申请单》上双方签名确认,确认无误后模保组开始对模具进行保养作业; 5.3产中保养:由成型课安排人员每天对在生产的模具在机台上进行分型面清扫、清理异物、添加润滑剂等日常保养作业; 5.4产后保养:模具生产完成后,由成型在机台上把分型面清扫干净、清理异物、吹干净运水、模胚外表的锈迹处理干净、把顶针顶出喷上 防锈油后合上模具,开具《退模单》把模具退至模具仓库,模具仓管员负责对模具的外部零配件及产后保养的品质进行点检,OK后上架存放并做好模具入库记录;(如点检发现模具零配件不够、损坏或产后保养不到位的拒绝入库作业) 5.5异常保养:模具在生产中出现顶针不顺、模具漏水、产品上有油污或模具开、合模有异响等现象,由成型开具《模具保养申请单》把模

产品检验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章、计量检测仪器操作规程 (1) 第二章、成品检验规范 (18) 第三章、检验项目的测定方法 (12)

第一章、计量检测仪器操作规程 一、电子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电子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电子分析天平。 3.责任:检验人员、质检负责人。 4.操作规程: 4.1调水平:调整地脚螺栓高度,使水平仪内空气汽泡位于圆环中央 4.2开机:接通点源,按开关键直至全屏自检; 4.3预热:天平在初次接通点源或长时间断电之后,至少需要预热30分钟。为取得理想的测量结果,天平应保持在待机状态; 4.4校正:首次使用天平必须进行校正,按校正键,天平将显示所需校正砝码质量,放上砝码直至出现g,校正结束; 4.5称量:使用除皮键,除皮清零。放臵样品进行称量。 4.6关机:天平应一直保持通电状态,不使用时将开关键至待机状态,使天平保持保温状态,可延长天平的使用寿命; 5.维护保养规程: 5.1天平室必须保持整洁,不得放臵震动设备和腐蚀性、挥发性 物质;

5.2由指定保管人员负责分析天平的日常维护保养,使用人应作好每次称量前后的清洁、清理工作; 5.3天平内应放干燥剂保持,干燥剂应及时更换; 5.4天平不得随意移动和调节,电子天平的电源应保持长期接通的状态; 5.5天平内外要保持清洁,如有被称物撒落,要及时处理干净; 5.6称量前或称量过程中,如遇故障,应及时与保管员联系,按有关规定进行维修,不得随意拆卸,修理后应作好检修记录,大修后应写好维修报告,并归档; 5.7天平每年进行一次周期计量检定,计量合格证应统一保管。 二、恒温培养箱 1、用途 供应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试验、治疗单位作烘焙消毒及一般物品的干燥使用。 2、结构 2.1箱体用薄板制成,箱体各部用键纹烘漆,隔热用玻璃纤维,使箱内温度不散发,箱内胆场喷高温银浆,既美观又耐温。 2.2本箱采用晶体管继电器能自动控温,通过温度计可查看 2.3看电器线路装在箱体左侧,有活络门可卸,以便维修。 3、使用方法 3.1本系列培养箱使用电源均为交流220V。通过温度控制仪可直接调节到所需温度可达到自动控制温度。 3.2物体放在箱内干燥时不宜过挤,以利冷热空气对流不受阻塞,保持箱内温度均匀。 3.3恒温加热停止工作后往往继续上升温度。这是余热影响,此现象

各工序作业指导书

XX公司 各工序作业指导书

锅炉作业指导书 为保证各生产车间的需要,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司炉工必须按照本作业指导书操作,具体作业指导书如下: 一、点火前检查 1、锅炉的内检查 定期检查锅炉集装箱内有无附着物及遗留杂物,定期检查人孔、手孔是否密闭,在有效期内必要时要更换密封圈。 2、炉膛及烟道内部检查 2.1、再不送入燃料和送入燃料的情况下,进行然后设备运行检查,对上煤,加煤及炉排运行进行检查。 2.2、烟道内及烟道密闭检查 3、锅炉附件检查 3.1、检查压力表,水位表是否有无异常,各阀门是否灵活,水位显示是否准确,时候已经经过法定部门检验。 3.2、检查安全阀是否调整到规定的起始排放压力,各排放管道是否通畅。 3.3、排污阀是否灵活,排污管道是否异常。 4、自动控制系统的检查 4.1、电路控制盘是否绝缘,各接入点是否无异常。 4.2、各调节阀有无变形,生锈,工作是否灵活。 4.3、水位报警器是否灵敏。 二、点火程序

1、点火时司炉工必须用防范回火的姿势进行操作。 2、点火使用的木材和其他易燃物引火,严禁使用挥发性强的油类易燃物引火。 3、锅炉水温达到60摄氏度时开始投入新煤。 三、升压操作 1、当蒸汽压力上升到0.1-0.15MPa时应冲洗压力表的存水弯管,防止污垢堵塞。 2、当气压上升到接近0.2MPa时,应检查个连接处有无渗漏现象。 3、当气压上升到0.2-0.39MPa时,试用给水设备和排污设备。 4、气压上升到工作压力0.5MPa时,应进行暖管工作,防止送气时发生水击事故。 5、气压上升到工作压力是调节安全阀,进入正常供气系统。 四、正常停炉与紧急停炉 1、正常停炉 4.1.1、停止供给燃料; 4.1.2、先停止鼓风再停止引风; 4.1.3、停止给水降低压力,关闭给水阀; 4.1.4、关闭蒸汽阀,打开疏水阀; 4.1.5、关闭烟闸板。 2、停炉后注意事项 4.2.1、电源是否真正切断; 4.2.2、炉膛预热有无引起压力上升的危险;

食品企业车间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精选版

食品企业车间清洗消毒 作业指导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管道、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规范洁区场地、管道、仪器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行为,保证其生产环境、管道、仪器设备、工器具处于清洁状态。开工前,对所有容器、工器具、地面进行全面清洗、清洁,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 2. 职责 2.1工厂车间主任负责贯彻落实该作业指导书。 2.2 卫生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2.3 质检人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监督检查。 3. 适用范围 3.1 洁区包括生产车间、配料车间、泡制车间、包装车间以及更衣室、洗手消毒间。 3.2适用于更衣室、冷却间、包装间、手消毒间、地面、墙面、天花板、空气、工作台、洗手龙头、电子秤、封口机、容器、料筒、炸锅、煮锅、货架、周转桶、烘房等的清洗消毒工作。 4. 内容 4.1洁区场地、管道、设备、工器具的清洗消毒分生产前、后与生产间歇进行。 4.2 清洁用品包括塑料刷、地拖、水池、自来水、100PPM含氯消毒水、82℃以上热水,75%酒精、塑料桶。 4.3 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 4.3.1 清除室内设备、设施、工器具中所有残留物。 4.3.2 冲洗:用刷子等工具并用自来水冲洗,所有设备、设施容器和工器具、工作台等,去除附着的残留物。

4.3.3 感官检查所有清洗过的表面,用手摸不会感到有污物存在,闻不到异味。如发现残留,重复4.3.1、4.3.2步骤操作。 4.3.4 消毒:墙面、地面、工作台、锅、容器等用100PPM有效氯消毒液均匀泼洒,消毒3分钟以上;周转桶用100PPM含氯消毒水浸泡3分钟以上;电子秤、封口机用75%酒精擦拭消毒。 4.3.5 用自来水对所有消毒过的表面(更衣室、电子秤、封口机除外)进行冲洗,直到消毒液全部清除掉。 4.3.6 感官检查清洗消毒的表面,如发现残留痕迹,重复4.3.4,4.3.5步骤操作。 4.4 生产前的清洗消毒 4.4.1 每日开工前,耐热容器和工器具分批用82℃以上热水消毒3分钟,不耐热的工器具用100PPM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分钟以上后用自来水冲洗消毒液残留。 4.4.2 生产前开启紫外灭菌灯2小时,对车间空气进行消毒。 4.4.3 感官检查所有清洗消毒的表面,如发现残留,重复4.4.1步骤操作。 4.5 生产加工间歇的清洗消毒 4.5.1 每连续工作8小时,必须对设备、设施和工器具进行一次清洗消毒。其清洗消毒方法按每天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方法执行。 4.5.2 内包装人员每天出去后进入包装区前,用消毒液浸泡10秒钟然后用感应水龙头将消毒液完全清洗掉。 5.做好相关记录 二、人员洗手消毒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生产前进入洁区的人员进行换鞋,更衣,洗手,消毒以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

食品生产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清洗消毒管理规范 一、目的 规范清洗剂、消毒剂购进及使用过程中操作,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肉制品生产及与之相关的添加剂、辅料等环节的室内环境、设备、工器具、工作衣及员工卫生清洗消毒管理。 三、职责 1采购部负责清洗剂、消毒剂供应商选择、采购,并向供方索取相关有效证件。 2技术品管部负责清洗剂、消毒剂的接收感官检验、取样,责清洗剂、消毒剂的检测,并负责监督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按照本规范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效果验证。 3仓库负责清洗剂、消毒剂的收、发及保存工作。 4生产车间负责清洗消毒工作具体实施。 四、内容 1清洗剂、消毒剂选择 (1)清洗剂:洗洁精、纯碱、火碱、泡沫清洗剂。 (2)消毒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酒精、乳酸。 2清洗剂、消毒剂的购进检验 (1)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必须由采购部选择合格供方,并索取检测报告、营业执照及生产或经营许可证。 (2)技术品管部对购进的清洗剂、消毒剂进行感官检验,标注及产品性状符合要求后根据需要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接收入库,办理入库手续。不符合标准要求者严 禁接收。 (3)生产车间在领取时,须开具《领料单》,凭领料单到仓库领取,仓库应将《领料单》存档备查。 3 清洗剂、消毒剂配制方法 (1)消毒剂配制浓度计算方法 1) 消毒剂量=(配制量×配制浓度)/消毒剂有效浓度; 2) 加水量=配制量–消毒剂量。 (

( 睛,若原液溅到皮肤上或眼睛内,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仍有不适感觉,应及时就医。 (4)配制好的清洗液、消毒液必须在当日内用完。 4 清洗、消毒程序 (1)环境消毒程序 1)空气消毒程序 A 员工离开工作现场→开启紫外灯照射 B员工离开工作现场→开启臭氧杀菌机 C 乳酸:水=1∶1配制→对冷库熏蒸→通风换气 2)地面、下水道、墙壁、天花板清洗、消毒程序 杂物清理→清洗剂清洗→清水冲洗→除去余水→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喷洒消毒→清水冲洗 (2)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程序 40℃左右温水冲洗→清洗剂清洗→消毒剂消毒→清水冲洗→沥水或擦干 (3)员工清洗消毒程序 1)清水冲洗→指甲刷刷洗指甲→清洗剂清洗→清水冲洗→消毒剂消毒→清水冲洗烘干→泡鞋池消毒→进入车间。 2)生产过程中根据各工序清洁度要求,对员工的手用75%的酒精消毒,其中:原料、半成品工序每2小时消毒一次;无菌包装工序每1小时消毒一次。 (4)工作衣消毒程序 洗衣粉(膏)漂洗→清水漂洗→烘干灭菌→密闭容器运送 5 清洗剂、消毒剂的应用 ( (2)常规消毒剂的应用

螺杆清洗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规范螺杆与料筒的清洗工序,改善产品品质,降低产品不良率,节约成本,特制定本指导书。 2.范围: 在生产过程中,更换制品原料;或制品颜色的改变;或料筒内材料的滞留时间过长,短暂停机等,造成材料的分解。以上三种情况适用此指导书。 3.定义(无) 4.职责(无) 5.作业内容 螺杆与料筒的清洗方法: 按原料、专用清洗料、清洗剂或清洗粉三种材料来分别,清洗方法有三种(有时要将螺杆拆出,进行螺杆与料筒清洗)。 5.1原料置换法: 用制品原料直接将加热料筒内的熔融塑料排出(清除)的操作方法称为原料置换法,原料置换的具体方法分以下几种情况: 5.1.1成型中断时: 在开始成型之前,料因在高温下残留时间过长而发生热劣化,需要将粘度降低的以 及热劣化的塑料从料筒内排出,置换成新塑料,对空注射5次进行原料置换。 5.1.2更换制品原料时(从A料更换B料): 5.1.2.1若B料与A料的成型温度范围有重合时,且B料与A料的颜色相同时。比如:需 要将加热料筒内的黑色塑料A(成型温度范围为180-210℃)置换为黑色塑料B(成 型温度范围为190-250℃)时。清洗步骤; 5.1.2.1.1将料筒温度设定为公共温度(如上面的200℃); 5.1.2.1.2关闭料斗下料口,先清除加热料筒内的A料,直到排空位止;A料胶头必须分 开压薄在5MM以下,严禁把胶块堆成一大块,防止粉碎卡料。 5.1.2.1.3清扫干净附着在干燥机料斗内部下料口的A料(粉末); 5.1.2.1.4再投入B料冲洗A料即可;背压降为零,注射速度采用高速,计量采用较快的 螺杆转速。 5.1.2.1.5当A料全部置换成B料后,将料筒温度设定到塑料B的成型温度; 5.1.2.2若B料与A料的成型温度范围有重合时,但两者的颜色不相同时,特别是由黑色 更换为白色时,清洗步骤: 5.1.2.2.1将料筒温度设定为公共温度(如上面的200℃); 5.1.2.2.2先用PP料或HDPE料冲洗料筒内的A塑料(若B水口料充足或便宜,可用B料 水口料冲洗料筒内的A料); 5.1.2.2.3置换完A料后,再用B料冲洗料筒内残留的PP或HDPE料。 5.1.2.3当A料和B料的成型温度范围不重合时,如塑料A(成型温度为270-320℃)置换 为塑料B(成型温度为180-240℃)时。清洗步骤: 5.1.2.3.1关闭料斗下料口,将料筒温度升热到320℃(A料的最好熔融温度),排空料筒 内的A料。 5.1.2.3.2清扫干净附着在干燥机料筒内部及下料口的A料(粉末); 5.1.2.3.3投入PP或HDPE,直到将料筒内塑料内完全置换成为PP或HDPE为止;

模具车间各工序安全操作规程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模具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 本规程用于指导操作者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指导本公司车床的操作与安全操作。 3.操作规程 (1)工作前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扎好袖口,不准围围巾,女工应戴好工作帽。高速切削或切削铸铁、铝、铜工件时,必须戴防护眼镜。接触旋转关键及旋转部位时,不得带手套作业,在夹装工件过程中允许带手套作业。 (2)操作者应熟悉所操作机床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 (3)检查机床的防护、保险、信号装置、机械传动部分。电器部分要有可靠的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严禁超规格、超负荷、超转速、超温度使用机床。(4)工件、夹具和刀具必须装夹牢固。 (5)机床开动前,检查各手柄位置是否正确。按润滑表加注润滑油,并要观察周围动态。机床开动后,要站在安全位置上,以避开机床运动部位和铁屑飞溅。(6)机床开动后,应低速运转3—5分钟,确认各部位正常后方可工作,在冬季操作车床时一定要跑温、检查管线是否冻裂,不得在运转部位传递或取拿物品。(7)调整机床转速、行程、装夹工件和刀具以及测量工件、擦拭机床时,要等停稳后才能进行。 (8)机床导轨面上、工作台上禁止摆放工具或其它物品。 (9)不得用手直接清除铁屑,,要用专门工具清扫。如刷子或钩子。 (10)凡两人或两人以上在同一台机床工作时,必须指定1人为机长,统一指挥,防止事故发生。 (11)机床发生异常时,如异响、冒烟、震动、臭味等,应立即停车,请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12)不得在机床运转时离开岗位,确因需要离岗时,必须停车,切断电源。(13)应正确使用量具、手工具,严格执行通用工具技术安全操作规程。(14)卡盘扳手、刀架及螺丝配合应合适,不得在扳手口上加垫使用,在扳手上加套管使用后,应立即取下。 (15)使用的各种胎具、卡盘、量具不得随意乱放,用完后要放在工具箱内,经常使用的要放在专用的木盘上。 (16)划针盘使用后,应将划针竖直,头部朝下,放在适当位置。 (17)卡紧工件找正时,不得使劲敲击,以免震坏床头,或卡盘松动而使工件掉

清洁工具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清洁工具的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范围:适用于制剂一车间清洁工具的清洁消毒。 责任:车间工艺员负责起草本程序,按本程序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各相关岗位操作工应严格按本程序操作。岗长、工段长要保证岗位操作人员按本程序进行操作。制剂一车间主任负责对本规程的实施进行监督。QA检查员负责对本程序中的质量控制项进行检查。 程序: 1.各区域所用的清洁工具 一般生产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塑料盆、抹布、拖布、水桶、清洁布、毛刷、塑料笤帚、撮子、废物贮器。 D级洁净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万用拖布、丝光毛巾、不锈钢盆、不锈钢撮子、擦玻璃器、毛刷。 C级洁净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万用拖布、不锈钢盆、丝光毛巾、丝光绢布、擦玻璃器、不锈钢撮子。B级和A级洁净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不锈钢拖布、不锈钢盆、不锈钢撮子、丝光绢布。 洁净区不同部位丝光毛巾的区分 擦拭设备用白色丝光毛巾,擦拭地面用蓝色丝光毛巾,擦拭墙面及顶棚 用粉色丝光毛巾,或者使用毛巾上印字所规定的擦拭部位。 洁净区不同部位丝光绢布的区分 擦拭设备用白色丝光绢布,擦拭地面用蓝色丝光绢布,擦拭墙面及顶棚用粉色丝光绢布,或者使用绢布上印字所规定的擦拭部位。 2.清洁剂和消毒剂 清洁剂:一般生产区为洗涤剂,洁净区为%氢氧化钠溶液和洗涤剂。 消毒剂:%新洁尔灭溶液、75%乙醇溶液。(为防止产生耐药菌,消毒剂要每月轮换使用) 3.清洁方法及频率 一般生产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拖布、抹布、塑料笤帚每次用完后用清洁剂搓洗干净,再用饮用水反复漂洗干净,晾干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不锈钢盆、撮子冲洗干净,倒置存放。 D级洁净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丝光毛巾每天或每班使用后,用清洁剂清洗干净,再用纯化水反复冲洗掉清洁剂的残留物,拧干后晾干,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其它清洁工具使用后,用纯化水冲洗干净,干燥后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不锈钢盆、撮子倒置存放。 每周生产结束,对清洁工具进行清洁后,需要对其进行消毒。丝光毛巾清洁后要用消毒剂浸泡15分钟,拧干后晾干,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其它清洁工具清洁后再用消毒溶液清洗,干燥后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 C级洁净区内使用的清洁工具 处理设备的白色丝光绢布每天用完后,要在两小时内用清洁剂清洗干净,

生产工序作业指导书

泰丰宝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 生产工序作业指导书 TFBD/Ⅲ-02-02 第A/0版 受控状态: 编制:生产部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1.2.16

生产中所有与酒接触的设备、器具包括过滤机、灌装机、清酒罐、输酒管道等以及其它用具,用前都要彻底清洗干净、杀菌后再用。 一、过滤机、灌装机、管道、清酒罐的清洗和杀菌: 1、工艺流程:水洗→碱洗→水洗→酸洗→无菌水洗→杀菌。 2、清洗、杀菌操作: ①水洗:用清水冲洗10分钟;②碱洗:2%NaOH溶液清洗20分钟;③水洗:用清水冲洗10分钟;④酸洗:用1%柠檬酸水清洗20分钟; ⑤无菌水洗:用无菌水冲洗10分钟;⑥杀菌:用蒸汽杀菌15~20分钟,控净余水。 二、小型器具的清洗杀菌 生产中所用的小型器具,用前先用清水洗净,再在1%NaOH溶液浸泡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用酒精涂抹杀菌,确保干净无污后使用。 三、酒罐、过滤机、酒泵、管道等设备,用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在车间指定位置摆放整齐。 四、下班后车间用紫外灯杀菌1小时。

一、贮酒卫生管理作业指导书: 1、贮酒车间要求通风良好,每天通风1~2次,保持车间空气清新。 2、车间门窗具备防蝇防鼠设施,防止蚊蝇、昆虫、老鼠等有害动物和昆虫进入车间。 3、车间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禁止乱摆乱放。 4、车间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严禁存放有毒有害的物品。 5、所有与酒接触的器具用前清洗干净,杀菌彻底,保证清洁、卫生、安全。 6、贮酒罐、酒泵、输酒管道及其它用具用后要清洗干净,控净余水,在车间指定位置摆放 整齐。 7、严禁铁制器具与酒接触。 8、每天班后打扫卫生,清洗车间,保证车间卫生整洁,并关闭门窗开紫外灯对车间杀菌1 小时。 9、每周末用200ppm亚硫酸水喷洒车间地面、墙壁、下水道等处,杀菌一次。 10、车间墙壁每年的3月份和10月份清洗消毒一次。 11、车间墙壁、污水沟等处,不得有长霉现象,如有发现霉菌菌落,立即用清水冲洗干 净,并用酒精涂抹杀菌。 二、原酒管理作业指导书 1、贮酒罐要统一编号,标识清楚。 2、贮酒原则:①满罐贮存,尽量减少酒与空气接触,不能满罐贮存的,充Co2或N2排除 上余空气贮存。②密封贮存,防止空气侵入。③单品种存放。 3、添桶:①新原酒由于降温和Co2释放以及酒的蒸发,经常出现液面下降,因此,必须随 时将酒填满,目的尽量减少酒与空气接触。②添桶原则:同品种、同质量、同年限。③添桶方法:用同品种同质量的原酒将罐添满,然后用高度白兰地或精制酒精在酒液面上覆盖一层,防止杂菌侵入。④添桶周期:新酒一周一次,老酒两周一次。 4、换桶:①为了将清酒与酒脚适时的分开,以免酒脚中的有害物质污染葡萄酒,影响酒的 质量。②新原酒在酒精发酵结束之后要进行第一次换桶,一般新原酒在冬季来临之前进

模具清洗操作规程

模具清洗操作规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模具清洗操作规程为保证模具正常使用,使各部份机能处于良好正常状态,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与提升工作产品质量,特制订如下模具清洗操作规程。 一、吊装要求 严格按照“装模工操作规程”进行模具的安装拆卸操作。使用行车时保证起吊电动葫芦在模具的正上方(倾斜度在5度以内),严禁倾斜起吊引起模具突然歪斜倒造成模具型腔、水管、接头、分流锥、型芯等等功能部件损坏损伤。 二、清洗工具选择 根据清洗部位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清洗工具。模具型腔用铜刷铜铲、不锈钢带刷(禁用钢刷)、毛刷;模架模板等机构部使用钢刷、钢铲、铜刷、抹布、毛刷;水管电线、插头插座、限位开关等使用毛刷、抹布。 三、清洗前准备 清洗前需将模具水管、油管、气管进出口用抹布堵塞或将其口部朝下,以防清除清洗时铝渣、污染杂物进入。行程开关、插头等需将各电线进出孔密封,防止导电液体进入造成短路及漏电。

四、清除清洗 清除:用相应工具对模具进行清除,遵循自上而下原则清除模具上所有铝渣、油污、灰尘等污垢。告别注意不能磕碰划伤型腔型芯等各产品部位。 清洗:①先用煤油对模具进行清洗,保证各直角凹槽孔等易藏污纳垢处无铝渣灰尘污垢,分型面、型腔、抽芯等滑动部件及模具外观清洁如新。②后用压缩空气吹干模具,特别保证行程开关、插头部位干燥无积油。③认真按第五项8-1标准检查模具各部位,有问题部件及时转到模具维修区进行维修。④无问题模具吊装至保养区对导柱、导套、型腔、分型面及各部滑动部件涂防锈油。⑤最后吊至“模具存放区”定置定位存放,并填写《模具装卸维修及保养卡》。 五、清除清洗时的检查 检查产品部: 1、型腔、滑块型芯是否粘铝、龟裂、压塌、变形、崩块; 2、型芯是否有断、弯、粘铝、崩缺等; 3、排气道是否堵塞、粘铝; 4、内浇口是否龟裂、增厚。

清洗工艺操作规程

清洗工艺操作规程 1 2020年4月19日

镀膜三车间集热管清洗工艺操作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清洗操作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步骤。 2.技术要求 清洗所有离子水的电导率≤60μs/㎝。 3.操作步骤 3.1工作准备 3.1.1检查离子水阀门、管道、接头有无漏水。 3.1.2准备清洗的玻璃管推到规定的位置。 3.1.3准备好要用的工具和辅料,并配戴好劳保用品。 3.1.4开清洗机电源、主机、洗刷、清洗开关,把清洗机水槽注满。 3.2清洗步骤 3.2.1打开一次水阀门,用水管对玻璃管内、外壁进行充分浸润。 3.2.2开传动开关,把传动速度定为400~600r/min。 3.3内管清洗 3.3.1用绸子布蘸配比为1:100(V/V)的洗净溶液逐支擦抹管子外壁,要求所 有外表面必须擦到,擦洗过程管子外壁要明显见到洁净白沫。 3.3.2把擦洗过的管子放入清洗机托盘上,要求尾部顶着挡块,管子能自然流 到各工位。 3.3.3然后把经清洗机洗过的管子逐支放入内管小车上。 3.3.4把内管周转小车推到离子水喷淋头下对玻璃管全面喷淋,要求中间、 四周全部喷淋到,清洗好后的玻璃管严禁用手触模。 2 2020年4月19日

3.4外管清洗 3.4.1利用专用工具逐支将外管的内壁擦洗干净,用绸子布将外管的外壁擦洗干净。 3.4.2重复第3.3条3.3.2、3.3.3、3.3.4的操作步骤。 4. 结束工作 4.1关好每个水阀门,放掉水槽内的废溶液并冲洗干净水槽。 4.2关传动开关,洗刷、主机、电源开关。 5. 质量标准 外观洁净透亮,无污渍,无洗洁净痕迹,无水印,无手印。 6. 检查方法 目测 3 2020年4月19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