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制版、调色、打样 样样不容大意
- 格式:docx
- 大小:13.47 KB
- 文档页数:2
印刷色版的设计表现及艺术效果在现代印刷品设计中,一个美术设计者不但要通过平面构成和版面形式去设计印刷品的样式,而且还要了解印刷工艺中诸因素的影响,特殊是印前制作中zui关键的要素。
也就是说,这些要素掌握着设计到成品的效果,掌握着形象创新的力气——这就是印刷中色版的要素,它影响着工艺手段到设计思维的创新。
印刷色版是由印刷方式打算的。
这种方式在现代的印刷工艺过程中表现为:叠色版的先后秩序维系着印刷成品的颜色品质与艺术表现力,而色版互换的设置又关系到印刷品的图像与文化内涵的创意效果。
因此,色版的设计运用不仅涉及到印刷工艺的界定,而且包含着设计者新思维的敏捷应用。
一、色版的分类一般印刷品的印刷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单色印刷、套色印刷、专色印刷、四色印刷。
单色印刷:只用一种颜色印刷,见图1。
套色印刷:两种颜色相互套印,阴阳互补,可以产生多种变化风格。
见图2。
专色印刷:在印刷过程中,有时需要与众不同的大面积底色,或是细线条、图案等,不能由印刷四色色谱中得到的颜色,需要做专色版来印刷,见图3。
四色印刷:其制版过程就是分色过程。
印刷过程就是颜色合成过程。
一般说来四色印刷与单色印刷zui常见,应用也zui广泛。
二、色版的设计1.衬底色设计有时印刷用的纸张等承印物较为粗糙,质松或白度不够,再加上油墨的透亮性,印一层墨色感觉比较淡薄,缺少光泽,所以常常在大面积色块和主要图文的部分设置衬底色。
具有明显色相的色块,应选择其同类色相的淡色作衬底。
例如,在同一版面里,设置了红色和橙色,这时可选择橙色作为红色的衬底色,见图4。
色相不明显的灰色,可以选择整个画面中主色调的浅色为衬底色,或依据设计的需要其画面的某一色作为衬底色,这样可使灰色灰得发亮。
黑色可依据设计需要选择其画面内任何一色作为衬底色,一般多用50%左右品红,或者50%左右青色作为黑色的衬底色,或依据设计需要其画面的某一色作为衬底色。
印刷品质量控制要求印刷品是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的重要传媒工具,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传递的效果和视觉效果的体现。
为了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厂家和客户都需要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来进行控制。
本文将从印刷前的准备工作、印刷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和印刷后的质量检验等方面,讨论印刷品质量控制的要求。
一、印刷前的准备工作1. 设计与排版:印刷品的设计与排版是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
设计师应确保图文内容的准确性和版面的美观性。
排版人员应将设计稿准确无误地转化为印刷文件,并合理安排图片和文字的布局。
2. 打样与校色:在正式印刷前,进行打样和校色是必要的。
打样可以检查版面效果和颜色准确度,校色则可以确保颜色在印刷过程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 印刷材料选择:印刷材料的选择也对质量控制产生重要影响。
纸张的质量、油墨的品质选择都应符合印刷品的要求。
同时,印刷材料的存储和保管对于印刷质量的控制同样重要。
二、印刷过程中的控制要点1. 印刷设备的调试:在正式印刷前,需要对印刷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印刷质量的稳定性。
调试过程中,需要对印版、印刷网点、墨辊和压辊等进行合理的调整。
2. 字迹清晰度和密度控制:印刷过程中,字迹清晰度和墨密度的控制是关键。
字迹清晰度要求文字边缘锐利清晰,避免模糊不清;墨密度要求颜色饱满均匀,避免局部过亮或过暗。
3. 色彩准确性控制:印刷品的色彩准确性对于视觉效果至关重要。
印刷过程中,应对原稿的颜色进行调整和控制,确保印刷品与原稿的色彩一致。
4. 印刷速度和压力控制:印刷速度和压力直接关系到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
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墨迹模糊或印刷不均匀,压力过大则可能损坏印版。
5. 印刷过程的记录与监控:印刷过程中,需要进行记录和监控。
记录可以帮助分析和排除质量问题的原因,监控可以及时修正印刷过程中的偏差。
三、印刷后的质量检验1. 色彩检验:印刷完成后,需要进行色彩检验。
可使用相同色样进行对比,检查印刷品的颜色与预期效果是否一致。
制版印刷及版前印刷注意事项一、所谓制版是指依照原稿复制成印版的工艺过程。
我们知道,传统的印刷是离不开印版的,制版技术是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最早的制版技术是手工雕刻版,1798年德国人塞内费尔达发明石表面磨平滑,然后进行描画、不感脂处理等工序,最后做成印版。
之后,出现了用金属板代替石板石,版材是用锌、铝、铜等金属板做成。
随后制版技术逐步过渡到,用银盐感光照相分色加网于玻璃干片或涤纶软片上,然后晒制成薄型金属印版,进行印刷。
在凸印中,图像的制版工艺是通过照相、挂网制成玻璃干片或涤纶软片,然后将其晒在涂有感光材料的锌版上,进行腐蚀,从而得到印版。
胶印制版技术在20世纪中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PS版材、电子分色机、图片扫描仪等新材料、新技术,以及先进的制版设备相继出现,使制版工艺大大简化,缩短了制版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CTP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使胶印制版变得更为精确、简单、高效。
制版是印刷的前一道工序.印刷的图案,色彩,文字都是由制版的决定,所以制版的好坏对印刷质量有很大影响.印刷分为胶印(纸张印刷),凹印(塑料印刷),丝印(布料和特殊材料和印刷)胶印的制版是晒菲林,就是设计好图案后,传到暗室用感光材料制成和图案一样的菲林(一般是CMYK四色,出四张菲林),菲林制好后拿到印刷机上即可印刷)凹印的制版是有两种:电雕制版和腐蚀制版,分设计定稿--制作(色彩调节,套印制作,数码打样)--版辊制作(电子雕刻或腐蚀),制成版辊,即可送印刷厂印刷.丝印图案一般比较简单,不用制版.所以可以看出制版需要设计,美术,机电控制方面的人材,一个有前景的行业.制版不需要模具,广告如果要印刷,就要先去制版,如果是制作喷绘,就不用制版了.二、制版的基本过程液体柔性版,顾名思义就是用粘稠的液态感光树脂为原料制成的柔性版。
同固体柔性版一样,液体柔性版用于折叠纸盒和纸箱印刷已有三十多年。
现在的液体版无论用在印刷网线产品、细线条,以及它的耐印程度及水墨转移性能等方面,都基本达到现在固体版的水平。
器。
笔者认同这是专业的显示器,询问她显示器屏幕上一次校准是什么时候。
女设计师迟疑地表示:这种专业显示器应该不需要校准吧,出厂时不是都校准好了吗?于是笔者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打开当年C G S一款免费试用30天的显示器校准软件,连上i1演示给她看,结果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颜色没有通过检测。
再将软件安装到她的电脑上,连上i1检测,结果她的显示器也没有通过检测。
最后将她的显示器重新设定校准后,检测通过了。
客户这才相信,即使新的专业显示器同样也需要校准。
显示器校准好后,接着比对与印刷品的差别。
意料之中,客户办公室没有找到标准光源。
笔者必须向她解释标准光源的重要性。
在印刷品上以一个C M Y叠加的三色灰为例,在高色温下(比如办公室的普通日光灯)视觉上就是偏蓝的,而在白炽灯下又是偏红的。
印刷色度仪采用基于D 50标准的光源测量计算,在视觉比对时也要采用D 50光源。
还有一个显色指数的问题,办公室里普通日光灯的显色指数只有70多,许多颜色是不能被正确识别的。
客户表示了解印刷常常用到的三种打样分别是软打样、数字打样和平版印刷打样。
本文将围绕这三种打样,谈谈笔者亲历的案例及其体会。
一、软打样软打样又称屏幕软打样,是在显示屏上确认图像的色样。
其优点是成本低、速度快,缺点是可靠性不高。
软打样出现问题在行业里比较典型,笔者就亲身经历过多次。
有一次,某家印刷厂被客户投诉了,客户反馈最终印刷品的颜色和客户在电脑上看到的颜色有较大差异。
这家印刷厂的色彩管理总体上还是不错的,色彩管理中挑选了物料并参照F o g r a39的规范印刷,日常生产也使用密度仪,按常理说屏幕软打样和最终印刷品的颜色应该差异不大。
笔者初步的判断是,客户会不会用了普通的显示器?实际上,客户用的是艺卓C G系列中的一款专业显示器。
笔者来到客户办公室,参与解决这一质量争端。
接待者是从欧洲回来的女设计师,她介绍了她昂贵的显示印刷常用三种打样案例及体会葛大崇PRINTING FIELD 2018.11这些专业常识,只是没有太关注。
Related42网印工业Screen Printing Industry2021.09印刷看样是印刷操作过程中用于检查和控制印刷质量的最常用方法,无论是单色印刷还是彩色印刷,印刷过程中,操作者都必须经常利用自己的双眼将印品与样张反复比较,以找出印品与样张的差别,及时校正,确保印刷产品质量。
光的强弱光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对印品样张颜色的判断,光的强弱不仅对色彩的明暗有影响,还会改变颜色的相貌。
平时我们观察一个受光的圆柱,迎光的一面为明调,背光的面为暗调。
明暗的结合部分是中间调。
同一物体,在标准光源下是正色,若光线逐渐变强,其色调也随之向明亮的色相转变,光亮增强到一定程度,任何颜色都可以变为白色。
黑色的瓷器其反光点也是白色的,因反光点处光集中,并强烈地反射。
同理,光线逐渐减弱,各种色彩向明度低的色相转变,光减弱到一定程度,任何颜色都会变成黑色,因物体不反射任何光就是黑色的。
印刷车间的看样台必须符合要求,一般要求照度达到100lx左右,才能正确识别颜色。
不同的色光色光下看样与日光下看样是有差异的,在生产实际中,多数是在电源的照射下工作,而每种光源均带有一定颜色。
这就给正确判断原稿或产品颜色带来一定困难,色光下观色,色彩变化一般是相同色变浅,补色变暗,例如:红光下观色,红变浅,黄变橙,绿变暗,青变暗,白变红。
绿光下观色,绿变浅,青变浅,黄变绿黄,红变黑,白变绿。
关于印刷看样,这几点要求要注意Related43网印工业Screen Printing Industry2021.09黄光下观色,黄变浅,品红变红,青变绿,蓝变黑,白变黄。
蓝光下观色,蓝变浅,青变浅,绿变暗,黄变黑,白变蓝。
在印刷车间,一般都选择色温较高(3500~4100k)、显色系数较好的日光灯作为看样光源,但要注意日光灯略偏蓝紫色。
先后颜色对比先看样张再看印品和先看印品再看样张,其结果会略有不同,分两次看一种颜色时感觉不一样。
这种现象叫做先后颜色对比反应。
内刊编辑不得不知道的十个印刷问题发布日期:2010-08-20 来源:中国企业传媒网作者:曾小芳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企业文化也在持续增肥。
一份份精美的内刊,饱含着一批批企业内刊人的辛劳与汗水。
可以说,作为内刊编辑,首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企业文化也在持续“增肥”。
一份份精美的内刊,饱含着一批批企业内刊人的辛劳与汗水。
可以说,作为内刊编辑,首先他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是不容置疑的,文字的推敲,标题的制作,图片的选择等等可谓家常便饭。
然而要做出一份让读者满意领导中肯的刊物,光拥有独到的见解和非凡的编辑能力定是不够的。
比如如何让一张照片看起来更鲜亮,如何保证成品时间,如何提升报纸的质感……这就涉及到印刷问题了。
一般来说,刊物的形成主分三个步骤:选材,制作,印刷。
对于前两个步骤大部分的编辑应该是了如指掌,而面对印刷却不得不傻眼了。
这也是内刊编辑最容易被忽悠的地方。
下面我们将简单地介绍十个和印刷有关的问题,了解它们有助于编辑把握整个刊物的产生过程。
一、什么样的文件可以印刷目前来说,我国主流的排版软件是方正飞腾、Pagermaker和Indesign。
由于和印刷厂的格式不能有效对接,所以如果直接用word排版,会给后期的印刷造成图片跑位等重大问题。
另外类似的pdf文件,图片经过压缩,分辨率达不到基本的印刷要求,也是无法印刷的。
我们需要的是制作文件,也就是排版文件。
二、图片质量是决定印刷效果的关键当我们拿起一份报纸的时候,最先吸引自己的往往是那些个性美观的图片。
虽然图片只是作为内容的修饰,起到衬托作用,它的质量好坏和与文章的切合程度却足以影响我们对整篇文章甚至整张报纸的印象。
所以内刊编辑在选择图片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图片分辨率一定要达到300dpi。
可能有人会问,我怎么知道它是否有300dpi?没错,我们没必要那么专业,在这里教大家一个小诀窍——查看图片大小。
鼠标右击然后查看属性就能知道。
图片越大质量就越好,如果在400kb以下,就狠心把它扔掉吧。
彩色印刷品印前调整与注意要点【天意数字快印】印刷品原稿需要四色电分以便制-版-。
苹果电脑分色的原稿有反射稿(如:彩色图片、画稿、水彩画、油画、国画、年画、水粉画等)和透射稿(如:彩色反转片(天然色正片)、彩色负片等)。
彩色负片原稿上的明暗度与原景物相反,色彩与原景物互补。
如:负片上的品红互补的相反色为绿色;黄色互补的相反色为蓝紫;大红的互补相反色为青。
正片原稿上的明暗度与原景物相同,色彩也与原实景物一模一样。
印刷复制透射稿是在透射光的作用下,形成的视觉图像。
而反射稿是在光源照射下由原稿的反射而形成的视觉图像。
印刷品的阶调就是颜色按明暗度分类,印刷产品复制工作中要达到颜色还原、阶调还原、质感还原、清晰度还原。
颜色还原就是色相准确,复制印刷出来的产品真实完美再现原稿的色彩,不偏色、无杂色。
理想的阶调还原是指原稿上的阶调在印刷产品上“忠实”地还原出来,达到原稿的复制要求。
由于印刷品最大记录密度为1.8,达到1.8以后,就成了一条平行于Dt(原稿密度)的直线,所以说无论是反射稿还是透射稿都要进行调整,目的是压缩反差,纠正色差,达到适合印刷复制阶调的范围。
例如:彩色正片原稿上最高密度为Dt=3.0,而印刷品的最大记录密度Dr=1.8。
通过曲线可知,印刷品的复制是达不到原稿最高密度还原的,因为印刷品复制过程中所用的材料包括油墨、纸张、感光材料(软片、PS-版-)、色序、以及印刷机械等方面的限制,最大记录密度Dr=1.8,但是,当Dt =3.0,原稿的最高密度大,只能压缩反差,否则将印不出实际效果。
印刷品在阶调还原时常常需要作阶调的调整。
当原稿的密度反差大于印刷品的最高记录密度时,为了使原稿的各个阶调都能在印刷品上表现出来,就必须对阶调还原作适当的调整。
其次,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原稿的复制要求(如:亮调为主的照片、暗调为主的照片),必须对原稿的某些阶调进行适当的强调,而相应压缩其它阶调。
线性压缩的主要特征是对各阶调段等比例的调整,线性压缩并不代表真正的视觉上的等比例压缩,因为D-Y 曲线也是非线性的,经过这种压缩后,亮调处人眼不容易辨别,产生“灰平”现象。
浅谈印前制版环节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分调图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在制作排版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对扫描分辨率的确定以及打烊做具体论述,希望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引言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出版社如果不重视印前制版质量的控制,即使所用的印刷材料再好、印装得再精美也都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图书产品。
印前制版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给后序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1电分调图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1.1图像分辨率应满足适印性要求图像分辨率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图片的质量。
分辨率的高低决定了图像的大小、清晰度和层次。
所以,印刷效果的好坏与图片分辨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
图形图像类文件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位图文件;另一类为矢量类文件。
前者是以点阵形式描述图形图像,后者是以数学方法描述的一种由几何元素组成的图形图像。
位图文件在有足够的文件量的前提下,能真实细腻地反映图片的层次、色彩,缺点是文件体积较大,适合描述照片;矢量类图像文件的特点是文件量小,并且任意缩放而不会改变图像质量,适合描述图形。
一般来讲,适印性图像的分辨率应达到300dpi以上。
与此同时,图像有不同的存储格式,如tif 格式、jpg格式,bmp格式、psd格式、pdf格式、swf格式等。
不同的存储格式对应不同的图像用途,如tif格式是印刷界比较喜欢的格式,jpg格式在网络传输方面有较大的优势,swf格式在网络动画和多媒体动画方面使用较多。
因此,为了达到满意的印刷效果,我们在向印厂提供图片时,应该使用正确的图像格式。
1.2要达到好的调图效果,还应充分考虑到纸张、油墨等印刷要素对图片印刷效果的影响。
使用不同纸张进行印刷的图片有时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在调图阶段就应该结合纸张光滑度、色差、吸墨性及地域性温度、湿度等相关因素,对图片的亮度、层次、颜色进行相应的调整。
前期对于调图软件的合理运用会更好地帮助我们实现最终的印刷模式下色彩的完美呈现。
印刷流程专业术语1. 制版就像是给印刷品打造一个专属的模具。
比如说咱要印一本画册,就得先把画册上的每一页内容精心制作成制版,这是印刷的第一步,可重要啦,没它后面都免谈。
2. 菲林这个词,你可别小瞧了。
它就像印刷世界里的神秘密码本。
我有个朋友印海报,没有菲林那海报的图案就出不来,那颜色啥的都乱套了,你说这菲林是不是超关键?3. 晒版呀,就像是给印刷内容晒太阳。
想象一下,制版是底片,把制版放到晒版机里晒一晒,就像把记忆印在脑海里一样,文字和图案就牢牢地“住”在印版上啦。
我之前做宣传单的时候,晒版要是没弄好,印出来的宣传单那图案都模糊得不行。
4. 印版,这可是印刷的核心“演员”。
就好比演戏得有主角,印刷就得有印版。
你看那大型的杂志印刷,印版上的内容就是最终印在纸张上的内容,要是印版有个小瑕疵,就像演员忘词了,整个印刷品就毁了。
5. 油墨,那可是印刷的“血液”啊。
没有油墨,印刷机就像个没力气的病人。
我认识个小印刷厂老板,有次油墨不够了,他说那感觉就像汽车没油了,啥都印不了。
6. 印刷压力这个事儿,可不能含糊。
它就像按摩师的手劲,得恰到好处。
太轻了,油墨就印不上去,就像按摩没按到点子上;太重了,会把纸张弄坏,就好比按摩把人按疼了。
我做名片的时候就因为印刷压力没调好,名片有的地方颜色深有的地方浅。
7. 套准就像给印刷品穿衣服系扣子。
每个颜色、每个图案都得严丝合缝地对上。
我见过一个彩色包装盒的印刷,要是套准没做好,盒子上的图案就像穿错了衣服,颜色都错位了,看着可别扭了。
8. 网点就像是组成印刷画面的小积木。
小小的网点不同的大小和密度组合起来就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和颜色。
就像我们小时候用小方块拼图画一样。
你看报纸上的图片,仔细看都是由这些网点组成的。
9. 打样,这就像是正式演出前的彩排。
我们在印一本书之前,先打个样看看效果,颜色对不对啊,排版有没有问题啊。
就像演员上台前先在台下演练一下动作一样。
我之前印宣传册的时候,打样发现颜色太暗了,及时调整了才正式印刷。
在成长中进步在创新中发展---贺公司社会新产品设计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随着对老拨云堂第一批次的产品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公司的社会产品研发已经取得圆满成功。
首先我们对公司社会产品的研发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与打样和研发的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亲切的道一声:您们辛苦了!社会产品打样工作是年前公司领导既定的工作任务,在时隔两个月的今天,短短的60天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完成了从产品的印前工艺资料准备、印中产品质量监控和印后服务跟踪等任务,目前客户的第一批的社会产品交付工作.记得技术中心在接到公司我们刚刚接到老拨云堂客户报价单的时候,那时我们不仅仅是在接受喜悦,更多的是沉甸甸的客户希望和重托,虽然年前公司已经对社会产品的工作已经部署,但是难免也出现了我们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但很快,我们的技术研发人员很快的沉静下来,从关键部位着手,从细致处摸索,想想鹿彩前辈的创业留下的那股子闯劲,从拼版、出片、制版、晒版、调色、打样、试样到最后的正式生产,好像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预想中逐步变为现实,虽然我们是印刷企业,印刷技术是我们的当家本领,但是从事社会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领域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领域,主要表现在:1、缺少设计开发的经验;2、缺少设计和开发的设备和专业人员;3、人员对设计和开发工作的重视性不够,还沉浸在固有产品的生产中的那种悠闲,手脚生硬,放不开;针对上述诸多的困难和因素,如何开展社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曾一度是摆在技术部门主管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万事开头难,为此技术部门根据公司工作指令安排,决定成立“社会产品开发领导小组”,由部门主管带头,相关人员组成的小组,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抛开一切干扰和顾虑,全身心的已投入研发工作中,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面对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技术中心没有半点的逃避和胆怯,只有在困难中杀出一条血路,探索出适合我公司发展的社会产品之路,找到更好的解决和发展的办法才是一切工作的核心。
平版印刷的工艺流程平版印刷是一种常用的印刷工艺,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设计、制版、调版、印刷和后加工等环节。
首先是设计环节。
设计师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要求,进行图案或文字的设计和排版。
他们要考虑图案的尺寸、色彩、版面布局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效果能够符合客户的要求。
接下来是制版环节。
制版师将设计师设计好的图案或文字转化为印刷所需的版面。
他们会使用制版机械或计算机软件进行制版,产生各个色彩的印刷版。
然后是调版环节。
调版师根据印刷要求和效果进行调配,调整每个色彩的浓度和比例,以达到所需的颜色效果。
他们需要精准地控制各种颜色,确保印刷出来的效果准确无误。
接下来是印刷环节。
印刷员将调好的版面放入印刷机中,通过机械运转进行印刷。
印刷员需要根据操作说明和经验,调整机器的工作参数,控制印刷速度和压力,确保版面能够平稳地传递和印刷。
最后是后加工环节。
印刷完成后,需要进行后加工处理。
这包括修整、折叠、装订等工艺步骤。
修整师根据需求将印刷品裁剪成所需的尺寸;折叠工将印刷品折叠成所需的形式;装订工将印刷品装订成册或制作成纸盒等。
平版印刷工艺流程中,设计和制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调版环节则要保证每个颜色的浓度和比例准确无误。
印刷环节需要印刷员熟练操作印刷设备,并进行机器的维护和调整。
后加工环节则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修整、折叠和装订技能。
整个平版印刷的工艺流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协调和配合,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好,才能最终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印刷品。
因此,平版印刷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效率。
总的来说,平版印刷工艺流程包括设计、制版、调版、印刷和后加工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和技巧的操作,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平版印刷作为一种常用的印刷工艺,对于图文表达和产品宣传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平版印刷将在印刷行业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浅谈印前设计打样工艺中的注意事项第一篇:浅谈印前设计打样工艺中的注意事项浅谈印前设计打样工艺中的注意事项核心提示:图像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色彩,设计者主要是靠色彩将他们的独特构思在最终图像产品上表现出来。
即使设计者有很好的设计构思,但是如果不能在最终产品上完整、准确地表现出来,那么这个设计仍然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甚至会影响到用户对设计者的信任。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各种图像印刷品的使用量越来越大。
图像产品中最主要的因素———色彩,则更加受到用户和设计者的重视。
在图像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打样是控制色彩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打样,可避免各种错误的发生。
一提起打样,人们往往只是指在进行印刷之前,要进行的制版打样(合同打样),虽然合同打样在整个彩色图像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是最重要的打样,但它并不是在整个过程中惟一需要的打样,实际上在整个设计、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打样工作配合。
但是由于受到打样技术的限制,其他环节中打样工作的重要性受到限制和削弱,被人们所忽略,相应的人们也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打印技术的发展,图像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与之相配合的打样技术与方式也在不断发展。
图像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色彩,设计者主要是靠色彩将他们的独特构思在最终图像产品上表现出来。
即使设计者有很好的设计构思,但是如果不能在最终产品上完整、准确地表现出来,那么这个设计仍然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甚至会影响到用户对设计者的信任。
对于设计人员,他们需要设计打样来帮助他们进行设计,不仅用于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的各种设计思想真实、完整地表现在用户面前,并对后期的印刷生产提供参考。
那么,对设计打样有以下要求:1、对色彩的检验由于设计者现在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设计,即是在屏幕上以RGB 方式表现的,而最终产品是通过印刷以CMYK表现的。
由于RGB与CMYK的色域空间不同,因此就极有可能出现印刷出来的色彩与设计者期望的色彩(在屏幕上看到的色彩)不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设计者需要打样来模仿印刷色彩效果来帮助他们进行设计。
印刷如何打样拼版打样在印前制版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
打样可以检查前面各工序的制作质量,同时打样的样张也是对后面大量印刷进行颜色跟踪的标准。
因此,打样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各制版公司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中重要的一环。
影响打样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拼版、晒版、显影、上墨、擦水、实地密度、网点增大、打样机的保养与维护、环境的温湿度等等。
这些因素中无论哪个出现问题,都会对最终的打样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只有规范化、数据化的管理与操作才能在打样过程中使网点的复制和还原达到要求,并为大批量的印刷提供合格的追样样张。
印刷打样与原稿存在差异的原因①透射原稿与反射印刷品的不同。
透射原稿是用透射光来看的,而印刷品是用反射光来看的,观视光源的不同,质量效果也就不同。
②染料成色与颜料成色不同。
透射原稿是染料成色,而印刷品则是以颜料(油墨)成色,两者存在显色性的差别,故其质量效果完全不同。
③各自的密度范围不同。
透射原稿一般密度较高,其密度反差也大,而印刷品则受油墨和纸张结合能力的限制,其密度较低,密度反差也小,故此表现密度范围的差距较大。
即使反射原稿复制的印刷品,其密度范围也有差距。
④连续调层次与加网层次的不同。
透射原稿为连续调层次,是以微细的染料粒子组成层次,而印刷品为印刷网点组成层次,两者在阶调反映上存在一定差距。
⑤透、反射的视觉效果不同。
观察透射原稿在自然光线和人造光源下,其效果迥然不同,所以观察原稿和印刷样品要求在标准光源下色温5000K,显色指数在92以上的荧光灯下比较理想。
因光线环境的不同其显色效果也不同。
以上五点都是复制品不能完全还原原稿的基本原因。
打样与印刷样质量不一致的原因①机械结构上的不同。
目前大部分打样机通常是平台机,多是单色或双色的,其印刷方式是圆压平,在平印版与压印滚筒之间转移油墨(橡皮滚筒作为压印滚筒),印刷纸张也是平放的,而印刷的时候通常使用单色、双色或四色等复杂的印刷机,加压是通过压印滚筒与橡皮滚筒的圆印圆方式,印版也是包在滚筒上的纸张在承印时也是圆形的。
四色印刷流程四色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方式,也被称为CMYK印刷,它是通过四种颜色的叠加来还原出丰富多彩的图像和文字。
四色印刷流程包括制版、调色、印刷和印后加工四个主要环节,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四色印刷的流程。
首先是制版环节。
制版是指将设计好的图像和文字转换成印刷所需的版面。
在四色印刷中,需要制作四种颜色的印刷版,分别是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和黑色(Key plate)。
制版的过程主要包括图像扫描、颜色分离、调整和输出等步骤,确保每种颜色的版面准确无误。
接下来是调色环节。
调色是指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将颜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调配,以便在印刷过程中还原出设计稿的颜色。
调色需要根据印刷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准确的配比和调整,保证印刷品的色彩准确度和一致性。
然后是印刷环节。
印刷是将调好色的油墨通过印刷机印刷到纸张或其他印刷材料上的过程。
在四色印刷中,需要依次使用四种颜色的油墨,通过叠加印刷的方式,将图像和文字逐渐还原出设计稿的颜色和效果。
印刷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印刷速度、压力和温度等参数,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准确度。
最后是印后加工环节。
印后加工是指印刷完成后,对印刷品进行裁切、折页、烫金、压纹等各种加工处理,以便得到最终的成品。
在四色印刷中,印后加工需要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设计稿的要求,进行精细的加工处理,确保印刷品的完美呈现。
综上所述,四色印刷流程包括制版、调色、印刷和印后加工四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四色印刷的流程和技术,才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印刷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四色印刷流程,提升印刷品质量和效果。
印刷制版流程•印刷制版流程主要步骤:收集资料——扫描图片--文字录入——图象设计——版面编程——输出菲林—-打样——较对——成品扫描仪技术指标扫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原稿种类、输入分辨率、扫描密度范围、有效输入灰度级、输入速度、输入数据格式、接口标准、输入幅面以入缩入倍率.原稿种类是指透射或反射,阳图或阴图原稿等。
输入入分辨率是以每英寸分辨的像素点数来表示的,以DPI为单位。
输入分辨率的高低直接的清晰度也就越高。
反身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通常为600DPI—2400 DPI,透射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通常为300 DPI—8000 DPI。
电脑创意软件的选择目前,国内较多的电脑美术设计在微机平台上用IBMPC及它的兼容机来作三维和三维的徒刑和动画制作即视频制作。
面Macintosh 机从一开始出现就是图形界面.多用于作平面设计与印前处理。
但也能做平面,MAC机也能作视频,最近IBM、APPLE、MOTOROLA三家联手推出了POWER PC,PC与MAC软件不能通用已成为历史。
从软件上看,Windows3。
1操作系统也实现了完全的图形用记界面,绝大部分以前仅在MAC机上运行的桌面出版软件也都有了Windows的版本,例如Photoshop软件,便同时有MAC版和PC版的,在两种机型上都能运用。
目前较为成熟的并投放应用的电脑创意软件(主要指桌面系统常用到的电脑创意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类:1、图形绘画软件较流行的图形处理软件有:(1)Adobe ILLUSTRATOR具有文字输入和图标、标题字、字图以及各种图表的设计制作和编辑等优越的功能,是电脑设计师们常用的。
(2)Aldus Freehand是美国Aldus公司推出的一个应用广泛的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特别是在报纸和杂志的广告制作以及统计图形的制作方面深受欢迎。
(3)CorelDRAW:由Corel公司推出的一个绘画功能很强大的软件,并且兼有图形绘画、图象处理、表格制能及制作支画等等许多功能。
印刷制版、调色、打样样样不容大意
1、套印
为了套印的需要,细小的线条、文字不能采用多色套印,套色的图案上不能有细小的反白字,更不应该在套色图案上留空,套上其他细小文字,对人像等要求套印较严的版,黑、蓝、红、黄版中间尽量不隔其它色版。
为了印刷的需要,条形码应安排使线条方向与版筒圆周方向一致。
颜色应保证方向,如果有条件的话,大实地底色与层次图案版最好分开制版,大实地底色尽量采用专版。
挂网版必须充分考虑80%和5%这两个颜色跳跃区,渐变挂网时网点极限应在10%以上。
2、油墨调色
油墨的调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对油墨印刷适应性的调节,如油墨的粘度、浓度,原则是调整油墨粘度用稀释剂溶剂调节,在印刷前根据版辊和机台情况确定好油墨粘度,在印刷过程中根据溶剂挥发情况经常添加溶剂,尽量保证油墨粘度不变;油墨要冲淡时,必须用冲淡剂(调墨油)。
油墨调配的另一方面是指油墨颜色的调配。
在这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观察颜色的光源尽量采用标准光源(D65),如果没有标准光源,需在有阳光的北窗方向为好。
配制专色时,应选用原色油墨进行调配,这样的油墨墨色的明度和饱和度都能够保证。
用尽可能少的油墨色数进行配色,色数越多,配色误差越大,重新配色的难度就越大。
打样,一套印版在投印
时,必须确认一个标准样张。
有些厂家拿制版厂的打样稿作为标准样,最后印刷交货时就无法对样,所以在印刷前必须采用印刷机打样,由客户或有关人员确认后作为标准样。
3、打样
标准样的印刷应该在正常的印刷工艺条件下进行,所以打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定最基本的印刷工艺条件。
油墨粘度尽量选择低一点。
原色油墨要加入,尽量少用已多次使用的已受污染的油墨进行打样。
禁止在打样时为了过分追求效果而做的一切非规范操作,如提高浓度、粘度来增加色相,调整压力、刮刀来提高油墨的转移率等。
油墨必须搅拌均匀后才能使用,特别是专色油墨。
自己调配的专色油墨必须刮样准确记录留档,为以后调配作参考。
打样时尽量达到正常印刷的速度。
如果条件允许,在确认了样本的基本颜色后,先印刷一定数量的产品,然后取样确认为标准样,作为档案资料密封保存。
标准样确认后,应裁取其相连的2~3mm作为等效标准样,在无热源、无紫外线的地方妥善保存,以后每次印刷时裁取部分作为印刷对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