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际语用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应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应用对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
本文就非语言行为语用功能和教学作用做了详细探究,并结合小学英语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几点方法。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非语言行为;无声行为;有声行为引言非语言行为中的有声语言以及无声语言是日常交流中重要的手段,并呈现出相辅相成的特点。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启蒙学生英语语言的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
新课改下,小学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主的交际能力。
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有着非常敏感的直觉感觉,英语教师通过应用非语言行为,可以说对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英语素质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一、非语言行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用功能非语言行为包括手势、眼神、身势、微小、面部表情、服装、身体接触以及讲话特点等。
通常来说,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有着否定、强调、重复、补充、替代等语用功能,有着语言行为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相关信息,对增强英语语言表达感染力和说服力有着积极作用,并留给学生深刻、良好的印象,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此,非语言行为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
(一)非语言的补充功能:帮助理解非语言行为在语言交际中有着辅助、补充作用,可以进一步完善语言表达完整性,使其变得更加生动、易于理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非语言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知识。
例如,在沪教牛津2011版小学英语“I can sweep the floor”、“Ican empty the trash”和“I can water the flowers”内容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英语句子意思相应做出倒垃圾、扫地和浇花等一系列动作,利用非语言功能特点创设出真实的英语语境,从而弥补了语言行为在语言交际中的不足之处,这对帮助学生更直观理解英语句子词意有着很大的帮助。
会话中非言语因素的语用分析及其交际功能一、引言会话活动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会话的分析与研究已经从静态描述发展为动态研究。
现在一般从话语角色类型、语用模糊会话策略、会话活动类型对会话活动进行动态分析。
但在进行会话活动的动态分析时,却往往忽视了会话活动中的非言语分析。
非言语交际是指会话活动之外的非话语交际,包括:表情、动作、界域、服饰、副语言(伴随有声语言的非语词声音,如音高、音色、哭声、笑声、停顿),时间、场景(包括建筑、器物、颜色、光线、气味等)。
对于非言语交际问题的论述并不多见,且往往局限于文化、跨文化或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本文拟对非言语交际进行语用学的讨论并考察其交际功能。
二、非言语因素的语用分析在会话交际中,非言语因素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它的参与能帮助克服语言的局限,帮助语言的表达,帮助会话双方推测出会话含义,对非言语因素的研究也有益于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扩展和补充。
(一)辅助话语意向含义的获得话语意向(discourse intention)是话语的语用含义或言外之意,即发话人的真实意向、目的之所在(Cook, 1989)。
格莱斯把人们交际中的话语意义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另一种示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或meaning-nn)。
话语的自然意义是指句子层面的意义(sentence-meaning), 即字面意义;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说话者借助句子层面想要表达的潜在意义,即话语的言外之意(Levinson, 1983)。
人类从何时起在交际中开始运用话语的意向因素已无从考证,但至少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起,人们就已经懂得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言外之意来表达真正的交际意图了。
而话语意向含义的获得,也可以通过特殊的非言语手段来实现。
以娇滴滴的声气、表情献爱是常见的,以恶狠狠的声气、表情表示憎恨、厌恶也是常见的。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作用摘要:当今社会,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在这样的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巨大的作用。
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且不同的文化别井下非语言交际的行为表现是各不相同的。
本文主要探讨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之间的区别、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使跨文化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一、引言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
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
尽几十年来人们之所以特别重视这一现象的研究,是因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得以频繁地交往。
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
人们在交往中有时用有声语言,有时用无声语言,以便增强交际的效果和感染力。
作为交际行为,语言在表达思想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
然而非语言行为在情感和态度的表达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交际中,没有非语言交际行为的配合,言语行为往往很难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探讨非语言交际,对于有效地避免与克服文化冲突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关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的成败与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有着更显著的地位。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
在交际时人们一般只注重语言交际的影响,而忽视了非语言交际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及由于文化差异和运用不当所带来的误解和冲突。
因此,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重要的。
2.1 非语言交际的界定通常人们谈交际时,总是首先想到语言,殊不知语言知识人们交际的一个手段。
除了语言这一重要工具,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各种信息。
非语言交际就是除了语言交际活动之外的所有交际活动,即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
非语言交际的语用功能[摘要]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语言的有效补充,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四种类型并探讨了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所具有的补充、否定、替代、强调和调节等语用功能。
[关键词] 非语言交际语用功能0. 引言人类交往是通过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种方式进行的。
其中,非言语交际是不用言辞表达,而是通过人体及其它形式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辅助性的非言语符号系统。
非言语交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的有效补充,它往往能在不经意间传达出语言所要表达或语言无法表达的内涵。
因此,非言语交际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中有时能起到比语言还要重要的作用。
1.非语言交际的分类根据毕继万对非言语交际的分类,非语言交际可分为四类:(1)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和姿势,比如握手、微笑等所表达的交际信息;(2)副语言(Paralanguage):包括沉默、非语义声音、话轮转接等;(3)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包括衣着、化妆、颜色、气味和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等;(4)环境语(Environment language):包括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及人对自然的影响。
1.1体态语体态语通常被称为身体动作或身体语言。
面部表情是交际过程中最基本的体态语,它是对外流露内心感觉和感情的主要途径。
人们对不同的手势也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义。
同一个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代表不同的涵义。
例如,“OK”这个手势,在美国表示“同意”等意思;在日本表示“钱”;在法国表示“零”或“没有价值”的意思;在巴西这是一个令人非常反感的动作。
交流时身体自身也在讲话,我们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也就是姿势所发送的信息来反映你的感觉。
你也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比如低垂着双肩可以表示你身负重担或是对交谈的话题毫无兴趣。
1.2 环境语交际发生在特定时空立体环境中。
非言语交际简述非言语交际手段和言语交际手段不同,并无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分。
它包括除了使用言语之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
从广义上讲,非言语交际手段包括身体动作与姿势、触摸行为、声音暗示、人际距离、服装容饰等?!"身体动作与姿势又称身势,传递信息者通过自身器官或部位的动作即手势、面部表情、腿部动作、头部动作来达到交流的目的。
!"! 手势主要包括手指、手掌和双臂体态语。
鉴于手是动作灵活的器官,人们广泛利用手势进行交流。
食指靠近嘴唇并与嘴唇交叉成十字型,表示#请安静#、#不要出声#。
将中指和食指叉开或将双臂叉开成$型,表示争取胜利的决心或表达胜利的喜悦。
双手抱臂体现一种高傲、漠然、。
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各种手势在各国所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
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或“棒极了”,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
用手指在太阳穴旁边转圈,中国人表示动脑筋,美国人和巴西人则表示神经有问题。
美国人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 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则表示“&’”一词;在日本,这种手势表示钱;阿拉伯人做这种动作常常伴以咬紧牙关,一起表示深恶痛绝。
中国人表示“(”时伸出食指和拇指,而英美人通常用这一手势表示“)”。
英美人向人示意向其走进时,通常是掌心朝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则是掌心向下,手指同时弯曲几次。
英美人站在公路旁向上伸出拇指,向过往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 / 0123);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办得成功,故有“4335 67389 :17;309 <069932”的说法。
!") 面部表情则通过面部各个器官眼眉口舌等的变化来表情达意。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 8 语言 8,比嘴里讲的语言更复杂到千百倍的 8 语言8。
非语言交际的功能与作用非语言交际可能被认为是不直接依赖于语言使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总体来说,在哪个地方区分分开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形式是很难的.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简单地认识到人类互动的许多方面取决于不能用语言所表达的交流形式,但这对我们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们必须强调在说话和在文字表达的交流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知道许多交流不需要语言也能相互交流.一个人在会议上所穿的衣服可能对其他参与者暗示着他对这次会议是有多么认真地准备。
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别人认为是一种交流方式的行为或者是表现的任何方面。
非语言交际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所有交际手段,包括肢体语言,服饰如制服,发型,化妆,等等。
拿身势语举例:“身势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在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首先,来看看各国的文化差异.阿拉伯人经常以亲吻脸颊的方式来进行问候。
在日本,人们以弯腰来表达问候,在美国,人们会进行握手.在泰国,为了表示另外一个人靠近,人们往往会前后移动手指,手掌向下。
在美国,人们为了吸引别人过来,往往举起手掌,对别人移动着手指。
汤加人坐下来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而在西方,往往站着。
在美国双腿交叉经常是表示轻松的方式;而在韩国,这是社会所忌讳的。
在日本,礼物常常用双手交换.穆斯林认为左手不干净,不能用它来吃东西或者是交换物品。
佛陀主张沉默是金。
而在美国,人们通过谈话来真正表达自己的观点。
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无论是有目的还是无意,我们都会关于别人的内心想法做出重要的判断和决定-——那些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想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非语言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来评价人际交往的质量高低.在我们和同伴之间从语调到距离再到我们所参与的彼此接触的次数,我们就能收集和同伴间的亲密程度的信号。
非语言交际是那么地细微以至于身体区域的一次小移动也能传达一种信息。
你的第一次和同伴握手到触碰他(她)的脸颊,你在传达一种信息,如果你的触碰得到回应,那么这种信息就表现得极为重要。
论非言语交际功能及其作用摘要:非言语标志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起着主导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非言语标志在跨文化交际中更是举足轻重。
非言语标志的交际功能及其功能的实现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阐述;案例说明了非言语标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及其障碍;同时浅析了人们塑造个人形象时应注意非言语标志的几个重要方面;现代人需要融入多元文化社会之中,因此必须学会通过非言语标志来接受异国或异族文化差异。
关键词:非言语标志;交际功能;跨文化;文化差异一概论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说话实施各种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说话时,说话者很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言语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其中言外行为体现了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这一理论构成了现代语言学中的新枝——语用学(Pragmatic)-研究中的最重要理论。
同时也奠定了言语和非言语交际的理论基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途径有两种——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前者是人们最熟悉的学科,它是众多语言学家多年以来一直在追逐和探究的对象,而且富有成效,我们所经历过的学校语言学习阶段就是最好的例证;陈原先生说:“人类进行交际活动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当然是语言,但是交际工具决不只是语言,例如还依靠许多非语言的符号……实际上,社会交际常常混合了语言与非语言这两种工具。
”事实上,这两种交际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特定情况下,后者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曾提出一个公式:即传达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的面部表情。
由此得出,93%的信息是由非语言方式转达的,而语言行为只占7%。
Albert Mehrabian的研究则表明,“人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高达93%”。
由此可见,非言语交流的方式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决不可小视。
那么,究竟什么是非言语交际呢?从广义上来说,非言语交际就是指“所有言语交际之外的交际行为”。
第一节非语言交际概述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二、非语言交际的作用三、非语言交际的分类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1.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
2.在交际过程中不使用口头或文字形式进行信息传递的沟通方式即为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往往利用体态语传递信息,利用符号、信号、距离和时间等非语言手段传递信息,利用声音的高低传递语气、态度等情感信息。
二、非语言交际的作用从一个女人的眼睛、脸颊和嘴唇上可以读懂她的语言。
——莎士比亚我们常说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仪态”,其中只有“言谈”属于语言范畴,其余三个都属于非语言范畴。
据统计语言交际在人们面对面交际过程中仅占35%左右,其余65%主要是靠非语言交际手段来完成的。
三、非语言交际的分类1.体态语:目光、表情、姿势、手势、身体接触等等我们可以用凝视、四目相对、微笑、飞吻、拥抱、依偎等非语言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
2.符号:图片、标识、服饰、色彩、气味、信号图片:建筑、动物、花卉、国旗现在大家通过添加各种表情符号,动画等在微博和微信中也可以进行非语言交际。
标识:禁止吸烟、禁止拨打电话(加油站、飞机机舱内、考场)残疾人符号有残疾人专用的卫生间,停车位、电梯等等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标志,就不要去使用,否则会损害残疾人的利益。
交通标识:禁止机动车通过、禁止左转、禁止掉头、禁止停车)企业标识(logo):苹果公司的标识品牌标识:奥迪、大众、耐克服饰:不同民族的服饰、不同时代的服饰、不同品牌的服饰、不同风格的服饰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服饰去判断他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
色彩:暖色(红色、黄色、绿色);冷色(灰色、黑色、棕色)色彩与性格香水:闻香识女人3.时间和空间:时间观念:不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不同,例如在欧美国家人们的时间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强,而在一些非洲国家,尤其是一些部落,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这个词,时间先后顺序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来排列的。
距离感: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4.副语言:音质、音频、音量、语速、语气等等高亢、洪亮的声音充满了激情,娓娓道来的声音充满了爱意和温馨,所以,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能反映出说话人的态度。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当前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研究不仅要重视有效课堂教学,更要加强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非语言交际的作用以及在课堂中的运用和把握,从而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课堂作用, 教学应用一、引言:长期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却忽视了非语言交际。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端庄大方的态度,温文尔雅的气质,美观得体的衣着,既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在整个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课堂气氛的调节英语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场所,是一个特殊的环境。
英语课堂上教室常常会发挥商店、宾馆、工厂、农场、邮局、车站、运动场、医院等不同场所的功效。
在这些不同的情景里,教师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需要用不同的非语言行为来活跃课堂气氛。
此时,非语言总是伴随着言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伴以适当的非语言行为,以姿势助说话,以眼神传真情,就能把学生带进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气氛中,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增进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课文中的内容就能形象生动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有利于学生迅速听懂,理解记忆。
3、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环境中,它不允许学生随便以口头言语干扰教师讲课,于是,非语言就成了学生内心状况和意向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表露形式。
因此,正在上课的教师要想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最适当、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动作。
此时,非语言起着次要和辅助作用,但却有着言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学生课堂行为的控制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教师的目光所及都能够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起到控制作用。
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同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非语言交际的性质和功能戴红霞[内容提要] 非语言交际可以包括不是纯语言的能传达某种信息的有形或无形的任何方面,与语言交际比较,非交际语言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它可以补充语言,代替语言,有时甚至可能与语言相悖。
因此,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非语言交际的手段和方法,以利全方位地提高交际质量。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 功能 应用收稿日期:1998 02 26非语言交际的成份,在我们的交际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有关专家研究估计,在人们面对面的交际中,有90%的意义存在于非语言的信息中。
作为交际者,能否被人正确地理解,部分依赖于该交际者是否能恰当地运用非语言技巧的能力;换句话说,能否正确地理解别人,也部分地依赖我们能否正确地领悟人们用非语言技巧所传达的信息。
然而,富有成效地使用和诠解人们非语言的暗示并不总是容易的。
怎样更有效地进行非语言交际就成为语言学家、教育学家的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非语言交际可以包括只要不是纯语言的任何方面,更精确地讲,非语言交际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角度是:非语言交际指人们的语言以外的一切行为或特征(属性、品质、标志、象征);另一个角度是:非语言交际也指并非人们本身而是人们用之来进行交际的非语言组成成份,比方说,人们的穿着,环境因素如家具、照明、温度、颜色等,都可以归属非语言交际成份的范畴。
只要不是纯语言,凡是能传达某种信息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都可算是非语言交际的成份。
交际者作为个体而言,他的服装就是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成份。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实际上是 以貌取人!的。
虽然人们对外貌的反映有程度上的不同,但从穿着的方式即一个人表现自己的方式上,人们通常能作出关于某人的身份、所属的文化层次、爱好等结论,因为服装是判断一个人的态度与行为的线索,人们可以藉此决定是否跟你接近,是否对你敬而远之,是否不理睬你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服装可以缩短也可以拉长人们的距离,它实质上起到了交际的作用,所以,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服装,以便更融于周围的交际氛围,可以达到更佳的交际效果。
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运用江永一中杨梅珠摘要:非语言交际作为人类交际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够传递语言难以表述的意念和情感,促进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恰当地运用体态语﹑手势语﹑眼神和空间语等等这些非语言,对改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教学一概念非语言交际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所有交际手段,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服饰,化妆,空间利用等等。
非语言交际是语言交际的补充和完善,在许多语言无法准确表达的时候,适当利用非语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作用萨莫瓦表明“: 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
”由此看来非言语交际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教学是一种艺术,但如何表现才能打动人心,却有很多学问。
为了让课堂教学表述思想,传授知识信息畅通,除了用“语言”这个最常用的方式外,教师还应努力掌握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言。
非语言也是知识信息传递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方式和手段,它可以加强表达的效果,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在教学上有很大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非言语行为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降低他们的学习焦虑,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尽一切可能运用自己的非语言交际使课堂变得更活跃,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我们所传递的信息。
三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具体谈一下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运用。
非语言信号主要包括仪表语、眼语、表情语言、肢体语言和体距处理。
1 仪表语仪表是一个人外在形象,是别人见到你的第一感觉,所以非常的关键和重要。
教师在“亮相”之前,应首先作好“形象亮相”的准备工作,这就是服饰。
服饰指人们的穿着打扮,是重要的非语言手段之一。
服饰包括服装、鞋帽、发型、化妆、饰物、随身携带物品等等。
谈谈国际商务活动中非语言交际的运用在商务活动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这两种交际方式都被广泛使用,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非言语交际形式中的体态语和环境语的角度出发,阐述非语言交际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ﻭﻭﻭ商务活动非语言交际体态语环境语ﻭﻭ人类的交际方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二者在商务活动中都被广泛使用.非语言交际是指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
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学术界通常将非言语交际分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
ﻭAIbertMehrabi an发现.人们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只有7%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表达的.38% 的信息来自于副语言。
即说话的语调语气还有55%是通过体态语的。
可见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非语言交际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
但在商务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体态语和环境语.本文主要这两个角度。
阐述非语言交际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一、体态语ﻭﻭ体态语是指基本姿态、基本礼节动作以及各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其中眼神和手势的作用不可忽视。
ﻭ1。
眼神:在人们身体能够信息的部位中.眼睛是最重要最能微妙信息的部位。
很多文化对目光接触的重视往往超过对语言交际的信赖。
一位女实业家飞往去和她的贸易伙伴当面签订合同.在这之前他们通过电话沟通很顺利。
人庆幸这次的合作伙伴与自己讲同一种语言。
但出乎意料的是首次会面让这位女实业家大为不悦。
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愿意看着我们的眼睛,那个与我有多次电话联系的家伙也不例外。
他们似乎在隐藏些什么.尽管经过再三考虑他们还是决定签这份合同.但人认为目光交流的失败差点毁了这次交易。
在这个例子中,尽管贸易双方都操同一种语言,与文化不同的是。
人只有在建立了较熟识的关系后才会直视对方.否则是无礼的行为。
ﻭﻭ文化也认为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是很失礼的,会给人骄傲自大的感觉.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人往往把自己的视线从对方头部移开.以示尊重.这种目光语上的差异使那些与人进行商务交流的西方人士倍感困惑。
非语言交际的语用功能
[摘要]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语言的有
效补充,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四种类型并探讨了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所具有的补充、否定、替代、强调和调节等语用功能。
[关键词] 非语言交际语用功能
0. 引言
人类交往是通过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种方式进行的。
其中,非言语交际是不用言辞表达,而是通过人体及其它形式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辅助性的非言语符号系统。
非言语交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的有效补充,它往往能在不
经意间传达出语言所要表达或语言无法表达的内涵。
因此,非言语交际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中有时能起到比语言还要重要的作用。
1.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根据毕继万对非言语交际的分类,非语言交际可分为四类:(1)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和姿势,比如握手、微笑等所表达的交际信息;(2)副语言(paralanguage):包括沉默、非语义声音、话轮转接等;(3)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包括衣着、化妆、颜色、气味和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等;(4)环境语(environment language):包括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及人对自然的影响。
1.1体态语
体态语通常被称为身体动作或身体语言。
面部表情是交际过程中最基本的体态语,它是对外流露内心感觉和感情的主要途径。
人们对不同的手势也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义。
同一个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代表不同的涵义。
例如,“ok”这个手势,在美国表示“同意”等意思;在日本表示“钱”;在法国表示“零”或“没有价值”的意思;在巴西这是一个令人非常反感的动作。
交流时身体自身也在讲话,我们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也就是姿势所发送的信息来反映你的感觉。
你也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比如低垂着双肩可以表示你身负重担或是对交谈的话题毫无兴趣。
1.2 环境语
交际发生在特定时空立体环境中。
环境语就是空间和时间在日常交际中所传达的信息。
每个人要求别人与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称为近体距离。
一旦别人与自己之间的距离超过允许的限度,人们就会觉得不安和紧张。
这种近体距离由近及远可以划分为私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
其中个人距离是人们在非正式场合,比如课堂上、工作中或是派对里最经常保持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如果增大这种距离,你也可能让别人觉得他们是在被人拒绝。
而最远的公众距离通常是用来维持和那些我们不太希望与之发生关系的陌生人的距离。
守时是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和时间有关的误解和意见相左会导致许多沟通问题和关系上的问题。
1.3副语言
副语言是指伴随话语发生或对话语有影响的有声现象,如说话时的语音、语调等。
此外,诸如喊、叫、叹气、口哨等也可以看作是副语言现象。
比如,说话时语调很高可能表示生气了,某个字音拉得很长表示强调或暗示等。
沉默也是一种副语言形式。
不同的文化给沉默赋予的内涵也不一样。
在西方国家,沉默是不得体和令人反感的行为,通常表示消极的,不关心的、冷漠的意思。
但在中国有“沉默是金”的说法,沉默则有一些积极的涵义,它代表顺从、同意、默许等意思。
1.4 客体语
客体语包括衣着、化妆、颜色、气味和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
这种非语言形式通过人体的附饰物的某部分形态或变化来传递信息。
比如衣着邋遢表示对对方的不尊重。
现在中国人在见面之前也会往身上喷香水,这说明对对方的重视和希望给交际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颜色也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在美国白色代表纯洁,白色是婚礼的主色调,新娘穿白色的婚纱;而白色在中国和日本则代表忧郁,是葬礼的主色调。
又如,紫色在美国代表高贵和神秘,而在拉美国家紫色则代表死亡。
我们通过把红色赋予“中国红”,因此红色在中国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而在日本人们则忌讳红色,不用红色包装礼物。
2.非语言交际的语用功能
言语交际是单通道的线性传播,而非语言交际信号则是立体全方位传输,它可以补偿言语信号暂时性的空白和加强言语信号的意义
表达。
它主要具有以下语用功能。
2. 1 补充功能
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不准确或比较模糊时,体态语可以对言语行为起到修饰的作用,弥补语言意义表达的不足。
如在给人指路时,我们会为了让传递的信息更明确,就会自然地用手指着某一个方向,
此时手指指的体态语就补充了言语的不足,并使言语交流更加直观立体。
一个男人对他的未婚妻说“我爱你”时把右手放在左胸上并给她一个深深的吻,这一系列的肢体语言使“爱”的信息更加饱满。
当老板问你工作做完了没,你回答完成的同时用手做出一个ok的手势,这种补充地信息会使老板更加确信你完成了工作。
当非言语信息和语言信息能互相补充完成的时候,信息的内容就得到了加强。
2. 2 否定功能
当体态语所表达的意思与语言行为完全相反时,人们通常相信非言语行为更真实,往往会选择真实流露的体态语所传达的信息,体
态语的这种反对言语信息的真实性的功能称为否定功能。
比如,一个女人对她身边的男士娇滴滴地说“讨厌”,脸上还露出灿烂的笑容,这是她的语调这种副语言形式和笑容这种体态语都否定了她言语所表达的表面意思。
这种交流表明如果非言语的信息和语言信息互相矛盾,非言语信息通常会比语言信息更能准确地表现交际的目的和意图。
2. 3 替代功能
体态语的替代功能并不需要伴随言语而出现,有时由于条件的限
制,不便或不必用口头或书面语进行表达,体态语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人们会用体态语的替代功能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比如,用手指着一个人意味着要选出某个人。
耸肩表示你对那件事情并不感兴趣。
把手指放到唇边则暗示你希望停止说话保持安静。
在一个开着窗的寒冷屋子里,你用劲裹裹身上的衣服,主人就会主动将窗户关上。
在上述这种情况里,话都不用说,你想关窗的信息就传递出去了。
2. 4 强调功能
非语言可以重复或强调某个重要的信息,它是伴随着语言行为出现的,对有声语言有较强的辅助作用和加强作用。
比如,在演讲过程中放慢速度或提高语调来强调某处意思很重要,或是强调关键词。
在向别人表示欢迎时,一边说着“欢迎欢迎”一边笑着伸出友好的手以示握手,这些都非言语都在加强或强调发出的语言信息。
在众多电视剧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上级给下级布置任务时,下级会立正站好,拍着胸脯说保证完成任务,以这些非语言行为来表示态度的坚决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2. 5 调节功能
体态语的调节功能是指它能起到协调信息转换确保交流畅通的作用。
开会时发言人即将开始或结束说话时会用手、头、眼神等信号暗示讲话已经开始或即将结束。
人们还可以通过体态语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
如着急紧张或不知所措时人们就会来回踱步,对某事不明白时就会抓耳挠腮,兴奋时就会手舞足蹈,这种自我情绪调节
的行为都是潜意识的,是内心的真实反映。
非言语暗示还能帮助调节交际时信息转换的节奏。
我们能通过非言语行为来调整话轮的转换节奏和频率,也就是说非言语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掌控交流的进程。
3.结束语
总之,非语言交际完成人类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际
交往中发挥着各种不同的语用功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人类交流日益频繁,范围不断扩大的形势下,非语言
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一样都浸透着各种文化因素,因此不同社会文化中人们所使用的非语言行为也有所不同。
只有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中外文化中体态语的差异,增强他们对非语言交际的认识,才
能在交际中减少误解,增加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顾嘉祖,《文化与交际》[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