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口译技巧之预测听辨逻辑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355.96 KB
- 文档页数:19
口译中的逻辑分析指的是对讲话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纵向分析是指分清关键信息和辅助信息,即找出逻辑的层次;横向分析则是明确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对照、举例说明等。
逻辑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透彻地理解原语讲话的内容,对信息的点(具体的信息内容)、线(各点之间的联系)和面(即整体概念)进行全面的把握,以便于记忆和表达。
信息经过分析加工,便能在记忆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逻辑分析练习可分为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练习。
纵向分析的训练方法和概述练习有些类似,但侧重点不一样。
纵向分析要求进行逻辑分层训练,即在听完一篇讲话后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讲话的中心内容,这是逻辑的最上层;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讲话人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第二层关系;而每个方面又具体谈了些什么,这是逻辑的下一个层次。
将信息一层一层地剖析下去,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线路图,然后按照逻辑线路对原语讲话进行复述,复述时不必拘泥于原语的顺序和结构。
横向分析的练习则要求我们找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般的信息结构都遵从一定的逻辑关系模式,如:概括(generaliz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因果(cause-effect)、对比对照(compare & contrast)、按照时间、空间、步骤、重要性的顺序排列(sequencing)、列举(simple listing)、提出问题-解决问题(problem-solution)等。
找逻辑关系可以根据线索词汇,如英文里表示概括关系的线索词汇有:to sum up, in summary, in conclusion, in brief, in short, on the whole等;表示顺序的词汇有:first, second, furthermore, before, preceding, during, when, finally, meanwhile 等;表示对比的词汇有:likewise, as well as, in common with, both, similarly,compared to等;表示对照的有: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otherwise, instead, still, yet, whereas, differently等;表示因果的则有:so, since, because,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lead to等等。
一听辨信息---how to get the meaning/information?口译中的听并不是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是要听懂说话人大意思,并在听懂的基础上对信息的整体和细节有全面的把握, 同时能推断和预测说话人的意图,思路和目的.1 听辨句子关键词关键词是讲话者的强调对象和信息焦点.句子的关键词可以从词汇,句法,语意和语气四方面判断. 词汇层面上,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代词等. 在句法侧面上,关键词可以是主语或宾语或表语. 如,the advantage of such a discussion is obvious 中advantage 是话题的基础I feel especially happy and honored to be here 中happy honor 是关键词。
在语意层面,根据句子的新旧信息来判断,如now, let’s welcome the next speaker, Mr. 前半部分是主持套语,是已知信息,关注的是嘉宾的职位,名字等。
在语气层面上,关键词是重点表达的词。
如,我现在的心情可以说是既惶恐又高兴。
惶恐又高兴是关键词。
口译基础LESSON 01. MP3(要求是能听辨句子关键词)2 听辨句子主干结构听辨句子的主干就是听辨句子中的关键词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方法包括词语顺序,经验模式和信息结构。
1)SVO结构即主谓宾结构。
2)对于被动句,形式主语句,PO 结构,就是participant参与者+ process过程如,it gives me a great pleasure to be here.3)主位和述位主位是已知信息,述位是信息口译基础LESSON 02. MP3(要求是能辨别句子主干)3 听辨句子逻辑线索掌握英语中常见的逻辑线索标识词是正确听辨逻辑线索的关键。
口译基础LESSON 03. MP3 (找出每句的逻辑线索词,并判断该举的逻辑关系)4 借助语境推测词义借助定语从句,同位语等推测;借助逻辑关系词推测;成对出现的意思相对的词;依据非语言环境,如讲话的主题,内容,顺序,语气等。
中高级口译应试技巧(连载一)中高级口译应试技巧(连载一)一. 听力单题技巧::(一)预测能力(新东方认为预测是听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预测能力是听者在听取录音之前所具有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听者可通过对某些关键词、重要短语、相关问题和选项的分析来提前预测听力材料中的大致内容。
1.分析选项,预测答案选项是信息材料的重要体现,因而它是听者重要的信息来源。
听者通过对选项的解析思考,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点上。
在对选项进行解析思考时,听者应对短选项一目了然,抓住重点。
譬如:(A)At one oclock. (B) At two oclock. (C)At three oclock. (D) At four oclock.当你看到这四个选项时,你脑海中马上就会有时间的概念。
试题可能会问What time,所以在听录音时,你就应注意有关时间的陈述。
W: Hi, Jack.M: Hi Wanda. Where are you rushing to?W: Im heading for a meeting of the ski club. It starts at three oclock.此时,你会清晰地听到at three oclock, 最后当你听到What time does the meeting begin?时,你就会毫不犹豫地选(C)。
● 本题较简单,有时命题者会进行若干混淆,如有可能考生听到"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这时考生可能从(A)1831(B)1857(C)1921(D)1951,最后答案为(B),或者有时考生听到"某某事发生于1971,then 3 years later people realized it." 考生听到"When did people realize it?" 考生应选择为(D)1974,我们建议熟悉命题构造是取胜的关键。
浅论口译中的预测机制作者:朱颖丽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1期【摘要】口译中的超前预测常作为译员减少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压力,合理分配注意力的手段。
已知信息、译员具备的知识图式(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特定的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联想能力、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译员做出口译预测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预测;认知知识;语境;逻辑思维能力口译译员在实际工作时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且易受到环境、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产生出合格或高质量的译文对译员的要求颇高,其中一个便是对译员记忆力和听力的要求。
当然,优秀的译员并不一定记忆力超群,这是因为在口译的过程中,除了依靠译员本身的记忆力外,还有许多技巧方法可以帮助减轻译员的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听力压力,同时也能辅助译员获得更高质量的译文,口译中的预测机制就是其中一个。
一、口译中的预测与听辨过程口译预测是指“在未听完讲话人的全部意思就能以一定的交际场合和背景为依托、据相关的语法知识或主题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并开始翻译的能力”,是“在实际的话语之前预先推测源语可能出现的信息并译成目的语,它是译员对预先接受和处理的语言以及非语言的刺激因素做出的反应”。
预测是大脑中的一种瞬间综合推理行为,要做出合理的预测,首先必须有赖于译员大脑中已存储的知识,根据Gile的图式理论,知识分为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的百科知识。
作为以语言为基础的口译工作,译者的语言知识能力是基础也是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非语言的百科知识也是口译预测的一个必要条件。
图式其实就是大脑中形成的各种认知模式,是“围绕不同事物和情景形成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人的头脑中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组织形式,是人们赖以认识和理解周围事物的基础”,译员的知识图式越丰富,预测的范围就可能缩的越小,其预测的结果就可能越准确。
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归结起来其实就是法国口译理论家勒代雷所说的“认知知识”——“它由记忆、经验、重要事件和情感组成”,是“理论知识、想象”,是“思考的结果,阅读之成果,同时也是百科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启动”。
口译听辨一、理论学习:1. 外语学习中的“听”和口译活动时的“听”有什么不同?2. 口译时该如何听?从听字词转变为听意思 listen for the ideas instead of the words从听语言形式转变为听内在含义 listen for sense从语音听辨转变为语流听辨听的时候经常问自己:发言人要说什么意思?3. 口译听辨有什么技巧?1)识别主题信息(identify the main ideas)听句子:找中心词听段落:找主题句2)意群切分意群<句子<语段<篇章以意群为单位进行听辨:意群之内“连读”,意群之间“停顿”以条块化方式摄取信息:划出条块(chunks),扩展听幅(span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3)听辨关键词(key words)词汇层面:名词、动词等实词句法层面:主语、谓语、宾语或表语等句子主干语意层面:已知信息+新信息语气层面:重读、强调、重复4)借助语境推测词义语言语境:上下文:同位语、从句、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逻辑关系、冗余信息非语言语境:主题、内容、顺序、语气时间、地点、环境、当事人、交际方式5) 积极预测语言预测:词汇、结构、惯用语、固定搭配非语言预测:思路、论点、论证方法6)听辨句子主干结构词语顺序:主谓宾(Subject + predicate Verb + Object)经验模式:参与者 participant + 过程 process:谁干什么信息结构:已知信息+新信息主位 theme + 述位 rheme语气停顿7)听辨逻辑线索逻辑关系:点线面逻辑分析:纵向分析横向分析概括 generalization分类 classification因果 cause-effect对比对照 compare & contrast时间、空间、步骤、重要性的顺序排列 sequencing列举 simple listing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problem-solution逻辑关系标识词(线索词):先后次序:first of all, next, previously, simultaneously, eventually并列关系:and, too, meanwhile, in the meantime递进关系:also, moreover, in addition, furthermore, besides, not only, on top of that转折关系:but, however, though, whereas, nevertheless, instead, in fact让步关系:although, despite, in spite of, even though因果关系:so, thus, hence,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reason, because, for, due to, accordingly, lead to对照关系:like, likewise, similarly, in a similar manner, as well as, in common with, both, compared to对比关系:different from, unlike, by contrast,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conversely解释关系: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this means条件关系:if, unless, once, provided that, in case (of), had I known, were this to happen举例关系:for example / instance, in this case, namely, such as, a case in point 归纳总结:on the whole, in brief, to sum up, in conclusion, in summary, to conclude,in short4. 可以采取什么训练方法来提高口译中的听辨能力?综合训练:听后可进行源语口头复述(Retelling in source language)听后可进行译语口头复述(Retelling in target language)听后可进行篇章提纲写作(Outline)听后可进行篇章摘要写作(Summarization)单项训练:语言片段主题识别训练难词生词猜测训练长句结构分析归纳训练下文预测训练。
口译中的逻辑分析口译训练的三阶段和话语的六种类型口译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知识或理论。
作为一种技能,只有通过大量训练和实践才能充分掌握.因此,口译课除讲解必要的理论和技巧外,其重点应放在大量的操练上,使学生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掌握口译技巧。
口译训练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听与理解阶段,主要解决听什么、理解什么的问题。
要让学生学会启动认知知识,根据语境、交际环境和交际主题等理解篇章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听辨语义;二是记忆阶段,主要解决如何把理解的内容记忆下来。
要让学生逐渐学会跟踪讲话人的思路,通过视觉、感觉、形象、顺时、线性、类比等记忆方法。
或者利用笔记把可唤起记忆的意义载体记录下来;三是表达阶段,主要解决如何借助笔记的提示把理解了的内容表达出来.口译训练应特别重视记忆训练。
人的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划分为文字记忆(指将材料逐词逐句地加以背诵的记忆方式,如背诵一篇文章)和内容记忆(指对材料进行有意义的加工,记忆其思想为“长久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类.所谓“长久记忆”是指一种长期保持信息的记忆,也叫潜在记忆或被动记忆。
这相当于译员平时学习积累的知识、经验,事前准备的背景知识、专业知识、词汇术语。
所谓“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储存一两分钟的记忆,也称为操作记忆或积极记忆.译员临场运用的主要是靠短时操作记忆,同时把潜在记忆转化为积极记忆。
由于口译的任务是用目的语重述来源语所表达的内容,即:用与来源语完全不同的词汇、句型来表达来源语所表述的意义,因此译员在倾听他人讲话的同时必须立即忘掉来源语的用词,用大脑快速地分析并记住来源语的全部意思。
由此可见,口译中,译员对来源语所表达内容的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记忆力固然与先天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人在自己的先天记忆面前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增强记忆力。
最有效的记忆辅助手段是口译笔记.译员之所以能把几分钟的讲话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是因为思想或口译中的交际意义都可以用某种载体(符号)存储在译员的记忆之中。
听译部分技巧在历次考试中,听译一向被认为是难度最高、最不易得到高分的部分。
这往往是由于考生对于该部分题型不熟悉,不知道怎么下手练习造成的。
但是往往这一部分也是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最快的一部分。
根据中级口译考试委员会的大纲要求,听译部分的选材原则是:“内容多种多样,难度宜适中。
同时应选用以口语体为主的材料。
”通过分析大纲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听译部分的单句或段落并不是靠难词取胜,而是强调文章的整体理解。
此类题型的本质无非是将同声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化为笔头练习。
这一部分与口译部分的训练应该相辅相成,在高强度笔记训练和脑力灵活反应的基础上,达到大幅提高听译部分水平的目的。
一、语序训练大家在学习了多年英语以后,应该已经发现英语和中文语言在例如思维方式、遣词用句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其中一个显著差异便是语序上的不同。
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其表达方式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换句话说,正是应为中文语序与英语语序的不一致,导致了听懂英语并转换为你说熟悉的母语不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让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看一看:中文问“迎面走过来的那个人是谁啊?”英语的表达就变成了:“Who is that guy coming towards us?”英语语言的重点和中文不一样。
中文习惯将所有的修饰成分统一放在索要修饰的对象之前,并在加入各种连结元素后将句子的所有成分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长句。
这样的句子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等主要句子成分被隐藏了起来,句子的主干结构变得模糊,因此在收听这样的句子时,意思并不是按词语划分,而是在按照意群来进行划分。
这就提高了对于理解的要求。
相反,在英语中,较为习惯将修饰成分放在所要修饰的成分后面,以补语或各种从句的形式出现。
在这种结构中,句子的主管凸显明确,方便理解,是的英语语言的逻辑关系极为清晰。
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修饰成分的增多和听着本身对于逻辑关系掌握不佳,就很有可能造成修饰成分指代模糊,造成理解错误。
英语中级口译听力命题特点及应试技巧苗青2005/8/25在日益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众多考生为了提高英语水平,追求更好的职业前景,纷纷投身中高级口译考试。
“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被上海市政府列为紧缺人才培训工程,该考试适用于具有大学英语四级和同等英语能力水平的考生。
考试形式:中级口译不像四、六级那样只是单纯的注重于笔头的练习,其注重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核,以测试口译水平为主要目标,从听、说、读、译(笔译、口译)等四个方面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全面测试。
凡获得“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者均具有良好的口语水平和基本口译技能,可从事一般的生活翻译、陪同翻译、涉外导游以及外事接待、外贸业务洽谈等工作。
一)考试形式中级口译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综合笔试共分四部分:1.听力40分钟/90分; 2.阅读50分钟/60分; 3.英译汉30分钟/50分; 4.汉译英30分钟/50分。
总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250分。
凡第一阶段合格的考生(及格分150分)方可参加第二阶段口试。
凡第一阶段合格的考生方可参加第二阶段口试。
第二阶段口试共分两部分:口语与口译。
考试时间为25分钟左右。
通过了笔试才有资格参加下一轮的口试,笔试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听力能拿60分,则在余下的阅读部分只要取得40分,总分值100的翻译加起来拿50分,就能轻松达到150分的及格分。
由此可见,听力在夺取这150分中,处于抢分的关键地位。
听力考试题型包括 Spot dictation, Statements, Talks and Conversation,Translation 。
有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笔者根据往年真题对听力部分各个分项命题特点以及难点进行分析,从中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听力考试通过策略和学习模式,希望同学予以重视,进行针对性训练,最终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二)听力题型命题特点,趋势分析及应试技巧:◆Spot dictation题型:有点类似于四级考试中的复合听写,但区别就在于,全文只能听一遍,而且20个空,一边听录音一边把空格里的单词填满,每个空格至少填1个单词,最多填4个单词(高级口译最多填6个单词)。
口译中的逻辑分析口译训练的三阶段和话语的六种类型口译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知识或理论。
作为一种技能,只有通过大量训练和实践才能充分掌握。
因此,口译课除讲解必要的理论和技巧外,其重点应放在大量的操练上,使学生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掌握口译技巧。
口译训练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听与理解阶段,主要解决听什么、理解什么的问题。
要让学生学会启动认知知识,根据语境、交际环境和交际主题等理解篇章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听辨语义;二是记忆阶段,主要解决如何把理解的内容记忆下来。
要让学生逐渐学会跟踪讲话人的思路,通过视觉、感觉、形象、顺时、线性、类比等记忆方法。
或者利用笔记把可唤起记忆的意义载体记录下来;三是表达阶段,主要解决如何借助笔记的提示把理解了的内容表达出来。
口译训练应特别重视记忆训练。
人的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划分为文字记忆(指将材料逐词逐句地加以背诵的记忆方式,如背诵一篇文章)和内容记忆(指对材料进行有意义的加工,记忆其思想为“长久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类。
所谓“长久记忆”是指一种长期保持信息的记忆,也叫潜在记忆或被动记忆。
这相当于译员平时学习积累的知识、经验,事前准备的背景知识、专业知识、词汇术语。
所谓“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储存一两分钟的记忆,也称为操作记忆或积极记忆。
译员临场运用的主要是靠短时操作记忆,同时把潜在记忆转化为积极记忆。
由于口译的任务是用目的语重述来源语所表达的内容,即:用与来源语完全不同的词汇、句型来表达来源语所表述的意义,因此译员在倾听他人讲话的同时必须立即忘掉来源语的用词,用大脑快速地分析并记住来源语的全部意思。
由此可见,口译中,译员对来源语所表达内容的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记忆力固然与先天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人在自己的先天记忆面前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口译中的逻辑分析介绍口译中的逻辑分析指的是对讲话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纵向分析是指分清关键信息和辅助信息,即找出逻辑的层次;横向分析则是明确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对照、举例说明等。
逻辑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透彻地理解原语讲话的内容,对信息的点(具体的信息内容)、线(各点之间的联系)和面(即整体概念)进行全面的把握,以便于记忆和表达。
信息经过分析加工,便能在记忆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逻辑分析练习可分为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练习。
纵向分析的训练方法和概述练习有些类似,但侧重点不一样。
纵向分析要求进行逻辑分层训练,即在听完一篇讲话后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讲话的中心内容,这是逻辑的最上层;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讲话人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第二层关系;而每个方面又具体谈了些什么,这是逻辑的下一个层次。
将信息一层一层地剖析下去,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线路图,然后按照逻辑线路对原语讲话进行复述,复述时不必拘泥于原语的顺序和结构。
横向分析的练习则要求我们找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般的信息结构都遵从一定的逻辑关系模式,如:概括(generali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因果(cause-effect)、对比对照(commonwith,both,similarly,comparedto 等;表示对照的有:ontheotherhand,onthecontrary,otherwise,instead,still,yet, whereas,differently等;表示因果的则有:so,since,because,asaresult,consequently,leadto等等。
逻辑分析要求在听取信息时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在全神贯注地收听的同时,结合自己对口译情境和讲话人背景的了解,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上讲话人的思路,缓解听的压力,使口译理解更轻松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