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 TV背光源技术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384.00 KB
- 文档页数:9
液晶显示屏工作原理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是一种常见的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手机、电视、电脑等。
本文将介绍液晶显示屏的工作原理。
一、液晶显示屏的基本结构液晶显示屏由多个图层组成,主要包括背光源、偏光层、玻璃基板和液晶分子层等。
下面将逐层介绍其结构和功能。
1. 背光源背光源是液晶显示屏的光源,通常使用的是冷阴极灯管(CCFL)或者LED灯。
它的作用是提供背光,使得整个屏幕能够显示出亮度和色彩。
2. 偏光层液晶显示屏中的偏光层一般包括偏振片和衰减片。
偏振片有两个,一个位于顶部,一个位于底部。
它们的方向互相垂直,使得只有特定方向上的光线可以通过。
衰减片用于调节背光强度。
3. 玻璃基板液晶显示屏的玻璃基板是一个特殊的材料层,其表面涂有透明导电物质。
它在显示屏中起到支持液晶分子层的作用,并提供给液晶层电场。
4. 液晶分子层液晶分子层是液晶显示屏的核心部分,由两块玻璃基板之间夹着的液晶材料组成。
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可以通过电场来调节,从而改变光的偏振方向,实现显示效果。
二、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液晶分子可以分为向列型和扭曲型,它们的排列方式决定了液晶显示屏的工作原理。
1. 向列型液晶分子排列在没有电场作用的情况下,向列型液晶分子呈现平行排列,使得光线无法通过。
当电场加在液晶分子上时,液晶分子会发生扭曲,从而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使得光线可以通过偏振片。
2. 扭曲型液晶分子排列在没有电场作用的情况下,扭曲型液晶分子呈现螺旋状排列,使得光线可以通过。
当电场加在液晶分子上时,液晶分子会变成垂直排列,从而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使得光线无法通过偏振片。
三、液晶显示屏的工作过程液晶显示屏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调光阶段和调色阶段。
1. 调光阶段在调光阶段,电压被应用在液晶分子层上,通过改变电场强度来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
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决定了光的偏振方向,从而控制光的透过程度。
电视显示技术的背光源研究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家电设备,显示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背光源作为电视显示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电视显示技术的背光源研究与发展,以及其对电视画质和观影体验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背光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背光源是指位于液晶面板后方的光源,它通过向液晶屏幕发射背光,使得屏幕上的图像能够清晰可见。
早期的液晶显示器使用的是冷阴极灯管作为背光源,它的亮度和均匀度都相对较低,同时也存在能耗较大的问题。
而随着LED(发光二极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LED背光源逐渐成为了主流。
LED背光源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较高的亮度,能够提供更鲜艳、逼真的色彩。
其次,它的发光均匀度较好,可以让整个屏幕都能够获得均衡的照明效果。
此外,LED背光源的使用寿命较长,耗电量也相对较低,节能环保。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ED背光源的效能也在逐步提高,目前主流的液晶电视普遍采用了直下式LED背光源,以提升电视观影的画质和细节表现。
然而,LED背光源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LED背光源在亮度调节方面的表现并不完美。
由于LED本身的特性,其对于亮度的调节并不是非常精准,容易出现明暗不均的问题。
其次,在黑色表现方面,LED背光源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由于背光源的辐射性质,LED背光源难以实现真正的“绝对黑”,会出现局部漏光的情况。
这就限制了液晶电视在对比度和黑色表现上的提升,不同光源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利用新的背光源技术来改善电视的画质和观影体验。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电视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比于LED背光源,OLED背光源可以实现真正的“绝对黑”,在对比度和色彩表现上有着更好的表现。
同时,OLED背光源还具有较高的刷新率和快速的响应时间,能够在动态场景下提供更为平滑和细腻的画面效果。
LCD TV 液晶电视背光设计分析摘要:LCD (液晶显示器)是电控发光管,LCD TV (液晶显示电视)采用白光作为“背光”,通常使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为彩色荧光屏照明。
其它技术,如:发光二极管(LED), 也作为一种考虑方案, 但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它们的使用。
本文聚焦于驱动和控制多个CCFL,来为大型LCD面板(如LCD电视)提供背光照明时所要面临的设计挑战。
设计挑战由于LCD电视是消费品,压倒一切的设计考虑是成本—当然必须满足最低限度的性能要求。
驱动灯的CCFL逆变器不能明显缩短灯的寿命。
还有,由于要用高压来驱动灯,安全性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本文聚焦于LCD电视应用中,驱动多个CCFL时所要面对的三个关键的设计挑战:挑选最佳的驱动架构、多灯驱动、以及灯频和突发调光频率的精密度控制。
挑选最佳的驱动架构可以用多种架构产生驱动CCFL所需的交流波形,包括Royer (自激)、半桥、全桥和推挽。
表1详细归纳了这四种架构各自的优缺点。
表1. CCFL驱动架构比较Drive ArchitectureAdvantages DisadvantagesRoyer ∙Least expensive∙Cannot tightly control the lamp current or frequency∙Requires tight DC-supply regulation∙Requires a special transformer winding∙Requires a ballst capacitor ∙Low efficiencyFull Bri dge ∙Does not require a center-tapped transformer∙Works over a wide DC-supply range (greater than 3:1)∙Requires four MOSFETs∙May require p-channel MOSFETs, whichare higher cost and less efficientHalf Brid ge ∙Requires only two MOSFETs∙May require p-channel MOSFETs, whichare higher cost and less efficient∙Requires a higher turns ratio transformer, which increases costPush-Pul l ∙Requires only two n-channel MOSFETs, which are lower incost and more highly efficient than p-channel MOSFETs∙Easily scales to higher DC supply voltages (up to 120V)∙Low transformer turns ratio∙Lower efficiency when the DC supply goes beyond a 2:1 rangeRoyer架构Royer架构(图1)的最佳应用是在不需要严格控制灯频和亮度的设计中。
从趋势迈向成熟液晶LED背光源技术细谈LED背光源技术细谈——前言近年来,液晶电视显示技术飞速发展,而作为LCD显示的核心技术之一的背光源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自2004年第一台以LED为背光源(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电视诞生至今,LED电视已经实现了由实验室概念化产品向消费化商品的转变。
09年对于LED 背光源技术来说可所谓已经从前两年的趋势阶段迈向了近期的成熟阶段,众品牌的LED电视纷纷推向市场,逐渐代替了当前作为主流的LCD电视。
曾有人问过笔者,LED电视目前市场价格较普通LCD贵了不少,而且就肉眼来辨识画质方面差别也不是非常的明显,是否真的有必要从LCD时代步入LED时代。
笔者认为目前的LED电视凭借超薄、环保节能、高清画质、色彩丰富、可靠性高等技术优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但这仅仅只能说明液晶技术上的成熟,并不代表它在市场上的成熟。
很多普通家庭现在的确会更加注重性价比,选择当前更实惠产品而放弃选择拥有最新技术的产品。
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推动,大多数的这类消费者会被时代所“和谐”,不得不接受LED时代。
就拿活生生的例子来说吧,液晶电视已经代替原有的CRT,市场上现在很难买到老式的CRT 电视了,这就是你不得不接受液晶电视的原因。
话说回来,LED是有它的优势,只是由于价格方面原因,没在消费群体中立刻普及罢了。
下面笔者决定向大家详细解释LED的原理及优势。
LED背光源技术细谈——LED原理目前的液晶电视,从原理上看,液晶显示设备有些像是街头那些广告灯箱,背后的光源经过一定扩散,均匀地照射在绘有画面的透明胶片上,从而透射出亮丽的画面。
液晶板就像是那层胶片,但是其中的画面是会变的。
传统的液晶显示设备都采用CCFLS(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作为光源,虽然名字很专业,但我们把它理解为家里用的日光灯,但是灯管非常细。
背光源(Backlight)原理及简介背光背光源(Backlight)原理及简介背光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所谓背光源(BackLight)应该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
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源的发展可以追朔到二战时期。
当时用超小型钨丝灯作为飞机仪表的背光源。
这是背光源发展的初始阶段。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背光源已经成为电子独立学科,并逐步形成研究开发热点。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
受液晶显示器的市场拉动,背光源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须要藉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
背光源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外,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块的3-5%,所消耗的电力更占模块的75%,可说是LCD模块中相当重要的零组件。
高精细、大尺寸的LCD,必须有高性能的背光技术与之配合,因此当LCD产业努力开拓新应用领域的同时,背光技术的高性能化(如高亮度化、低成本化、低耗电化、轻薄化等)亦扮演着幕后功臣的角色背光源是提供LCD面板的光源。
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组成。
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
目前主要有EL、CCFL 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则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底背光式)。
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为目前背光源发展的主流。
电致发光(EL)背光源体薄量轻,提供的光线均匀一致。
它的功耗很低,要求的工作电压为80~100Vac,提供工作电压的逆变器可把5/12/24Vdc的输入变换为交流输出。
但EL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有限(在50%亮度条件下的平均使用寿命为3000~5000小时,在更高的亮度水平上使用寿命将大为缩短),因此,理想的EL背面照明用逆变器允许输出电压和频率随着EL灯泡的老化而增加,从而延长采用EL的背面照明光源的显示器的有效使用寿命。
LCD液晶屏背光的分类及特点
众所周知LCD液晶玻璃本身不具有发光功能,所以在组装LCD液晶模组时会在液晶玻璃的背面加上一层背光板来提供光源,都知道背光的重要性但是真正了解的人却很少,今天由液晶屏厂家的小编来介绍
背光的工作原理是将背光的点光变为面光的形式
LED背光应用与液晶屏上根据光源分部位置不同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底背光)
侧光式:是将线性光或点状光源设置在经过特殊设计的导光板的侧边做成背光源,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成双边或三边。
侧背光的优点是可以做的很薄,缺点是光源的利用率很低,且是越薄利用率就越低
底背光式:是一个有一定结构的平板式背光源,可以是一个连续均匀的面光源(如:EL 或平板荧光灯),也可以是一个由较多的点光源构成的(如点阵LED或白炽灯背光板等)。
底背光的优点是亮度好,均匀度好,缺点是厚度大,使用的LED灯多,发热比较明显,一般用于低亮的设计,高亮的成本高基本上是不考虑的。
LCD背光源产业及技术摘要依附于LCD的背光源产业随TFT-LCD产业蓬勃发展而兴旺发达,本文简述背光源的技术、应用、产业现状和前景,并对介入此行业的要点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背光源背光模块导光板冷阴极荧光灯一、前言由于LCD面板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必须在LCD面板上加上一个发光源,方能达到显示效果,背光模块(Backlight)即是提供LCD显示器产品中一个背面光源的光学组件,简单来说,背光模块即为LCD显示器的一个关键零组件,因此,是依附于下游LCD显示器的非标准化产品。
见图一。
背光源的发展可以追朔到二战时期。
当时用超小型钨丝灯作为飞机仪表的背光源。
这是背光源发展的初始阶段。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背光源已经成为电子独立学科,并逐步形成研究开发热点。
目前,背光源的主要产品种类有:发光二极管(LED)、卤钨灯、电致发光(ELD)、冷阴极荧光灯(CCF)、阴极发射灯(CLL)和金属卤化物灯等。
其中工艺成熟,性能稳定,并在彩色液晶显示器(TFT-LCD)上普遍使用的背光源是冷阴极荧光灯。
图一背光源产业链示意图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
受液晶显示器的市场拉动,背光源产业,将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所以,加快背光源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进程,是摆在我国技术界和实业界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二、光源技术简介及应用依据背光源的出现年代,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安装位置,发光形态,发光功率以及发光亮度等,将背光源技术划分为四个时代。
目前正在朝着亮度5000-7000cd/平方米,寿命可达10万小时的第五代平板荧光灯方向过渡。
然而,TFT-LCD背光源的主流产品还是冷阴极荧光灯(CCF)。
荧光灯的发光功率很高,其寿命可长达2万小时,这无疑是现阶段TFT-LCD较理想的背光源。
背光源是提供LCD面板的光源。
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组成。
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