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跌倒坠床的品管圈
- 格式:ppt
- 大小:10.43 MB
- 文档页数:96
品管圈在预防患者跌倒坠床警示标识中的应用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对跌倒坠床警示标识的认知率。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对科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按照活动步骤开展相关质量改进。
结果:经品管圈活动,将防范措施未落实的例数由改善前的31例下降到改善后的15例,患者不知道相应防范措施的例数由16例下降到7例,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提高了患者的知晓率及护士落实措施的执行率,提高了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签:品管圈;预防跌倒坠床;警示标识品管圈(quality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小集团[1]。
2013年8月---10月,我科开展了以提高患者对跌倒坠床警示标识知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
通过各项措施措施使患者对警示标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提升了科室的护理质量。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方法。
1.1-2成立品管圈及选定主题召开品管圈会议,12名圈员们根据科室存在的问题经过头脑风暴列出了5项待选主题,并对待选主题打分,最终确定了以“提高患者对跌倒坠床警示标识的知晓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1.3 计划拟定针对此次活动制定了计划表,时间段从2013年7月------2013年12月,分为九大步骤。
1.4现状调查圈员们在2013年8月4日-----8月15日利用自制查检表对跌倒坠床警示标识进行检查,共95例。
其中缺陷例数:防范措施未落实31例,患者不知道相应的防范措施16例,患者不了解高危项目的含义9例,未向病人解释警示标识含义4例,资料收集不完整2例,标识放置时间〉4小时2例。
通过分析得出警示标识知晓率低的原因主要有:1.不知道警示标识作用,2.护士未落实标识中的措施。
1.5设定目标:防范措施未落实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百分值*圈能力=31-31*73.4%*64%=16(原来有31例有问题。
目标是控制在16项以内)。
患者是否知道警示标识的相应措施目标值:通过计算,目标值=8(之前100例有16例不合格,现在的目标是100例中有8例以内不合格)。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中的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5-10-21T15:23:43.940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作者:程丽[导读]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知识知晓率,降低了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程丽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010050【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提高住院老年患者及家属对跌倒坠床知识的知晓率”为主题,对呼吸科住院患者的跌倒事件进行现状调查,采用头脑风暴法及鱼骨图分析法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将呼吸科住院患者及家属对跌倒坠床知识知晓率提高到79%,制定对策,组织实施,并运用 PDCA管理方法进行效果评价与改进。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之前的 2.63%降至 0.93%,患者及家属对跌倒坠床知识知晓率由50%提高到 89.9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知识知晓率,降低了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关键词】品管圈;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中图分类号】R197.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620-02品管圈(QCC)于1962年由日本科技联盟建立,是指由工作场所相同、相似的人员自发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活动团队,运用条脑风暴法,按照一定的活动步骤,运用品管圈工具及手法,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题目来源是最迫切解决的问题,2013年12月-2014年5月发生不良事件中跌倒占25例,患者身体及心理受到不同程度伤害,部分患者延长了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费用,同时降低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极大影响了医疗质量和患者对医疗的信赖[2]。
2014年6月圈员们应用头脑风暴确定了4个待解决的问题,依据患者安全指南、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等内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及文献,应用优先次序矩阵表,通过加权评分最终确定“提高住院老年患者及家属跌倒坠床知识知晓率”为本次品管圈改善的主题,临床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运用一、品管圈活动的定义品管圈活动是一种以圈子为单位进行改进活动的质量管理方法。
它是由日本企业家矢吹丰在上世纪50年代引入日本的。
品管圈活动以员工自发参与、小组协同合作、问题发现和解决为核心,通过实施改善活动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品管圈活动通常包括确定目标、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制定对策、实施改进和评估效果等步骤。
品管圈活动强调通过小范围的改进来推动整体质量的提升,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1.确定目标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
医疗机构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和团队共同参与,明确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重要性,制定降低跌倒坠床率的具体目标和计划。
目标的确定需要充分调研和数据支持,以确保目标是可行的和可衡量的。
需要明确参与品管圈活动的具体人员和团队,以及各自的责任和角色。
2.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是品管圈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的基础。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日常记录、调查问卷、医疗信息系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跌倒坠床的时间和地点、跌倒坠床的原因和损伤程度等。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3.分析问题品管圈活动强调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对于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也是如此。
医疗机构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和团队共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发现导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主要问题。
问题的分析需要全面深入,包括患者个体因素、环境因素、护理措施、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需要重视员工的实际经验和见解,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制定对策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对策,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对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建议,形成可行的方案和计划。
对策可以包括改善护理设施和设备、加强患者的宣教和告知、优化护理流程和制度、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措施。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运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住院患者的安全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跌倒坠床是导致住院患者意外伤害和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住院患者因跌倒坠床而导致受伤甚至死亡。
如何有效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成为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的医疗管理中,预防跌倒坠床主要以单一的措施为主,如依靠护栏、护士提醒等。
这些单一措施往往难以全面防范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
有必要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从根本上提升预防跌倒坠床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评估其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推广和实施策略。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现有的跌倒坠床管理模式带来新的启示和改进,提升住院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运用,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对品管圈活动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入探讨,明确其在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机制。
同时,本研究旨在总结品管圈活动如何有效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并通过对现有研究和实践案例的分析评估,确定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出具体的推广和实施策略,促进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为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是医疗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跌倒坠床不仅会给患者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伤害,也会增加医疗机构的医疗负担、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
品控圈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品控圈活动,可以实现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协作和沟通,促进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提高各项工作的执行效率和质量,从而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因此,探讨品控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