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69.79 KB
- 文档页数:51
2014 学年第 2 学期函授 13化学工程(专升本)专业《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4课时/次共10次 40课时教师:教研室:§1 第一章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教学目的:掌握优质固体燃料气化、气态烃蒸汽转化、重油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的基本原理;原料和工艺路线;主要设备和工艺条件的选择;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教学重点:优质固体燃料气化、气态烃蒸汽转化、重油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
教学难点: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新课内容:第一节固体燃料气化法一、概述固体燃料(煤、焦炭或水煤浆)气化:用氧或含氧气化剂对其进行热加工,使碳转变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气化所得的可燃气体称为煤气,进行气化的设备称为煤气发生炉。
二、基本概念1、煤的固定碳;固体燃料煤除去灰分、挥发分、硫分和水分以外,其余的可燃物质称为固定碳。
2、煤的发热值:指1公斤煤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3、标煤:低位发热值为7000kcal/kg的燃料4.空气煤气:以空气作为气化而生成的煤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氮(50%以上)及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气。
5.混合煤气(发生炉煤气):以空气和适量的蒸汽的混合物为气化剂生成的煤气,其发热量比空气煤气为高。
在工业上这种煤气一般作燃料用。
6.水煤气:以蒸汽作为气化剂而生成的煤气,其中氢及—氧化碳的含量高在85%以上,而氮含量较低。
7.半水煤气:以蒸汽加适量的空气或富氧空气同时作为气化剂所创得的煤气或适当加有发生炉煤气的水煤气,其含氮量为21—22%。
三、气化对煤质的基本要求(1)保持高温和南气化剂流速(2)使燃料层各处间一截而的气流速度和温度分布均匀。
这两个条件的获得,除了与炉子结构(如加料、排渣等装置)的完善程度有关外,采用的燃料性质也具有重大影响。
1水分:<5%2挥发份:<6%煤中所含挥发分量和煤的碳化程度有关,含量少的可至I一2%,多的可达40%以上。
它的含量依下列次序递减: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焦炭3灰份:15-20%灰分中主要组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钙和氧化镁等无机物质。
能源化工工艺学课件是关于能源化工工艺学的教学资料,涵盖了能源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能源化工工艺学是一门研究能源转化和利用过程中化学反应和工程问题的学科,主要关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能源化工工艺学课件内容包括能源化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反应工程、分离工程、材料科学和环境工程等方面,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能源化工工艺学知识和技能,为未来能源化工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捉升口我2014学年第2学期函授13化学工程(专升本)专业《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4课时/次共10次40课时教师:________________教研室:______________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捉升口我§ 1 第一章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教学目的:掌握优质固体燃料气化、气态炷蒸汽转化、重汕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的基本原理:原料和工艺路线:主要设备和工艺条件的选择;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教学重点:优质固体燃料气化、气态炷蒸汽转化、重油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
教学难点: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新课内容:第一节固体燃料气化法一、槪述固体燃料(煤、焦炭或水煤浆)气化:用氧或含氧气化剂对其进行热加工,使碳转变为可姻性气体的过程。
气化所得的可燃气体称为煤气,进行气化的设备称为煤气发生炉。
二、基本概念1、煤的固定碳;固体燃料煤除去灰分、挥发分、硫分和水分以外,其余的可燃物质称为固定碳。
2、煤的发热值:指1公斤煤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3、标煤:低位发热值为7000kcal/kg的燃料4.空气煤气:以空气作为气化而生成的煤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氮(50%以上)及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气。
5•混合煤气(发生炉煤气):以空气和适量的蒸汽的混合物为气化剂生成的煤气,其发热量比空气煤气为高。
在工业上这种煤气一般作燃料用。
6. 水煤气:以蒸汽作为气化剂而生成的煤气,英中氢及一氧化碳的含疑高在85%以上,而氮含量较低。
7. 半水煤气:以蒸汽加适疑的空气或富氧空气同时作为气化剂所创得的煤气或适当加有发生炉煤气的水煤气,其含氮量为21—22%。
三、气化对煤质的基本要求(1)保持高温和南气化剂流速(2)使燃料层各处间一截而的气流速度和温度分布均匀。
这两个条件的获得,除了与炉子结构(如加料、排渣等装置)的完善程度有关外,采用的燃料性质也具有重大影响。
1水分:<5%2挥发份:<6%煤中所含挥发分量和煤的碳化程度有关,含量少的可至I 一2%,多的可达40%以上。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1011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英文名称: Chemical Technology课程类型: 专业课总学时: 70 讲课学时:70 实验学时:化工见习,时间为8-10天学 分: 4适用对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性质主要是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的概貌及发展方向,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流程及工艺条件等,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1、重点分析和讲述生产工艺中反应和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
2、主要讨论工艺路线、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及废物处理等问题。
3、通过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工艺的主要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科学管理打下牢固的化学工艺基础。
(二)重点、难点:1、重点讲解典型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反应特性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方法、流程安排、工艺条件等内容。
2、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盘考虑能量综合利用、三废治理及后续产品生产等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化工工艺学》课程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等课程为基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所以应该安排在这些课程之后。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六章三废治理化学工业是对环境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化学处理和转化加工的生产部门,其产品和废弃物从化学组成上讲都是多样化的,而且数量也相当大。
这些废弃物在一定浓度以上大多是有害的,有的还是剧毒物质,进入环境就会造成污染。
有些化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引起一些污染,甚至比生产本身所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更为广泛。
化工生产中废弃的污染物一般随废水、废气排出,或以废渣的形式排放(即所谓的“三废”),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同一种污染物的排出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往往以蒸汽的形式排出,但也有在废水中排出的;在废水中常含有重金属离子,但重金属也可以作为粉尘随废气排出,或者混在废渣中排出。
污染物排入环境中,造成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是相互联系的。
污染物在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之间不断地时行互相迁移、循环。
大气污染物质可以通过若干途径(如自然沉降、降雨雪降落等)转移到水体和土壤,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又可以挥发逸出。
污水把污染物质带入土壤,而土壤中的一些污染物又可以随水渗透到水域中去。
废渣也能随风飘扬,扩散到大气和水域。
三废的产生和监控第一节三废及其治理原则一、化工三废的产生、分类及特点(1)化工废弃物的分类。
化学工业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按聚集在一起时的状态来分类,也可按它们被处理和利用的办法来分类。
其中最常用且又合理的是按聚集状态来分类,即将废弃物分为固体废物、液体废物和气体废物三大类,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三废”。
固体废物,这是些成粉末状、灰状、块状或凝固状的废物。
属于这一类的有:残渣,灰渣,飞灰和烟灰,塑料丢弃物,废橡胶,选矿后留下的含金属的矿渣,有腐渣的有机物等。
液体废弃物大都是些被污染的水体或其它废溶液,其中溶有盐类、碱类、酸和有机物,也包括分散的“油”液和含有悬浮的颗粒状杂质。
属于这一类的主要是生产中排出的废水或用过了的有机溶剂和有机液体。
《化工工艺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1学期)课属院系:化工新材料工程学院课程代码: 1101107制定人:傅丽制定时间: 2014.09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一、课程信息(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课程代码: 1102025课属院系:化工新材料工程学院制定者:傅丽批准人: 靳庆华(二)基本信息学分: 6 学时96 教学对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大二学生课程属性:专业拓展课程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先修课程:化工制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单元操作后续课程:二、教学对象分析《化工工艺学》面向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开设。
大二学生思维较活跃,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动手能力强,已掌握必要的基础化学、高等数学、化工单元操作等知识基础,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对于《化工工艺学》的理论学习任务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仍存在少数学生基础不牢,学习积极主动性差的现象。
针对这一特殊学情,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将理论推导简化,以设备操作为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设计指导思想本课程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工作工程为主线,融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一体,突破学科体系模式,以典型化工工艺为载体,将相关的管理技术、设备维护、工艺操作和工艺平价合理整合。
校企合作共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采用综合化、项目化的设计方法,结合对企业需求的调研,将教学内容划分为9个项目。
每个项目均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工学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每个任务实施时,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利用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
化工工艺学教案第 1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化工工艺学》课程的发展、性质、地位和作用;2、了解化学工业的发展史、范畴、分类和特点;3、熟练掌握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中的三个基本概念;4、了解化学工艺学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化学工业发展的现状。
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工艺学的任务、特点以及三个基本概念: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内容……………………………………0.5学时二、概述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分类……………………………0.5学时三、概念、任务、三个基本概念……………………………………0.5学时1、转化率2、收率3、选择性四、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0.5学时五、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手段、师生互动:板书采用总题双栏设计,左栏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作笔记,右栏为课外补充的知识点以扩大信息量,重点难点突出用彩色笔书写。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主要参考资料1、黄仲九《化学工艺学概论》2、林世雄《石油炼制工程》上册3、廖巧丽、米镇涛《化学工艺学》课后自我总结分析1、化工工艺课属于化工的专业课,是与实际紧密相连的课程,实际的经验十分重要,可以让学生对该课充满兴趣,要用大量化工操作的实例吸引学生。
2、提出总体学习的要求和该课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
教案(课时备课)第 2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化学矿资源的分布、产量、特点与应用;2、熟练掌握煤资源的来源、储藏量与加工方法;3、掌握天然气资源的分类,现状分布与主要用途。
重点难点重点:煤化工的应用,现代新兴的煤资源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ξ2 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2学时2-1 化学矿1、分布与产量2、用途与特点2-2 煤资源1、定义2、分类特点2-2 煤资源加工方法2-3 天然气天然气干气、湿气主要用途:用燃料(西气东输)教学方法、手段、师生互动:采用幻灯与板书相结合教学,重点难点用板书突出教学,课堂教师提问和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
能源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能源化工工艺学英文名称:EnergyChemicalTechnology课程编码:x3031051学时数:32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一、课程简介《能源化工工艺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课程主要内容讲授能源化工产品生产以及能源洁净化利用相关工艺过程及工艺计算。
课程内容包括清洁燃油规范、高辛烷值组分的生产、石油产品精制与油品调和、烃类热解制乙烯、C二——C5的利用、重整制芳烃、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合成气及氢气的制取、费托合成制液体燃料以及能源化工工艺计算。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能源化工生产有着系统而规范的了解。
能让学生掌握能源化工生产与加工转化方面的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清洁燃油规范及可替代能源1、基本要求(1)了解清洁燃油规范的发展史(2)了解国内外清洁汽油规范及现状(3)了解国内外清洁柴油规范及现状(4)了解可替代能源及发展现状(5)了解能源化工工艺学课程体系2、重点(1)清洁燃油规范的发展(2)能源化工工艺体系(二)高辛烷值组分的生产1、基本要求(1)掌握烷基化反应及工艺过程(2)掌握异构化反应及工艺过程(3)掌握高辛烷值醚类的反应及工艺过程2、重点高辛烷值组分的生产(三)石油产品精制与油品调和1、基本要求(1)了解石油产品的酸碱精制(2)了解轻质油品脱硫醇工艺及原理(3)熟悉炼厂气脱硫工艺过程(4)掌握油品调和原则和规律2、重点油品调和规律及基本原则(四)烃类热解制乙烯1、基本要求(1)了解烃类裂解制烯烃的意义(2)掌握烃类裂解反应及机理(3)熟悉裂解原料及工艺条件(4)掌握管式裂解炉及裂解工艺流程(5)掌握裂解气的净化(6)了解裂解气的压缩机制冷系统(7)了解裂解气的分离方法及深冷分离(8)了解裂解气的主要工艺设备(9)了解乙烯的应用2、重点(1)烃类裂解反应及机理难点(2)裂解原料及工艺条件(3)裂解工艺流程裂(4)解气的分离方法3、难点裂解反应、机理、工艺及应用(五)C2-C5的利用1、基本要求(1)了解C2产品及其应用(2)了解C3产品及其应用(3)了解C4-C5产品及其应用2、重点C2产品及其应用3、难点C2产品及其应用(六)催化重整制芳烃1、基本要求(1)掌握催化重整过程的化学反应(2)掌握重整催化剂(3)了解重整催化原料及其预处理(4)掌握催化重整工艺(5)了解重整反应器2、重点(1)催化重整过程中的化学反应(2)重整催化剂(3)重整制芳烃3、难点重整制芳烃(七)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1、基本要求(1)了解溶剂油脱沥青(2)了解溶剂精制(3)了解溶剂脱蜡(4)了解白土精制(5)了解润滑油加氢技术2、重点润滑油脱氢技术(八)合成气及氢气的制取1、基本要求(1)了解天然气制合成气(2)了解煤制合成气(3)了解生物质生产合成气(4)掌握合成气净化过程(5)掌握一氧化碳变换工艺(6)掌握氢气的生产2、重点(1)合成气净化(2)氢气的生产(九)费托合成及液体燃料制取1、基本要求(1)掌握费拖合成反应(2)掌握费拖合成反应器(3)掌握费拖合成工艺过程(4)了解甲醇制汽油工艺(5)了解二甲醚工艺(6)甲醇制低碳烯烃(7)合成气制低碳烯烃工艺2、重点(1)合成气、甲醇、二甲醚、低碳烯烃过程转化(2)费拖合成反应及工艺3、难点费拖合成至液体燃料(十)能源化工过程工艺计算1、基本要求(1)掌握原油精馏塔工艺计算(2)掌握延迟焦化过程工艺计算(3)掌握反再系统工艺计算(4)掌握重整反应器工艺计算2、重点反再系统工艺计算费拖合成反应及工艺四、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五、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讲授以实际炼油生产过程为对象带动教学,深入分析典型的清洁燃油生产工艺过程,让学生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第一章化工工艺学概论第一节化学工业的发展简史一、古代的化工生产技术和人们对工艺的认识远古时代,人们需要各种生产用具、劳动工具以及对付动物和敌人的各种武器。
为了盛载水或食物,人们用粘土制成了一种容器,但肯定漏水i由于火坑的启示,经过烧结试验,把它变成不漏水的陶器。
人们把天然的矿石烧炼出了铜、铁、锡、铅等,尽管并不知道它们后来在化学元素的周期表中排在什么位置上,但已经能给他们命名,并知道其大体性能。
金霭劳动工具的使用,使冶金业得到发展,人们把不同金属一起熔铸得到各种合金。
把动物的支张变成不会腐败的皮革,可以裹身御寒,也可以当成护身的盔甲。
用植物漂染,从指甲到饰物到衣服。
把粮食或其它植物霉变发酵酿出了酒、酱油、醋等生活用品。
这样人们在生活和劳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认识了物质变化的知识。
他们是人类最早的化工工程师,冶金、陶瓷、酿造、制革和漂染,成了人类早期的化学工业。
尽管现代我们已经把它们划人冶金和轻工业的范畴,但从定义上看,仍然是人类早期的化工工艺。
.1.陶瓷大约五六千年以前,在东方这块土地上,远古的中国人无论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青藏高原东部或海边,都会用粘土烧制陶器,他们有选择地选用当地的泥土为原料。
这些泥土通常含Si02较丰富,还有.A1203和Fe203,南方人烧的陶器和中原一带人以及齐鲁大地上烧的陶器不尽相同。
几千年后西方有些好奇的人或学者来到景德镇,询问当地人民烧制陶瓷器的粘土取自何处,人们随手一指:“就是那个高山岭上的土”,外国人把它写成“Kaolin”,译音为高岭,或写成bolus alha,意为合金式的粘土或粘土合金或译为色彩斑斓的土,或写成China。
clay,干脆叫中国粘土。
我们又翻回成汉语,叫“高岭土”。
后来人们对制陶的原料逐步提高了认识,不是什么土都可以烧陶,而且有些地方已经把粘土淘洗,去除一些Na20或A1203、№03等金属氧化物,使原料中的Si02含量富集,烧出更细腻的陶器,当时称为“白陶”,商代由贵族使用。
(能源化工行业)化工工艺学教案化工工艺学教案(无机部分)学院、系: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任课教师:赵风云授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学分:课程总学时:64 课程周学时: 42008年9月2日合成氨教学进程河北科技大学教案用纸河北科技大学教案用纸第一章绪论一、氨的发现与制取氨是在1754年由普里斯特利(Priestey)发现的。
但直到本世纪初哈伯(Haber)等人才研究成功了合成氨法,1913年在德国奥保(OPPau)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合成氨厂。
1909年.哈伯用俄催化剂,在17.5-20.0MPa和500-600温度下获得6%的氨,即使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氢氮混合气每次通过反应器也只有小部分转化为氨,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哈伯提出氨生产工艺为(1)采用循环方法;(2)采用成品液氨蒸发实现离开反应器气体中氨的冷凝分离,(3)用离开反应器的热气体预热进入反应器的气体,以达到反应温度。
在机械工程师伯希(Bosch)的协助下,1910年建成了80g。
h-1的合成氨试验装置。
1911年,米塔希〔M心asch)研究成功了以铁为活性组分的氨合成催化剂,这种催化剂比饿催化剂价廉、易得、活性高且耐用,至今,铁催化剂仍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1912年,在德国奥堡巴登苯胺纯碱公司建成一套日产30t的合成氨装置。
1917年,另一座日产90t的合成氨装置也在德国洛伊纳建成投产。
合成氨方法的研究成功,不仅为获取化合态氮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且也促进了许多科技领域(例如高压技术、低温技术、催化、特殊金属材料、固体燃料气化、烃类燃料的合理利用等)的发展。
二、合成氨的原料空气:氮气的来源水:氢气的来源。
燃料:天然气、煤、焦炭、石油炼厂气、焦炉气、石脑油等是氢气来源的原料。
三、合成氨的主要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分类合成氨的生产过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是原料气的制备。
制备含氢和氮的原料气可同时制得氮、氢混合气。
氮气主要来源于空气。
用空气制氮气,多用以下两种方法:1、化学法:在高温下,以固体燃料煤、焦炭) 液体烃和气体烃与空气作用,以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剩下的氮即可作为氮氢混合气中的氮。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工艺流程。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工反应器及其操作条件优化。
•熟悉化工过程中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
•学习化工过程中的物质传递、热量传递和压力传递的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化工流程、计算反应器参数等。
•具备化工过程模拟和优化能力,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艺模拟。
•具备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化工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化工工艺学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追求,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工工艺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化工工艺学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化工过程中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
2.化工反应器及其操作条件优化:包括不同类型的化工反应器及其特点,反应器操作条件的优化方法。
3.物质传递:包括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传递速率和阻力的概念,以及物质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传递速率的影响。
4.热量传递:包括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传递速率和阻力的概念,以及热量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传递速率的影响。
5.压力传递:包括压力传递的基本原理、传递速率和阻力的概念,以及压力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传递速率的影响。
6.化工实验:进行化工实验操作,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2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3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4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5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6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7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8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9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1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2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2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3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4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5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6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7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