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研究受人类干预或破坏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规律及机理,并应用生物学理论和方法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是环境科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对象:人类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水体富营养化: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物质进入水体中,使水体中藻类等富有生物旺盛繁殖,从未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的现象。淡水发生“水华”,海水发生“赤潮”

3、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4、诱发突变:是变异的一类,泛指利用各种物理化学诱变因素,人为引起细胞内(或病毒粒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变化。

5、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6、基因工程:将一种生物DNA某个遗传密码片断连接到另外一种生物DNA链上,将DNA重组,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基因得以表达,就可按照人类愿望,设计出新遗传物质并创造出新生物类型的生物科学技术。

7、土壤修复: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入目的菌株,甚至构建的特殊降解功能菌,加入到受污染的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

8、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9、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其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行为毒性:当一种污染物或其他因素(如温度、光照、辐射)使得动物一种行为改变超过正常变化的范围。

10、环境激素: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的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

11、共代谢: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才能进行的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12、生物标志物:用于监测和评价能够导致生物有机体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改变的化学污染物。

13、生物测试: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4、活性污泥: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

15、生态工程:人工设计的、以生物种群为主要结构组分、具有一定功能的、宏观的、人为参与调控的工程系统。

16、生物修复:利用生物将土壤、地表及地下水或海洋中的危险性污染物现场去除或降解的工程系统。

17、生物浓缩系数: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同它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比值,可用以表示生物浓度的程度。

18、抗氧化防御系统:在长期进化中,需氧生物发展防御过氧化损害的系统

19、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流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20、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与机体接触,其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强度远远超过它们分别单独与机体接触时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总和。

21、蓄积毒性作用: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对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

22、指示生物:是指环境中队某些物质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

23、BOD: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即生化需氧量。

24、生物降解:复杂的有机物质被生物降解成为低分子量产物的过程

25、分批培养:指的是一次投料一次接种一次收获的间歇式培养方式。分批培养所培养的细胞,通常是经过停止期、对数期、静止期的生长过程。将静止期的细胞移植于新的培养基中再反复继续生长循环。在分批式培养过程中,可分为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平稳期和衰退期等五个阶段。

26、微生物变异:指微生物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引起遗传物质机构和数量的改变,即遗传型的改变,导致微生物子代的表型特征发生较大的差异。其特点是在群体中只以极低的几率出现,性状变化幅度大,而且变化后的新性状是

稳定可遗传的。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

生物迁移

2、污染物在水体中转化的主要途径有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

生物降解作用。

3、环境污染物透过生物膜的生物转运过程,主要分为被动转运、特殊

转运和胞饮作用三种形式。

4、大多数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吸收、消化管吸

收、皮肤吸收三条途径。

5、污染物对生物的不利影响最先作用于细胞膜。

6、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导致的生物化学变化包括:防护性反应和非防

护性反应。

7、酶抑制作用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抑制作用两大类。

8、多种化学污染物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

作用和拮抗作用 4种类型。

9、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

环境物理效应

10、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包括:自然界释放、人类活动过程中的无

意释放和人类活动过程中故意应用。

11、环境中微生物对金属的转化,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和甲基化作

12、环境激素主要包括天然激素和合成激素、植物雌激素、和具

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质等三类。

13、影响生物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和不

同的实验室。

14、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有:水污染的细菌学监测;浮游生物监测

法;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法和微型生物群路监测法。

15、污染物对群落的影响表现在:污染物可导致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改

变。

16、环境污染的“三致作用”是指环境污染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

畸和致突变的作用。

17、毒性试验常用参数EC50和IC50分别表示能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