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想北平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9.98 KB
- 文档页数:2
老舍作品《想北平》赏析老舍作品《想北平》赏析【一、老舍作品《想北平》原文】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这不但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可是我说不出来!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散文《想北平》赏析郭晓芳 09汉(1) 20093007老舍是一位“北京味儿”很浓的作家。
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从1899年出生到1966年出世,老舍一生中有四十二年是在北京度过的。
他最有影响的作品,如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都是用北京话写的,也是以北京为题材的,具有浓厚的北京味儿。
通过对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心理特点真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社会民俗风情画。
《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这篇短小的散文中作者用朴实而又真挚的话语描写出了他对北京那种亲如母亲的感情。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胸有成竹的说倘若以北平为背景搞创作他是不至于害怕的。
但就如何表现北平,作者又觉得很为难:“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得太少了”,他又不愿单纯的只“凭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不知道的”。
但这两者并不是矛盾的,正是因为老舍先生太爱北平,所以才会忧心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北平的名胜风景太少了,担忧会因此而无法将北平的种种:古迹、风景、历史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怕埋没了北平的种种好处。
第二段一开头作者就情不自禁地说道:“我真爱北平。
”但他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说不出”三个字,在文章中中多次出现,反复强调,让人读于此,忍不住要闭上眼睛用心去体味老舍先生对北平那种“说不出”的爱。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没有把他对北平的感情看是对一座城的热爱,而是把它缩小化:把它看作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并且指明这种爱不在于各种枝节形式,而在于心灵的感受。
北平这个地方,有与他心灵相粘合的历史,是他梦中的牵挂,那种思念是戒不掉的。
所以第三段中作者渴望自己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灵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紧接着又感叹强调他不是诗人,正因为他不是诗人所以他道不出他心中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我想老舍先生并不是并不是达不到诗人的高度,他只是想用一种平凡朴素的文字来诠释他对北平的感情和热爱。
句句写真字字含情——老舍《想北平》赏析句句写真字字含情羁旅在外,思念故土,这是人之常情。
老舍的《想北平》以其平淡的笔触,为读者描写了一个属于作者自己的“北平”,表现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文章开始,作者连续用了四个“说不出”表达了对北平的爱。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说不出。
”“可是我说不出来!”“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 这里作者反复强调“说不出”,说明爱而不可名,其实正是一种独特的写作方法,他不愿意重走以往文人抒写思念之情的老路,而是独辟蹊径。
为表达自己对北平的爱,将北平比喻成自己的母亲,这样的比喻看似普通,却把对北平深沉的爱展袒露了出来,足见北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高,比喻愈深,感人愈切。
可是,北平作为一个文化古城,历史久远,面积甚大,可写的内容很多,倘若写出他的全部恐不现实,写出他的某一个细节,又觉“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那么,写北平要写什么?作者把自己对北平的爱定位在“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上,即属于自我“心中的北平”。
这就把偌大的北平风景压缩在一个“点”上,北平是作者心中的北平,作者心中的北平是最美的,理所当然是作者最喜爱的。
究竟北平美在什么地方?他有哪些特点?作者将北平与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作比较,从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平的好处。
欧洲四大都城虽是驰名世界,但与北平相比却有着明显的缺陷。
北平有着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的优点:胡同院落有树木,建筑四周有空闲,墙上墙根长着牵牛茉莉,再加上乡下人从四面八方运来的瓜果蔬菜,他与乡村间几乎没有距离。
此外,北平虽是大都市,内无冒烟工厂,外与园林菜圃相连,既保住了乡野的幽静,也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清爽宜人,生活在这样的城市轻松、舒畅,没有窒息的感觉,难怪老舍不禁“要落泪”,禁不住深情呼唤:“真想念北平呀!”作为一篇抒情散文,《想北平》语言通俗、简洁、亲切,通篇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文中将北平比作母亲,这样的比喻虽是妇孺皆知,但咀嚼之后却感到饱含深情,这正是作者对北平爱的体现。
老舍《想北平》赏析
《想北平》赏析
《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平,老舍觉得很难:“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他又不愿“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
如果只是机械的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有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出“我的北平”,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他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表明北平与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的关系,表达“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作者爱北平的理由:整体感觉:动中有静,复杂而有边际
布置:在人为之中显自然
物质上:花多菜多果子多
环境:使人更接近自然
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
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老舍散文《想北平》及其赏析想北平设若让我写一本,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这不但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可是我说不出来!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想北平课文鉴赏想北平课文鉴赏《想北平》是老舍创作的文学作品。
作者身处异地,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想北平课文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语篇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3段):写自己对北平难以言传的热爱与思念。
第1小节作者交待自己对如何写北京的考虑。
第2、3两小节正面反映作者对北京特殊的爱。
第二部分(4—7段):通过对比等方法写出北京的特点,以此表达作者对北京的喜爱。
第三部分(第8段):用直接抒发想念北平的感情作结。
【语篇脉络梳理】爱北平但说不出来(1—3)动中有静(4)人为之中显自然(5)宁静和布置匀调想北平颂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6)景致美(7)物产丰富、贴近自然再次表达对北平的思念之情(8)语篇品读一、重点语段品读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4段):写自己对北平难以言传的热爱与思念。
第1段:写自己对北平的特殊感情。
[品味]“我的北平”打上了非常个人化的印记。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独特感情。
[体会]先比较把北平作为小说背景和直接写北平的不同,再说自己知道的少,以便引出下文爱北平但“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
第2段:抒写自己对北平“要说而说不出的爱”。
[品味]开头两句点明本段中心。
接下来以爱母亲但无法言传作类比,说明这种爱源自内心、现诸行动,很难用语言或文字表达。
“ 我所爱的北平。
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表明作者爱的是整个北平,不光是地域,还包括历史文化内涵。
这一点是难写的,也是作者将在下文写的。
“ 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与《我心归去》中“故乡比任何旅游风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有更深广的内涵,更朴实明白的表达。
举重若轻,真正是大师的语言。
反复说“说不出”,是因为作者对北平爱的深沉,虽然“说不出”,但将自己的心完全地融入。
[体会]通过他与故乡亲如母子的关系,写出他对北京的无限眷恋。
想北平课文分析【文本分析】《想北平》是一篇散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是“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中“漂泊的旅人”板块中的第一篇。
这一板块中的文章重在阐释人与故乡之间的关系。
本文作者老舍先生运用质朴流畅的语言,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来描写自己心中的北平,表现了作者与故乡那亲如母子的关系,传递了对故乡浓浓的相思之情。
文章语言平实中不乏生动,自然中流露真情,特别是其文章中的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和“言有尽而意无情”的散文结尾,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对散文这种文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基本掌握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对散文这种充满情感的文章的兴趣也越来越强。
在散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采用反复朗读、仔细品味语言的方法来达到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并学到如何运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目标阐述】知识和能力1.能够说出文章的语言特色和精妙之处。
2.能够找出文章中何处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主题。
过程和方法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有感情地出声读和快速默读的方法。
2.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能够感受到文章语言中流露出的真挚情感。
2.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眷恋和相思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文章质朴流畅的语言和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在行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主题。
【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国首都北京在建国之前并不叫北京,而有另外一个名字,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对,叫北平。
现在的北京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而那个时候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呢?想必大家也很想知道吧。
下面我们就来一同学习老舍先生的这篇散文《想北平》,看看老舍先生心目中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读完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请几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请同学说说再读之后有什么样的深入体会?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内涵?四、三读课文,说说精彩请三至四位同学读出他们认为的文章写得比较精彩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五、四读课文,赏析精彩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爱”是一首歌——老舍《想北平》情感剖析读老舍的作品,就像听一首传唱于集镇小巷的情歌,绵长得让人伤神,真挚得让人心碎。
《想北平》便是这样一篇表达真爱的文章。
老舍爱北平,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
在他写作的41年里,虽然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
但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
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
如果说这些作品思念北平是间接的,那么,当老舍凝神静思他的北平时,又该如何表达这浓烈的爱意呢?扣问心门——爱在反思中千回百转。
老舍并没有像通常回忆性散文一样,开篇便描绘故乡的山水草木以及风土人情,而是在审视自己对北平的爱之后,郑重地承认:这是一份说不出的爱。
首先,知道得太少无法说。
老舍开篇便说:“要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有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
”如此着笔,一显真挚,二则有自责和遗憾之意。
其次,爱得浓烈无从说。
老舍说:“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是的,爱是个情感词,是兼杂感性和理性的,纸言片语是难以道清言明的。
但老舍还是说了,他在反复的体验中感悟到这种爱正如爱自己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这里作者运用了类比法,将个人的、抽象的情感转化为人人熟悉的、具像的对母亲的爱,其爱的程度不言自明。
再次,言语贫乏无能力说。
老舍似乎在以一种自责的口吻批判自己,责怪自己无法言说这份挚热的情感。
在深沉的反思之后,他捶打着自己的灵魂,并表明了一个热切的愿望:“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他又说:“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然后,他又面带愧色,遗憾地说自己辜负了北平。
其实,老舍并非没有美好的言语,而是诗意地表达了自己对北平的爱。
敞开心扉——爱在倾诉中缓缓流淌。
老舍在经过反复的咀嚼与思忖之后,情感的闸门已经积蓄到不得不开放的时候。
老舍《想北平》赏析《想北平》赏析《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平,老舍觉得很难:“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他又不愿“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
如果只是机械的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有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出“我的北平”,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他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表明北平与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的关系,表达“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作者爱北平的理由:整体感觉:动中有静,复杂而有边际布置:在人为之中显自然物质上:花多菜多果子多环境:使人更接近自然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想北平》老舍的散文有写景、记人、抒情、说文、论事几类,文中细节平凡,语言朴素直白。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在1936年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小品文。
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平。
作者抒写了对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一处景便渗出刻骨铭心的一缕情,他想“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作者描写一景一物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感染着读者,激起共鸣。
老舍是一位“北京味儿”很浓的作家。
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从1899年出生到1966年出世,老舍一生中有四十二年是在北京度过的。
他最有影响的作品,如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都是用北京话写的,也是以北京为题材的,通过对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心理特点真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社会风情画。
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意象的选择细索而真切。
作者选取什刹海的蜻蜓、苇叶上的嫩蜻蜓、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等,这些意象给了人们亲近自然的直觉形象,尽管作者没怎么进行具体的描绘,但是给读者的想象提供了驰骋的舞台,这些简单而常见意象的组合仿佛给人提供了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之美,在这样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里,难怪作者自己就说“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即使就是描写大一点的城市布局,也没有站到一个宏观的角度进行枯燥的描绘,而是采用简单的对比手法,抓住了近处的“院子与树”以及远处的“北山和西山”,简单的几个意象就把“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等特点自然地描绘了出来。
意境的创设清新而自然。
作者在文中说:“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
”这里面究竟包含着怎样的乐趣,作者没再展开细致的描绘,这就给人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这其中不仅只有视觉的景象,不仅有动静的结合,甚至还有几声青蛙的名叫,齐白石的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就只是画了几只小小的蝌蚪,在这里,老舍的语言描绘与齐白石的色彩组合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能不让人叫绝。
浅析老舍的《想北平》
《想北平》是著名作家老舍于1944年出版的散文作品,是他的代
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由多个以北平为例子,发展出去探访这座城市的
想法。
文章首先描绘了北平饱满的街道、三大河和繁花似锦的生活,
反映了文字之美,也反映了老舍对于北平宝贵记忆的珍视;其次,随
着文章的叙述,老舍把他的情感绑在了故乡的每一个角落里,唤起了
人们内心更深处最美好的记忆;最后,老舍用了大量的叙事方式表达
他的感情,用肖像画的形式,把那些熟悉的地方和活动描绘的淋漓尽致,打动了读者的心,令读者可以想象起当时的北平。
《想北平》显示出老舍沉淀与勇气,把具有深刻思想和情感层次的话
语融入他得过的宝贵人生经历,深深打动了广大读者,更加弘扬了文
学精神,让人们重新提升自我和文明,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肯定与喝彩。
老舍散文想北平赏析
【篇一:老舍散文想北平赏析】
为你推荐的美文:
| | | |
:想北平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
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让我单摆浮搁的
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
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
怎样爱?
我说不出。
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语言是不够表现
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
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
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名胜,
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
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
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
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
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
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
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
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
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
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
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
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
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
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
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
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是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
街与住宅区不远。
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北
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
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
使它们成为美景。
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
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
我
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
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
子多。
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墒谴说氐? 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
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
可爱呀。
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
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
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
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
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这就使人
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
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
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
得的吧。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
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