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项目和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38.29 KB
- 文档页数: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如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与传热等;2. 使学生了解化工过程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结构;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方法分析化工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物料和能量平衡计算;2. 提高学生运用图表、数据和实验等方法进行化工过程分析和优化的技巧;3. 培养学生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化工过程模拟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3. 增强学生对化工行业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化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和练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际工程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3. 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流体力学基础:流体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阻力与流动形态;2.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传递与能量平衡;3. 传质与传热:质量传递原理、传热原理、对流传质与对流传热;4. 单元操作原理:流体输送、热量交换、分离操作、反应器设计;5.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物料与能量平衡计算、过程模拟软件操作、过程优化方法;6. 化工案例分析:典型化工过程分析、设备结构介绍、操作参数优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流体力学基础第二周:热力学基础第三周:传质与传热第四周:单元操作原理(一)第五周:单元操作原理(二)第六周: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第七周:化工案例分析与实践第八周:课程总结与评价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流体力学(1-3节)第二章:热力学(4-6节)第三章:传质与传热(7-9节)第四章:单元操作原理(10-16节)第五章: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17-19节)第六章:化工案例分析(20-22节)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保证:1. 紧密结合教材,按照课程目标组织教学内容;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系统掌握化工原理知识。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动和压力降、气液平衡、传质过程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1.掌握流体的密度、粘度、热导率等物理性质。
2.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包括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3.掌握流体流动和压力降的基本理论,包括层流和湍流、管道流动和开放流动等。
4.理解气液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相图、相律和相变换等。
5.掌握传质过程的基本方法,包括扩散、对流传质和膜传质等。
6.能够运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分析流体流动问题。
7.能够计算流体流动和压力降的基本参数,如流速、压力降等。
8.能够分析气液平衡问题,确定相态和相组成。
9.能够运用传质过程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动和压力降、气液平衡、传质过程等。
1.流体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粘度、热导率等,通过实例讲解其测量方法和应用。
2.流体力学基本方程:讲解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
3.流动和压力降:讲解层流和湍流的特性,分析管道流动和开放流动的压力降计算方法。
4.气液平衡:讲解相图、相律和相变换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气液平衡问题。
5.传质过程:讲解扩散、对流传质和膜传质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传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动和压力降、气液平衡、传质过程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化工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化工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工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和设备,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和设备;(3)掌握化工计算方法和技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化工过程设计和优化能力;(3)学会使用化工设备和仪器进行实验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增强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认识和兴趣;(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溶液、蒸馏、吸收、萃取、离子交换等基本操作原理和方法。
2.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包括反应器、换热器、蒸发器、膜分离设备等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化工计算方法:包括物料平衡、热量平衡、质量平衡等计算方法。
具体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周: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4周: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第5-6周:化工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化工原理》;2.参考书:相关化工原理的教材和学术著作;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动画等;4.实验设备:反应器、换热器、蒸发器、膜分离设备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用于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的评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目录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三、安排与要求四、设计步骤1.收集基础数据2.工艺流程的选择3.做全塔的物料平衡4.确定操作条件5.确定回流比6.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7.确定冷凝器与再沸器的热负荷8.初估冷凝器与再沸器的传热面积9.塔径计算与板间距确定10.堰及降液管的设计11.塔板布置及筛板塔的主要结构参数12.筛板塔的水力学计算13.塔板结构14.塔高参考文献设计任务书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生产实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
对于一个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室至关重要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第一次进行的设计,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一个实际装置(本次设计为精馏装置)的设计。
设计中应对精馏原理、操作、流程及设备的结构、制造、安装、检修进行全面考虑,最终以简洁的文字,表格及图纸正确地把设计表达出来.本次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的没计,因此,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是培养化工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坏节。
通过设计,学生应培养和掌握:1,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认真负责的设计态度设计应结合实际进行,力求经济、实用、可靠和先进。
2,独立的工作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学生在设计中碰到问题可和教师进行讨论,教师只做提示和启发,由学生自已去解决问题,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负责检查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学生应自己负责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学生在设计中可以相互讨论,但不能照抄。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检查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向题的能力,设计的最后阶段安排有答辩.若答辩不通过,设计不能通过。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柴诚敬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如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与传热等;2. 学会运用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典型化工过程中的现象与问题;3. 掌握化工流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流程分析与优化。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工过程中的计算问题,如物料平衡、能量平衡等;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图表、模拟等方法对化工过程进行研究和评价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习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及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化工原理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化工原理知识,为未来从事化工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化工流体力学基础: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阻力与流动形态等;参考教材第二章:流体力学基础。
2. 热力学原理及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理想气体、实际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参考教材第三章:热力学原理及其在化工中的应用。
3. 传质与传热过程:质量传递、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的传递速率计算;参考教材第四章:传质与传热。
4.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介绍化工过程模拟的基本方法,如流程模拟、动态模拟等,以及优化策略;参考教材第五章: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5. 典型化工单元操作:分析各类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设备选型,如反应器、塔器、换热器等;参考教材第六章:典型化工单元操作。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化工流体力学基础;第二周:热力学原理及应用;第三周:传质与传热过程;第四周: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第五周:典型化工单元操作。
目录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三、安排与要求四、设计步骤1.收集基础数据2.工艺流程的选择3.做全塔的物料平衡4.确定操作条件5.确定回流比6.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7.确定冷凝器与再沸器的热负荷8.初估冷凝器与再沸器的传热面积9.塔径计算与板间距确定10.堰及降液管的设计11.塔板布置及筛板塔的主要结构参数12.筛板塔的水力学计算13.塔板结构14.塔高参考文献设计任务书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生产实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
对于一个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室至关重要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第一次进行的设计,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一个实际装置(本次设计为精馏装置)的设计。
设计中应对精馏原理、操作、流程及设备的结构、制造、安装、检修进行全面考虑,最终以简洁的文字,表格及图纸正确地把设计表达出来.本次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的没计,因此,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是培养化工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坏节。
通过设计,学生应培养和掌握:1,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认真负责的设计态度设计应结合实际进行,力求经济、实用、可靠和先进。
2,独立的工作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学生在设计中碰到问题可和教师进行讨论,教师只做提示和启发,由学生自已去解决问题,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负责检查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学生应自己负责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学生在设计中可以相互讨论,但不能照抄。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检查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向题的能力,设计的最后阶段安排有答辩.若答辩不通过,设计不能通过。
3,精馏装置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4,正确运用各种参考资料,合理选用各种经验公式和数据由于所用资料不同,各种经验公式和数据可能会有一些差别。
————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提交时间:成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班级设计人一、设计题目分离乙醇-水混合液(混合气)的填料精馏塔二、设计数据及条件生产能力:年处理乙醇-水混合液(混合气):0.7 万吨(开工率300天/年);原料:乙醇含量为40 %(质量百分率,下同)的常温液体(气体);分离要求:塔顶乙醇含量不低于(不高于)93 %;塔底乙醇含量不高于(不低于)0.3 %。
建厂地址:沈阳三、设计要求(一)编制一份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1、前言;2、流程的确定和说明(附流程简图);3、生产条件的确定和说明;4、精馏(吸收)塔的设计计算;5、附属设备的选型和计算;6、设计结果列表;7、设计结果的讨论与说明;8、注明参考和使用的设计资料;9、结束语。
(二)绘制一个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2#图)(三)绘制精馏(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坐标纸)四、设计日期:2012 年03 月07 日至2012 年03 月18 日目录前言 (1)第一章流程确定和说明 (2)1.1加料方式的确定 (2)1.2进料状况的确定 (2)1.3冷凝方式的确定 (2)1.4回流方式的确定 (3)1.5加热方式的确定 (3)1.6再沸器型式的确定 (3)第二章精馏塔设计计算 (4)2.1操作条件与基础数据 (4)2.1.1操作压力 (4)2.1.2气液平衡关系与平衡数据 (4)2.1.3回流比 (4)2.2精馏塔工艺计算 (5)2.2.1物料衡算 (5)2.2.2 热量衡算 (9)2.2.3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12)2.2.4实际塔板数的计算 (13)2.3精馏塔主要尺寸的设计计算 (15)2.3.1塔和塔板设计的主要依据和条件 (15)2.3.2. 塔体工艺尺寸的计算 (18)2.3.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21)2.3.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22)2.3.5填料层的分段 (24)第三章附属设备及主要附件的选型计算 (25)3.1冷凝器的选择 (25)3.1.1 冷凝剂的选择 (25)3.2再沸器的选择 (26)3.2.1间接加热蒸气量 (26)3.2.2再沸器加热面积 (26)3.3塔内其他构件 (27)3.3.1 接管的计算与选择 (27)3.3.2 液体分布器 (29)3.3.3 除沫器的选择 (30)3.3.4 液体再分布器 (31)3.3.5填料及支撑板的选择 (31)3.3.6裙座的设计 (31)3.3.7手孔的设计 (32)3.3.8 塔釜设计 (32)3.3.9 塔的顶部空间高度 (32)3.4精馏塔高度计算 (32)第四章设计结果的自我总结和评价 (34)4.1精馏塔主要工艺尺寸与主要设计参数汇总表 (34)4.2精馏塔主要工艺尺寸 (34)4.3同组数据比较 (35)4.4设计结果的自我总结与评价 (35)附录 (37)一、符号说明 (37)二、不同设计条件下设计结果比较 (38)前言在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诸如吸收、解吸、精馏、萃取等单元操作中,气液传质设备必不可少。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台换热器二、操作条件①油:入口温度130℃,出口温度70℃②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③允许压强降:管侧允许压力损失为5MPa,壳侧允许压力损失为10MPa④生产任务:油的流速为10000kg/h三、设备类型列管式换热器四、设计要求(1)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2)结构安全可靠;(3)便于制造、安装、操作、和维修;(4)经济上合理。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概述换热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化工装置中换热设备占设备数量的40%左右,占总投资的35%~46%。
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
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
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
目前,在换热设备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管壳(列管)式换热器,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设备中占有绝对优势。
一般来讲,管壳式换热器具有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可靠性高,且能适应高温高压的特点。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换热器产业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左右,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
其中,石油化工领域仍然是换热器产业最大的市场,其市场规模为150亿元;电力冶金领域换热器市场规模在80亿元左右;船舶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在40亿元以上;机械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约为40亿元;集中供暖行业换热器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食品工业也有近30亿元的市场。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概述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化工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独立完成一个化工工艺流程的设计,学生将对化工原理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二、课程设计目标1.深入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化工工艺流程设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1. 项目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化工领域相关的课题或实际问题作为设计项目。
课题可以是某种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也可以是某种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设计等。
2. 设计方案学生根据所选课题,进行必要的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工艺流程图、物料平衡、能量平衡、设备选型和设备布局等内容。
3. 设计报告学生根据设计方案,撰写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介绍、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四、课程设计流程本课程设计将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确定项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化工相关课题或实际问题作为设计项目。
2. 文献调研学生进行必要的文献调研,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现有设计方案。
3. 设计方案学生根据文献调研结果,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详细的工艺流程图、物料平衡、能量平衡、设备选型和设备布局等内容。
4. 设计实施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实施。
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创造力。
5. 报告撰写学生根据设计实施的结果,撰写设计报告。
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介绍、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6. 成果展示学生根据课程要求举行成果展示活动,展示设计成果和分享设计经验。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1.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2.设计实施的完整性和实际操作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计算和分析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化工设计和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认同感,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工原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在化工行业中的重要性。
2.化工原理的基本原理: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原理,如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化工过程的基本计算和分析方法:教授化工过程中常用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如物料平衡、能量平衡、流体力学等,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化工原理的应用:介绍化工原理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如化工工艺设计、化工设备选型、化工过程优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来说,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化工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工原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化工原理相关的参考书,以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化工原理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
马江权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传质过程等;2. 使学生了解化工过程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如蒸馏、吸收、萃取等;3. 帮助学生理解化工设备的设计与优化原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化工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化工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化工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善于倾听他人意见;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工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化工原理知识;2. 注重实验操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传质过程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 常见单元操作原理:蒸馏、吸收、萃取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化工单元操作原理》3. 化工设备设计与优化:换热器、反应釜、塔设备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化工设备设计与优化》4.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现象;-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5. 化工软件模拟计算:运用化工软件进行流程模拟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六章《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6. 化工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际化工生产案例,探讨化工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七章《化工案例分析》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化工原理基本概念第2周:常见单元操作原理第3周:化工设备设计与优化第4周: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第5周:化工软件模拟计算第6周:化工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化工原理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王卫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如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传质过程等;2. 掌握化工过程中的基本计算方法,如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等计算;3. 了解化工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如反应釜、塔设备、换热器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化工流程、计算反应所需物质量等;2.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和设备进行简单的化工实验,如测定反应速率、分析物质成分等;3. 能够运用图表、数据和文字表达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要求。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化工原理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传质过程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化工基本概念2. 化工过程中的基本计算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等计算;- 教材章节:第二章 化工计算3. 化工设备基本原理和结构:反应釜、塔设备、换热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化工设备4. 实验方法和设备:测定反应速率、分析物质成分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化工实验方法5. 实际案例分析:设计简单的化工流程、计算反应所需物质量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化工案例分析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基本概念学习,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周:化工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第三周:化工设备原理和结构;第四周:实验方法和设备,进行简单实验;第五周:实际案例分析,设计化工流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天津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如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和反应工程等;2. 使学生了解化工过程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3.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化学工程中的基本方程和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科学方法解决化工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化工流程、设计简单工艺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使用专业软件和实验技能进行化工过程模拟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化工领域的发展趋势,提高其对环保、能源等社会问题的责任感;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天津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和反应工程等;- 教材章节:第1章 流体力学基础,第2章 热力学基础,第3章 传质原理,第4章 反应工程基础2. 常见单元操作及其应用:流体输送、热量传递、质量传递、搅拌、过滤、干燥等;- 教材章节:第5章 流体输送,第6章 传热,第7章 质量传递,第8章 搅拌、过滤和干燥3. 化工过程分析与设计:流程模拟、工艺方案设计、优化与控制;- 教材章节:第9章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第10章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第11章 化工过程控制4. 实验技能与专业软件应用:实验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专业软件操作;- 教材章节:第12章 化工实验技能,第13章 化工数据采集与处理,第14章 专业软件应用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和进度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化工原理的知识。
大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如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和反应工程等。
2. 掌握化工过程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如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
3. 了解化工设备的设计、选型和优化方法,以及化工工艺流程的编制。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简单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和优化。
2. 掌握使用化工软件(如Aspen Plus、HYSYS等)进行模拟和计算,辅助解决化工问题。
3. 培养查阅化工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提升自主学习及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工生产过程中环保的重要性,培养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针对大二学生,在已有一定化学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课程性质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观念。
教学要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工原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为化工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和反应工程等基础理论。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第二章 热力学基础,第三章 传质过程,第四章 反应工程基础。
2. 常见单元操作原理及设备: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单元操作。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蒸馏,第六章 吸收,第七章 萃取,第八章 干燥。
3. 化工设备设计与选型:化工设备结构、设计原理、选型方法及优化。
- 教材章节:第九章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第十章 设备的选型与优化。
4. 化工工艺流程编制:工艺流程图绘制、流程计算、流程优化。
化工原理教学课程设计一、引言化工原理是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设计一门全面且高效的化工原理教学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论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化工原理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质量传递、能量传递、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学习目标:学生应能够熟练操作化工实验仪器设备,掌握常用实验操作技能,并能够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 应用目标:学生应能够将所学的化工原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理解化工过程中的原理和规律,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动力学和反应速率常数,反应速率和温度的关系等。
(2) 质量传递:质量传递的基本概念,质量传递过程的速度控制因素,质量传递的传递机制等。
(3) 能量传递: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定律,热传导的基本理论,传热方式与传热设备等。
(4) 流体力学:流体的基本性质,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和物理规律,流体传动设备等。
2. 实验教学内容:(1) 基础实验:采用常规实验装置,进行化工原理相关的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速率的测定,质量传递过程的实验,热传导实验等。
(2) 设计和创新实验: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1) 理论部分:采用讲授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部分: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并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估和成绩评定1. 理论部分评估:通过平时作业、课堂互动和小测验等形式进行评估,占总评成绩的3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项目和要求
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
桥梁,是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
通过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和
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从而得到
化工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通过训练,能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主
要程序和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不同于平时作业,在设计中需要自己作出决策: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
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计计算,并对自己的选择作出论证和核算,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通过课程设计。
大家应该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熟悉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有关数据,正确选用公式。
(2)在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可行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设计任务要求,确定化工工
艺流程,
进行设备选型。
(3)准确而迅速的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4)用精炼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
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形式进行简要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及
结构设计。
(3)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4)工艺流程简图
完整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应该有文字说明,原始数据,计算,表格以及流程图组成,编排顺序如下:(1)标题(2)设计任务(3)目录
(4)设计方案简介
(5)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6)工艺计算及主题设备设计(7)设计一览表(8)附图(9)参考文献
三设计内容的说明
1.工艺流程的设计
这一步是所有化工装置设计中最先着手的工作。
其目的是在确定生产方法后,以流成
草图的形式表示出由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料被加工的顺序以及各股物料的流向,同时表示出生产中所用的化工单元及设备之间的联系。
2.根据已知条件,对所需的设备进行工艺计算。
3.根据计算选择合适的设备,并且列设备组成一览表。
4.根据所选则的设备特性
尺寸。
画出工艺流程简图。
1
设计题目一苯-甲苯混合液连续精馏塔的设计(1-7号)
1.设计参数
设计规模:苯-甲苯混合液年处理量为4wt/a。
生产制度:年开工300天,每天三班8小时倒班连续生产。
原料组成:原料液中苯含量40%,要求塔顶流出液中苯含量不低于96%,釜液中苯
含量不高于3%(以上均为质量含量)。
用筛板塔常压精馏。
建厂地区:山东淄博本地建厂,外界大气压为1个大气压。
自来水温度为20℃。
2.设计内容
(1)实际塔板数的确定,加料板位置的确定,塔高的计算,塔径的计算。
(2)
塔顶冷凝器的选择计算,(选用列管式换热器)(3)塔底再沸器热量衡算。
水蒸气的
用量。
(4)原料储存设备和精馏塔之间距离8米,根据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选择管路流
动路线,
管路尺寸,材料,管路中所需泵的型号。
3.说明
(1)计算过程中苯,甲苯的饱和蒸汽压可用Antoine方程计算,理论板数可用作图
法作出。
由理论板数求实际板数时,全塔效率E。
可选用经验值。
(2)计算塔高时,板间距选用经验值。
2
设计题目二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混合液连续精馏塔的设计
(31-38号)
1.设计参数
设计规模: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混合液年处理量为4wt/a。
生产制度:年开工300天,每天三班8小时倒班连续生产。
原料组成:原料液中乙酸乙酯含量40%,要求塔顶流出液中乙酸乙酯含量不低于96%,釜液中乙酸乙酯含量不高于3%(以上均为质量含量)。
用筛板塔常压精馏。
建厂地区:山东淄博本地建厂,外界大气压为1个大气压。
自来水温度为20℃。
2.设计内容
(5)实际塔板数的确定,加料板位置的确定,塔高的计算,塔径的计算。
(6)
塔顶冷凝器的选择计算,(选用列管式换热器)(7)塔底再沸器热量衡算。
水蒸气的
用量。
(8)原料储存设备和精馏塔之间距离8米,根据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选择管路流
动路线,
管路尺寸,材料,管路中所需泵的型号。
3.说明
(1)计算过程中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的饱和蒸汽压可用Antoine方程计算,理论板
数可用
作图法作出。
由理论板数求实际板数时,全塔效率E。
可选用经验值。
(2)计算塔高时,板间距选用经验值。
3
设计题目三苯-氯苯连续精馏塔的设计
(24-30号)
1.设计参数
设计规模:苯-氯苯混合液年处理量为4wt/a。
生产制度:年开工300天,每天三班8小时倒班连续生产。
原料组成:原料液中苯含量40%,要求塔顶流出液中苯含量不低于96%,釜液中苯含量不高于3%(以上均为质量含量)。
用筛板塔常压精馏。
建厂地区:山东淄博本地建厂,外界大气压为1个大气压。
自来水温度为20℃。
2.设计内容
(9)实际塔板数的确定,加料板位置的确定,塔高的计算,塔径的计算。
(10)塔顶冷凝器的选择计算,(选用列管式换热器)(11)塔底再沸器热量衡算。
水蒸气的用量。
(12)原料储存设备和精馏塔之间距离8米,根据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选择管路流动路线,
管路尺寸,材料,管路中所需泵的型号。
3.说明
(1)计算过程中苯,氯苯的饱和蒸汽压可用Antoine方程计算,理论板数可用作图法作出。
由理论板数求实际板数时,全塔效率E。
可选用经验值。
(2)计算塔高时,板间距选用经验值。
4
设计题目四正戊烷-正己烷混合液连续精馏塔的设计
(16-23号)
1.设计参数
设计规模:正戊烷-正己烷混合液年处理量为4wt/a。
生产制度:年开工300天,每天三班8小时倒班连续生产。
原料组成:原料液中正戊烷含量40%,要求塔顶流出液中正戊烷含量不低于96%,釜液中正戊烷含量不高于3%(以上均为质量含量)。
用筛板塔常压精馏。
建厂地区:山东淄博本地建厂,外界大气压为1个大气压。
自来水温度为20℃。
2.设计内容
(13)实际塔板数的确定,加料板位置的确定,塔高的计算,塔径的计算。
(14)塔顶冷凝器的选择计算,(选用列管式换热器)(15)塔底再沸器热量衡算。
水蒸气的用量。
(16)原料储存设备和精馏塔之间距离8米,根据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选择管路流动路线,
管路尺寸,材料,管路中所需泵的型号。
3.说明
(1)计算过程中正戊烷、正己烷的饱和蒸汽压可用Antoine方程计算,理论板数可用作图
法作出。
由理论板数求实际板数时,全塔效率E。
可选用经验值。
(2)计算塔高时,板间距选用经验值。
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