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5混凝土结构实验项目任务书、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57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整体式单向板交梁楼盖设计计算一、课程设计目的:(略)二、课程设计题目:位于非地震区的某多层工业厂房的楼层平面如下图所示。
现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交梁楼盖。
楼盖结构布置简图基本设计资料:⒈楼面活荷载为8kN/m2。
⒉楼面面层为水磨石(底层20mm水泥砂浆,10mm面层)自重为0.65 k N /m2,梁板天花混合砂浆抹灰15mm。
⒊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f c=9.6N/mm2)梁中受力纵筋用Ⅱ级钢筋(f y=300 N/mm2),其他钢筋均用Ⅰ级钢筋(f y=210 N/mm2)。
⒋楼梯位于该层平面的外部,本设计不予考虑。
三、课程设计任务1、确定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2、分别计算板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次梁的受力钢筋和箍筋及弯起钢筋(包括构造钢筋)、主梁的受力钢筋和箍筋及弯起钢筋(包括构造钢筋);3、作板的配筋平面图和断面图、次梁的配筋立面图和断面图、主梁的内力包络图和配筋立面图及断面图。
四、课程设计应上交的资料内容: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的计算书;2、作板的配筋平面图和断面图、次梁的配筋立面图和断面图、主梁的内力包络图和配筋立面图及断面图(此部分图形在2#图上作出,共两张,比例自定,严格按建筑制图标准和规范绘制);3、设计心得体会和感想;4、参考资料和文献;5、把以上资料按照从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板的设计计算、次梁的设计计算、主梁的设计计算、参考文献、板的配筋图、次梁的配筋图、主梁的配筋图,装订成册,上交指导老师。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1、安排设计任务,设计准备 0.5天2、设计计算草稿、绘图及资料整理 4天3、交指导老师审核及交设计 0.5天六、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梁、板截面尺寸由于板的计算跨度与板的厚度,次梁的截面尺寸有关,次梁的计算跨度与主梁的截面尺寸有关,故交梁楼盖的设计,应首先确定梁、板的截面尺寸。
土木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编班级:姓名:学号:河南理工大学2018 年9 月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
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
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
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
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
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
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
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
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
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
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
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
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
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
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6—分配梁固定铰支座;7—集中力下的垫板;8—分配梁;9—反力横梁;10—千斤顶; 图1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试验装置图0.25P(b )弯矩图(kN·m)P /2 P /2100 1005 005 00 5 0017 00( a )加载简图( kN , mm )( c )剪力图( kN )P /2图 2 梁受弯试验加载和内力简图图 1 为本课程进行梁受弯性能试验采用的加载装置,加载设备为千斤顶。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要求课程设计的目的,使同学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单项工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工程设计的内容和程序,要求达到如下目的:1.熟悉建筑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掌握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建筑扩大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及图纸的绘制表达方法。
2.掌握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结构选型的原则,掌握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绘制的方法。
二、设计条件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商用别墅,建筑场地位于新乡市某住宅区内,主体2-3层,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Ⅱ级。
建筑面积:250㎡,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
2.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夏季通风:室外空气计算温度为28℃;冬季采暖:室外空气计算温度为-13℃。
室内计算温度:卫生间、楼梯间、大厅为16℃,其它均为18℃。
=0.3KN/㎡。
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
冬季平均风速0.7m/s,基本风压w降雨量为333.2㎜,日最大降雨量71.8㎜,时最大降雨量27㎜。
2)地质条件场地处于黄岸二级阶地上。
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分别为:填土层,黄土状粉土层,淤泥质粉土层,细砂层,卵石层。
①填土层:埋深2.6—6.0米,褐黄色—淡黄色,成份以粉土为主,含有生活及建筑垃圾。
②黄土状粉层:埋深3.85—9.90米,褐黄色,土质较均匀,具有Ⅱ 级自重湿陷性。
地层的承载力fk=100kpa,压缩模量 Es=3.5Mpa。
③淤泥质粉土:埋深9.3—13.20米,灰色—泥炭黑色,潮湿,稍密,可塑—软塑,地层的承载力 fk=90 Kpa,压缩模量 Es=3.0Mpa。
④细砂层:埋深 13.2—13.90米,淡黄—浅黄色,砂质较纯净,分选性好,主要成份石英长石,稍密, 潮湿。
⑤卵石层:埋深12.10—16.15米,杂色粒径6--10cm为主。
含量为60--70%,其中10--15%为大于200cm的漂石,卵石呈浑圆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验任务书一、混凝土结构实验设计的目的1、通过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设计、制作和受弯全过程的实验,对受弯承载力、刚度和裂缝进行测定,并对破坏形态进行观测,进一步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论、裂缝及变形性能的理解,初步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试验的试验方法和操作程序。
3、学习正截面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配筋,斜截面有腹筋梁、无腹筋梁的配筋,计算破坏荷载,观测破坏形态和挠度,裂缝开展和分布情况,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平均应变平截面假定的正确性。
4、了解并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过程。
5、了解常用结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6、初步掌握结构实验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实验分析报告的撰写。
7、实验四混凝土偏心受压短柱正截面承载力实验为选择性实验。
二、实验仪器设备A.100t或200t电液侍服万能试验机B.百分表、纲板尺(1000mm)C.力与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三、混凝土试验梁设计的要求1、设计所有试验梁均采用强度等级为C20的混凝土设计;2、设计的所有试验梁的横截面积均为高×宽= 200×120;3、正截面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长度和加荷位置如下图:4、斜截面有腹筋梁的长度和加荷位置如下图:5、斜截面无腹筋梁的长度和加荷位置如下图:其中 L = L 1 + 150L 1按斜压梁、剪压梁、斜拉梁的不同的λ取值范围计算5.计算配筋率,设计配筋方式,画出配筋图;6.计算理论的开裂荷载、破坏荷载;7.按《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制定不同的加载方案、挠度的测量仪表的安装方法。
附1 混凝土结构梁实验安排:第一次课:布置实验计划任务 2学时第二次课:钢筋切割、弯曲、绑扎 2学时第二次课:钢筋切割、弯曲、绑扎 2学时第四次课:钢筋贴应变片、防护 2学时第五次课:混凝土浇注 2学时第六次课:混凝土浇注 2学时第七次课:拆模、粉刷 2学时第八次课:画线、贴应变片 2学时第九次课:弯曲试验 2学时第十次课:弯曲试验 2学时总学时 20学时附2选择性实验混凝土结构短柱偏心压缩实验安排:第一次课:布置实验计划任务 2学时第二次课:钢筋切割、弯曲、绑扎 2学时第三次课:钢筋贴应变片、防护 2学时第四次课:混凝土浇注 2学时第五次课:拆模、粉刷 2学时第六次课:画线、贴应变片 2学时第七次课:偏心压缩试验 2学时总学时 14学时。
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教学试验之一短期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强度试验指导书一、试验目的通过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的试验,加深对受弯构件正截面三个工作阶段和两种破坏形态(塑性、脆性)的认识,并验证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
二、试验内容和要求1、观察试件在纯弯区段的裂缝出现和展开过程,并记下开裂荷载P。
2、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挠度值。
绘制梁跨中挠④开裂后至使用荷载分二次加荷,每次加荷五分钟读百分表,至使用荷载时读应变仪,用放大镜读最大裂缝宽度。
⑤使用荷载至计算M u值之间分三次加荷。
前二次每次读百分表,至第二次读应变仪,读后拆除百分表,至第三次加荷后仍不破坏,再酌量加荷直至破坏,仔细观察梁破坏的特征,并记下破坏荷载。
四、注意事项1、务必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熟悉试验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进行研究、讨论或询问指导人员,对与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要随便乱动。
2、试验时一定要听从指导人员的指挥,在试件破坏时要注意安全。
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教学试验之二短期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梁斜截面强度试验指导书一、试验目的通过斜压梁、剪压梁和斜拉梁的试验,加深对受弯构件斜截面三种破坏形态的认识,并验证斜截面强度计算公式。
二、试验内容和要求1、观察试件的裂缝出现和展开过程,并记下开裂荷载P。
2、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挠度值。
绘制梁跨中挠度的M-f图。
3、量测试件在受剪区段沿45°截面的平均应变,绘制沿45度截面的应变分布图形。
4、观察和描绘试件破坏情况和特征。
记下破坏荷载,验证理与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要随便乱动。
3、试验时一定要听从指导人员的指挥,在试件破坏时要注意安全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教学试验之三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短柱正截面承载力试验指导书一、试验目的验证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受力特点与两种破坏特征和承载力计算公式,并观察偏心受压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发展过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作业指导书一、作业概述混凝土结构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 该作业旨在通过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提高他们在工程实践中的综合素质。
二、作业内容1.混凝土结构设计: 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工程要求和结构参数, 完成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设计包括结构布置、截面尺寸、受力分析和钢筋配筋等方面。
2.混凝土施工: 学生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操作。
包括混凝土搅拌、浇筑、振捣、养护等工序。
在施工过程中, 要注意操作规范, 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混凝土质量控制:学生需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
包括对水泥、骨料、矿粉等材料进行试验分析,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
4.工程实践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工程实践报告,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作业要求1.队伍组建: 每个队伍由3-5名学生组成, 要求队内成员专业分工明确, 互相协作。
2.任务分配: 根据每个队员的特长和兴趣, 合理分配任务, 确保每个队员有参与感和责任心。
3.数据采集: 学生需要准确收集和记录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数据,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报告撰写: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工程实践报告。
报告要求条理清晰,内容详实,逻辑严密。
5.安全意识:学生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操作时,要高度重视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理,遵守规定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
四、作业流程1.组队阶段: 学生根据兴趣和专业背景自愿组队, 队伍组成后需报备给指导教师。
2.简要方案: 学生组织开会, 讨论并制定简要的作业方案, 在确定方案的同时, 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3.资料收集: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 收集和整理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4.设计阶段: 学生根据给定的工程要求和结构参数, 分析和计算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情况, 完成结构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一)掌握混凝土单向板楼盖结构布置和构件截面尺寸估算方法;(二)掌握板、次梁、主梁荷载传递关系及荷载计算方法;(三)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熟练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四)通过主梁的计算,熟练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五)掌握板、次梁、主梁的计算方法及配筋构造;(六)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内容拟设计某三层工业厂房车间的楼盖。
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要求进行第二层楼面结构布置,确定梁、板、柱截面尺寸,计算梁板配筋,并绘制结构施工图。
(一)设计资料1、楼面做法:20厚水泥砂浆抹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20mm厚混合砂浆梁抹灰。
2、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或C30等,钢筋采用HPB300、HRB335或HRB400等;3、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柱的截面尺寸b×h=350 mm×350mm (或400 mm×400 mm或自定)。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及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
按不同用途的工业车间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见表1,环境类别为一类,柱网尺寸见表2,每位学生按学号顺序根据表3选取一组数据进行设计。
图1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及柱网布置表1 工业车间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序号 1 2 3 4 5 6活载标准值(kN/m2) 4.5 4.8 5.2 5.6 5.9 6.4表2 柱网尺寸序号Lx Ly1 5700 69002 6000 69003 6000 72004 6300 72005 6300 75006 6600 7500表3 每位学生的设计方案跨度序号1 2 3 4 5 6学号活载标准值序号1 12345 62 7 8 9 10 11 123 13 14 15 16 17 184 19 20 21 22 23 245 25 26 27 28 29 306 31 32 33 34 35 36(三)设计内容和要求1、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并绘出弯矩包络图。
混凝土结构实训任务书-土木09级1班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适用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9级课程性质:实践教学课开课系部:建筑工程系任务时间: 20XX年12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建筑工程系0一、实训目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设计工作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为期2周的实践环节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内容和程序,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奠定初步基础;2、进一步了解混凝土楼盖的布置及传力途径以及主要构件计算简图的确定;3、掌握楼盖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罗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4、掌握现浇楼板的构造要求,了解构造设计的重要性;5、掌握现浇楼板的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二、基本要求1、编写设计计算时,应一丝不苟,多次计算,要培养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
2、以班为单位在实训教室进行课程设计,严格遵守上课秩序,服从指导老师安排,严禁迟到、早退。
3、每个同学需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允许讨论,不能互相抄袭和代为完成。
三、任务与作业1.设计资料(1)、某工业仓库楼盖,平面轴线尺寸如图1示。
其中纵向尺寸为5×A,横向尺寸为3×B;楼盖尺寸A、B指导教师给定;外围墙体为砖墙,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其中纵墙厚度为370mm,横墙厚度为240mm;轴线通过各墙体截面中心线。
楼梯间设在该平面之外(本课程设计时不考虑) 。
A1=4800;A2=5100;A3=5400;A4=5700;A5=6000;A6=6300; B1=5400;B2=5700;B3=6000;B4=6300;B5=6600;B6=6900; (2)、本设计中内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3)、楼面采用水磨石面层,自重标准值/m2;顶棚为混合砂浆抹灰20mm厚,自重标准值17kN/m3;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按25kN/m3计算。
《混凝⼟结构施⼯实习》任务书《混凝⼟结构施⼯实习》任务书实习内容:_模板⼯程、脚⼿架⼯程、钢筋⼯程、混凝⼟⼯程___适⽤专业:___ _14级⼟⽊⼯程专业_ __ 实习时间:第⼗四周⼀、实习的性质⽬的1.本次混凝⼟结构施⼯实习是让学⽣进⾏的⼀次实践性教学环节。
2.学⽣到混凝⼟结构施⼯实习现场,以实际操作为主,掌握各混凝⼟结构施⼯的施⼯操作程序、步骤,掌握操作本领,为进⼀步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前实习及毕业后从事⽣产实践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施⼯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3.通过参加混凝⼟结构施⼯操作实习,使学⽣掌握主要混凝⼟结构施⼯的操作要领和质量、安全知识;熟悉这些混凝⼟结构施⼯的⼯艺过程,与其他⼯序的搭接,穿插状况。
同时,使学⽣在实习中得到了劳动锻炼,增加劳动观念和分⼯协作、培养职业技能。
⼆、实习的时间、地点时间:第⼗四周地点:⼯学院新校区三、实习注意事项1.实习前进⾏15分钟的安全教育,实习期间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严禁违章作业,严禁未经指导教师允许动⽤⼀切机械,电器设备。
2.注意现场纪律规定,严格按时间安排进⾏操作。
3.尊重指导教师和专业技术⼈员,作到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
4.实习期间不许破坏校内公共设施,违反纪律,经教育不改的学⽣,停⽌实习,并取消实习资格,按不及格处理,并不予补习。
5.每个实习⼩组在结束当天⼯作,离开实习场地之前要把当天所在区域的卫⽣打扫⼲净,⼯具放回原处。
四、实习内容(详见混凝⼟结构施⼯实习任务书)1.钢筋下料、绑扎实习2.独⽴基础模板⽀设实习3.满堂架搭设实习4.C20混凝⼟的配料、搅拌、浇筑、振捣、养护实习六、实习提交成果每个混凝⼟结构施⼯实习结束后均应提交⼀份实习预习报告和⼀份实习报告。
钢筋⼯实习任务书⼀、⽬的通过该实习过程,提⾼学⽣对钢筋⼯程的认识和了解,并学会和基本掌握⼀两种钢筋加⼯技术。
⼆、要求1.严格按指导⼈员的要求进⾏实习作业;2.遵守纪律,注意安全;3.学会正确使⽤钢筋机械;4.基本掌握钢筋加⼯制作的⼯艺⽅法。
土木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编班级:姓名:学号:河南理工大学2018 年9 月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
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
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
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
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
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
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
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
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
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
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
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
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
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
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6—分配梁固定铰支座;7—集中力下的垫板;8—分配梁;9—反力横梁;10—千斤顶; 图1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试验装置图0.25P(b )弯矩图(kN·m)P /2 P /2100 1005 005 00 5 0017 00( a )加载简图( kN , mm )( c )剪力图( kN )P /2图 2 梁受弯试验加载和内力简图图 1 为本课程进行梁受弯性能试验采用的加载装置,加载设备为千斤顶。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任务书1.1 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的设计1.1.1 实验目的1.在学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的基础上,通过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设计,进一步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论的理解。
2.学习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配筋设计,计算破坏荷载。
3.学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的方法。
4.了解并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过程。
1.1.2 实验内容1.设计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使之在实验室提供的加载条件下能按照预定的破坏形态实现少筋、适筋和超筋破坏中的一种。
2.确定该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跨度及截面尺寸、纵筋、箍筋。
3.根据前期“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水泥、砂、石子的用量及水灰比。
4.绘出详细的简支梁的模板图、钢筋下料图。
5.验算该试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1.3 实验设备及材料1.加载设备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分配梁在实验梁跨间实现两点同步对称加载,使简支梁在跨中形成一段纯弯区段(梁的自重影响小)。
2.材料⑴钢筋:纵筋及箍筋同“材料力学”实验模块中的“拉伸实验”的试件,钢筋的力学性能数据取“拉伸实验”的测试结果。
⑵水泥: P.O 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⑶粗骨料:粒径10~15mm碎石⑷细骨料:中砂(含水率待测)3.模具⑴实验室提供高150mm,宽100mm,长度1200mm的模具,用以制作试件;⑵标准立方体试件模具3个。
1.1.4 实验要求1.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模块中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结果。
2.提交设计计算书一份每人提交设计计算书一份,应包括自己设计试件的详细计算内容以及计算方法、参考文献等(破坏形式选用少筋、适筋和超筋破坏中的一种)。
3.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参考”。
1.1.5 参考文献1.《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3.《土木工程材料》,湖南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周明华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混凝土结构实验方法标准》GB50152-921.2 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的制作与养护1.2.1 实验目的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制作与养护,了解并掌握混凝土构件制作的工艺过程、养护方法以及技术要求。
2.掌握掌握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护技术。
3.了解部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基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设计文件,进一步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论的理解。
1.2.2 实验内容1.基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设计文件,利用实验室提供的材料和实验器具,自己动手完成对设计试件的制作。
⑴根据配筋设计结果绑扎钢筋;⑵在纵向受力钢筋中部预埋电阻应变片,用导线引出,并做好防水处理;⑶支模,放置钢筋笼;⑷根据前期实验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人工拌制混凝土;⑸浇筑混凝土;⑹按要求养护试件。
2.同期制作用于测试试件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混凝土立方体试样。
3.同条件下养护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件以及立方体试样。
4.养护结束时,将试件表面用石灰水刷白,并在侧面用铅笔打好网格,在后期受弯实验时便于明确裂缝的分布。
5.养护结束时测试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
1.2.3 实验设备及材料1.试模⑴实验室提供高150mm,宽100mm,长度1200mm的钢制模具,用以制作试件;⑵标准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模具3个。
2.设备及材料⑴振动器:振动棒或振动台⑵万能试验机⑶铁锹、镘刀⑷钢尺⑸电阻应变片、导线⑹钢筋、水泥、砂、石子等同实验1。
1.2.4 实验要求1.按照钢筋下料图,绑扎钢筋,尺寸准确;2.钢筋应变片的粘贴、连接导线牢固、绝缘保护完好;3.模板支护严密,尺寸准确;4.混凝土的拌制、浇筑、试件的养护应符合技术要求;5.试模拆卸后,应檫洗干净;6.提交实验报告一份,说明实验内容及过程,并分析试件在制作及养护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相应防护措施等。
7.做好施工记录。
8.合理分工,人人参与1.2.5 参考文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2.《混凝土结构实验方法标准》GB 50152-923.《土木工程材料》,湖南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周明华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1.3 混凝土应变测点的选择与布置1.3.1 实验目的1.掌握混凝土应变测点的布置原则2.掌握混凝土电阻应变片的选用原则和方法3.掌握混凝土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和防护方法4.掌握百分表装置测量混凝土应变的原理与技术5.掌握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及温度补偿技术6.了解电阻应变仪单点测量应变的基本原理1.3.2 实验内容1.混凝土应变测点的选择2.混凝土电阻应变片的选择与检查3.混凝土试件表面的处理4.混凝土电阻应变片的粘贴5.电阻应变片的检查与防护6.百分表应变装置的架设1.3.3 实验设备及材料1.百分表2.万用表3.粘接剂4.常温用电阻变应片、导线等5.电烙铁等小工具6.丙酮1.3.4 实验要求1.提交实验报告一份,包括:⑴简述混凝土应变测点的选择方法 ⑵简述混凝土电阻应变片的选用原则⑶简述混凝土电阻应变片的粘贴过程及注意事项 ⑷简单分析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 2.合理分工,人人参与3.实验结束后应注意对应变片的保护1.3.5 参考文献1.《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周明华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姚谦峰、陈平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4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1.4.1 实验目的1.掌握制定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简支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的加荷方案和测试方案的设计方法。
2.通过钢筋混凝土适筋、少筋、超筋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破坏特征。
3.掌握测定受弯构件挠度、裂缝以及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的方法,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4.通过对比试验了解纵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对受弯构件正斜截面受弯性能的影响。
5.了解常用结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6.初步掌握结构实验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实验分析报告的撰写。
1.4.2 实验内容1.采用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施跨间两点对称集中荷载的加载方式,设计试验的加载制度及测试方案,并根据试验的设计要求选择试验测量仪器仪表。
2.量测并记录梁试件的几何参数。
3.分别进行钢筋混凝土适筋、少筋、超筋梁的加载试验,量测并记录各级荷载下梁的应变,以观察中和轴随荷载变化情况,作出梁纯弯段内正截面平均应变分布图。
4.实测试验梁混凝土开裂时的荷载Tcr P ,量测使用荷载下梁的裂缝间距T cr L 和裂缝宽度T cr W ,画出梁的裂缝分布图,并与理论计算的试验梁中的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进行比较分析。
5.量测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挠度Tf ,作出TTfP ~曲线,其中T P 为试验梁作用荷载,并与理论计算的试验梁的挠度进行比较分析。
6.实测梁的纵筋屈服、破坏时极限荷载T y P 、Tu P ,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3 实验设备及材料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及支墩2.10T 手动式液压千斤顶3.20T 荷重传感器4.静态电阻应变仪5.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6.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1.4.4 实验要求 1.预习下列内容: ⑴梁的开裂弯矩的计算。
⑵梁的屈服弯矩、极限弯矩的计算。
⑶梁在使用荷载下裂缝间距、裂缝宽度的计算。
⑷梁在使用荷载下挠度的计算。
2.预习试验指导书,复习材料力学试验中有关应变的机测、电测技术的知识,了解各种仪器仪表的性能、简单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计算试件的理论开裂承载力、极限承载力及挠度、裂缝宽度。
4.确定试验加载、量测方案,并设计试验记录表格,提交实验预习报告。
5.按照预定方案进行加载,直至梁破坏,与预测结果比较 6.提交实验报告一份,包括:⑴简述该项试验的概况(试验目的及试件状况等); ⑵绘制加荷方案示意图,测点布置图和加荷程序控制图。
⑶绘制在80% cr P 、y P 、u P 荷载时简支梁纯弯段某一截面混凝土应变分布 图,并确定中和轴的位置。
⑷以任一应变测点记录为对象,绘制荷载-应变(P ε-)曲线,并结合试 验现象加以分析。
⑸记录裂缝的发生、开展过程。
⑹绘制荷载-跨中挠度变形曲线,描述其特点,并结合试验现象及已有知识 加以分析。
⑺作破坏时全梁裂缝分布图。
⑻结合试验现象,简要描述试验梁受弯破坏的主要特征。
⑼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并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7.试验完毕后应卸去荷载,拆除仪表,关闭仪器,并清理试验现场。
1.4.5 参考文献1.《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周明华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姚谦峰、陈平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3.《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4.《混凝土结构实验方法标准》GB50152-92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编号:10501、10502、10503实验项目名称: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 1.1 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的设计1.1.1 实验目的1.在学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的基础上,通过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设计,进一步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论的理解。
2.学习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配筋设计,计算破坏荷载。
3.学习钢筋混凝土截面抗剪验算的方法。
4.了解并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过程。
1.1.2 实验对象图1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装置1.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30(采用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 ,中砂,P.O 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
根据前期“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水泥、砂、石子的用量及水灰比。
2.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强度等级Ⅰ级,纵筋及箍筋同“材料力学”实验模块中的“拉伸实验”的试件,钢筋的力学性能数据取“拉伸实验”的测试结果。
3.试件尺寸:截面宽度×截面高度×试件长度=1200150100⨯⨯=⨯⨯l h b (mm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15mm 。
4.梁的跨度为1000mm ,梁的中间400mm 区段内无腹筋,其余区域配有箍筋 (图2),以保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5.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中间400mm 纯弯区段内无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1.1.3 实验内容及要求1.设计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使之在实验室提供的加载条件下能按照预定的破坏形态实现少筋、适筋和超筋中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