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 - 实验5
- 格式:pdf
- 大小:476.98 KB
- 文档页数:18
树木学实验指导书树木学课程组编2010年3月树木学实验工作守则一、实验室内一切仪器设备、实验桌椅及实验材料,未经许可,不得任意搬动或取走。
二、爱护和保管好实验用具、腊叶标本,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三、保持实验室安静清洁的良好工作环境,不许大声谈笑,不可乱丢纸屑废物。
四、课前必须预习本实验指导书,实验过程中应独立思考,独立操作,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五、实验课须自备文具、笔记、参考书及实验报告纸。
必须遵守上课时间,不得无故缺席。
实验一裸子植物常见代表科的观察裸子植物是一类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而以种子进行繁殖的木本维管束植物,其主要特征是形成裸露的种子,不形成果实。
一、目的:通过松柏纲松科(Pinaceae),杉科(Taxodiaceae),柏科(Cupressacear)各科球花,球果的观察,进一步明确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掌握松、杉、柏各科的分类特征。
二、材料与用具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雌雄球花和球果杉木Cunninghamia lancata的雌雄球花和球果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实验用具: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Motic SMZ-140、刀片、解剖针、培养皿、镊子。
教师所用示范设备:1. 数码体视显微镜Motic DM143 用于操作示范。
2. 数码显微镜Motic DMB5-223IPL 用于示范裸子植物花药切片。
三、操作与观察球花指的是裸子植物孢子叶的集结物,亦称孢子叶球,松柏纲植物是孢子异型的,小孢子叶集结成单独的小孢子叶球即雄球花。
1、马尾松球花、球果的观察我们将首先看到一群数目很多的小孢子叶球(雌球花)紧密地着生(旋生)在春枝(当年生枝)的基部,而带红色的大孢子叶球(雌球花)则是单独或成对或三个在一起地着生于幼枝顶端,在松树上发育的小孢子叶球要比大孢子叶球多得多,在春末4-5月,小孢子叶球执行传粉功能后,就脱落了。
相反地,大孢子叶球并不脱落,而在传粉后的1-2年内继续发育,逐渐变成结有种子的球果。
实验一他励直流电动机(认识)实验、实验目的1、认识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了解电机拖动实验的基本要求与安全操作规程。
2、认识和了解在电机拖动实验中所用的电源、开关、仪表、挂件、电机等组件及使用方法。
3、熟悉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接线、起动、(固有、人为)机械特性、改变转向与调速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项目1、了解DD01电源控制屏及电枢电源、励磁电源、变阻器、直流电压表、电流表、直流测速发电机转速表的使用方法;了解校正直流测功电动机、普通直流电动机的铭牌参数及要求。
2、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连线、起动准备、起动;测试机械特性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调速及改变转向。
三、实验设备及控制屏上挂件排列顺序1、实验设备:DD03-DJ23-DJ15 D31、D42、D31、D44 D51、D55-1。
2、控制屏上挂件排列顺序:D31、D42 D31、D44 D51、D55-1。
四、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1、由指导人员介绍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面板布置及使用方法。
图1 -1他励直流电动机接线图断开控制屏上的电源,按图1-1接线。
直流他励电动机用DJ15 (其额定功率P N=185W额定电枢电压U=220V,额定电流I N=1.2A,额定转速n N=1600r/min, 额定励磁电压U F N=220V,额定励磁电流I fN V0.13A)。
校正直流测功机MG乍为发电机使用。
TG为测速发电机。
直流电表选用D31 (含直流电压表,直流安培表,直流毫安表各一块)。
M励磁回路串接的电阻R f1选用D44的1800Q阻值,MG励磁回路串接的电阻Fh选用D42的1800Q阻值,M的起动电阻R选用D44的180 Q阻值,MG勺负载电阻R2选用D42的2250Q阻值(采用串并联接法:900Q与900Q串联加上900 Q 与900并联)。
接好线后,检查M MG及TG之间是否用联轴器联接好。
2、他励直流电动机起动步骤(1)起动准备:检查接线是否正确,直流电表的极性、量程选择是否正确。
实验五 CASS8.0在工程中的应用本章主要讲述CASS8.0在工程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基本几何要素的查询、土方量的计算、断面图的绘制、公路曲线设计、面积应用以及如何进行图数转换。
5.1 基本几何要素的查询本节主要介绍如何查询指定点坐标,查询两点距离及方位,查询线长,查询实体面积。
首先打开任一已有.dwg图像,如STUDY.DWG。
5.1.1查询指定点坐标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菜单中的“查询指定点坐标”。
用鼠标点取所要查询的点即可。
也可以先进入点号定位方式,再输入要查询的点号说明:系统左下角状态栏显示的坐标是迪卡尔坐标系中的坐标,与测量坐标系的X和Y的顺序相反。
用此功能查询时,系统在命令行给出的X、Y是测量坐标系的值。
5.1.2查询两点距离及方位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菜单下的“查询两点距离及方位”。
用鼠标分别点取所要查询的两点即可。
也可以先进入点号定位方式,再输入两点的点号。
说明:CASS8.0所显示的坐标为实地坐标,所以所显示的两点间的距离为实地距离。
5.1.3查询线长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菜单下的“查询线长”。
用鼠标点取图上曲线即可。
5.1.4查询实体面积选择“工程应用”菜单下的“查询实体面积”,用鼠标点取待查询的实体的边界线或内部点即可,要注意实体应该是闭合的,如房子、菜地等。
5.2土方量的计算5.2.1 DTM法土方计算由DTM模型来计算土方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三角网来计算每一个三棱锥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并绘出填挖方分界线。
DTM法土方计算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进行完全计算,一种是依照图上的三角网进行计算。
完全计算法包含重新建立三角网的过程,又分为“根据坐标计算”和“根据图上高程点计算”两种方法;依照图上三角网法直接采用图上已有的三角形,不再重建三角网。
下面分述三种方法的操作过程:1. 根据坐标计算●用复合线/多段线(命令:PL)画出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一定要闭合,但是尽量不要拟合。
实验一 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自由沉淀曲线。
去除率~沉速曲线(η~u 曲线)。
二、实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的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 公式。
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0000)1(P sdP u u P η 其中: η —— 总去除率P 0 、P —— 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 u s 、u 0 —— 沉淀速度 实验用沉淀柱进行,如右图。
初始时,沉淀时间为0,悬浮物浓度为C 0,去除率η=0。
设水深为H (实验时为水面到取样口的垂直距离),在t i 时间能沉到H 深度的最小颗粒d i 的沉速可表示为:ii t Hu =。
实际上,沉淀时间ti 内,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i s u u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柱底,同时,颗粒沉速i s u u <的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到柱底,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i s u u <,但这部分颗粒并不全在水面,而是均匀分布在整个柱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小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i 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i ,则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在 t i 时间,取样点处实验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为C i ,沉速i s u u ≥(i d d ≥)的颗粒的去除率:000011i i i C C C P C C η-==-=-,其中,0C CP i i =表示未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绘制 P ~u i 关系曲线,可知121212000C C C C P P P C C C -∆=-=-=,P ∆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 1降至u 2,即颗粒粒径有d 1减到d 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粒径在d 1~d 2间的那部分颗粒的百分比。
当P ∆无限小时,dP 代表了小于d 1的某一粒径d 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
实验一钢的晶粒度及渗碳层深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弦计算法测定晶粒度的方法。
2、了解加热温度对钢的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
3、熟悉钢的化学热处理渗碳层的显微组织特征。
4、掌握钢的渗碳层深度的测定方法。
二、概述钢中晶粒大小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评定晶粒大小的方法称晶粒测定法,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因素很多。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起着决定性作用。
合金元素、原始组织状态、热加工、热处理等对奥氏体晶粒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钢晶粒度测定法很多,有比较法、面积法、截点法、弦计算法等。
渗碳的目的是为了使钢件表层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中心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渗碳用钢均是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如10、15、20、15Cr、20CrMn Ti、20MnVB、20Cr、12Cr2Ni4A等等。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一)、测定奥氏体晶粒度的试样及晶粒显示方法测定奥氏体晶粒度的试样,应在交货状态的钢材上截取,试样的数量及取样部位按相应的标准规定执行。
试样尺寸建议为:圆形试样直径10~20mm,矩形试样10×20mm。
奥氏体晶粒度的显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渗碳法、网状F法、网状P法、加热缓冷法等,其中加热缓冷法适用于过共析钢,我们实验中采用过共析钢,故晶粒显示参照加热缓冷法,具体方法为:将一组试样经不同的温度加热、保温1.5h后,缓冷至600℃出炉。
除去试样表面氧化层,制成金相试样,根据碳化物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网络测定钢的晶粒度。
(用碱性苦味酸钠酒精溶液腐蚀使网状Fe3C变成黑色)。
(二)、钢的渗层组织及检查方法1、渗碳后的显微组织根据渗碳温度,渗碳时间及渗碳介质活性的不同,钢的渗碳层厚度与含碳量的分布也不同。
一般渗碳层厚度约为0.5-1.7mm。
渗碳层的含碳量,从表层向中心,含碳量逐渐下降。
渗碳后钢的表面含碳量约在0.85~1.05% 之间。
碳钢与合金钢渗碳后的组织状态有很大差别。
碳钢经渗碳后退火状态下从表面至中心部分的显微组织,最表面第一层为过共析区(含碳量0.8-1.2%),由珠光体和网状二次渗碳体组成,而合金渗碳钢渗碳后则为珠光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第二层为共析区(含碳量在0.8%左右),由层状珠光体组织构成;第三层为亚共析过渡区,直至钢中心部分出现原始组织的界限为止(含碳量由0.8%以下直到碳钢原始含碳量为止),由珠光体和先共析铁素组成;中心为亚共析区,即未渗碳前的原始组织。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04年5月学时:2学时 一、目的要求:测定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试验方法适用范围 一般粘性土,宜采用环刀法易破碎,难以切削的土,可采用蜡封法对于砂土与砂砾土,可用现场的灌砂法或灌水法。
三、仪器设备符合规定要求的环刀,精度为0.01g 的天平,其他:切土刀,凡士林等。
四、操作步骤(1)测出环刀的容积V ,在天平上称环刀质量m 1。
(2)取直径和高度略大于环刀的原状土样或制备土样。
(3)环刀取土: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随即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直至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
将环刀两端余土削去修平(严禁在土面上反复涂抹),然后擦净环刀外壁。
(4)将取好土样的环刀放在天平上称量,记下环刀与湿土的总质量m 2五、数据记录与计算1、数据记录密度试验记录表(环刀法)2、计算土的密度:按下式计算 Vm m V m 12_==ρ 要求:密度试验应进行2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3g/cm 3,取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学时:2学时 一、目的要求:土的含水率是土在105—1100C 下烘于恒量时所失去的水的质量和干土质量的百分比值。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含水率为土的天然含水率。
试验的目的:测定土的含水率。
二、试验方法适用范围(1)、烘干法: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一般粘性土都可以采用。
(2)、酒精燃烧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的含水率。
(3)、比重法:适用于砂类土。
三、仪器设备烘箱:采用电热烘箱;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 ;其他:干燥器,称量盒。
四、试验操作步骤(1)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为15—30g,砂性土、有机质土为 50g,放入质量为m 0的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湿土加盒总质量m 1,精确至0.01g.(2)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在温度105——1100C 的恒温下烘干。
烘干时间与土的类别及取土数量有关。
微特电机及系统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特电机的结构、原理及特性;2.学习使用电机控制系统进行电机的运行控制;3.通过实验学习电机的参数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1.微特电机的结构和原理:微特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由电机本体和电机控制器两部分组成。
电机本体是由定子、转子、电刷、电架等部分组成的转动部件,通过电极缺口和定子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转矩。
电机控制器则实现对电机的启动、停止、转向、转速调节等功能。
2.微特电机的特性:微特电机具有转速、转矩、效率、启动特性等多种特性。
其中,转速特性是指电机在负载变化时的转速变化情况;转矩特性是指电机在不同负载下所产生的转矩;效率特性是指电机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3.电机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一般由电机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和监控器组成。
电机控制器通过接收输入信号,控制电机的启动、停止、转向和速度调节。
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机运行的状态,如转速、温度等。
执行器用于实现电机的动作,如电阻、电容等。
监控器用于监测电机运行的各种参数。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1:微特电机结构和原理的观察设备与材料:微特电机、电源、万用表步骤:1.将微特电机连接至电源,调节电压使其能正常运转;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转速等参数,并记录;3.对电机进行拆解观察,了解电机的结构和原理。
实验2:电机转速特性的测试设备与材料:微特电机、电源、转速测量仪步骤:1.将微特电机连接至电源,调节电压使其能正常运转;2.将转速测量仪与电机相连,测量不同负载下的转速,并记录;3.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转速特性曲线。
实验3:电机转矩特性的测试设备与材料:微特电机、电源、转矩测量仪步骤:1.将微特电机连接至电源,调节电压使其能正常运转;2.将转矩测量仪与电机相连,测量不同负载下的转矩,并记录;3.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转矩特性曲线。
实验4:电机效率特性的测试设备与材料:微特电机、电源、功率测量仪步骤:1.将微特电机连接至电源,调节电压使其能正常运转;2.将功率测量仪与电机相连,测量不同负载下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并计算效率;3.根据计算得的数据绘制效率特性曲线。
2DPSK调制与相干解调一、实验目的1、了解2DPSK的调制原理;2、掌握绝对码、相对码相互变换方法;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2DPSK调制器信号波形与绝对码比较是否符合调制规律;2、用示波器观察2DPSK信号频谱;3、用示波器观察2DPSK信号解调器信号波形;4、观察相位含糊所产生的后果;三、预习要求:1、复习教材有关2DPSK的调制与解调的理论。
2、复习绝/相、相/绝变换的原理。
四、实验原理1、2DPSK调制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常简称为二相相对调相,记作2DPSK。
它不是利用载波相位的绝对数值传送数字信息,而是用前后码元的相对载波相位值传送数字信息。
所谓相对载波相位是指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
假设相对载波相位值用相位偏移表示,并规定数字信息序列与之间的关系为则按照该规定可画出2DPSK信号的波形如图1所示。
由于初始参考相位有两种可能,因此2DPSK信号的波形可以有两种(另一种相位完全相反,图中未画出)。
为便于比较,图中还给出了2PSK信号的波形。
由图1可以看出:(1)与2PSK的波形不同,2DPSK波形的同一相位并不对应相同的数字信息符号,而前后码元的相对相位才能唯一确定信息符号。
这说明解调2DPSK信号时,并不依赖于某一固定的载波相位参考值,只要前后码元的相对相位关系不破坏,则鉴别这个相位关系就可正确恢复数字信息。
这就避免了2PSK方式中的“倒π”现象发生。
由于相对移相调制无“反问工作”问题,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2)单从波形上看,2DPSK与2PSK是无法分辩的,比如图1中2DPSK也可以是另一符号序列(见图中下部的序列,称为相对码,而将原符号序列称为绝对码)经绝对移相而形成的。
这说明,一方面,只有已知移相键控方式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才能正确判定原信息;另一方面,相对移相信号可以看作是把数字信息序列(绝对码)变换成相对码,然后再根据相对码进行绝对移相而形成。
这就为2D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指出了一种借助绝对移相途径实现的方法。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原理化工原理实验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反应平衡和化学动力学 2. 热力学计算 3. 流体力学和传质过程 4. 反应器与过程控制 5. 传热过程实验器材和试剂1.实验器材:反应器、加热器、冷却器、分离仪器、计量仪器等。
2.试剂:根据实验要求使用不同的化学试剂。
实验步骤实验一:反应平衡和化学动力学1.准备反应器和试剂。
2.将试剂按照给定的比例加入反应器中。
3.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反应温度。
4.开始反应,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数据。
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平衡和化学动力学。
实验二:热力学计算1.准备热力学计算所需的实验数据。
2.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
3.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实验三:流体力学和传质过程1.准备流体力学和传质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
2.将试剂按照给定的比例注入传质设备中。
3.通过设备控制流体的流速和压力,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流体力学和传质过程的特性。
实验四:反应器与过程控制1.准备反应器与过程控制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
2.将试剂按照给定的比例加入反应器中。
3.通过过程控制设备调节反应的温度、压力、流速等参数。
4.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反应过程的控制效果。
实验五:传热过程1.准备传热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
2.将试剂加热并通过设备控制传热过程的温度和压力。
3.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传热过程的特性。
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于实验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实验探讨和解决,并得出实验结论。
安全注意事项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直接接触危险试剂。
2.注意实验室卫生,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
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及分析七、思考题八、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采用A与B两种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其中A为XXX,B为XXX。
在一定条件下,A与B会发生XXX反应,产生XXX物质。
该反应符合化学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器材1.XXX试剂2.XXX试剂3.XXX试剂4.容量瓶5.移液管6.烧杯7.玻璃棒8.加热板等四、实验步骤1.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2.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3.使用移液管将两种试剂充分混合。
4.观察化学反应过程,记录反应时间和反应现象。
5.将反应产物过滤,收集固体产物。
6.使用玻璃棒将固体产物均匀搅拌,使其充分干燥。
7.称取干燥后的产物质量,并计算出反应的收率。
五、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2.试剂的加入顺序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进行。
3.操作时要认真仔细,避免出现误操作和漏操作。
4.实验器材要保持清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A与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并得到了XXX产物。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该反应的收率为XX%。
同时,在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XXX现象,并对其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七、思考题1.XXX试剂与XXX试剂在该化学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本次实验中是否存在误差?如何减小误差?3.如果将XXX试剂的用量加倍,该反应会发生什么变化?八、参考文献1.XXX,《化学实验指导书》。
2.XXX,《化学实验技术手册》。
3.XXX,《化学实验原理与应用》。
实验五 离心泵特性曲线及管路特性曲线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离心泵的操作方法。
2.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加深对离心泵性能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1.熟悉离心泵的结构与操作方法。
2.测定某型号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
3.测定流量调节阀某一开度下管路特性曲线。
三、实验原理:1.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离心泵是最常见的液体输送设备。
在一定的型号和转速下,离心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均随流量Q 而改变。
通常通过实验测出H —Q 、N —Q 及η—Q 关系,并用曲线表示之,称为特性曲线。
特性曲线是确定泵的适宜操作条件和选用泵的重要依据。
泵特性曲线的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1) H 的测定:在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出入入出出入入入-+++=+++f H g u g P Z H g u g P Z 2222ρρ (7)()出入入出入出入出-+-+-+-=f H gu u g P P Z Z H 222ρ (8)上式中出入-f H 是泵的吸入口和压出口之间管路内的流体流动阻力,与柏努力方程中其它项比较,出入-f H 值很小,故可忽略。
于是上式变为:()gu u g P P Z Z H 222入出入出入出-+-+-=ρ (9)将测得的()入出Z Z -和入出P P -值以及计算所得的出入u u ,代入上式,即可求得H 。
(2) N 测定:功率表测得的功率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由于泵由电动机直接带动,传动效率可视为1,所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于泵的轴功率。
即:泵的轴功率 N=电动机的输出功率,kW ;电动机输出功率=电动机输入功率×电动机效率; 泵的轴功率=功率表读数×电动机效率,kW 。
(3) η 测定 NNe=η (10) )(1021000Kw HQ g HQ Ne ρρ== (11)式中:η—泵的效率; N —泵的轴功率,kW ;Ne-泵的有效功率,kW ; H —泵的扬程,m ; Q —泵的流量,m 3/s ; ρ-水的密度,kg/m 3。
实验六艺术灯控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移位寄存器指令和定时器的应用
2、掌握PLC与外围电路的接口连线
二、实验器材
1. DICE-PLC01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台/箱l台
2. 编程电缆l根
3. 连接导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设计要求
舞台灯光控制可以采用PLC来控制,如灯光的闪耀、移位及各种时序的变化。
舞台灯控制模块共有7组指示灯组成,如下图所示:
舞台灯控制示意图
现要求1~7组灯闪亮的时序如下:
(1)1~7号灯依次点亮,然后全灭,再全亮,最后又全灭。
(2)重复(1),循环往复。
2、确定输入、输出端口、并编写程序
3、编译程序,无误后下载至PLC主机的存储器中,并运行程序。
4、调试程序,直至符合设计要求。
5、程序修改和讨论
(1)修改程序中定时器的值,提高移位脉冲的频率,使艺术灯达到一种更加炫目的效果。
(2)用自己的设想,增加程序中的时序,加入更多的变化组合,并上机调试通过。
2。
实验一电磁波参量的测定实验1.实验目的a)观察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b)通过测定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波长 ,来确定电磁波传播的相位常数k和传播速度v。
c)了解用相干波的原理测量波长的方法。
2.实验内容a)了解并熟悉电磁波综合测试仪的工作特点、线路结构、使用方法。
b)测量信号源的工作波长(或频率)。
3.实验原理与说明a)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分度转台晶体检波器可变衰减器喇叭天线反射板固态信号源微安表实验仪器布置图如下:体检波器图1 实验仪器布置图参阅图1。
固态信号源所产生的信号经可变衰减器至矩形喇叭天线,在接收端用矩形喇叭天线接收信号,接收到的信号经晶体检波器后通过微安表指示。
b) 原理本实验利用相干波原理,通过测得的电磁波的波长λ, 再由关系式2,k v f kπωλλ===得到电磁波的主要参量k ,v 等。
实验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中0r P 、1r P 、2r P 和3r P 分别表示辐射喇叭、固定反射板、可动反射板和接收喇叭,图中介质板是一23030()mm ⨯的玻璃板,它对电磁波进行反射、折射后,可实现相干波测试。
设入射波为: jk r E Ee +-⋅=图2 实验示意图当入射波以入射角1θ向介质板斜投射时,在分界面上产生反射波E -和折射波E '。
设入射波为垂直极化波,用R ⊥表示介质板的反射系数,用0T ⊥、e T ⊥分别表示由空气进入介质板和由介质板进入空气的折射系数。
另外固定的和可动的金属反射板的反射系数均为-1。
在一次近似的条件下,接收喇叭3r P 处的相干波分别为:110j E R T T E e ϕε--+⊥⊥⊥=-220j E R T T E e ϕε--+⊥⊥⊥=-即两者幅度相等,相位差为12()ϕϕ-,其中1011()r k L L kL ϕ=+=221012()()r r r k L L k L l L kL ϕ=+=+∆+=从而可得21L L L l ∆=-=∆因101r L L L =+为固定值,而21L L l =+∆是可改变的,改变可动反射板P r 2位置而取不同的2L 值,可使行程相位差为90 。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实验指导书陈鸣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二〇一三年二月5应用层实验(4学时)实验9:利用Java开发网络应用程序1. 实验目的1)基本掌握利用Java开发环境调试应用程序的方法。
2)理解基于套接字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的过程,深入理解Ping工作原理。
3)深入理解HTTP协议的格式和工作过程,理解Web代理服务器工作原理。
2. 实验环境1)运行Windows 2008 Server/Windows XP/Windows 7操作系统的PC 2台。
2)每台PC具有以太网卡一块,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3)具有Java开发包jdk-1_5_0_06-windows-i586-p.exe。
3. 实验步骤1)安装Java编程环境(1) 安装开发包JDK。
双击JDK安装程序jdk-1_5_0_06-windows-i586-p.exe图标,进行安装。
根据安装提示选择安装目录后开始安装过程。
在安装JDK的过程中,同时需要安装Java运行环境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
接下来。
配置Java环境变量。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
然后选择“高级”选项卡,点击“环境变量”,即弹出如图45所示的界面。
图45 环境变量配置界面(2) 修改环境变量的值。
在“用户变量”中,分别设置JA V A_HOME、PATH和CLASSPATH 这3项属性。
若已存在则点击“编辑”,不存在则点击“新建”。
JA V A_HOME指明JDK的安装路径,也就是在安装时选择的路径,如D:\Java\jdk1.5.0_06,在此路径下包括lib、bin、jre 等文件夹。
PATH使得系统可以在任何路径下识别Java命令,该值设为“%JA V A_HOME%\bin; %JA V A_HOME%\jre\bin”。
CLASSPATH为Java加载类路径,只有类在classpath中,Java命令才能识别,该值设为“.; %JA V A_HOME%\lib\dt.jar; %JA V A_HOME%\lib\tools.jar”。
测试安装结果。
选择“开始”菜单中的“运行”,键入“cmd”。
在命令提示符中键入 “java –version”、“java”和“javac”命令,出现如图46所示画面则说明环境变量配置成功。
图46 运行Java命令结果(3)在命令提示符环境编译运行java程序。
Java程序编写后,就可以在命令提示符环境下编译和运行。
启动命令提示符后,先利用“cd”命令进入Java程序所在的目录,然后键入“javac java类的文件名”命令编译该Java程序。
如果编译成功,则不会显示错误信息并直接返回,如图47所示。
图47 在命令提示符中编译Java程序此后,在该目录下会产生一个.class文件。
直接键入“java java类名运行参数”即可运行该编译好的Java程序,如图48所示。
图48 在命令提示符中运行java程序如果想要退出正在运行的Java程序,按“ctrl+C”即可完成。
2)在Java集成开发环境下调试程序前面假定编写的Java程序是正确的,而事实上自己首次编写的程序通常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为此,需要借助于Java集成开发环境来调试程序。
(1)安装Java集成开发环境。
Java的集成开发环境有很多,对于IBM公司开发的开源Java 集成开发环境eclipse,在解压eclipse压缩包后,双击eclipse.exe即可运行eclipse。
图49是eclipse运行后的主界面。
图49 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主界面(2)在eclipse中创建、编译和运行java程序。
首先要创建java程序。
运行eclipse后,从菜单栏选择“File->New->Project…”,接着会弹出如图50所示的对话框。
图50 eclipse新建项目向导在下拉框中选中“Java Project”,点击下方的“Next”按钮,弹出“New Java Project”向导,在“Project name”中输入如“Example”,点击“Finish”按钮关闭对话框,这样一个java项目就建立完毕了,同时在eclipse的左侧会出现新建好的名为“Example”的java项目。
接下来右键点击“Example”项目,选择“New->class”,弹出如图51所示的新建类java对话框。
图51 eclipse新建类向导在“Name”中输入需要新建的类的名字,点击下方的“Finish”按钮即可创建一个新的java 类。
然后再编译和运行java程序。
在eclipse右侧的程序编辑框中编写完java程序后,点击菜单栏中的“保存”,eclipse会自动对代码进行编译并生成类文件。
在编译完java代码后,即可运行写好的类,右键选择需要运行的java类,选择“Run As->Run…”,弹出如图52所示的“运行”向导。
图52 eclipse运行向导选择“Arguments”选项卡,在“Program arguments”中输入程序运行参数(如图53所示),然后点击下方的“Run”按钮,即可运行该java程序。
图53 程序参数输入界面3)编写UDP Ping程序要采用UDP协议来实现ICMP协议中Ping报文的功能,就必须在应用层来模拟网络层中Ping报文的工作流程,即首先由客户机向服务器端发送一个应用层的UDP Ping请求报文,服务器端程序在接收到UDP Ping请求报文后,向客户机返回一个UDP Ping响应报文,客户机通过判断是否能够接收到该响应报文以及相应的丢包率、时延大小等信息来分析客户机与服务器端之间的链路状况。
因此需要利用UDP套接字实现服务器和客户机程序,在应用层模拟Ping报文的通信过程。
图54显示了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交互过程。
图54 服务器和客户机交互过程(1)编写服务器端程序。
服务器端程序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根据用户输入参数打开特定的插口,并对插口进行监听,接收从客户机发送过来的应用层Ping请求报文,打印该应用层数据内容,然后向客户机回复Ping响应报文。
图55显示了完成上述功能的服务器端代码,请学员阅读代码并回答下列问题:1)代码第16行为什么要加上port参数?不加该参数会出现什么情况?2)哪一行代码是用于接收客户机发送过来的Ping请求报文?3)代码第21至24行是模拟网络中的什么现象?4)代码第25行又是模拟网络中的什么现象?5)代码第26和27行所获取的参数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不提取该参数行不行?为什么?6)服务器端向客户机回复的Ping响应报文应用层数据是什么?1 import java.io.*;2 import .*;3 import java.util.*;4 /* 利用UDP协议实现ping报文请求的服务器端程序 */5 public class PingServer {6 private static final double LOSS_RATE = 0.3;7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AVERAGE_DELAY = 100;8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9 {10 if (args.length != 1) {11 System.out.println("Required arguments: port");12 return;13 }14 int port = Integer.parseInt(args[0]);15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16 DatagramSocket socket = new DatagramSocket(port);17 while (true) {18 DatagramPacket request = new DatagramPacket(new byte[1024], 1024);19 socket.receive(request);20 printData(request);21 if (random.nextDouble() < LOSS_RATE) {22 System.out.println(" Reply not sent.");23 continue;24 }25 Thread.sleep((int) (random.nextDouble() * 2 * AVERAGE_DELAY));26 InetAddress clientHost = request.getAddress();27 int clientPort = request.getPort();28 byte[] buf = request.getData();29 DatagramPacket reply = new DatagramPacket(buf, buf.length, clientHost, clientPort);30 socket.send(reply);31 System.out.println(" Reply sent.");32 }33 }34 /* 将ping报文的数据按照标准输出流打印出来 */35 private static void printData(DatagramPacket request) throws Exception36 {37 byte[] buf = request.getData();38 ByteArrayInputStream bais = new ByteArrayInputStream(buf);39 InputStreamReader isr = new InputStreamReader(bais);40 BufferedReader br = new BufferedReader(isr);41 String line = br.readLine();42 System.out.println("Received from " + request.getAddress().getHostAddress() + ": " + newString(line));43 }44 }图55 UDP Ping程序服务器端代码(2)编写客户机程序客户机程序需要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然后构建UDP Ping请求报文,并将其发送给服务器,同时等待和接收从服务器发回的响应报文,连续发送10次Ping 请求报文后关闭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