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苏北经济贸易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高铁开通对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以盐通高铁对盐城影响为例发布时间:2023-03-17T05:31:52.556Z 来源:《城镇建设》2023年第1期作者:陈莉娇[导读] 以盐城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盐城市铁路网格局及区域路网发展,系统分析盐通高铁开通对其交通区位、区域融合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正面影响以及潜在挑战,并从提高高铁服务、完善高铁枢纽集疏运体系、推动公路转型升级及大力推动站城融合等方面制定盐城快速实现自身突破与转型策略,促进盐城及区域发展和进步,推动盐城实现跨越发展。
陈莉娇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14摘要:以盐城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盐城市铁路网格局及区域路网发展,系统分析盐通高铁开通对其交通区位、区域融合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正面影响以及潜在挑战,并从提高高铁服务、完善高铁枢纽集疏运体系、推动公路转型升级及大力推动站城融合等方面制定盐城快速实现自身突破与转型策略,促进盐城及区域发展和进步,推动盐城实现跨越发展。
关键词:高铁;正面影响;潜在挑战;转型策略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opening of high-speed rail on urban development—Taking the impact of Yantong high-speed rail on Yancheng as an exampleChen LijiaoChina Design Group Co., Ltd.(China Design Group Co., Ltd. Comprehensive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14)Abstract:Taking Yanche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Yancheng Railway Grid Bureau and regional road network,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positive impact and potential challenges of the opening of Yancheng High-speed Railway on its traffic location, region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from improving the high-speed railway service, improving the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high-speed railway hub In terms of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highways and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stations and cities, Yancheng formulated its own breakthrough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Yancheng and the region, and promote th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Yancheng.Key words:High-speed rail; positive impact; potential challenge; transformation strategy0 引言高速铁路本质上是一种城市间的快速交通工具,在解决大通道上大量旅客快速输送问题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21-03-16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江苏低碳农业:生产效率、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2019SJA1671)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张(1991-),男,博士研究生,从事环境经济学研究。
引言温室气体浓度提高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碳排放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排放源之一。
农药、化肥所产生的面源污染[1],机械使用以及土地自身的碳排放[2]是农业污染和碳排放重要源头。
温室气体浓度加剧带来的气候变化也加重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例如,气候变化带来农作物病虫害[3];土地沙漠化趋势显著的影响[4];禽类繁殖和生产同样受到影响,由气候变化导致的畜牧业疾病风险加大[5]。
这些无疑对农业以及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相较于传统农业生产而言,低碳农业强调“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和高效率”,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江苏省是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降低农业污染、减少碳排放同样也是江苏省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要求。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18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高效利用资源,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的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总体目标。
江苏省环境厅2020年发布的《江苏省低碳发展报告(2019)》中提到积极推进全省低碳农业发展。
江苏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省之一,而苏北五市更是江苏重要的农业产区。
仅从统计材料上看,江苏省2019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7503.15亿元,苏北农林牧渔产值为4254.45元,接近苏南地区总产值的2倍。
新时期,苏北农业必须要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打造更加绿色环保的低碳农业。
一、苏北地区发展现实困境苏北地区包括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市,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苏北平原,是江苏重要的农业地区。
根据江苏省2020年统计年鉴资料,2019年江苏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7444.85千公顷,打造苏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新高地———苏北低碳农业现状与建议张(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江苏省积极推进全省低碳农业发展,苏北地区在推进自身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不能简单模仿苏南地区发展经验,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新路子。
扛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江苏使命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作者:信长星来源:《当代世界》2024年第04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就“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
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江苏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对江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指出“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赋予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重大任务。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强调“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切认识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其中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充分认识其对江苏发展、对全国大局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邃考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其中重要内容作出部署,强调“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一、本文概述苏北、苏中、苏南作为中国江苏省内部的三个地理区域,各自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内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中地区,处于江苏省的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苏北和苏南之间,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先进。
本文首先回顾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揭示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的探析,本文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文章最后强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历史回顾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内部的苏北、苏中、苏南三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展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和变迁轨迹。
苏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依托原有的乡镇企业基础和临近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有利条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被誉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强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通往海
洋的重要门户。
随着全球化趋势加速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
推进,江苏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如下:
1. 近年来江苏省对外贸易总额稳步增长。
2019年,江苏省货
物进出口总额达到1.7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
其中,出
口总额为1.02万亿元,进口总额为0.76万亿元,均较上年同期有
所增长。
2. 江苏省对外贸易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产业集聚性。
出口主要产品包括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钢铁、汽车及零
部件等,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近一半。
江苏省对外贸易的主
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3. 江苏省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江苏省对外贸易重
点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转移,同时,出口贸易方式也向
深度加工、自主品牌、服务贸易等方向转变。
4.政府对外贸易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江苏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
鼓励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政策,包括加大财税支持、优化金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为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
境和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良好,其优势明显、结构
优化、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未来仍将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六大战略”叠加江苏态势下苏北发展战略研究作者:暂无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4年第12期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江苏,对江苏全省的发展进程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多重机遇叠加对苏北的发展,也将发生巨大的催化作用,为江苏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文/古璇古龙高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江苏,对江苏全省的发展进程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多重机遇叠加对苏北的发展,也将发生巨大的催化作用,为江苏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六大战略”叠加与苏北区位定位1.“六大战略”的内涵解析本研究所指的六大战略指近五年来国务院发布的对江苏发展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国家规划,具体包括2009 年6月下发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江苏沿海规划”),2010 年5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长三角规划”),2011 年6月下发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2013 年4 月下发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苏南示范区规划”),2014 年9月发布的《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以及2013 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 世纪还是丝绸之路战略(以下简称“一路一带”战略)。
以上“六大战略”从涵盖范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国际战略,主要是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总体上还处于规划阶段;二是国家跨省区的区域战略,包括“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长三角规划”;三是专指江苏省内的两个区域规划:“江苏沿海规划”,“苏南示范区规划”;四是“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示范区虽然设在连云港市连云区,但方案中明确指出“事关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从具体形式上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带”(经济带)的规划:“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江苏沿海规划”;另一类是关于点、面(经济区)的规划:“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长三角规划”、“ 苏南示范区规划”。
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围绕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研究,通过对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述和现状分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创新不足、市场需求不明确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如加大科研投入、强化企业创新能力等。
对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如加强产业合作,拓展国内外市场等。
通过对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对策提出,希望能够为该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
【关键词】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对策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概述、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总结现状、展望未来、研究成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苏北地区开始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研究背景部分主要探讨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因。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发展需求的提升,苏北地区的传统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随着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苏北地区的发展潜力逐渐显现。
研究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为加快苏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推动苏北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仅是整篇文章的开篇,旨在阐明研究的动机和意义,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推动该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知识点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1~3题.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知识点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载铁路指行驶列车总重大、行驶大轴重货车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主要用于输送大宗原材料货物,是未来铁路的发展方向和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世界重载铁路运输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下图为澳大利亚西北部重载铁路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4~6题。
4.推测20世纪50年代世界重载铁路运输开始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快速发展B.农业生产机械化C.城镇化快速发展D.人口流动规模化5.影响澳大利亚修建西北部重载铁路线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城市D.矿产6.目前世界上只有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等少数国家开通了重载铁路.这一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A.资源数量B.市场需求C.技术水平D.国土面积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根据下图及相关信息,回答第1题。
1.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①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②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③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④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展线指在山岭地带,当地面自然纵坡大于道路设计容许的最大纵坡时,为了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使线路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最终到达终点的铁路建设技术。
下图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1958年建设)关角山附近的展线群,自南山站起至察汗诺站共有5组展线,后来新关角隧道开通,关角展线群被取代。
据此完成2~3题.2.从南山站到察汗诺站修建展线的主要目的是()A.联系更多站点B.提高行驶速度C.延长线路长度D.降低线路坡度3.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期间,有专家提出可考虑开挖图中的新关角隧道,缩短铁路运行路程。
一带一路下苏北经济贸易
作者:李乾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04期
摘要:苏北地区处在“一带一路”的枢纽位置,“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苏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如何能使苏北经济的发展再上升一个台阶,需要我们对此做出比较长远的打算。
我们要积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苏北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苏北地区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一带一路;苏北;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138-01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这一发展战略是为了促进我国与有关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而提出的,并且加快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一发展战略同样给苏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推动了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一带一路”对苏北经济发展的意义
在“一带一路”的思想下,加快苏北的经济发展,及时实现苏北地区走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推进沿海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为带动我国苏北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推动我国海陆的共同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带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苏北地区发展较快,但仍落后于苏中、苏南地区,至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其自身的原因,像区域环境相对封闭,并且缺乏沿海地区的经济带动,这些因素制约着苏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消除了制约苏北地区发展的因素,为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推动了苏北地区走向小康社会的进程。
(二)打造苏北新的经济模式
近几年来,苏北地区的发展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肯定,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但与苏南、苏中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并且苏北地区的发展缺乏特色。
在“一带一路”的思想下,苏北地区处在发展战略的有利位置,并与淮河流域经济带的联系比较紧密,苏北地区的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所以要抓住这次机会,实现苏北地区经济的飞跃发展。
对苏北地区做好长远的规划,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目标,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苏北经济模式。
(三)加快了苏北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为了苏北地区的经济较快发展,加快苏北地区实现现代化的步伐,我国政府对其提出了几项方案,这些方案激起了人们对苏北地区发展的信心,鼓励人们进行创业,推动了江苏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
苏北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后发地,可以向其他发展较发达地区学习经验,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从自身实际出发,走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导下,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经济进行深化改革,走科学发展道路,相信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二、制约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苏北地区的发展比较重视,实施各种政策措施来推动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苏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经过人们的不懈努力,苏北区域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
近几年来的经济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并不断升级,基础设施的到了良好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小康社会标准。
从长远的角度分析,苏北地区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其经济的良好发展。
(一)地方意识的制约
部分地区人民的思想比较落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缺乏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思想上的依赖性较强。
部分地区的开放性不强,合作意识比较淡薄,只重视地方发展,忽视了区域间的整体发展。
(二)工业化整体水平偏低
从近几年的经济指标分析,苏北地区的各项指标发展均不及苏南、苏中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其自主创新能力较差,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去发展新兴产业,没有用长远的目光去发展创新,并且缺乏自身的特色。
(三)民众富裕程度不高
据相关数据显示分析,苏北地区居民收入普遍低于苏南、苏中地区,与江苏省平均水平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仍需苏北人民的共同努力。
(四)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据有关数据分析,苏北全年进出总额及外贸依存度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苏南、苏中地区相比,其开放程度较低,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导致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
(五)城市带动能力不强
相比苏南、苏中等地区,苏北地区大城市较少,并且发展速度快,缺乏对周边城市发展的带动力量,苏北地区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较发达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够强,没有形成苏北现代化的城市体系。
三、大力发展苏北经济的策略
(一)解放思想,创新发展
在地方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精神力量,鼓励大家积极搞创新活动,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献血液,利用苏北地区的地理优势、生态优势等优势,为苏北地区的产业提供强大的动力,进而推动其经济的发扎发展。
(二)积极发展沿海经济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为苏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珍惜机会,发挥自身的优势。
积极建设临港工业项目,提高沿海地区发展水平,以此带动苏北地区的发展。
(三)全面建设苏北地区交通一体化体系
为了增强苏北地区的对外资的吸引力,对其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交通方面的建设,有了良好的交通,才会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建设城际铁路及空港容量规模,并利用网络化,形成了较先进的立体式交通网络。
对苏北地区产业做进一步调整,积极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实施建设城市化战略,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构建苏北现代化经济体系。
(四)区域融合,海陆互动
由苏北的地理位置分析,在“一带一路”的统筹下,发展海陆互动的新模式,积极与沿海地区融合,借港出海,实现其经济的共同发展。
(五)产城互动,建立新型城镇体系
淮安处在苏北中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优势为苏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淮安的发展关系着苏北的经济发展,所以要对其进行重点发展。
加强徐州、淮安、宿迁三城市与沿海港口的联系,可以通过沿海贸易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加强产城互动,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带动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经济水平,并逐步实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四、总结
综上所述,推进苏北经济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下,政府要对其做出科学长远的规划,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延续性,利用苏北优越的条件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以开放的思想,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