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5
一、地球自转、公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1. 比较:2. 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3. 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有关:二、海陆分布1、地球海陆分布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1)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大洲分界线:①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②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③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北美:白令海峡。
(5)规纳:①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②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
③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三、海陆的变迁1、沧海桑田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我国东部海域海底有人类活动的遗迹。
荷兰围海造陆。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注意: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2章世界气候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 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18-19(1)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需一天,约24小时。
地球的自转, 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我们每天也都可以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日出。
国际上规定,每隔15°(经度)划分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3.地球自转,还导致地球形状的变化,现在,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4.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公转时,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71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29 %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8.世界陆地集中在东半球、北半球。
不管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9.陆地中,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
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10.大陆和附近的岛屿的合称大洲,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
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11.南极洲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沿顺时针方向)所环绕。
世界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是南极洲;赤道经过非洲、南美洲的大陆部分。
12.亚洲和欧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13.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自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2、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3、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二节海陆分布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第三节海陆变迁5、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6、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8、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9、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0、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1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①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3.自转周期:一天,约24小时4.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时间差异(地方时)。
二、地球的公转1.公转定义:地球按一定轨道绕太阳运动。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3.公转周期:1年4.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重点图:P6E图的二分二至日)节气日期直射纬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2)四季变化: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3)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直射北半球时:昼长夜短;直射南半球时:昼短夜长;直射赤道时:昼夜平分。
(4)影子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夏季最大(影子最短),冬季最长(影子最长)。
第二节海陆分布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29%(概括地说:三分陆地七海洋)2.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中心为北冰洋,南极中心为南极洲。
3.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重点图:P13图G)1.七大洲按面积大小顺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没有定居居民和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纬度位置最高的是:南极洲。
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欧洲和北美洲;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是亚洲和大洋洲;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非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亚洲和北美洲。
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
2.分界线(1)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5)非、欧两洲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三、四大洋(重点图:P13图G)1.四大洋(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呈“S”形分布的是大西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陆地和海洋5、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
第一节海陆分布一、填空1、目前海洋的面积为陆地面积为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因此,人们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3、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乌乌里大黑哭{土})4 5,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6、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89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分为欧洲西部和欧洲东部。
美洲分为北美和拉丁美洲(美国以南)10和大洋洲,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11“S”。
12 13 14、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大洋最深处。
二、名词解释1、陆地面积较大的叫做大陆(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洲大陆)。
2、陆地面积较小的叫做岛屿。
(最大的岛屿:丹麦的格林兰岛)3、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叫做半岛。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4、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1 第二节海陆变迁一、填空1、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三种: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2、地壳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海洋和陆地的交接地带,由于海平面的升降,时而为海,时而为陆。
部分沿海国家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
3、地球表面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地球表面的变化除了海陆面积的变化外,还有海陆分布的变化。
4、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发现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的轮廓凹凸十分吻合,他大胆的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5、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6、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它们是亚欧板块、美洲版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八年级(上)地理知识要点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与海陆分布第1节地球的运动★★项目自转公转概念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地球绕太阳旋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时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的划分★★★2、地球公转示意图(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教材P6、P8图)夏半年(3.21—9。
23)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冬半年(9。
23—3.21)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春分日与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昼夜各12小时。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第2节海陆分布★1、世界上海洋陆地面积各是多少?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半球.无论怎么划分两个半球,地球上海洋面积总是>陆地面积。
2、什么是大陆?什么是岛屿?什么是半岛?什么是大洲?(教材P13图)答: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叫半岛。
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3、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是?(教材P16图)(简记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南极洲跨经度最多,亚洲跨纬度最多。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南美洲。
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 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教材P13图)4、【世界之最】(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亚洲;(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太平洋;(3)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4)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5)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7)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南美洲);(8)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9)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10)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11)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12)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13)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14)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6671千米)。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自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2、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365天)地理意义: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二节海陆分布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洋面积占71% ,陆地面积占29% ;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2、针对南北半球来看,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
针对东西半球来看,陆地集中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在西半球。
二、1、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在北半球的:北美洲、欧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南极洲跨南北半球的: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南美洲、北美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北美洲、亚洲。
被三个大洋包围的: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亚洲。
2、大洲界限: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北美:巴拿马运河。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
三、四大洋:1、四大洋面积排序:太大印北。
2.四大洋与七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五个大洲所包围大西洋: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五个大洲所包围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四个大洲所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三个大洲所包围四、世界海陆之最1、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2、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3、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4、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属于北美洲)5、跨经度最多、纬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
6、跨经度最多、纬度最多的大洋:北冰洋7最大的大洲:亚洲。
8、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梳理1、地球的自转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2、地球的公转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⑸产生的现象: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南寒带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A.季节变化现象B.昼夜现象C.时间差现象D.昼夜更替【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解答】解:季节变化是地球公转运动形成的,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时间差异现象和昼夜更替都是地球自转运动形成的。
故选:A。
2.某日早晨,宿州的小华把刚拍摄的日出照片发给在国外出差的妈妈。
妈妈立即回复了一张照片,说“我正在欣赏日落。
”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①两地纬度不同②两地经度不同③地球的公转④地球的自转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自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2、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365天)地理意义: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二节海陆分布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洋面积占71% ,陆地面积占29% ;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2、针对南北半球来看,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
针对东西半球来看,陆地集中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在西半球。
二、1、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在北半球的:北美洲、欧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南极洲跨南北半球的: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南美洲、北美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北美洲、亚洲。
被三个大洋包围的: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亚洲。
2、大洲界限: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北美:巴拿马运河。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
三、四大洋:1、四大洋面积排序:太大印北。
2.四大洋与七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五个大洲所包围大西洋: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五个大洲所包围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四个大洲所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三个大洲所包围四、世界海陆之最1、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2、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3、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4、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属于北美洲)5、跨经度最多、纬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
6、跨经度最多、纬度最多的大洋:北冰洋7最大的大洲:亚洲。
8、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9、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10、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第三节海陆变迁一、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运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二、大陆漂移学说提出人:魏格纳三、板块构造学说内容:(1)、地表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版块、南极洲板块)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太平洋板块(2)、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稳定。
2、应用:(1)、海洋和山脉的形成。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形成):面积缩小,直至消失。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形成、四川地震):不断抬升(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2)、火山地震的分布: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第二章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一、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降水二、世界的气温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纬度位置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情况相反。
洋流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
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世界炎热中心:撒哈拉沙漠;世界寒冷中心:南极洲(寒极)三、世界的降水空间分布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美国夏威夷)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智利境内)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气候特征自然景观(动植物)分布地区热带1、热带雨林气候(新加坡)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猩猩、河马、长臂猿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2、热带草原气候(巴马科)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草高树稀;猴面包树、斑马、长颈鹿热带雨林区的南北两侧。
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大。
3、热带季风气候(孟买)全年高温,长夏无冬,一年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风雨林;亚洲象纬度10°到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4、热带沙漠气候(比尔马)全年高温,干燥少雨热带沙漠;单峰骆驼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和中部,撒哈拉沙漠最大亚热带温带5、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上海)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大熊猫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部。
6、亚热带地中海气候(雅典、罗马)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部。
7、温带季风气候(北京)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落叶阔叶林,丹顶鹤、梅花鹿温带地区大陆东部8、温带海洋性气候(伦敦)冬暖夏凉,全年湿润,各月降水均匀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地区的大陆西部9、温带大陆性气候(乌兰巴托)冬冷夏热,全年干燥少雨。
草原、荒漠、针叶林;黄羊温带地区的大陆中部寒10、寒带苔原气候长冬无夏,终年寒冷,降水较少,降雪为主地衣、苔藓;棕熊、驯鹿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带11、寒带冰原气候(东方站)终年酷冷,降水稀少企鹅、磷虾、鲸、海豹南极洲、格陵兰岛、北极岛屿12、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1、气候与农业:气候决定种植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
1、气候与生活:气候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
(高架屋、冰屋、牦牛、骆驼、雪橇)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种和人口一、三大人种:1、人种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肤色,世界人口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2、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的中亚、西亚、非洲的北部及美洲和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美洲也有大量黑色人种分布。
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单位(人/平方千米)2、人口稠密区:世界人口的分布——中低纬度(20°~60°N)近海的平原地区。
该区域气候湿润、是农、工业发展最早、最快地区。
三、人口的增长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
第二节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主要语言1、目前被确定为联合国正式语言的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法语六种语言。
2、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目前,英语除了在英国本土使用外,还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国家,亚洲的印度、菲律宾和非洲南部的南非等国家。
4、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使用阿拉伯语的人主要居住在亚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
二、世界的三大宗教1、主要三大宗教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起源时间起源地点创始人教徒分布建筑特色基督教公元1世纪西亚耶稣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教堂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清真寺佛教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释伽牟尼东亚、东南亚佛塔【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
世界上最古老的的宗教:佛教。
】第三节聚落1、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是城市和乡村,且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的出现。
2、乡村聚落里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城市聚落里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里。
3、每个聚落都有自己的职能,乡村聚落包括农村、牧村、渔村等类型。
城市聚落中有:“工业重镇”、“文化之城”、“商贸中心”等。
4、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水源充足、④自然资源丰富、⑤交通便利、⑥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聚落密集;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和大城市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和冲积平原上。
5、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
中国的长城、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开平碉楼与村落,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等。
第四章地域发展差异第五章第一节国家和地区一、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1、目前,全世界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93个独立的国家。
2、国家和地区的区别:不同点:国家:拥有主权(主权包括领土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主、与别国的政治权利平等);地区不能完全独立地决定对内和对外的事务。
3、世界各国按面积排位前六名的依次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约1707万平方千米,中国排位第三,约960万平方千米。
4、各个国家的人口多少不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13亿多,印度人口约11多亿,居世界第二位。
5、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
亚洲最多,有6个,分别是:中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
欧洲有1个,俄罗斯。
非洲有1个,尼日利亚。
北美洲有2个,美国和墨西哥。
南美洲有1个,巴西。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我们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是:①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
②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大量的资源被外国列强掠夺,因此经济单一,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③现在,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和高附加值产品消费地。
4、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
5、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亚洲的日本属于发达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6、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因此,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叫做“南南合作”。
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一、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1、产生原因:国际经济合作是为了适应国家之间交往的频繁,交往领域和地区的不断扩大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国际经济交往的方式。
2、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技术合作、发展援助和国际投资等。
二、重要的国际组织1、联合国:目前世界上代表性最广泛,最有权威的综合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UN)。
它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
基本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是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
其职能是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
中国于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奥运格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奥运会的精神和奥林匹克口号:更高、更快、更强。
4、国际红十字会——宗旨:人道主义;任务:防止并减轻人类疾苦,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为预防疾病、增长健康和社会福利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