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系统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439.00 KB
- 文档页数:3
中断实验实验报告本实验是关于中断的学习和实验。
我们需要掌握中断的概念、分类、使用方法、实现过程等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中断的工作原理。
实验环境:硬件:STM32F103C8T6开发板、OLED显示屏、按键开关软件:Keil5、ST-LINK调试工具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首先,我们需要在Keil中新建一个STM32F103C8T6项目,然后将要使用到的头文件和驱动程序添加到项目中。
2、了解中断中断是指当CPU执行某个程序时,由于硬件或软件的干预而打断原来的程序执行,转而执行指定的中断服务程序(ISR),完成相应的工作后再回到被打断的程序。
中断可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中断可分为外部中断和内部中断。
外部中断是由硬件引脚上的信号产生的中断请求。
内部中断是由软件产生的中断请求,例如软件中断、定时器中断等。
3、编写程序首先,我们要在程序中使能系统滴答定时器(SysTick)。
SysTick是STM32系统内置的一个定时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产生一次中断请求。
在这里,我们将SysTick的中断周期设置为1秒,以便后续实验中查看效果。
然后,我们编写一个中断服务程序,用来处理按键开关产生的中断请求。
当按键按下时,将在OLED屏幕上显示按键按下的次数,并通过串口向PC端发送按键按下的消息。
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中断服务程序中使用延时函数(例如HAL_Delay),我们在程序中使用了定时器来延时。
最后,我们需要在程序中启用外部中断,以便可以检测到按键开关的中断请求。
在此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外部中断1,其对应的引脚为PA1。
4、实验结果当按键按下时,OLED屏幕上的数字会自动加1,并通过串口向PC端发送按键按下的消息。
可以看到,此实验中使用的中断机制可以在不占用CPU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对按键事件的响应和处理。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中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了中断的工作原理、分类、使用方法和实现过程,掌握了在STM32中使用中断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中断处理程序的设计方法。
3. 熟悉中断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4. 通过实验验证中断系统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中断是一种处理程序,当系统需要处理某个事件时,暂时中断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完毕后,返回到被中断程序的原点继续执行。
中断系统由中断控制器、中断处理程序和中断请求源组成。
三、实验设备1. PC机一台2. 开发板一块3. 示波器一台4. 编译器一套四、实验步骤1. 实验环境搭建(1)将开发板插入PC机的USB接口。
(2)打开编译器,新建一个C语言项目。
(3)编写实验代码。
2. 编写中断处理程序(1)定义中断服务例程(ISR)函数。
(2)编写ISR函数,实现中断处理功能。
(3)在主函数中调用ISR函数。
3. 编写主函数(1)初始化中断控制器。
(2)设置中断向量表。
(3)启动中断控制器。
4. 编译与调试(1)将编写好的代码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2)将可执行文件烧写到开发板中。
(3)打开示波器,观察中断信号。
5. 实验验证(1)通过按键、串口或其他方式触发中断。
(2)观察示波器上的中断信号,验证中断处理程序是否正确执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中断系统的功能。
在触发中断后,示波器上出现了中断信号,表明中断处理程序已正确执行。
2. 实验分析(1)中断控制器初始化正确,中断向量表设置正确。
(2)ISR函数编写正确,能够正确处理中断事件。
(3)主函数调用ISR函数,实现了中断处理。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中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熟悉了中断处理程序的设计方法,了解了中断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中断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达到了实验目的。
七、实验改进与展望1. 在实验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中断源,如定时器中断、串口中断等,以进一步验证中断系统的功能。
2. 可以研究中断嵌套处理,实现更复杂的中断处理流程。
一、实验背景中断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机制,它允许操作系统在执行过程中,根据需要暂停当前任务,转而处理其他任务,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中断实验,了解中断的工作原理,分析中断在不同场景下的影响,并对中断进行优化。
二、实验目的1. 理解中断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 分析中断在不同场景下的影响;3. 掌握中断优化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1. 中断的产生与处理(1)实验目的:验证中断的产生与处理过程。
(2)实验步骤:① 编写中断服务程序(ISR);② 设置中断向量表;③ 模拟中断源产生中断请求;④ 检查中断是否被正确处理。
(3)实验结果:中断服务程序被成功调用,中断请求得到处理。
2. 中断嵌套(1)实验目的:分析中断嵌套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实验步骤:① 编写多个中断服务程序;② 设置中断优先级;③ 模拟中断嵌套场景;④ 分析中断嵌套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实验结果:中断嵌套对系统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合理设置中断优先级可以降低影响。
3. 中断屏蔽(1)实验目的:分析中断屏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实验步骤:① 编写中断服务程序;② 设置中断屏蔽位;③ 模拟中断屏蔽场景;④ 分析中断屏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实验结果:中断屏蔽可以有效防止中断请求干扰其他任务,但过度屏蔽会影响系统响应速度。
4. 中断优化(1)实验目的:研究中断优化的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分析中断性能瓶颈;② 优化中断服务程序;③ 改进中断优先级管理;④ 优化中断屏蔽策略。
(3)实验结果:通过优化,中断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四、实验分析1. 中断的产生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中断的产生与处理过程是可靠的。
在实际应用中,合理设置中断向量表和中断服务程序是保证中断正常工作的关键。
2. 中断嵌套实验表明,中断嵌套对系统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合理设置中断优先级可以降低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中断优先级,以平衡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
一、实验背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片机因其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大等优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断技术是单片机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允许单片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响应外部事件,从而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效率。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验,加深对单片机中断系统的理解,掌握中断系统的使用方法,并学会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中断技术。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单片机中断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中断源、中断优先级、中断服务程序等基本概念。
3. 学会使用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实现实时响应外部事件。
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验器材1. 单片机实验板2. 示波器3. 电源4. 连接线5. 逻辑分析仪(可选)四、实验内容1. 实验一:外部中断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外部中断功能,实现按键控制LED灯的点亮和熄灭。
(2)实验步骤:a. 将外部中断0(INT0)引脚连接到按键,按键按下时产生低电平信号。
b. 编写中断服务程序,实现按键按下时点亮LED灯,按键释放时熄灭LED灯。
c. 编译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实验板上。
d. 测试实验效果,观察LED灯的点亮和熄灭情况。
2. 实验二:定时器中断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定时器中断功能,实现LED灯的定时闪烁。
(2)实验步骤:a. 配置定时器T0为模式1,设置定时器初值,使定时器溢出时间为1秒。
b. 开启定时器中断,编写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实现LED灯的定时闪烁。
c. 编译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实验板上。
d. 测试实验效果,观察LED灯的闪烁情况。
3. 实验三:中断嵌套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中断嵌套功能,实现定时器中断和外部中断的嵌套。
(2)实验步骤:a. 配置定时器T0为模式1,设置定时器初值,使定时器溢出时间为1秒。
b. 开启定时器中断和外部中断,设置中断优先级。
c. 编写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和外部中断服务程序,实现中断嵌套。
d. 编译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实验板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断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中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中断在程序中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C/C++3. 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9三、实验原理中断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程序之间交互和资源共享的重要机制。
它允许CPU 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另一个程序的代码,处理特定的任务。
中断分为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硬件中断是由外部设备产生的,软件中断是由程序执行过程中产生的。
四、实验内容1. 硬件中断实验(1)实验步骤① 编写一个C程序,模拟键盘输入事件,使用硬件中断实现按键检测。
② 在程序中定义一个中断服务例程(ISR),当检测到按键事件时,调用该例程。
③ 在ISR中实现按键检测功能,并打印按键信息。
(2)实验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conio.h>// 硬件中断服务例程void keyboard_isr() {char key = getch();printf("按键:%c\n", key);}int main() {// 设置中断处理程序_set_interrupt_handler(0x09, keyboard_isr);printf("按任意键开始监听...\n");while (1) {if (_kbhit()) {_getch(); // 读取按键信息}}return 0;}```2. 软件中断实验(1)实验步骤① 编写一个C程序,使用软件中断实现程序之间的交互。
② 在程序中定义一个软件中断服务例程,用于处理特定任务。
③ 在主程序中调用软件中断,触发服务例程执行。
(2)实验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 软件中断服务例程void software_isr() {printf("软件中断被触发,执行特定任务...\n"); }int main() {// 定义软件中断号int int_no = 0x2C;// 设置软件中断处理程序_set_interrupt_handler(int_no, software_isr); printf("按任意键触发软件中断...\n");while (1) {if (_kbhit()) {_getch(); // 读取按键信息// 触发软件中断__int int_no;__asm {int int_no}}}return 0;}```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硬件中断实验结果当程序运行时,按下键盘上的任意键,会在控制台打印出按键信息。
单片机原理中断实验一、实验前准备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单片机原理中断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并能灵活运用中断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器材:- STC89C52单片机开发板- LED灯- 电阻、电容等基本电子元器件- 连接线3. 实验原理:单片机原理中断实验是通过将外部事件(如按键按下、定时器溢出等)与单片机的中断系统相连,实现对外部事件的即时响应和处理。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可以在常规程序运行的过程中接收和响应中断请求,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4. 实验步骤:- 首先,将开发板上的LED灯与单片机相连。
- 将外部事件(例如,按键)与单片机的中断引脚相连。
- 对中断相关的寄存器进行初始化设置。
- 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 在主程序中编写相应的处理代码。
二、实验过程以按键中断为例,以下为实验过程的详细步骤:1. 硬件连接:将按键连接到单片机的外部中断引脚上,同时将LED灯连接到单片机的IO口上,以实现按键按下时LED灯的亮灭。
2. 寄存器设置:通过编程设置单片机的寄存器,使其能够正确地接收和响应外部中断请求。
具体的设置包括中断使能、中断触发方式、中断优先级等。
3. 中断服务程序编写:根据实际需求,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在按键中断的情况下,可以编写一个简单的中断服务程序,通过判断按键的状态来控制LED灯的亮灭。
4. 主程序编写:在主程序中,编写相应的处理代码。
在按键中断的情况下,可以编写一个循环程序,不断检测按键的状态,并根据按键状态控制LED灯的亮灭。
三、实验结果经过实验验证,成功利用中断技术实现了按键按下时LED灯的亮灭,实现了对外部事件(按键)的即时响应和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单片机中断技术在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单片机原理中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中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并成功运用中断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进一步熟悉和应用中断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断和定时器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2. 掌握51单片机中断系统和定时器的配置方法。
3. 学会使用中断和定时器实现特定功能,如延时、计数等。
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断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机制,允许CPU在执行程序过程中,暂停当前程序,转去执行另一个具有更高优先级的程序。
51单片机具有5个中断源,包括两个外部中断(INT0、INT1)、两个定时器中断(定时器0、定时器1)和一个串行口中断。
定时器是51单片机内部的一种计数器,可以用于产生定时中断或实现定时功能。
51单片机有两个定时器,即定时器0和定时器1。
定时器可以工作在模式0、模式1、模式2和模式3。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内容一:外部中断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外部中断的使用方法,实现按键控制LED灯的亮灭。
(2)实验步骤:- 使用Keil for 8051编译器创建项目。
- 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电路。
- 编写程序,配置外部中断,实现按键控制LED灯的亮灭。
2. 实验内容二:定时器中断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定时器中断的使用方法,实现LED灯闪烁。
(2)实验步骤:- 使用Keil for 8051编译器创建项目。
- 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电路。
- 编写程序,配置定时器中断,实现LED灯闪烁。
3. 实验内容三:定时器与外部中断结合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定时器与外部中断结合使用的方法,实现按键控制LED灯闪烁频率。
(2)实验步骤:- 使用Keil for 8051编译器创建项目。
- 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电路。
- 编写程序,配置定时器中断和外部中断,实现按键控制LED灯闪烁频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部中断实验:成功实现了按键控制LED灯的亮灭。
当按下按键时,LED灯亮;松开按键时,LED灯灭。
2. 定时器中断实验:成功实现了LED灯闪烁。
LED灯每隔一定时间闪烁一次,闪烁频率可调。
3. 定时器与外部中断结合实验:成功实现了按键控制LED灯闪烁频率。
一、实验实训名称中断实验实训二、实验实训目的1. 理解中断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中断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3. 学会中断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4. 提高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验实训内容1. 中断系统概述介绍中断的概念、作用、分类及中断系统的基本组成。
2. 中断处理过程分析中断处理过程,包括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处理和中断返回等步骤。
3. 中断程序的编写学习编写中断服务程序,掌握中断程序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4. 中断程序的调试利用调试工具对中断程序进行调试,找出并解决程序中的错误。
四、实验实训步骤1. 熟悉实验环境,了解实验设备。
2. 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和步骤。
3. 编写中断服务程序,实现中断功能。
4. 编写主程序,调用中断服务程序。
5. 使用调试工具对程序进行调试,确保程序正常运行。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五、实验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成功实现了中断功能,主程序在调用中断服务程序后,程序运行正常。
2. 实验分析(1)通过编写中断服务程序,掌握了中断程序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2)通过调试工具对程序进行调试,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3)实验过程中,了解了中断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六、实验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实训,掌握了中断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了解了中断处理过程。
2. 学会了中断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提高了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锻炼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中断技术,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实验实训报告撰写人(姓名)(日期)。
中断系统及中断优先级实验1.实验目的1)扩展八个发光二极管2)用2个按键模拟外部中断源3)案件独立模拟中断4)中断优先级控制2.实验设备1)Usb通讯线2)CH340usb接口模块3)74hc2454)74hc1385)排阻4.7k9脚6)排阻4.7k5脚7)300R色环电阻8)1k色环电阻9)三极管901210)led 二极管11)陶瓷电容20pf12)晶振11.059mhz13)按键开关14)万能板15)stc89c51rc16)焊锡17)电烙铁18)万能表19)计算机3.实验要求1)画出电路原理图2)用protues画出仿真图3)根据硬件连接设计程序流程图4)用keil软件编写程序5)焊好板子输入程序调试完成中断优先级控制功能4.实验原理1、中断的概念如果单片机没有中断功能,单片机对外部或是内部事件的处理只能采用程序查询方式,即CPU不断查询是否有事件发生。
显然,采用程序查询方式,CPU不能再做别的事,而是在大部分时间处于等待状态。
单片机都具有实时处理能力,能对外部或是内部发生的事件做出及时地处理,这是靠中断技术来实现的。
当CPU正在处理某件事情的时候,外部或内部发生的某一事件请求CPU迅速去处理,于是CPU暂时中止当前的工作,转去处理所发生的事件。
中断服务处理程序处理完该事件后,再回到原理被中止的地方,继续原来的工作,这样的过程称为中断,如图所示。
处理事件的过程称为CPU的中断响应过程。
对事件的整个处理过程,称为中断服务或中断处理实现这种功能的部件称为中断系统,产生中断的请求源称为中断源。
中断源向CPU提出的处理请求,称为中断请求或中断申请。
CPU暂时中止执行的程序,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除了硬件会自动把断点地址PC值压入堆栈之外,用户还得注意保护有关的工作寄存器、累加器、标志位等信息,这称为现场保护。
最后执行中断返回指令,从堆栈中自动弹出断点地址到PC,继续执行被中断的程序,这称为中断返回。
实验报告四中断系统实验实验报告四:中断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中断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中断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机制,掌握中断的处理过程,以及学会如何在实际编程中有效地运用中断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断是指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当出现某种随机事件或异常情况时,暂停现行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处理完后再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的过程。
中断系统主要由中断源、中断控制器和中断处理程序组成。
中断源可以是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发送的信号,也可以是内部事件(如定时器溢出、算术运算错误等)产生的条件。
中断控制器负责对多个中断源进行优先级管理和分配,确定哪个中断请求能够被响应。
中断处理程序则是用于处理具体中断事件的一段代码。
在中断处理过程中,计算机需要保存当前程序的上下文(包括程序计数器、寄存器等),以便在中断处理完成后能够正确地恢复原程序的执行。
同时,中断处理程序需要尽快完成处理任务,以减少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与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一台计算机、开发板以及相应的编程软件。
开发板上集成了中断控制器和相关的外部设备接口,以便进行中断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编程软件采用了常见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如 Keil、IAR 等,用于编写和调试中断处理程序。
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首先,将开发板与计算机通过数据线连接,并确保连接稳定。
然后,根据实验要求,将外部设备(如按键、传感器等)正确连接到开发板的相应接口上。
2、软件开发(1)在编程软件中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并选择适合开发板的芯片型号。
(2)配置中断控制器的相关参数,如中断优先级、触发方式等。
(3)编写中断处理程序,在程序中实现对中断事件的具体处理逻辑。
例如,当按键被按下时,控制 LED 灯的亮灭;当传感器检测到特定值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4)编写主程序,在主程序中初始化系统,并开启中断功能。
3、编译与下载完成程序编写后,对代码进行编译,确保没有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
实验八、中断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CS-51单片机中断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掌握中断程序的设计及运行、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NMC+教学实验系统一台,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
1.在P1.0口接一个绿色二极管,P1.7口接一个红色二极管,当系统正常工作时绿色二极管灯亮(或闪亮),当有故障时(按下KK1开关)绿色二极管灯灭、红色二极管灯闪亮,若故障没有解除红灯一直闪亮,故障解除后红灯灭、绿灯亮(或闪亮)。
2.手动扩展外部中断INT0和INT1,当INT0产生中断时,使LED8亮8灭闪烁4次;当INT1产生中断时,使LED由右向左流水显示,一次亮两个,循环四次。
四、实验原理
因为51单片机加入了中断系统,从而提高了CPU对外部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增强型单片机SST89E554RC共有8个中断源,即外部中断0、定时器0、外部中断1、定时器1、串行中断、定时器2、PA中断和Brown-out中断。
中断使能寄存器(IE)
位置复位值A8H 00H
中断使能A(IEA)
位置复位值E8H 00H 五、实验步骤
1.定时器中断
实验步骤
(1) 编写实验程序,经编译、链接无误后,启动调试功能;
(2) 运行实验程序,使用示波器观察P1.0及P1.1引脚上的波形;
(3) 使用示波器测量波形周期,改变计数值重新运行程序,反复验证程序的功能;
(4) 按复位键退出调试状态。
2.外部中断
实验步骤
(1) 按图4-1-1连接实验电路;
(2) 编写实验程序,经编译、链接无误后,启动调试功能;
(3) 运行实验程序,先按KK1,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按KK2,观察实验现象;
(4) 验证程序的功能,实验结束按复位键退出调试状态。
图4-1-1 外中断实验接线图单次脉冲单元原理图如图4-1-2所示。
图4-1-2 单次脉冲单元原理图
程序:org 0000h
ajmp main
org 0003
ljmp wai0
org 0050h
main:clr it0
setb ex0
setb ea
mov p1,#00
setb p1.0
ld:acall delay
cpl p1.0
sjmp ld
org 0100h
wai0:clr p1.0
setb p1.7 looP: acall delay
cpl p1.7
jnb p3.2,loop
clr p1.7
setb p1.0
reti
org 0130h delay:mov r7,#99h dly1: mov r6,#0ffh dly2: nop
nop
djnz r6,dly2
djnz r7,dly1
ret
sjmp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