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一、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的拼组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如: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
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易错知识点一、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运算1、计数单位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计数单位是“一(个)”;第二位是十位,计数单位是“十”;第三位是百位,计数单位是“百”.2、数的组成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几就有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有几个一.3、百数表4、计算(1)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点数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2)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几十加几等于几十几,几加几十等于几十几.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先把整十数看成以“十”为计数单位的数,再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十.(4)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相加不满十,十位的数不变;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5)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即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个位够减,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作十).二、认识人民币1、人民的单位:元、角、分2、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3、简单的计算:单位相同时,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三、找规律1、找图形排列规律的方法(1)按照颜色重复的规律;(2)按照形状重复的规律.2、找数列排列规律的方法(1)按照数重复的规律;(2)计算相邻两个数的差,找出规律.四、解决问题(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条件.(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这个数减去另一个数.(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用另一个数减去这个数.(4)可以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5)可以用连减解决实际问题.(6)可以用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易错题练习一、填空.1、一个数,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5,第二位是4,这个数是(45).【分析: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碰到类似的题目时能画一画数位顺序表,再根据题目要求,边读题,边在数位表上写一写.如:十位个位(右)4 52、猜一猜这个数是几: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 .(49或38或27或16 )(填出一个即可)【分析:首先明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其次明确是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此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了得出所有符合此题的答案,需要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推算.如,根据“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先写出个位上的数最大是9,十位上的数就是4,依次写下去,符合这个条件的数还有38,27,16.】【分析:审题要把题目读完整,并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最接近70的数,也就是与70差距最小的.逐个分析3个数字,68与70相差2,80与70相差10,而71与70只相差1,从而判断出与“70最接近的是71”.】4、35+7=(42)【分析: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容易遗忘个位相加满十后的进“1”.在完成题目后可以通过检查、验算来避免错误.】5、36-9=(27)【分析:在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容易遗忘十位退1后需要在十位上减去“1”.在完成题目后可以通过检查、验算来避免错误.】6、【分析:学生容易将此类题目与“将5角分别对换成1角和2角”相混淆,没有理解题目是将一张5角同时换成1角和2角,也就是几张1角和几张2角加起来要等于5角这个意思.学生要能从中体会和理解将一种数量转换成两种数量的和或者转换成另一种数量的不同点.】7、8角+5角=(13)角=(1)元(3)角【分析:在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首先要明确单位是否相同,同单位的数字才可以直接相加或相减,单位不同需要换算成同单位才可以直接计算.8+5=13 8角+5角=13角】8、缺了(10)块砖.【分析:有两种常用的解法,其一是直接算出缺的块数,其二是通过总块数减好的块数,求出缺的块数.两种计算方法可以相互检验.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得出正确结论.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也可以用手指丈量、估计的方法,或用每行5块砖共30块砖,减去好砖的块数20,从而得到缺的块数是10块.】9、按规律填数:3,5,9,15,(23).【分析:仅局限于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简单的和差关系,忽视了递增的和差关系.在相邻两数之间标明和差关系,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找到题目的规律.并且要注意各部分要计算正确,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失误导致的错误.】二、应用1、迪迪有下面一些钱,他买一盒5元的巧克力,可以怎样付钱?一张5元二张2元一张1元一张5角二张2角一张1角答:他有以下几种付钱方式(1)付一张5元的,(2)付二张2元和一张1元,(3)付二张2元、一张5角、二张2角和一张1角.【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涉及解题策略的选择,需要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否则很容易出错.可以从面值最大的开始凑,看需要几张其他面值的可以凑成5元.同时要考虑所持有人民币的张数.】2、【分析:与以往“已知总数和减少的部分数,求剩下的部分数”不同,本题是把“剩下的数量”作为已知条件,求“拿走的数量”的问题.在寻找题目信息时一定要仔细,不能受过去做题习惯的影响,只使用一种思维模式去解题.】3、【分析:首先读题时要仔细,不能出现漏字或添字的现象,避免对题目的理解出错.然后要理解题目中“40根跳绳,每人分一根还少8根”的含义,这说明班里的人数比跳绳的数量多8,所以在求班里总人数时,应该用加法计算.】。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一、认识图形1. 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例如: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等。
2. 用平面图形拼组图形:可以用相同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也可以用不同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
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 计算方法:破十法: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用十减去减数,再加上剩下的几。
想加算减法:想减数加上几等于被减数,那么差就是几。
2. 解决问题: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
例如:知道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三、分类与整理1. 分类的方法: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分类后要能正确地数出每一类的数量。
2. 整理数据:用表格、图形等方式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
四、100 以内数的认识1. 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知道数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
2. 数的组成: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例如:45 是由 4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的。
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元= 10 角,1 角= 10 分。
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进行元、角、分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六、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写0。
2.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
进位加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3.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再与整十数相减。
退位减法:先从十位上退 1 当十,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后去减减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目录和知识点一、认识图形(二)
知识点:(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园;(2)、会进行简单的拼图形,列如:用三角形拼正方形、长方形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知识点:(1)、十几减9;(2)、十几减8、7、6;(3)、十几减5、4、
3、2
三、分类和整理
知识点:学会按颜色、形状、年龄等进行分类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1)、数数、数的组成,会数100以内的数,学会分析数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学会读数和写数;(2)、数的顺序,
比较数的大小,会根据数位上的数比较数的大小;(3)、整
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学会计算整数加减,如:
70+5=75 75—70=5
五、认识人民币
知识点:(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以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基本掌握“多少钱”由那些面值的钱组成;(2)、简单的计
算,学会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和计算,学会计算物品的钱
数。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知识点:(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注意出现加减混合计算时,
按顺序计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七、找规律
知识点:根据形状、颜色、数的变化找规律
八、总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 数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
1.1 数字0-100的认识
学生能够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及其代表的意义。
1.2 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大小符号(<,>,=)比较0-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2. 数的分解和组合
2.1 数的分解
学生能够掌握将10以内的数进行分解,认识数的单位和数位。
2.2 数的组合
学生能够掌握将两个数进行组合,认识数的整体性和交换律。
3. 加减法
3.1 加法
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数的加法,认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2 减法
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数的减法,认识减法的意义及差的大小。
4. 数的排序和填空
4.1 数的顺序比较
学生能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并进行排序。
4.2 数的填空
学生能够通过理解题意,填写缺失的数字。
5.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认识
5.1 长度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5.2 重量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重量的基本单位和重量的测量方法。
5.3 容量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容量的基本单位和容量的测量方法。
6. 图形的认识
6.1 平面图形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名称,认识各图形的性质。
6.2 立体图形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的名称,认识各图形的性质。
以上就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024数字1.自然数:从1开始有限个不重复的数2.数码:0-9的数字3.数的读法和写法–十以内的数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十以内的数加减法口诀4.数码排列: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数也会不同5.数码组合:把数码任意组合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数6.数码的数量比较:有数码大小概念,不同大小的数码表示数的大小不同7.数量表达:使用数量词(一、二、三等)描述物品或人的个数运算1.加减法运算:–自然数加减法的口诀(加法口诀:顺口溜“两个数相加,和永远大;一个小于一个,差就是它”;减法口诀:顺口溜“两个数相减,大减小;两个数得相等,差就是零”)–加减法的基本性质–十以内的数的加减法2.容斥原理:针对求两个集合中不重复元素个数的问题图形1.图形名称:点、直线、线段、射线、角、平行线、垂直线、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2.简单的量尺和绘图工具3.绘制简单图形:横线、竖线、斜线、组合中的几何图形等4.翻折对称和轴对称:通过翻折或旋转把图形完全重合,看两个图形是否相同的方法时间、长度、重量、容积1.时间的认识–一年中的四季–一月中的四周–一天中的时间段2.长度的认识–厘米、分米、米–称量长度的工具:尺子、卷尺3.重量的认识–克、千克、吨–称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秤4.容积的认识–升、毫升、立方米–量容积的工具:量杯、瓶子等数据1.数据的收集方法:观察、统计2.数据的图表表示: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排列组合1.简单的排列组合–将物品分成几组–把物品排成一排2.排列组合的应用–数字的排列组合–抽签问题结语上述知识点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全部知识点,经过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数字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加减法运算、图形的认识和绘制方法、时间、长度、重量、容积等的认识,以及数据统计和排列组合等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也为今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认识平面图形1.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长方形:有4条直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有4条直边,4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三角形:有3条直边围成的封闭图形。
平行四边形:有4条直边,有一组对边是斜的。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2、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都是正方形。
3、长方体能画出长方形,正方体能画出正方形,圆柱能画出圆,三棱柱能画出三角形,球不能画出圆。
二、平面图形的拼组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大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3.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三、七巧板1.七巧板有7块板,有3种图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
2.可以用七巧板中的几块或者全部可以拼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加法一、解决问题:①数学信息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数学信息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二、解决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先认真分析题意,找出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再要根据问题确定哪些信息是用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并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行解答。
三、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计算方法:大数—小数。
★补充:各部分名称相应计算公式加法算式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加数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1.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颜色、形状等不同特点对事物进行分类。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可有趣啦。
这里面讲的好多知识都是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关呢。
就说这个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吧,像破十法就特别好玩。
把被减数拆成10和几,然后用10去减减数,再把剩下的数和被减数拆出来的那个几相加。
比如说13 - 5,就把13拆成10和3,10 - 5等于5,5再加上3就是8啦。
还有想加算减法呢,知道5 + 8 = 13,那13 - 8就等于5啦。
这就像是玩数字游戏一样,一个式子能有好几种办法得出答案。
这单元还会有很多关于减法的实际应用。
像在生活里,有12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几个呀?这就是12 - 5的实际问题。
要让小朋友们学会从生活里找到这些数学问题,然后用学过的减法知识去解决。
再看那些练习题,有的是看图片列算式。
图片上可能画着一些小鸭子,游走了几只,让你算出还剩下几只。
这就得小朋友们认真数清楚图片里的东西,可不能马虎哦。
而且呀,这单元的知识还能让小朋友们学会比较呢。
比如小明有9颗糖,小红有11颗糖,那小红比小明多几颗糖呀?这就是11 - 9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比较,小朋友们能更清楚地知道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这个单元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要让小朋友们多做练习,这样才能把这些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记得牢牢的。
不过呢,也不能让小朋友们做太多枯燥的练习,得想点有趣的办法,像做数学小卡片,和爸爸妈妈玩数学游戏之类的。
我觉得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知识虽然基础,但是特别重要。
它就像是盖房子的基石一样,为小朋友们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基础。
这些知识让小朋友们开始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去解决生活里遇到的小问题。
而且呀,用有趣的方式去教这些知识,能让小朋友们更喜欢数学,觉得数学不是那么枯燥难懂的东西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图形认识与拼组:让学生了解和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学生应能够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平面图形的拼组,例如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 数的计算: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例如,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求一个数中含有几个某数,可以用连减的方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时,个位相加满十的,十位上的数应该比原来多1。
3. 规律寻找:学生应学会寻找图形的排列规律,例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方向等。
同时,他们也应该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如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前两个数相加得第三个数,成组的数重复排列等。
4. 应用题解决:学生应能够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例如通过数一数、圈一圈、列表等方式。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学生需要多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要点: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 平面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2.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1.图形的拼凑
两个完全一样的可拼成一个;两个完全一样的既可以拼
成一个,也可以拼成一个,还可以拼成。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第二要点:分类与整理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
类。
第三要点:认识人民币
1.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块)、角(毛)、分。
2.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
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
3*. 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
2角5分。
第四要点:100以内数的认识
1. 自然数:用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即数码0,1,2,3,4,……
2. 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 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 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个十 ,5个一,组成起来是55。
(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
5表示5个一。
)
读作:五十五(语文用字) 写作:55(数学用字)
6.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就是一百。
7*. 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
如果十位相同,
5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百位
上有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有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就读几。
写数:除最高位外,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占位。
从右
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再看个
位,哪位数大它就大。
(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
第五要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 不进位的加法 20 + 30 = 50 67 + 2 = 69 68 + 30 = 98
2. 不退位的减法 80 - 50 = 30 69 - 2 = 67 98 - 30 = 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 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
2. 凑十法的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三、退位减法 (一)破十法 (二)平十法 65 - 8 = 57 10-
5 3
第六要点:小括号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