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学前教育史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 格式:pptx
- 大小:114.96 KB
- 文档页数:44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一、慈幼观念的演变西周大司徒负责执行保息六政,保息六政的首务就是慈幼。
的首要两条,也是“老老”和“慈幼"春秋末年,当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都把“慈幼之政”看作是推行“仁政”的一个标志。
韩非则从母爱和家庭佳偶的角度讨论慈幼问题,认为母爱是造就儿童优良品质的根本原因,还讨论了慈爱与溺爱的界限。
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中国最古老的学校为庠,既是原是氏族部落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
对于年幼者来说,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庠的出现具备的三个条件:(1)、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2)、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3)、实行比较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也是鼎盛时期,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予惠仓要职能是收养弃儿,雇请乳媪鞠育。
举子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
慈幼机构的大规模恢复,始于清朝。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
四、慈幼礼俗,俗称“抓周”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在小儿出生三日或足月时举行,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有财力举办。
仪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钱意味着使儿童富裕,葱意味着使儿童聪明,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取儿童生活在多彩幸福之中之意。
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意为在众人的帮衬下多才多福。
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第⼀章:古代⼉童教育的实施⼀、胎教:是指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胎教内容包括: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2、注意饮⾷卫⽣的影响3、注意环境的影响三、中国家庭学前教育的影响1、道德教育2、礼仪教育3、⽣活能⼒教育4、⽂化教育其中道德教育是最重要的部分四、蒙养园教育的材料“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第⼆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颜之推他的《颜⽒家训》是中国古代影响⼗分⼴泛的家庭教育名著。
⼆、王守仁认为⼉童教育的⽬的就是明⼈伦。
⼈伦是传统的儒家道德理论。
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思想⼀、1904年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个正式的学制。
内涵《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为了蒙养院。
官办的蒙养院以湖北的武昌蒙养院最为著名。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西⽅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和传播:福禄贝尔(恩物、作业)、蒙台梭利(⼉童之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即⽣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童中⼼论)⼆、1922年“王戍学制”颁布,学制采⽤的是美国的“六三三”制。
三、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机构按办园模式分为:⽇本式幼稚园,宗教式幼⼉园,普通式幼⼉园。
四、民国时期幼稚师范教育的发展:1940年建⽴中国第⼀所公⽴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幼稚师范学校。
五、南京⿎楼幼稚园1923年春,陈鹤琴在⾃⼰家客厅办的。
后成为东南⼤学教育科的幼⼉教育实验基地。
六、南京燕⼦矶幼稚园1927年张宗麟创办中国第⼀个乡村幼⼉园。
七、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颁布规定了幼稚园教育总⽬标、课程范围、教学⽅法。
⼋、⽼解放区对保教⼈员的培训,思想教育、⽂化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
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蔡元培⽆语并举的教育思想: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德育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
⽬标:培养幼⼉完整的⼈格。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民国时期引进的西方教育理论是()A.福禄培尔教育思想B.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C.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D.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与传播。
中国比较系统地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实际上始于民国以后,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高潮。
该时期引进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有福禄培尔教育思想、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2.1912年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福禄培尔教育思想的是()A.但焘B.谢天恩C.蔡元培D.顾树森【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福禄培尔教育思想。
1912年《教育杂志》第4卷第7号刊登谢天恩撰写的《美国幼稚园略述》,文中介绍了福禄培尔遵循自然的原则。
3.在我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A.但焘B.志厚C.顾树森D.王维尹【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女医生、儿童教育家,她创立的幼儿教育法,于1913年开始传入中国。
1913年志厚在《教育杂志》第5卷第1号上发表《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文章全面介绍了蒙台梭利于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并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心理学根据。
4.1919年应北京大学等邀请来华讲学的西方教育家是()A.福禄培尔B.蒙台梭利C.杜威D.卢梭【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社威本人于1919年5月应北京大学等邀请来华讲学。
5.提出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是()A.杜威B.赫尔巴特C.蒙台梭利D.皮亚杰【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学说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从做中学”等。
6.“儿童中心论”运用到教学方法上叫作()A.发现学习法B.单元教学法C.设计教学法D.遵循自然法【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中心论”反对教育以成人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传统,主张从儿童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00402学前教育史00402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上编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第二节古代的胎教第三节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古代的蒙养教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第四节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第一节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第二节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第二节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第三节学前教育的实验与探索第四节学前教育法规的颁行第五节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三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五节张宗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下编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七章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第一节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二节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第三节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目录第四节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第八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一节中世纪学前教育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九章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第二节法国的学前教育第三节德国的学前教育第四节俄国与苏联的学前教育第五节美国的学前教育第六节日本的学前教育第十章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卢梭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二节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三节杜威的学前教育理论第四节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五节克鲁普斯卡娅的学前教育理论第六节皮亚杰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七节加德纳的学前教育理论上编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慈幼观念与礼俗是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