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
- 格式:doc
- 大小:10.03 M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2022-202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血流的管道--血管》。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8个方面依次进行。
一、说教材《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部编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血液循环途径“自成体系,因为它建立在学生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静脉血、动脉血”概念的理解,以及心脏结构的学习基础之上。
氧气及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所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又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血液循环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发生的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分析比较,及体循环、肺循环中血液的变化。
四、说学情通过血液、血管、心脏的学习,学生对血液循环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很不了解,而且血液循环途径这一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不喜欢老师空洞的说教,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安排上,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去学习血液循环知识,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多用动态的小动画来使学生建立起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这一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包含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两大部分。
由于内容比较多,可由2个课时来完成。
本节设计为第1课时一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课时也可以分成两个重要的部分:心脏的结构和心脏的泵的功能。
心脏的结构这一部分,教材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先观察教师提供的心脏实物或者模型、图片,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心脏壁的厚薄,然后回答有关的讨论问题,以此来激发了学生对心脏结构的思考。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注意一些结构,并引导学生去思考其功能。
解决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很重要,有助于学生对心脏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为讲解心脏的功能作铺垫。
第二部分是心脏的功能。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材先提出心脏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接着引导出心脏其实是由两个泵同时工作的。
那么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教材采用图文解释的,并且图示出心脏工作过程中瓣膜的开和闭情况。
心脏泵的功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还可以借助动画演示或模具演示加以解释。
二、学生分析《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三、设计思路本节教学依据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采用自主一合作一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完成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当心室进行收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B.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C.房室瓣与动脉瓣同时处于关闭状态D.房室瓣与动脉瓣同时处于开放状态2.房室瓣能保证心脏内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其中血流方向正确的是()A.左心室→右心房B.左心房→左心室C.右心室→右心房D.右心室→左心房3.下列关于人体静脉中的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流向心脏B.颜色都是暗红色C.含营养物质比较少D.含二氧化碳多,氧气少4.右图是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④分别是肺静脉和上腔静脉B.②和③分别与c和d相连C.含有动脉血的腔是b和dD.肺循环的终点是a5.下图实线表示动脉血的流动,虚线表示静脉血的流动,能正确表示体循环途径的是()血液循环示意图A.④→⑩→⑨→⑧→①B.③→⑤→⑥→⑦→②C.②→④→⑩→⑨→⑧→①→③D.①→③→⑤→⑥→⑦→②→④6.在单位时间内,心室收缩射入主动脉的血量与射入肺动脉的血量相比()A.前者明显多于后者B.大致相等C.前者明显少于后者D.无规律7.下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如果取一完整的羊心,往血管里注水,则注水和出水血管相对应的是()8.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由血清和血细胞组成B.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C.体循环始于右心室D.动脉血管里流的都是动脉血9.《黄帝内经》谈道:“心主身之血脉”“脉者,血之府也”“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这是关于心脏、血管和血液之间关系的早期描述。
右上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4→毛细血管网乙→3→右心房B.当血液流经甲时,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血管2比血管1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D.当血液流经乙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10.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沙尘暴还大。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位置和结构(1)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内,两肺之间,略偏左,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2)心脏的结构。
①心脏的构成。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当它收缩时,血液就被压出心脏;舒张时,血液又回到心脏。
心脏能产生推动力,使血液不停地流动。
②心脏四腔。
心脏分左右两部分,共四个腔,各连通不同的血管:左边是左心室(下腔)→主动脉、左心房(上腔)→肺静脉,右边是右心室(下腔)→肺动脉和右心房(上腔)→上、下腔静脉。
心脏上下腔是相通的,但左右两部分互不相通。
心室的腔比心房的腔要大些,壁也厚;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
这与左心室的射血功能是相适应的,它射出的血液经主动脉运送到全身各部分。
【例1】人心脏的心室壁比心房厚,左心室壁最厚,这一结构特点与心脏的哪一功能相适应?( )A .接受全身的血液回流B .接受肺部的血液回流C .有规律地收缩D .泵出血液的功能 A ×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射血。
心房收缩,血液由心房到心室,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到动脉。
心房到心室的距离短,所需压力小,心室到肺部或到全身的距离远,所需压力大,左心室到全身各处动脉的距离最长,所需的压力最大。
心脏对血流的压力与心肌壁的厚度有关。
因此,心室壁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最厚。
B ×C ×D √ 2.心脏的功能(1)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
从心脏的主动脉向里注水,水仍从主动脉流出;而从上腔静脉向心脏注水,水会从肺动脉流出。
这说明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是有一定方向的:血液通过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再通过动脉离开心脏。
血液不能倒流的原因是: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它朝心室开,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它只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不能倒流。
(2)心脏的功能。
心肌收缩时,推动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全身;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
所以,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例2】取一个完整的猪心脏,从肺动脉向里面灌水,则水将从什么地方流出?( )A .上腔静脉B .下腔静脉C .主动脉D .肺动脉 A × 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保证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方向是:从静脉→心房,心房→心室,再从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所以从肺动脉灌水,受到肺动脉与右心室之间的动脉瓣的阻碍,水仍会从肺动脉流出。
B × C × D √ 3.动脉血和静脉血当血红蛋白和氧结合时,血液含氧量增多,颜色鲜红,这样的血液叫做动脉血;而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血液含氧量减少,颜色变为暗红,这样的血液叫做静脉血。
动脉血和静脉血都是人体内的血液,它们只是颜色和含氧量有区别。
动脉血颜色鲜红,含氧量高;静脉血颜色暗红,含氧量低。
要明确:一是与营养物质和废物含量的多少无直接关系。
如流出消化道的静脉血含养料多。
二是动脉血和静脉血中均含有氧,只是含氧量高低不同。
三是与动、静脉血管无直接关系。
【例3】下列关于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含氧的是动脉血,含二氧化碳的是静脉血B .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C .含氧量较高的,颜色鲜红的是动脉血D .含二氧化碳较高的,颜色鲜红的是静脉血A × 动脉血和静脉血中都含有氧和二氧化碳,只是含量的多少不同。
动脉血中的含氧量高于静脉血中的含氧量,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于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动脉血管中流的不一定是动脉血,同样静脉血管中流的也不一定是静脉血。
B ×C √D × 4.体循环血液循环常被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进行分析,但是,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是同时不间断地进行的。
(1)体循环的路线。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组织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
(2)体循环的功能。
在体循环中,血液能将营养物质和氧运输到组织细胞,并把组织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在此过程中,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发生变化的部位是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处。
血液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血液中的氧与血红蛋白分离,扩散到组织细胞中,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这样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就变成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了。
【例4】下图实线表示动脉血的流动,虚线表示静脉血的流动,下列哪项正确地表示了体循环的途径?( )A .④→⑩→⑨→⑧→①B .③→⑤→⑥→⑦→②C .②→④→⑩→⑨→⑧→①→③D .①→③→⑤→⑥→⑦→②→④ A √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组织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
不能把左心房作为起点,右心室作为终点。
B ×C ×D ×5.肺循环(1)肺循环的路线。
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
(2)肺循环的功能。
通过肺循环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到肺部而排出体外,并将进入肺部的氧气运输到全身各处。
在此过程中,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变化部位是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走二氧化碳。
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在心脏处合为一个整体,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途径。
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哦,体循环和肺循环能不能分开进行呢?不能!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肺循环和体循环同时不间断地进行的,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和氧,并把人体产生的二气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输到相应的结构而排出体外。
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心脏处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例5-1】从小肠来的血液到达右手必须经过( )。
①心脏一次 ②心脏两次 ③肺 ④肝 ⑤脑A .①③④B .②③⑤C .②③④D .①③⑤A × 从小肠流出的血液最先进入肝,然后到达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再流入右心室(第一次经过心脏),血液经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流入左心室(第二次经过心脏),再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流到右手。
B ×C √D ×【例5-2】下列关于体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循环和肺循环运输的血量不同B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力都来自于心脏的收缩C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D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A √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不间断地进行的,这两条循环途径都是由心室出发,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到达心房。
并且,经过左心室射出的血液是由体循环运回心脏的,由右心室射出的血液是由肺循环运回心脏的。
所以,肺循环和体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运输的血液量是相同的,血液循环的动力都来自于心脏的收缩。
B ×C ×D ×6.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能收缩舒张,这与心脏壁的构成主要是心肌有关,心肌有自动节律收缩的特性。
心脏的四个腔壁的厚薄有所不同,心房的壁最薄,原因是心房的肌肉收缩,只把心房中血液送入心室,距离最短。
而两心室的壁厚薄也不同,左心室的壁最厚,原因是它收缩时需将左心室的血送往全身各部分,距离心脏最远,收缩也最有力;而右心室是把血液送到肺部,距离较近,所以,右心室的壁比左心室的壁薄。
上为心房下为(心)室,(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左(心)室体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右不能互相通,交错循环要记牢。
【例6】在你生命的每一秒钟,心脏都让你的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
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心脏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
(2)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________,它能将血液泵向全身。
(3)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它能保证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向是( )。
A .左心房→左心室B .左心室→左心房C .左心房→右心房D .左心房→右心室解析:构成心脏的心肌,属于肌肉组织;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要把血液送至全身各处,所以,它的壁最厚,收缩最有力;心脏中血液的流向是心房→心室→动脉,心脏左右是不相通的。
答案:(1)肌肉 (2)左心室 (3)A7.冠脉循环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入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冠脉循环能给心脏本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
所以,冠脉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
冠脉系统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它们运送血液为心肌细胞提供营养。
血液流过毛细血管和静脉以后返回右心房。
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第一个分支,它的血压较高,血流速度较快,循环路径短,所以冠脉的血液供应相当充分。
冠脉循环的正常运转,保证了心脏能不停地进行泵血。
【例7】下列能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的循环是( )。
A .体循环B .肺循环C .体循环和肺循环D .冠脉循环 A × 体循环能为人体各部分提供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
B × 肺循环能将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为人体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C ×D √ 心脏的冠脉循环能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8.血压(1)血压。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2)正常血压的参考值。
成年人 90~130/60~90(mmHg )或12.0~17.3/8.0~12.0(千帕)青少年 (11~13岁)100~110/65~70(mmHg )或13.3~14.6/8.6~9.3(千帕) 高血压:在安静状态下,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大于18.7千帕,舒张压大于12千帕。
低血压:在安静状态下,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小于12千帕,舒张压小于6.7千帕。
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并可能使血管破裂;血压过低,会使血流缓慢,血液运输效率降低,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
所以,维持正常血压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例8】某同学几次在安静状态测得血压均为11.7/6.0千帕左右,可以被认为是( )。
A .高血压B .低血压C .血压正常D .不一定A × 在安静状态下,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大于18.7千帕,舒张压大于12千帕就被诊断为高血压;同样状态下,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小于12千帕,舒张压小于6.7千帕会被诊断为低血压。
某同学的血压为11.7/6.0千帕,应是低血压。
B √C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