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13.00 KB
- 文档页数:11
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5篇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意思,感受关键成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的聪明才智。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教法学法:导学互动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视频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自学导纲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的历史故事吗?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
猜一猜,下面这几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课件出示: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破釜沉舟——(项羽)毛遂自荐——(毛遂)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背水一战——(韩信)田忌赛马——(孙膑)师:在《田忌赛马》中,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孙膑的才能。
今天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进《围魏救赵》这篇课文,去进一步领略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
(板书课题)2、出示导纲,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阅读课文。
3、生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师适时点拨引导。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在自学中你发现了哪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谁为什么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阅读之旅。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为人真诚的重要性。
2.学认本课10个生字,7个二类生字。
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采用多种方式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启发。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设计(A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二、随文识字:在课文具体语句中学习生字兼:会意字上下结构八部(1)同时涉及或具有几方面的情况:兼职兼顾德才兼备软硬兼施(2)加倍、合并:兼并、兼程兼办兼任兼课兼管歉:形声字左右结构欠部(1)感到对不住别人:道歉歉意抱歉歉疚(2)庄稼收成不好:歉收歉年谎:形声字左右结构(1)假话,骗人的话:撒谎说谎(2)假的,不真实的:谎言谎话谎称扩词:谎报谎信扯谎弥天大谎罪:会意字上下结构四部(1)触犯法律的行为:罪行犯罪罪证(2)过失,过错:罪过归罪于人(3)痛苦,苦难:受罪遭罪(4)刑罚:判罪死罪罪有应得罪人问罪得罪定罪吾:上下结构口部(1)我,我的,我们的:吾国吾辈吾人(2)姓抑:会意字左右结构压下去,压抑:压抑抑郁抑强扶弱扩词:抑扬顿挫抑制抑止谅:形声字左右结构(1)宽容:谅解原谅体谅见谅(2)预想,料想:谅不见怪谅他也不敢做闷:形声字半包围门部mēn(1)空气不流通(2)不说话,不张扬(3)声音低沉(4)在屋里呆着(5)不透气扩词:闷热闷气闷头闷声闷气mèn心情不舒畅:闷闷不乐闷气愁闷苦闷均:形声字左右结构土部(1)相等:平均均摊势均力敌(2)都,全:均等均分均衡沮:(神色)颓废:沮丧三、自由练习读全文。
四、小结,布置作业:方格本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步行18里)18里=9000米二、自由读课文思考:步行18里的原因。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进一步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把事情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准备.预习习作例文《我家的杏子熟了》《小木船》。
1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进一步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把事情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1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翻开思路1 .生活是个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如做家务活、爬山;有些是我们看到的或听说的,如爷爷戒烟、校园风波、邻里烦心事等。
想一想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 .学生交流。
教师选一些比拟有特点的、可直接作为题目的事件板书在黑板上。
3 .阅读教材:请大家翻开书,看看书上提示我们可以写哪些事情。
出示教材中的8个习作题目。
4 .引导总结、交流。
从时间看:可以写今天发生的事,也可以写以前发生的事,这件事前后有比拟长的时间。
从地点看:可以写家里发生的事,也可以写学校发生的事,还可以写其他地方发生的事。
从人物看: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
从内容看:可以写高兴的事、伤心的事、奇怪的事、平凡的事、有趣的事…….想一想:自己E|3象最深的是哪一件事?准备用什么题目?二、确定素材,梳理顺序1.你准备写自己印象深的哪一件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想一想,请填写在表格里。
例如:《我敢做了》预设1:我想突出当时遇到的困难。
把苦难写得细致一些,突出苦难大得让人害怕,表现最后客服苦难的不容易。
预设2:我想写一写自己内心的思想斗争。
表现自己克服苦难的内心斗争过程。
预设3:我想写在别人身上吸取到力量。
把自己与别人进行比拟,看到别人能做到,觉得自己也可以的。
5.读《小木船》,进一步明晰一件事中哪局部重点写。
(1)提示:写事情按照一定的顺序,别人才能看得明白;把重点局部写清楚,才能吸引人。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通用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篇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2、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泰国、大象表演节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字、图像资料,做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
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
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
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⑴象是泰国的国宝。
⑵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⑶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
⑷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3、随机指导:⑴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象是泰国的国宝。
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④读后说话训练: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 )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 );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 )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 );在农场里,泰象就是( );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⑵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内容】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教材分析】这局部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初步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
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
本单元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以及正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质外,还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教学建议】1、抓住图形本质特征,协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2、增强作图步骤的具体指导。
3、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教学的资源。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2、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度类、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以及正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单元教学难点】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单元教学课时】10课时第一课时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平行与垂直P56-P57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理解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的观察、空间想象和抽象概括水平。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
直线有什么特点?想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平行。
1、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2、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3、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精选1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精选11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那么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擅长讨论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可以综合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展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详细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展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
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老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学生阅读题目后,老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考虑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根据条件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分解图形时简单图形的差。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和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纸片。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一、在拼图活动中认识组合图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等四边形以及三角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正方形,请你用这些图形拼一个复杂的图形,并说一说像什么。
2、请学生将拼出的各式各样的图形,介绍给大家:你拼的图形什么?二、在探索活动中寻找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图形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形,进行拼图操作活动。
学生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选出贴在黑板上。
指名回答:我拼的图形像我家楼梯的台阶,像一张方桌、客厅地面……学生观察老师出示的图形,这幅图形象一张客厅的平面图。
学生讨论怎样算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通过这一操作活动,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组合图形的'组成特点。
让学生认识组合图形的形成以及特点。
让学生感受计算组合图形的必要性,并让探索的基础上,讨论得出计算组合图形请大家看一看,老师也准备了一个图形。
对,像一张客厅的平面图,现在要在上面铺地板。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应该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吗?只要求主面积,就知道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了。
那么能直接算出来吗?3、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将图形进行分割,图形割后,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
学生动手算一算,想一想,不能直接算怎么办,动手画图,怎样他割。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初步认识了平等四边形,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本单元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
会借助工具画高。
3、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并用集合图表示。
4、通过观察和操作,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5、联系实际生活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和平行线。
画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
四、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平行与垂直…………………………………………………………3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课时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的相关概念)一、教学内容(课题):课本56-57页例1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四、课型:新授五、教法、学法设计: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六、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手工纸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喜欢画画,假如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画一画。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结果。
(2)除了展示台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3、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
(揭示课题)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
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
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5、学生试着说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一)折纸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
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收好。
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二)P57“做一做”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八、作业设计:要求:仔细读题,先分析清楚题目要求再动手或动笔规范书写到数学书上。
1、练习十第1题。
2、练习十第2题。
3、练习十第3题。
九、板书设计:---------------------------------------------------------------------------------------------------------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2课时:画垂线)一、教学内容(课题):教材58页例2及做一做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难点: 准确的画出垂线。
四、课型:新授五、教法、学法设计:主要运用情景创设法、操作法、归纳法等小组活动方法和总结反思法,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六、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板书课题:画垂线二、探究新知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强调: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
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1、58页“做一做”2、思考:63面第6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四、回顾整理,拓展应用(1)今天学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2)当堂检测:63页11题:怎样修路最近呢?八、作业设计:要求:仔细读题,先分析清楚题目要求再动笔规范书写到作业本上。
1、完成练习十第4题。
2、完成练习十第5题。
3、完成练习十第7题。
4、完成练习十第8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做)。
5、九、板书设计:十、教后反思:---------------------------------------------------------------------------------------------------------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3课时: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课题):第59-60页例3、例4及做一做二、教学目标1、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2、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会利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4、能利用长方形的特征、画垂线等知识画出给定长宽的长方形。
三、教学重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 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决问题。
四、课型:新授五、教法、学法设计:运用情景创设法、思考法、归纳法、探究法等小组活动方法和总结反思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六、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例31、提问:从直线外一点A,到这条直线画几条线段。
量一量所画线段的长度,哪一条最短?请同学们试着量一量?学生独立测量反复尝试汇报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最短。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垂直的很重要的知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课题)练习巩固完成作业纸上的第1题明确概念: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画出重点词句加深理解2、新课教学(2)下图中a//b,在a 上任选项几个点,分别向B画垂直的线段。
量一量这些绝无仅有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时候?学生活动组织汇报反馈在a上任选几个点,分别向B画垂直线段,所有线段的长度都一样。
3、巩固新知:完成做一做1、2。
二、新授例4同学们掌握了点到直线的距离,下面老师相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试着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阅读与理解题目要求2、分析与画图长方形相领的两条边互相垂直,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
3、回顾与反思先画出长方形的长,再画出这条边的垂线……4、巩固练习:63页第12题三、回顾整理,拓展应用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当堂检测。
62页第9题,补充习题八、作业设计:要求:仔细读题,先分析清楚题目要求再动笔规范书写到数学书上。
完成练习十第11题。
完成练习十第12题。
九、板书设计:---------------------------------------------------------------------------------------------------------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4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及特征)一、教学内容(课题):64-65页例1-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第1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三、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四、课型:新授五、教法、学法设计:操作法、思考法、归纳法、探究法等六、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剪子、七巧板七、教学过程:一、创调情景,导入1.出示校门口伸缩门照片,问:这张照片你熟悉吗?是哪里?请你观察我们校门口的电动门,你能在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给大家看。
对,在这个伸缩门上有许多平行四边形。
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呢?(指名说)3.师:是的,平行四边形在咱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漂亮的小篮子上,安全网上,花园的栅栏上,学校楼梯的扶手上,三菱汽车的标志上,足球门的网上,以及工人叔叔用的升降架上,各式各样的电动门上都有平行四边形的存在。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
(板书课题)二.操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1.师:看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制作的平行四边形,大家制作的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下面,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