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辅助养老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220.57 KB
- 文档页数:2
瑞典的福利国家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瑞典福利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以普享为特征的社会福利政策,使各阶层都被容纳进统一的社会福利体系中,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团结和公平。
本文通过介绍瑞典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了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标签:瑞典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启示一、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1、养老金和老年人福利,瑞典的养老金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基本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一般养老金。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对老年人的特殊照顾包括:建立社区养老院,对照料自己有困难的老人提供“家庭服务”等等。
2、父母保险和儿童福利,在父母保险上,瑞典全国各地都设有相应的保健中心,负责孕妇和产妇的保健工作。
在儿童福利上,瑞典儿童从半岁到6岁间可以去不同形式的儿童看护机构,而看护机构所只需要承担儿童伙食费和孩子的看管费用,这一部分对于家庭困难或收入较低的家庭,一般给予减免。
3、工伤和医疗保险,瑞典的工伤保险,会对由于公伤造成的收入降低进行补偿,同时受到的公伤的雇主或是雇员,可以享受完全的免费医疗。
瑞典政府也有义务向全国的居民以及瑞典籍的居民提供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
一个家庭成员只要把自己正式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社会医疗保险之后,全家都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4、其他福利,失业救济。
瑞典失业保险基金大部分是由国家资助,工人们所出的比例仅占到30%左右;带薪休假制度。
所有瑞典的职工从1978年开始每年就可以享受5周的带薪休假,工资照发;住房补贴。
房租作为瑞典家庭一项重要幵支,瑞典政府对于收入较低的家庭,特别是多子女家庭和退休者,给予一定数量的住房补贴。
二、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老龄化危机。
人口老龄化危机给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不仅体现在养老,还包括劳动力成本、经济竞争力等方面。
瑞典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的原因,除了医疗技术发展造成的费用增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失业危机。
瑞典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对我国改革的启示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养老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福利制度之一,它关系到老年人的人生质量和社会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国外先进养老保障制度的研究以及其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意义重大。
瑞典作为高福利国家之一,其养老保障制度备受关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借鉴其经验。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从瑞典养老保障制度入手,通过对其制度特点、运作模式、政策措施及其基本保障水平的分析,探讨瑞典养老保障制度的优缺点,并研究其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启示和借鉴,为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和完善提出建议和方向。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题调研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主要从瑞典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框架、养老金体系、养老保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瑞典养老保障制度的优势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
四、研究内容:(一)瑞典养老保障制度概述1. 瑞典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2. 瑞典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框架(二)瑞典养老保障制度的运作模式1. 政府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2. 养老金管理机构的职能与作用3. 瑞典养老保障制度中个人养老金的管理(三)瑞典养老保障制度的政策措施1. 综合改革政策2. 免费照顾老人政策3. 养老金逐年调整机制(四)瑞典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保障水平1. 养老金的基本额度2. 国家增补养老金制度(五)瑞典养老保障制度的优缺点1. 优点2. 缺点(六)瑞典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改革的启示1. 个人账户制度体现风险分散2. 综合改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3. 完善养老金逐年调整机制五、研究结论:通过对瑞典养老保障制度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制度设计合理、政策措施完善、基本保障水平较高。
其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设立、逐年调整机制、免费照顾老人政策等均为我国所缺乏的养老保障方面。
但瑞典养老保障制度也存在着即便养老金破产个人账户也承担风险较高等问题。
从“瑞典模式”看其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作者:刘赞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3年第11期刘赟(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摘要:瑞典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其独特的“瑞典模式”闻名于世,曾获得了“福利国家橱窗”的称号。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瑞典模式带来的过度福利问题,使瑞典进入了福利国家危机时代。
文章简要介绍瑞典模式的特点,其面临的危机及应对措施,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瑞典模式;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启示中图分类号:D632.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3.11.0601何谓“瑞典模式”根据著名的经济学家林德伯格从主体行为的角度定义,“瑞典模式”主要是应用于瑞典劳动力市场上的条件,它反映了雇主组织具有达到一项旨在使工人意见为最小的合理的工资解决办法的能力,也就是说,根据认同的价值观在劳动市场上的劳资集体订约是瑞典模式运行的核心。
瑞典模式表现为福利,其本质则是劳资权力的均衡。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瑞典模式”创立了一个混合经济的福利国家,实现了充分就业、收入公平,获得了价格稳定和经济高速成长。
2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瑞典的社会保障的险种及福利津贴将近50种,是一种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同时,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和国民收入支出的比重也很高。
“高税费、高福利”的瑞典模式成为当今“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缩影。
纵观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模式,可归纳为以下特点:(1)广覆盖,宽领域。
瑞典法律规定,凡是工作和居住在瑞典的每一个居民,无论其国籍如何,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的福利。
其社会保障内容广泛,完全包含了人们“从摇篮到坟墓”每一个人生阶段。
(2)收支主体单一。
社会保障费缴纳主体是雇主和自雇者,而雇员基本上不缴纳保费。
社会保障的支出主体是政府,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基本保险,而地方政府主要负担服务保障支出。
瑞典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及启示作者:邹升平来源:《理论导刊》2013年第09期摘要:中国与瑞典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上既存在很大差别,也有着某些相似点。
瑞典作为西方福利国家的典范,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与参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有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为此,政府应承担起建设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重任,坚持养老保险部分积累制,发挥个人账户的积极功能,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鼓励发展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结合。
关键词:中国;瑞典;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启示中图分类号:D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9-0025-04众所周知,在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时期,贯彻民主社会主义的理念,形成了闻名于世的瑞典福利国家模式,瑞典民众享有“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这对于实现“瑞典式”和谐社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瑞典养老保险制度是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与瑞典养老保险制度的异同,并在借鉴瑞典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瑞典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概况1.瑞典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情况在瑞典社民党执政时期形成的瑞典模式以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显著特征。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是在20世纪初期初步建立起来的,在20世纪60年代定型、成熟,瑞典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全民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属于“普惠型”养老保障,有助于解除瑞典国民的后顾之忧。
[1]但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瑞典模式遭遇严峻的挑战,养老保险社会福利制度是否能够坚持和维护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为了克服危机,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后期,瑞典社会民主党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反思和重构。
本世纪初期,改革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出台并得到全面施行。
改革后的瑞典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三种类型:第一类为国民年金,主要包括无收入和低收入的社会弱势群体。
瑞典公共养老基金管理制度创新及其启示一、引言瑞典养老金制度由公共养老金制度、职业养老金制度和私人养老金制度所组成。
1999年前,公共养老金制度由基本养老金(FP: Folkspension)和补充养老金(ATP: Allmäna Tillägspension)所构成,基本养老金与补充养老金制度均实行确定给付制DB。
1999年改革后,公共养老金制度由国家保证养老金(guaranteed pension)和收入关联养老金所构成,收入关联养老金包括名义账户收入型养老金income pension(notional defined contribution: NDC)和强制性的个人账户纳费型养老金premium pension(financial defined contribution: FDC)。
收入关联养老金为公共养老金的主要来源,其纳费比率为工资收入的18.5%,其中16%以税收形式进入收入养老金的现收现付账户,2.5%的费率划入养老基金的个人账户。
名义账户NDC制度再分配功能一般只存在代际间,代际内的再分配功能弱小,以政府税收为资金来源的国家保证养老金为中低收入的退休者提供基本保障。
即在收入基数小于1.26时,享受100%的国家保险养老金给付,当收入基数在1.26至3.07间时,可享受一个递减比例的保证养老金给付,当收入基数大于3.07时,则不能享受国家最低保证养老金给付。
1[1]二、瑞典的公共养老基金---名义账户制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瑞典名义账户缓冲基金在2001年底有5500亿克朗,占当年GDP的25%,相当于瑞典四年的养老金给付额。
从2001年开始,由政府设立的四大国民养老基金管理公司( AP1—AP4)对名义账户养老基金进行管理,每个养老基金公司从瑞典国债委员会等额分到1340亿克朗(2000年底前这笔临时基金由瑞典国债委员会进行托管)。
1、国民养老金管理公司的性质与构架AF基金是1960年瑞典补充养老保险计划ATP引入的结果,基金设立的目的是为国民经济提供储蓄,建立养老保险储备或缓冲基金以应对公共养老金计划发生赤字。
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践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文章结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况,比较分析了日本、法国、德国、美国、新加坡、瑞典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分析综合化的模式选择角度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覆盖方式,在制度的建立与国家公共财政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村土地和家庭所应有的养老保障辅助功能。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国家财政中图分类号:f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39-02一、引言纵观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农村社会保险的发展滞后于城镇的现象普遍存在。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工业延展到农业,从城市延展到乡村,从家庭养老发展到社会养老,一般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农村,也都是先覆盖农业工人,尔后才扩展到农业主。
这种先城市后农村、先农业工人后农业主的“先后”有别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模式,是与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人口结构与分布等制度环境密切相关的。
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来看,日本、法国、德国、美国、新加坡、瑞典这些国家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普遍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即结束了靠农业为工业提供剩余的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发展靠自身积累且反哺农业的时期,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
如日本是1971年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同年日本的人均gdp为3802美元。
其他一些国家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的人均gdp值也普遍都在2000美元以上。
第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降低,农业gdp的比重较低,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
总的来看,国外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覆盖面的广泛性;第二,参与保险的强制性;第三,制度上的立法性;第四,受益程度的约束性,这些特征溶为一体。
各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与其社会背景有关,而且与各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等都有关系。
一、瑞典具有完备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21个省和289个市。
人口903.5万(2005年9月)。
90%为瑞典人,外国移民及其后裔约100万人。
国民平均预期寿命80岁,男性78岁,女性83岁,65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左右,属于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的国家。
瑞典经济发达,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5429亿克朗(约合348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2231克朗(约合3.86万美元)。
瑞典具有十分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险种及福利津贴将近50种,从“摇篮到坟墓”,几乎无所不包。
2004年社会保障费用支出4140亿克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3%。
瑞典与社会保障相关的立法和预算事务由国家社会部负责,社会保障法律由议会批准生效,社会保障具体事务由社会保障管理局实施。
社会保障管理局在全国240个地方设有社会保障办公室,其全国的雇员16000人,社会保障管理费相当于社保总支出的2%。
到上个世纪70年代,瑞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现分别简介如下。
(一)瑞典养老年金制度瑞典养老金分为三个部分,其具体内容如下:1.国民基本年金。
凡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一切退休人员,不问其退休前的工作、职位和收入水平如何,都可以领取国家统一规定数额的基本年金。
正常退休年龄为66-70岁。
退休者无须交纳保险费或经过收入调查,只要是常住瑞典的公民,或符合规定居住期限的外侨,都可以领取。
每年由政府对基本年金的“基数”做出修定,基数随物价的变动而变动。
老年的起始年龄为65周岁,单身退休职工可领取“基数”的96%;双职工退休,可领取“基数”的177%;提前退休,每1个月核减“基数”的0.5%;推迟退休,每1个月增加“基数”的0.6%。
2.国民补充年金。
亦称“收入相关联年金”,其发放数额与受保人66岁退休前的工瑞典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启示□/岳颂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资收入水平和交纳保险费年限挂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