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の国粋----相扑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
日本国粹—大相扑一提起相扑,可能大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两个衣着甚少,身材魁梧肥胖的人扭打在一起的场面。
的确,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大部分人未必能接受这样的运动形式。
但是在日本,相扑运动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日本国粹的地位。
并且一个成功的相扑大力士,在日本会享受到很高的荣誉。
日本相扑的起源相扑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也是日本最早的竞技活动;传说,各部落间的领导权由相扑赛決定,获胜者所属的部落即有最高的地位。
奈良时代,相扑运动进入日本贵族的生活圈子,每年宫廷会定期举行“相扑节会”,早期的相扑比赛规则并不严谨,但是由于皇室的介入,使得该项运动逐具规模。
随后,经过四百多年,皇室的衰微最终使相扑从宫廷走入民间,并与民间祭神、驱魔、庆祝丰收和占卜吉凶拉上关系。
从17世纪开始,相扑真正走入民間,职业相扑力士正式兴起,主要集中在江戶、京都等都会区,并且有固定的组织。
职业相扑迅速发展而平民化,也逐渐成为日本的国技。
1909年东京建起一座专供相扑比赛用的国技馆,1941年相扑更被列为学校体育正式科目。
相扑运动历史悠久,职业相扑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职业,是与日本传统的君主观念有很大关系的。
相扑运动一直受到天皇和将军们的喜爱,即使现在成为民间运动,天皇和皇太子仍然会时常到比赛现场观赏,积习下来,到了武士当权的幕府时代以至今日,在人们心中,仍然十分尊重他们。
力士的一生相扑选手的入门无年龄限制,但是身高需在173公分以上,体重75公斤以上。
但是大多数的优秀选手都在18-35岁之间,具有巨大而呈梨状的身材,其惊人的食量大约是正常人的十倍。
日本的相扑男选手,越“膘肥体胖”也就越有利,所以为了尽量长胖,男相扑选手每天除了饱餐两顿饭以外就是长时间的睡觉,期间只进行短时间的训练。
如今,日本相扑界为了使相扑运动走向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对相扑进行了很多改革。
相扑的级别相扑按运动成绩分为10级:序の口(じょのくち)、序二段(じょにだん)、三段(さんだん)、幕下(まくした)、十両(じゅうりょう)、前头(まえがしら)、小结(こむすび)、関脇(せきわけ)、大関(おおぜき)及横纲(よこづな),横纲是运动员的最高级称号,也是终身荣誉称号。
浅谈日本的“国技”相扑【摘要】相扑历史悠久,被誉为日本国技,是日本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扑运动看似一项粗糙的角力运动,但却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讲究谦虚端庄的礼仪和殊死拼搏的精神。
它代表着日本民族好胜求强、又刚又忍的心理和性格。
文章通过对相扑的历史、比赛、相扑力士的生活等的介绍,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相扑的过去与现在,更深刻地认识了解日本文化。
【关键词】相扑;国技;日本文化一、相扑的历史相扑被誉为日本国技,亦称角力、角觝,源于中国。
中国《礼记·月令》中也提到“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中国汉字中原本没有“相扑”一词,590年左右,印度人将释迦传记《佛本行集经》翻译成汉字时,刻意将印度的徒手搏斗竞技翻译成“相扑”,以别于“角力”,可见当时的印度徒手搏斗竞技与中国的“角力”不同。
根据考古资料,最早的赤身相扑格斗术,可能来自北方草原的骑马民族。
西晋时期,五胡大量南迁,汉人开始有了相扑的名称。
大约在西晋之后,赤身的相扑格斗才传入到农耕的大和民族。
相扑传入日本,始见于日本的《古事记》中的神话:远古时代,建御雷神奉天照大神之命说服大国主命交出其所辖领地,建御方神不同意,要求与建御雷神在出云国那佐角力,赌注是领地,结果建御方神轻易便输掉了,被扭住后甩出。
《日本书纪·垂仁纪》内也记述皇极天皇在642年为了接待百济国使者,召集了宫廷卫士举行相扑竞赛。
还记载奈良地区一个叫麻蹶速的人蛮勇霸道,天皇招来出云的勇士野见宿祢与其相扑,野见踢倒麻蹶,麻蹶腰椎断裂而死。
日本相扑界把此次对阵视为相扑初战,并把野见宿祢奉为相扑的祖神。
在此之前,相扑原本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祭神仪式,目的在于祈祷占卜农作物的收成,带有浓厚的民俗色彩。
6~7世纪,相扑逐渐从寺院和民间转移到宫廷。
8世纪的奈良时代,朝廷贵族间引进了相扑,719年朝廷设置拔出司(后相朴司),并于734年在宫廷中设立了“相扑节”,在每年七夕举行。
到了平安时代的821年,嵯峨天皇正式将相扑定为宫中重要仪式之一,与弓箭、骑射并称为“三度节”。
一、日本“国技”—相扑的产生相扑是日本土生土长、为日本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活动,被誉为“国技”。
它的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着日本民族的风俗特征,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
日本的历史有许多是起源于神话传说的,在8世纪初完成的《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古典文献中就有关于相扑的故事。
《古事记》中写道:建御雷神受命于天照大神,下世出云(出云为日本古地名,称出云国,在今天的岛根县北部),掌管天下,但大国主命之子不服,与其相扑决胜负,迫使大国主命禅让王位。
当时,相扑似乎是作为一种神卜的形式存在的,它常常作为神的力量,在领土发生纷争或确定首脑时起着重要的抉择作用。
当时关于相扑的记载有.‘手合”一词,意为一方抓住对方的手采取进攻姿势,而另一方则努力挣脱对方的手进行反攻,形似摔跤。
当时没有比赛用的场地—土裱,也没有犯规动作,比赛可一直持续到对方降服或将对方致于死地。
就此,《日本书纪》垂仁大皇①一项中有记载,说麻暇速和出云的野见宿称两位传说中的英雄在天皇御座前进行相扑对阵,宿称踢倒暇速,踏折其肋骨致死。
日本相扑界将这次对阵视为相扑之初,将宿称作为相扑祖神祭典。
《日本书纪》又载:允恭天皇②葬礼时,朝鲜新罗作为慰问品贡奉乐人八十,其后有雅乐、舞乐由中国传来。
其中舞乐以面部、身体着装饰表演,与此相对应,赤身裸体进行的表演被称为“素内舞”、“素舞(寸} U} )。
二寸土梦”一词的动词形“寸土志”后来变成了名词,即是今日的二寸也今”(相扑),此即“相扑”一词的由来。
相扑究竟产生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但是作为史实,最初见于《日本书纪》的记载是642年皇极天皇命宫廷健儿(卫士)相扑款待百济使者。
由上述记载中可以得知它的历史相当悠久。
自弥生时代开始,日本民族是以种植稻米为主的农耕民族,收广之气候的深刻影响。
因而,古代日本人就经常在春种秋收季节:一行各种仪式,向神灵祈祷保佑五谷丰登或对丰收表示感谢,想必相扑就是作为这种仪式之一在遥远的年代出现的。
相扑相扑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摔跤竞技形式。
相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传承时期。
《古事记》中记载了两神相斗的故事,据说这是相扑的起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扑逐渐成为一种祈求丰收、祭祀神佛的活动。
642年皇极天皇举行相扑比赛招待百济的使者,这是相扑作为娱乐活动的开始。
战国时期武将织田信长酷爱相扑,使相扑作为武术发展起来。
江户时期相扑的中心由京都、大阪移到了江户(今东京);江户中期以修建寺院、神社而募捐为目的的“劝进相扑”(勧進相撲かんじんずもう)盛行一时。
明治42年(1909年)相扑被定为日本的“国技”,成为深受日本国民喜爱的体育项目和娱乐形式。
相扑比赛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两名力士登上摔跤台(土俵どひょう)后先做左右脚交替抬起的热身运动(四股(しこ)を踏む),然后用清水(力水ちからみず)漱口,并向摔跤台上撒盐(清め(きよめ)の塩(しお)をまく)。
准备活动结束后两名力士按照裁判(行司ぎょうじ)的指示相对而立,身体略微前倾,重心下降,调整呼吸。
二人以冲撞、推挤、扭打等方式(相扑共有48招数,成为【四十八手】しじゅうはって)进行格斗,脚掌以外的部位先接触地面或身体的任一部位先接触场地以为的地面这为负。
相扑专用的摔跤台由一个盛满土的长方体制成,高0.34~0.60米,台面边长6.70米,台面中央有一个直径为4.55米的圆形场地。
摔跤台台顶的四角点缀着流苏,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流苏分别为青、赤、白、黑四色,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和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相传这四神是摔跤台的守护神,因此被供奉在四角。
漱口、撒盐的仪式也很有讲究,日本人认为水和盐有清洁万物的功能,特备是撒盐不但可以祛除邪气、清洁场地,还可为力士们祈求平安,万一力士们受了伤,盐还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日本的职业相扑组织只有一个,即“日本相扑协会”,每年举行6次相扑比赛(每次比赛称为場所),每次为期15天,1月(初場所はつばしょ)、5月(夏場所)、9月(秋場所)的比赛在东京,3月(春場所)、7月(名古屋場所)、11月(九州場所)的比赛分别在大阪、名古屋和福冈。
日本国技:独有的相扑文化详解一提起日本“相扑”,可能你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两个“力大无比”的大力士在格斗场上展开肉搏战。
相扑是日本的国技,是受海内外人们所喜爱的竞技。
小编这次就来向你介绍日本相扑的交战过程、规矩惯例以及与相扑有关的专门人员、竞赛设施、相关道具等。
当你读完这些内容,或许你也会成为一名“相扑通”了。
相扑大赛时间:日本每年举行六次相扑大赛。
在作为赛场之一的国技馆,四周飘扬着由力士后援团体等赠送的色彩艳丽的旗帜。
观战大相扑相扑是日本特有的一项格斗竞技,两名仅系兜裆布的力士进行徒手格斗,当一方将对方摔倒在地,或是把对方推出比赛场地,那他就是胜者了。
相扑在日本有很悠久的历史,在七世纪中叶的史料中就有关于相扑的文字记录,其中有关于诸神们用相扑来较量实力的神话,还有记载说古时官员以相扑比赛来招待外国使者,等等。
相扑的独特,不仅表现在格斗场上各种特有的动作,同时,在力士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神秘的规矩和仪式,这是因为相扑原本并非仅是一种格斗竞技,它曾经是一种向神祈祷、聆听神旨的祭神仪式。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相扑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族竞技,并成为日本一项传统历史悠久的活“文化遗产”。
每年从一月份开始,日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为期15天相扑大赛,日语称为「场所」(BASHO)。
一月、五月和九月的赛地在东京,三月在大阪,七月在名古屋,十一月在福冈。
根据大赛的成绩,力士们被按名次进行等级排列,从最高等级的「横纲」(YOKOZUNA)到最低等级的「序之口」(JONOKUCHI)。
现在,日本共有728名相扑力士(2004年9月时的统计),他们在不断的力量角逐中向着「横纲」这个最辉煌的顶点奋力拚搏着。
这里,小编带大家一起去见识见识相扑大赛。
赛场的观众席有椅子席和池座席两类。
每个池座席有四个席位,在池座席内,观众可以一边观看比赛一边进餐,或是与人交谈,或是随意休息。
上午九时,相扑赛在大鼓声中开始。
从最低级别开始,力士们先后进入场地交战。
日本的国技相扑(sumo)是指两人在土俵中角力的一种格斗技,一方将对手扳倒或推出土俵外即为胜者。
一般人只要提及相扑就会自然而然认为它是日本的国技,其实虽然相扑在日本文献中最早可溯及至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前,但直至明治四十二年(1909)时日本才将相扑定位在"国技"这个地位上的。
尊为日本“国技”的相扑,是日本人特别喜欢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比赛时近乎全裸的两个大胖子在直径4.55米的圆形“土俵”上,扭在一起,进行角逐。
巨人相撞,极富戏剧性。
在日本,相事运动是高雅的事业,运动员要具备纯真、热心、胸怀宽广的素质以及诚实果敢、谦虚的修养。
相扑历史悠久,带有浓厚的民俗色彩。
在日本《古事记》中就记有相扑神话:远古时代建御雷神和建御方神在出云国那佐的小角力,赌注是领地,结果建御方神输了,他羞愧逃遁了。
这种传说中的相扑,可追溯到2000年前。
到5世纪末,人们将自然人格化,通过人与人的角逐预测明年农作物年景,以后又发展成一种敬神仪式。
6—7世纪,相扑逐渐从寺院和民间转移到宫廷。
在奈良时代,相扑在宫廷、民间同时盛行。
室町时代出现了“武家相扑”;18世纪中叶,相扑正式升格为体育运动项目。
但它的仪式、服装都保存了一种悠久的形式。
据史学家考证,相扑运动发源于中国先秦时代,当时宫廷、民间盛极一时,东瀛来客争相学习和仿效,回国后,更将它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今天的局面。
现在的相扑运动,技巧进一步提高,规则更加严格,而且逐渐转向商业化。
近年来相扑运动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日本女子正式加入了这项运动。
1997年1月,日本全国首次举行女子相扑锦标赛。
据公元720年编撰的《日本书记》的记载,雄略天皇即位时“令宫女脱其衣,去其裙,着以兜挡,令相扑之”。
近代认为女相扑有失大雅而被禁止。
但山形、秋田、长崎、佐贺等县仍保留女于相扑。
北海道现在的女子相扑穿T恤衫比赛。
二是日本正在兴起业余相扑运动,业余选手大部属于学校和公司的相扑俱乐部。
日本相扑1500字一、相扑的起源相扑的起源,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日本进行相扑的历史悠久,日本书纪和古事记等记载了日本神话的古老文献中也留有相扑的记述。
从古坟出土了模仿力士模样的人偶来看,推测X世纪左右就已经有相扑了。
以实力自傲的比赛开始相扑,在天皇面前举行的体育比赛被称为“天皇观看比赛”,据说相扑的天皇观看比赛是在X世纪以前,距今2000年前。
在神话中的天览比赛中,当时在出XX国的XXXX与XX国的XXXX这两人的实力引以为豪的对决中,踢和打也被反复踢出,不像现在的相扑形式。
现在的大相扑在江户时代几乎确立了。
从打架和扭打开始的相扑,也逐渐作为娱乐和体育发展起来。
像现在的相扑那样的规则和形式被确立,是进入XX时代之后。
从神话时代开始就有的相扑,是根据XX文化而被提炼出来的。
知道相扑的历史的话,就会想看看现代的相扑。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相扑观战的小知识吧。
如果知道的话就能更享受相扑观战的。
二、相扑观战的小知识1.驱除邪气脚踏四股的动作,虽然是搭配前的热身动作,但也是驱除土中邪气的动作。
“四股”有“丑陋”的意思,它踩着丑陋的邪气从相扑场上赶走。
2.清洗相扑场的“撒盐”力士进入相扑场之前会撒盐。
撒盐有用盐净化土中的邪气的作用,是向神祈祷的动作。
允许撒盐入场是在关取之后。
撒盐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力士被认可的证明。
3.净化身体的“力水”相扑场的旁边放着装在桶里的水,这被称为“力水”。
撒完盐后,请在前一场比赛中获胜的力士浇桶水,漱口清洗身体。
擦拭力水的纸被称为“力纸”,放在装有力水的桶旁边。
4.表明要堂堂正正战斗的“尘手水”击出柏手后,将双手横向展开的力士独特的动作被称为“尘手水”。
据说是表明了不带武器,只靠一个身体堂堂正正地战斗的意思,也被称为“切断灰尘”。
从古代神话时代开始,相扑随着天览比赛和武士训练的目的而发展,在江户时代也受到平民的喜爱。
从悠久的历史中,力士的礼仪中也加入了驱邪、向神祈祷的动作。
相扑在日本国内的地位非常高,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相扑所谓相扑(sumo)是指两人在土俵中角力的一种格斗技,一方将对手扳倒或推出土俵外即为胜者。
一般人只要提及相扑就会自然而然认为它是日本的国技,其实虽然相扑在日本文献中最早可溯及至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前,但直至明治四十二年(1909)时日本才将相扑定位在"国技"这个地位上的。
相撲(sumo)というものは土俵の相撲の1種の格闘の技に両氏を指すことで、一方相手を引き倒すことはあるいは土俵外に即ち勝者とすることを作り出す。
一般的な人はただ相撲を言及してすぐそれと自然で考えることができれば日本の国技で、実はたとえも相撲在日の文献中は最も早く距の今に至って1300の多年以前を約束することに遡及して、ただ明治に至るまで42年の(1909)時間と期日の冊はやっと相撲に位置決めをさせていて”国技”この地位上です。
尊为日本“国技”的相扑,是日本人特别喜欢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比赛时近乎全裸的两个大胖子在直径4.55米的圆形“土俵”上,扭在一起,进行角逐。
巨人相撞,极富戏剧性。
の尊は日本“国技”の相撲として、日本人の特に喜んだ1項の伝統的体育が運動することで;試合する時関係が親密であった全裸の2 個の大きい太った人は直径の4.55メートルの円形“土俵”にあって、掴み合って、角が追う。
巨人の相は突き飛ばして、きわめて裕福なドラマチック。
在日本,相事运动是高雅的事业,运动员要具备纯真、热心、胸怀宽广的素质以及诚实果敢、谦虚的修养。
のは在日で、相は気品の高い事業であることを運動することに仕えて、選手は初々を備えなければいけなくて、熱心で、胸襟が広い素質および律義は果敢で、謙虚な素養。
职业相扑运动员称“力士”,力士们身高体胖,膀大腰回,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威风凛凛。
相扑不以体重分等级,大部分力士体重在110一150公斤’。
400年相扑史上最重的力士是来自美国身高1.84米的小锦,他曾是大关级别。
相扑史上最年轻的横纲是北之湖敏满,1974年晋升横纲时他才31岁。
课程期末论文题目日本相扑文化学生阿了登古丽.火西拜年级 2013级专业教育学学号 2013042252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12月日本相扑文化相扑,是一种以角力为主要形式的徒手格斗之道。
日本相扑的历史非常久远,相传在公元前就已出现,它源于日本农耕文化,是民间用来占卜丰歉的祭祀仪式,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扑运动趋于成熟和完善,形成了现代的相扑之道。
相扑运动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日本的国技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日本的文化系统中也有其特殊的地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相扑也作为日本的“形象大使’’而成为其一种外交手段,也就是所谓的“相扑外交”。
它蕴含着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凝聚和体现了日本传统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同时,相扑也是日本文化中非常深奥、最难理解的文化之一。
相扑的日语发音为「すもぅ」,「すもぅ」在日语里本来是指争斗和格斗的意思。
相扑(sumoo)亦称角力、角觝。
关于“相扑”汉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印度人将释迦牟尼传记《佛本行集经》翻译成汉字时,将印度的徒手搏斗竞技翻译成“相扑打;另一种说法是相扑源于中国。
中国和日本两国在历史上都有相扑。
从一些出土文物看,中国秦汉时期的角抵形象同日本现在流行的相扑很相似。
至迟在西晋初年,中国已有相扑的名称。
2007年6月,据日本中央调查社的调查,日本人最喜欢的运动是棒球,接下来是足球,第三位是相扑。
而在1995年之前的历史调查中,至少有一半人选择相扑为最喜欢的运动。
那么,日本大众为何如此喜欢相扑运动呢?相扑的魅力究竟是什么?日本相扑反映了日本人的什么审美心理?以下笔者试做分析。
日本远古时代,相朴运动被称为祈求丰收、祭神拜佛的“丰登礼仪相扑”。
人们通过相扑这种格斗的表现形式,向神灵祈祷,占卜神意,以祈求丰收。
所以一提起远古时代的相扑运动,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相扑是“祭奠天长地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上荣辉"的活动。
浅谈日本相扑文化摘要:相扑,作为日本的“国粹”。
它不仅具有悠久历史,以及文化内涵,是日本文化传承的符号,更能体现日本人的思想意识。
首先,相扑代表着日本人的一种精神,那就是追求强大的心理倾向的表现;其次,这种“大”实际上是一种对“小”所带来的耻辱的洗刷,也是一种激励。
日本人相扑所拥有的一种精神寄托,就是对资源(最初的粮食到后来的矿产)的渴求和对自身的肯定(过分的放大且强化)。
关键词:相扑;日本文化;大与小;以小搏大谈及日本的相扑运动,或许在我们的脑海中只是近乎全裸的两个大胖子在直径4.55米的圆形“土俵”上,扭在一起,进行角逐,巨人相撞,极富戏剧性。
但作为日本“国技”的相扑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那么,面纱下的的相扑运动又是怎样的呢?其实,历史悠久的日本国技相扑,不只是一项一对一地对抗的格斗术,更不是仅仅追求胜利的体育项目。
相扑作为一项竞技体育活动,虽然有其竞争的残酷性的一面,但是它现在依然保留着浓厚的日本文化的色彩,比如贯穿于始终的由力士们以及整个相扑界都严格遵守的独特的相扑之礼[1]。
相扑运动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日本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相扑也作为日本的“形象大使”从而成为其一种外交手段,也就是所谓的“相扑外交”。
它蕴含着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凝聚和体现了日本传统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同时,相扑也是日本文化中非常深奥、最难理解的文化之一。
[5]1 相扑的产生及发展相扑(すもう),古称素舞,相传在公元前就已出现,它源于日本农耕文化,是民间用来占卜丰歉的祭祀仪式,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扑运动趋于成熟和完善,形成了现代的相扑之道。
直到明治四十二年(1909)时日本才将相扑定位在“国技”这个地位上的。
从17世纪起, 日本各地兴起职业性相扑,称为“大相扑”。
18世纪开始形成现代的相扑。
到明治四十二年(1909)时日本才将其定位在“国技”这个地位上的,从此,相扑运动便广泛开展起来。
至今日本的相扑比赛每年都要举行 6次,分为一月场、三月场、五月场、七月场、九月场和十一月场,成为群众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日本の国粋---相撲
相撲は日本古来の神事や祭りであり、同時に武芸でもあり武道でもある。
古くから生きる手段として、選ばれた者によって大相撲という興行が行われている。
日本の国技とされる。
近年では、日本由来の武道・格闘技・スポーツとして国際的にも行われている。
丸い土俵の上で二人の大男が裸でぶつかり合い、強さを競う。
武道・武術としての相撲は日本人の心を熱く奮わせます。
それは格闘技ならではの興奮だけでなく、日本の古来からの文化を現在も色濃く残している点も大きく関係していると思われます。
相撲ならではの作法・しきたりは様々な意味を持ち、古〔いにしえ〕の日本を想像させます。
相撲ストレス謙虚慎み深さ、仪式や戦闘致命的な精神。
単に強い弱いを決めるだけでなく、そこには格式を重んじる心があるところが相撲の大きな魅力のひとつでしょう
日本の国技である相撲はその起源といえば、中国古代の角力にさかのぼるでしょうか。
ところが何时その源流に当たる中国ぜえてしまったか、また何故日本で国技の座に座るようになったか研究すべきことが多いです。
その謎を解けることを期待しています。
相撲は日本神道的宗教行事だった。
人々は神殿で豊作の神に試合を行て、7年ぶりに良い収穫だった。
相撲は日本の国技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るだけでなく、昔ながらの日本文化を色濃く残している点でも人々に親しまれています。
奈良和平安時代、相撲は一種の宮廷観覧運動、鎌倉戦国時代、相撲の武士の訓練になったの一部になった。
18世紀、盛んになってきた職業が相撲の場合は、現在の土俵に似ている。
大多数の優秀な選手たちは18 ~ 35歳の間に、厳しいトレーニングをしている選手だ。
体の優位ためにたくさん食べ物を食べます。
彼たちの食べ物は大体すきやきです。
1日に2食で,ばかり寝ています。
日本で相撲選手は人々に尊敬されます。
相撲選手は輝かしそうですが、実は彼達が有名になる前によく頑張ります。
それに相撲の試合時には行司がいます。
行司という人は土俵の上で勝負を主宰します。
これを除いて行司は他の事務があります。
彼達は伝統的服を着て、古来的言葉を使います。
時々危険もあります。
相撲は一種直った粗末な力運動を主張したが、とても深刻な精神を内包した。
つまり相撲は日本の名族性を反映した。
現在は神事としての意味合いも残しながらも、プロスポーツとして、そして国技として繁栄しており、日本文化を代表する存在として海外でも高く評価されています。
但し社会の発展とともに相撲の発展も危机に立たされて、日本の若者は国技相撲の興味がないです。
現在相撲再興のために力をつくすのは日本の大事だと思いま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