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相扑ppt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23
日本国粹—大相扑一提起相扑,可能大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两个衣着甚少,身材魁梧肥胖的人扭打在一起的场面。
的确,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大部分人未必能接受这样的运动形式。
但是在日本,相扑运动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日本国粹的地位。
并且一个成功的相扑大力士,在日本会享受到很高的荣誉。
日本相扑的起源相扑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也是日本最早的竞技活动;传说,各部落间的领导权由相扑赛決定,获胜者所属的部落即有最高的地位。
奈良时代,相扑运动进入日本贵族的生活圈子,每年宫廷会定期举行“相扑节会”,早期的相扑比赛规则并不严谨,但是由于皇室的介入,使得该项运动逐具规模。
随后,经过四百多年,皇室的衰微最终使相扑从宫廷走入民间,并与民间祭神、驱魔、庆祝丰收和占卜吉凶拉上关系。
从17世纪开始,相扑真正走入民間,职业相扑力士正式兴起,主要集中在江戶、京都等都会区,并且有固定的组织。
职业相扑迅速发展而平民化,也逐渐成为日本的国技。
1909年东京建起一座专供相扑比赛用的国技馆,1941年相扑更被列为学校体育正式科目。
相扑运动历史悠久,职业相扑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职业,是与日本传统的君主观念有很大关系的。
相扑运动一直受到天皇和将军们的喜爱,即使现在成为民间运动,天皇和皇太子仍然会时常到比赛现场观赏,积习下来,到了武士当权的幕府时代以至今日,在人们心中,仍然十分尊重他们。
力士的一生相扑选手的入门无年龄限制,但是身高需在173公分以上,体重75公斤以上。
但是大多数的优秀选手都在18-35岁之间,具有巨大而呈梨状的身材,其惊人的食量大约是正常人的十倍。
日本的相扑男选手,越“膘肥体胖”也就越有利,所以为了尽量长胖,男相扑选手每天除了饱餐两顿饭以外就是长时间的睡觉,期间只进行短时间的训练。
如今,日本相扑界为了使相扑运动走向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对相扑进行了很多改革。
相扑的级别相扑按运动成绩分为10级:序の口(じょのくち)、序二段(じょにだん)、三段(さんだん)、幕下(まくした)、十両(じゅうりょう)、前头(まえがしら)、小结(こむすび)、関脇(せきわけ)、大関(おおぜき)及横纲(よこづな),横纲是运动员的最高级称号,也是终身荣誉称号。
日本相扑文化——11周虹羽相扑运动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日本的国技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日本的文化系统中也有其特殊的地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相扑也作为日本的“形象大使’’而成为其一种外交手段,也就是所谓的“相扑外交”。
它蕴含着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凝聚和体现了日本传统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同时,相扑也是日本文化中非常深奥、最难理解的文化之一。
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仪式。
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
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现在的相扑比赛极为相似。
相扑讲究程序,注重仪式感,重视礼节,提倡“以礼开始,以礼结束”。
例如,横纲级力士出场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仪式以显示尊贵,这是因为晋升横纲非常困难。
力士首先要达到大关级,然后要连续两次赢得大赛,最后还要通过日本相扑协会对他人格和品行的严格审验。
在横纲级创立至今的300多年历史里,只有68名力士拥有这个殊荣:再如、力士的发型,高等级和低等级力士的发型也不一样。
这些发型都是日本江户时期的流行式样,当然它们被保存下来也不仅因为传统,留这样的发型在跌倒时能起到保护头部的作用;在相扑比赛时,选手们会做一些有象征意义的动作,如摊开双于以示自己没有携带武器,把腿迈向空中然后顿足,象征着驱赶恶鬼。
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力士们都会在场上撒盐,据说这样可以保持赛场的清洁,同时还有防止受伤的作用。
不过撤盐也不是每个力士都能做的,级别很低的力士就没有这样的特权;相扑比赛中常会出现双方选手蹲下却又起身回到角落的场面。
这被称为“冷战”,能够使选手们充分做好准备。
比赛有时候在几秒钟内就会完成,但是“冷战"最长却能够达到4分钟。
对于相扑爱好者来说,冷战的精彩不亚于正式的比。
相扑比赛在台子上进行。
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为圆圈,其直径为4.55米。
比赛时,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身裸体上台比赛。
相扑相扑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摔跤竞技形式。
相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传承时期。
《古事记》中记载了两神相斗的故事,据说这是相扑的起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扑逐渐成为一种祈求丰收、祭祀神佛的活动。
642年皇极天皇举行相扑比赛招待百济的使者,这是相扑作为娱乐活动的开始。
战国时期武将织田信长酷爱相扑,使相扑作为武术发展起来。
江户时期相扑的中心由京都、大阪移到了江户(今东京);江户中期以修建寺院、神社而募捐为目的的“劝进相扑”(勧進相撲かんじんずもう)盛行一时。
明治42年(1909年)相扑被定为日本的“国技”,成为深受日本国民喜爱的体育项目和娱乐形式。
相扑比赛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两名力士登上摔跤台(土俵どひょう)后先做左右脚交替抬起的热身运动(四股(しこ)を踏む),然后用清水(力水ちからみず)漱口,并向摔跤台上撒盐(清め(きよめ)の塩(しお)をまく)。
准备活动结束后两名力士按照裁判(行司ぎょうじ)的指示相对而立,身体略微前倾,重心下降,调整呼吸。
二人以冲撞、推挤、扭打等方式(相扑共有48招数,成为【四十八手】しじゅうはって)进行格斗,脚掌以外的部位先接触地面或身体的任一部位先接触场地以为的地面这为负。
相扑专用的摔跤台由一个盛满土的长方体制成,高0.34~0.60米,台面边长6.70米,台面中央有一个直径为4.55米的圆形场地。
摔跤台台顶的四角点缀着流苏,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流苏分别为青、赤、白、黑四色,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和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相传这四神是摔跤台的守护神,因此被供奉在四角。
漱口、撒盐的仪式也很有讲究,日本人认为水和盐有清洁万物的功能,特备是撒盐不但可以祛除邪气、清洁场地,还可为力士们祈求平安,万一力士们受了伤,盐还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日本的职业相扑组织只有一个,即“日本相扑协会”,每年举行6次相扑比赛(每次比赛称为場所),每次为期15天,1月(初場所はつばしょ)、5月(夏場所)、9月(秋場所)的比赛在东京,3月(春場所)、7月(名古屋場所)、11月(九州場所)的比赛分别在大阪、名古屋和福冈。
日本:相扑作者:来源:《红领巾(1-2年级)》2015年第04期被日本人尊为“国技”的相扑,有着2 000多年的历史。
要了解相扑,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一场相扑比赛。
左图中的这个台子叫“土表”,是相扑比赛的场地。
那个圆圈是用裹(ɡuǒ)着石头和泥土的稻草包拼成的。
比赛开始后,相扑手就只能在这个圆圈里活动。
首先出圆圈或是除脚掌以外其他身体部位触地的相扑手就算是输了。
看到这样装束的人,就知道比赛快开始了。
他们叫作“呼出”,就像主持人一样,会在土表上用独特的调子像唱歌一样唱出双方选手的名字。
选手就此依次上场。
然后,你会看到穿成这样的人出场。
他们叫作“行司”,相当于裁(cái)判。
这时,会举行一个赛前仪式。
相扑手们交替高抬双腿,以脚跺地;搽“力水”,喝“力水”,用“力纸”擦身;往空中撒盐。
只听行司一声令下,本来双手静静地放在线外的相扑手迅速跃起,扭打在一起。
相扑的技法有75种之多,相扑手要根据情况,灵活改变战术。
观众们这时连眼睛也不敢眨,因为,很可能在几秒钟之内就胜负已定,结束了一个回合。
在两人都跌出圈外的情况下,后跌出的人获胜。
分出胜负后,行司将扇子指向胜者,以宣告他的获胜。
比赛是短暂的,正如相扑手们常说的“训练时流泪,土表上微笑”,场外的训练生涯,漫长而艰苦。
许多相扑手从小学起就进入了部屋——相扑学校,在这里吃、住、训练,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成为横纲(相扑手的最高等级)而奋斗。
不同于举重、拳击等比赛,相扑比赛是不分重量级的,所以,重一些的选手往往更有优势。
在相扑手们的部屋生涯中,同勇气、气势和技巧一同增长的还有体重。
练习生平均体重为90千克,而高阶相扑手的平均体重则在153千克以上,有的选手甚至超过了250千克。
这也是相扑手平均寿命不超过60岁的重要原因。
对所有人来说,长胖的秘诀都是一样的:多吃多睡。
除了要睡长长的午觉,相扑手的食量可达常人的10倍,他们常吃的相扑火锅更是全球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