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点复习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8
简述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渐开线齿廓是一种常见的齿轮啮合方式,其特点是具有曲率变化的齿廓。
在渐开线齿轮啮合中,两个齿轮的齿廓曲线是相互匹配的,使得齿轮之间可以顺畅地啮合,并传递动力。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齿廓曲线的特殊性:渐开线齿廓是一种特殊的曲线,具有曲率变化的特点。
与其他齿轮啮合方式相比,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变化更加平滑,使得齿轮在啮合过程中的运动更加稳定。
这种平滑的曲线使得渐开线齿廓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和较低的噪声。
2. 齿廓的中心扩展:渐开线齿廓的中心扩展是指齿廓曲线中心的轨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曲线。
这种中心扩展使得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可以实现相对滑动,减小了啮合时的摩擦和磨损,提高了齿轮的寿命和可靠性。
同时,中心扩展还可以使得渐开线齿轮在高速运动时具有更好的动平衡性能。
3. 齿廓的变位特性: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变位是指齿廓曲线在垂直于齿轮轴线方向上的变化。
齿廓变位可以使得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实现平稳的传动,减小冲击和振动。
同时,齿廓变位还可以改变齿轮的传动特性,如变速、变转矩等,提高了齿轮传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4. 齿廓的接触特性: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接触是指齿轮齿廓之间的接触区域。
由于渐开线齿廓的特殊曲线形状,齿轮在啮合过程中的接触区域相对较大,使得齿轮传递的载荷分布更加均匀,减小了齿轮的磨损和损伤。
同时,齿廓接触还可以改善齿轮的传动效率和承载能力,提高齿轮传动的可靠性。
总的来说,渐开线齿廓具有曲率变化、中心扩展、变位特性和接触特性等特点,在齿轮传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设计和制造渐开线齿轮,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传动,提高齿轮传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渐开线齿廓啮合的特点
渐开线齿廓是一种常见的齿轮啮合形式,在机械传动中具有重要
的作用。
渐开线齿廓啮合的特点在于,既能保持齿轮的高传动效率,
又能有效减少齿面接触应力和噪声,具有平稳、可靠的传动特性,被
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传动装置中。
渐开线齿廓的设计和制造需要涉及到齿廓的数学计算、加工精度
等诸多方面。
一般而言,渐开线齿廓是利用曲线发生器(如伯努利曲线)来生成的,其曲率半径呈指数增长或递减的特点使得齿轮相对位
置的微小变化不会对啮合产生影响。
同时,渐开线齿廓还需要考虑齿
顶高度、齿宽、齿数等因素,以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传动要求。
在渐开线齿廓的啮合过程中,齿轮的动力学特性也有所改变。
在
轴向载荷和转矩作用下,齿轮会产生变形和扭曲,从而对齿面接触应
力和噪声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这些负面影响,可以采用齿轮优化设计、表面处理、润滑和降噪等多种手段,使齿轮的运转更加平稳、可靠、
低噪声。
总之,渐开线齿廓啮合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和优点,但也需要充
分注意其设计和制造的细节问题。
只有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兼顾传动效率、安全可靠和降噪等多个方面,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各种机械传动装
置的需求。
渐开线齿廓的形成与啮合特点
形成原理:
渐开线齿廓是由齿轮齿侧面的直线(称为侧面线)和齿根圆的一部分(称为基圆)组成。
侧面线与基圆的交点构成了齿槽的啮合点。
渐开线齿
廓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给定齿数、压力角和齿轮传动比等参数,利用特定的
公式计算而得。
啮合特点:
1.线接触。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面积较小,只有一个点或一小段线接触,这样能够实现对点接触的要求,减小了齿轮的摩擦和接触磨损,提高了传
动效率。
2.平稳传动。
渐开线齿廓具有相对平滑的啮合传动特性,能够减小振
动和冲击,使传动更加平稳。
3.轴向移动。
渐开线齿廓的特点使得齿轮在转动过程中能够自动沿轴
向方向进行微小的移动,可以自动适应齿轮间隙的变化。
这样能够保证齿
轮的啮合正常,并且减小了噪声和振动。
4.高承载能力。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传动是通过多点接触来实现的,使
得载荷能够均匀分布在齿面上,提高了齿轮的承载能力。
5.较小的齿根强度。
由于渐开线齿廓的齿根圆的一部分构成了齿轮的
齿槽,在齿根处可能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降低了齿根的强度。
因此在设
计中需要合理选择齿廓参数,以确保齿轮的强度和可靠性。
6.减小中心距误差的影响。
由于渐开线齿轮通过自动的轴向移动来适应齿间隙变化,可以减小中心距误差对齿轮啮合性能的影响,提高传动的准确性。
总之,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和啮合特点使得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传动中,能够实现平稳、高效、可靠的传动效果。
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教案【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正确啮合条件和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2.掌握齿轮常用材料和失效形式。
二、能力目标
1 . 能判断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
2 .能选用齿轮的常用材料,能够根据传动结构推断可能产生失效的形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三、素质目标
1 .了解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及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17。
2.了解失效的含义,材料的表面硬度对齿面点蚀的影响。
四、教学要求
1 .掌握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和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2 .掌握齿轮常采用材料、常见的失效形式及许用应力的确定。
【教学重点】
1.正确啮合条件及常用材料。
2.常见的失效形式。
【难点分析】
1. 根切的定义由于教材中没有理论证明,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对变位概念的形成也难以理解,如有必要应增加补充材料。
2. 失效的形式易理解,但原因较难,尤其是塑变的形成原因更
难,需要用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方向来证明主动轮轮齿表面为凹陷,而从动轮的齿面形成凸起。
【分析学生】
对最少根切齿数17,如不加以推理证明,只能死记硬背。
轮齿
失效形式容易理解,只是对塑变形成机理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思路设计】
不要求推导过程,只有死记结果。
而齿轮材料只要记住常用45、40Cr 钢即可,必要时会查资料。
失效形式需要介绍成因。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机械基础》教案(2009~ 2010学年第二学期)学院山西省工贸学校系(部)机电系教研室教师梁少宁山西省工贸学校③学生学案课题名称: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及啮合传动的特点和应用班级:姓名:(一)、工作任务:通过让学生观察齿轮的模型和圆柱齿轮的齿形,然后讨论圆柱齿轮的齿形特点和齿形在齿轮传动过程中能起什么作用。
(二)、学习目标:1、掌握渐开线的形成及性质2、了解齿廓的啮合的特点3、熟悉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计算4、明了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的特点(三)、回答问题1、齿轮传动对齿廓曲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有那些?(四)、分析该资料,完成项目任务:一、齿轮传动对齿廓曲线的基本要求一是传动要平稳,二是承载能力要强二、渐开线的形成、性质1、渐开线的形成当一条动直线(发生线),沿着一个固定的圆(基圆)作纯滚动时,动直线上任意一点K的轨迹称为该圆的渐开线。
2、渐开线的性质由渐开线的形成可知:(1)发生线在基圆上滚过的线段KB,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圆弧长AB。
(2)渐开线上的任意一点K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
点离基圆越远,其曲率半径越大,渐开线越平直。
反之亦然。
(4)渐开线的形状决定与基圆的大小。
基圆相同,渐开线的形状完全相同。
基圆半径无穷大时,渐开线将变成直线,齿轮就变成齿条。
(5)基圆内无渐开线。
二、渐开线齿廓啮合基本定律齿轮传动要满足瞬时传动比保持不变,则两轮的齿廓不论在何处接触,过接触点的公法线必须与两轮的连心线交于固定的一点。
三、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1、传动比恒定2、两齿轮的传动比与两节圆半径成反比,同时与两基圆半径成反比。
由于两啮合齿轮的节圆半径、基圆半径是定值,所以能保证传动比恒定3、传动的可分性当两轮的中心距稍有变化时,其瞬时传动比仍将保持不变,这个特点称为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可分性。
4、由于齿轮制造和安装误差等原因,常使渐开线齿轮的实际中心距与设计中心距之间产生一定误差,但因有可分性的特点,其传动比仍能保持不变。
第4章 齿轮机构4.1考点提要4.1.1 重要的基本术语及概念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共轭齿廓、渐开线性质和方程、渐开线齿轮啮合的可分性、齿轮的基本参数(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齿数)、啮合线、啮合角、压力角、齿轮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标准齿轮的定义、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齿轮的连续平稳传动条件、重合度、根切、变位齿轮、标准安装、非标准安装、正确安装、当量齿轮。
4.1.2 标准直齿轮标准齿轮是指分度圆上有标准压力角和标准模数,齿顶高和齿根高符合标准且分度圆上齿厚等于齿槽宽的齿轮。
不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就不是标准齿轮。
要熟悉四个圆即齿顶圆,分度圆,齿根圆,基圆;三个弧长即齿距,齿厚,齿槽宽和三高即齿顶高,齿根高和全齿高。
熟悉相关的运算,牢记相应的算式。
对标准齿轮而言,我们定义齿厚和齿间相等的圆为定义标准参数的圆,即分度圆。
如果分度圆上齿距p ,齿数Z ,直径d ,则有:d pZ π= 或 Z p d π=可见:p/π是无理数。
以这样的数作为计算参数很不方便。
我们规定p/π的值为标准值(采用整数和有理数)并称之为模数。
从而使之成为齿轮的基本参数。
齿轮的另一个标准参数是分度圆上的压力角α,国家标准是20o ,从渐开线方程算式αcos r r b =可知:若压力角太小,虽能使传动省力,但分度圆和基圆就半径相差较小,齿形太直,齿根强度往往不够,若压力角太大,对传动不利,分度圆和基圆就半径相差较大,齿形太弯曲肥厚。
除上述参数外,齿顶高系数和齿顶隙系数也是不可少的。
前者规定了齿轮齿顶高与模数的关系h*a m ;后者使齿根高比齿顶高多一个与模数相关的值C*m ,从而使齿顶高和齿根高也成为标准值。
此外,齿数也是基本参数。
齿数变化则分度圆等四个圆的大小都变化。
但三个高和三个弧长都只和模数有关,不会随齿数而变化。
4.1.3内齿轮和齿条的特点(1)内齿轮的齿槽和轮齿分别相当于外齿轮的轮齿和齿槽(2)齿顶圆半径小于齿根圆半径(3)内齿轮的齿顶圆大于基圆4.1.4 齿条有以下特点:(1) 齿条齿廓为直线,齿廓上各点的压力角均为标准值,且等于齿条齿廓的倾斜角(齿形角)。
渐开线齿轮啮合的特点渐开线齿轮是一种特殊的齿轮,其特点是齿轮齿形为渐开线形状。
在渐开线齿轮啮合过程中,齿轮的啮合点在两齿轮接触线上不断移动,这使得渐开线齿轮在传动过程中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渐开线齿轮具有平稳的传动特性。
由于齿轮齿形为渐开线,啮合点在接触线上不断移动,使得啮合点的速度和方向变化平缓。
相比之下,常规的圆弧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存在瞬时速度和方向变化较大的问题,容易产生冲击和振动。
而渐开线齿轮的特殊齿形能够减小冲击和振动,使得传动更加平稳。
渐开线齿轮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
由于渐开线齿轮的齿形设计合理,使得啮合面能够充分接触,传递力矩效率高。
而且,在渐开线齿轮的啮合过程中,齿轮齿面的接触区域是连续变化的,能够减小局部载荷,减少磨损和能量损失,提高传动效率。
渐开线齿轮具有较低的噪声和振动。
由于渐开线齿轮的特殊齿形设计,使得啮合点在接触线上移动,减小了齿轮齿面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从而减少了齿轮的噪声和振动。
相比之下,常规的圆弧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存在速度和加速度突变的问题,容易产生噪声和振动。
渐开线齿轮具有较高的接触强度和承载能力。
由于渐开线齿轮的齿面接触区域连续变化,使得齿轮的接触强度较高,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
而且,渐开线齿轮的齿形设计能够减小齿轮齿面的应力集中,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
渐开线齿轮具有较好的自动对中性能。
由于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点在接触线上移动,使得齿轮在传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动对中能力。
即使在装配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渐开线齿轮仍能够自动调整啮合位置,保持良好的啮合状态。
总结起来,渐开线齿轮啮合的特点主要包括平稳的传动特性、较高的传动效率、较低的噪声和振动、较高的接触强度和承载能力以及较好的自动对中性能。
这些特点使得渐开线齿轮在各种传动装置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满足传动要求,提高传动效率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