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防控知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
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本病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一、接种禁忌症:1、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
2、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
3、凡发热、腹泻(1日大便超过4次)、急性传染病者忌服。
二、接种注意事项:1、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俗称糖丸)前后半小时内不要哺乳或喂食热食物。
2、糖丸疫苗要用冷开水送服,并应在现场由接种人员观察下服用。
3、如小孩吐出或部分吐出,需进行补服1粒。
4、接种后在接种单位停留30分钟,观察孩子的反应情况,无异常后离开。
三、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1、仅少数人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皮疹等轻微反应。
2、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3、在极少数婴幼儿中,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有可能发生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即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发生率约1/300万-1/500万。
四、接种效果3次服苗后,保护率可达 90%以上。
血清中3型抗体阳性率可达 95%以上。
同时抗体可阻止野病毒在肠道生存。
第二篇:脊髓灰质炎疫苗操作规程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严格“一人一杯一勺”制度。
四、服苗方法:(一)用一次性小勺将脊髓灰质炎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咽下。
如何预防脊髓灰质炎
三博脊髓脊柱中心范涛
在夏季和秋季这样的季节,6个月至5岁的小孩比较容易患脊髓灰质炎,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小儿麻痹症,此病从感染到症状出现,一般情况下是7~14天,还有的是3~35天,症状轻重不一,大多数不是很明显,不容易被人察觉。
患者一旦感染上此病,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病,应该了解如何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
预防脊髓灰质炎首先要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及时隔离,并且报告疫情,对确诊的病人,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对解除密切者进行医学观察20天。
其次切断传播途径: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及其污染物应该彻底消毒。
由于隐性感染者及无瘫痪型病人为数众多,并可散播病毒,必须做好经常的卫生工作,消灭苍蝇,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防止病毒传播。
还要保护易感儿,主要是注意以下两点:
1、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幼儿,应及时肌注10%丙种球蛋白0.3~0 5mL/kg,次日重复注射一次,免疫效果可维持3~6周。
2、主动免疫:对易感者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关键性措施。
目前,大多采用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有两种:一种是3型单价糖丸,另一种是混合多价糖丸。
两种疫苗均口服方便,免疫持久,
且可诱发肠道局部免疫反应。
因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反应,故已改用3价混合疫苗。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预防脊髓灰质炎非常重要,还要注意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吃水果要用清水洗干净。
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做好灭蝇防蝇和粪便管理,防治脊髓灰质炎的发生。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
一、概述
脊髓灰质炎,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病毒感染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除了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肢体疼痛等症状外,其最大的影响莫过于造成瘫痪后遗症,对患者以后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障碍,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该病的预防。
二、步骤/方法:
1、
传染源方面:对于患者起病日,至少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0天,对于病毒携带者应按患者的要求隔离;
2、
传播途径:急性期患者粪便处理后才排放,沾有粪便的尿布衣裤应煮沸消毒,被服应暴晒;
3、
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减毒活疫苗对于95%以上接种者可产生长期免疫,对于免疫缺陷者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选用灭火疫苗重复注射;
三、注意事项:
1.对于未服过疫苗的幼儿、孕妇、医务人员等易感者,若与病人密切接触,应尽早肌注丙种球蛋白;
2.流行期间,儿童少去人群众多场所;
3.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变成瘫痪型。
脊髓灰质炎防控知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脊灰的传染源为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人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4月龄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至5岁以后又降低。
脊灰没有特效药治疗,只能主要采取接种疫苗的预防措施。
脊灰治疗没有特效药,只能采取预防措施。
多次接种脊灰疫苗,可使儿童终身免疫。
接种脊灰疫苗,是预防脊灰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我国使用的脊灰疫苗主要有减毒活疫苗(简称OPV)和灭活疫苗(简称IPV)两种。
减毒活疫苗主要有白色固体糖丸和橘红色液体两种剂型,通过口服方式完成接种。
灭活疫苗为液体型,通过肌肉注射完成接种。
我国一直使用OPV开展国家免疫规划免疫接种和大规模的强化免疫活动。
注意事项:1、接种OPV之前,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一是来接种时请记住携带孩子接种证及接种告知单,认真阅读告知单上的内容,对孩子目前的身体状况如实告诉接种点医生,孩子要按医生的要求服用疫苗;二是应该注意应该用凉开水送服糖丸,不能用热开水,以免糖丸失效。
2、脊灰减毒活疫苗的接种禁忌是什么?预防接种前,请家长务必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状态并如实告知接种医生。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不能接种OPV:(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乳制品等辅料及抗生素过敏者;(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4)未控制的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暂时不能接种OPV,可在以后条件适宜时予以补种:(1)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2)近期接种过脊灰疫苗或其他减毒活疫苗,需间隔1个月后补种;(3)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恢复健康后再进行补种。
3、OPV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4、家长一旦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OPV发生了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报告反应的发生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临床诊治。
脊髓灰质炎预防措施什么是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Polio),也被称为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粪口途径传播,主要感染儿童。
脊髓灰质炎会导致肌肉瘫痪,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呼吸肌瘫痪,甚至死亡。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预防是最有效的控制脊髓灰质炎传播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措施:1. 疫苗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手段。
目前有两种疫苗可供选择:•灭活疫苗(IPV):灭活疫苗是通过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注射给儿童。
一般情况下,儿童接种4剂次IPV疫苗,通常在2、4、6-18个月龄和4-6岁时接种。
灭活疫苗虽然接种安全性较高,但需要使用注射器进行接种。
•口服活疫苗(OPV):口服活疫苗是使用活病毒制成,通过口腔液体给儿童服用。
儿童一般需要接种4剂次OPV疫苗,通常在2、4、6-18个月龄和4-6岁时接种。
口服活疫苗易于给予,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极少数接种口服活疫苗的儿童可能会发展成脊髓灰质炎并且传播给他人。
疫苗接种应该按照国家疫苗接种计划的规定进行,及时完成所有剂次的疫苗接种。
2. 提高卫生意识脊髓灰质炎主要通过飞沫和粪口途径传播,所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帮助预防传播。
以下是一些提高卫生意识的措施:•勤洗手:经常和适当地洗手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
特别是在接触到患者或疾病可能存在的环境后,务必要用肥皂和水洗手。
•避免接触病毒:尽量避免与已经感染脊髓灰质炎的人接触,特别是儿童。
避免接触他们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妥善处理食物和饮用水:保持食物和饮用水的卫生,避免食用或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或食物。
3. 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及时监测和控制疫情对于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传播至关重要。
以下是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的措施:•疫情监测:建立有效的疫情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病例报告和流行病学数据,及时发现疫情的异常情况。
•病例报告:加强医疗机构和社区的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制度,确保每个病例得到及时报告。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简介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该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无力、瘫痪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该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第一剂脊髓灰质炎疫苗,通常在出生后6到14周内接种。
接种后,婴儿需要在特定时间间隔内接种多剂疫苗以完成免疫程序。
改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脊髓灰质炎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后。
确保彻底清洁手部,并用干净的纸巾或风干手。
•慎用生水: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生水,尤其是在流行地区。
•注意食品卫生:确保食品煮熟煮透,避免摄入未经处理的生食物或不洁食品。
•不分享个人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餐具等个人物品。
•妥善处理婴儿排泄物:正确清洁婴儿的屁股和生殖器,并及时处理婴儿的尿布。
加强社区防控脊髓灰质炎在社区传播时可能会造成病例暴发。
因此,加强社区防控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一些社区防控措施的建议:•加强疫苗接种率:通过推广并提供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服务,提高社区的疫苗接种率。
•宣传教育:开展针对脊髓灰质炎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增强社区居民的预防意识。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脊髓灰质炎病例,以便采取及时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
•提供卫生设施:加强社区的卫生设施建设,确保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旅行疫苗接种如果计划前往发生脊髓灰质炎疫情的地区旅行,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根据疾病流行的情况和个人的旅行计划,咨询医生并接种相应的疫苗。
总结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脊髓灰质炎知识点总结1. 病因脊灰病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引起的。
该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
当感染者排泄病毒时,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他们的粪便中的病毒可能通过食物、水或表面传播给他人。
2. 症状脊灰病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咽喉痛、肌肉无力和瘫痪。
最常见的病例是肢体瘫痪,尤其是小儿麻痹症。
除了肌肉无力和瘫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3. 预防脊灰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分别是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和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
定期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4. 检测与诊断如果怀疑患者感染了脊灰病,需要进行相关检测来确认诊断。
血液或咽拭子检测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
脊灰病的诊断还包括通过脊髓脑脊液检查。
5.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脊灰病。
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支持疗法,包括休息、营养支持和物理治疗。
对症治疗也是重要的,如控制疼痛、维持呼吸功能等。
对于肌肉无力和瘫痪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6. 疫情监测与控制由于脊灰病主要通过病毒传播,疫情监测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出现病例,需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检测。
同时还需要对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遏制病毒的传播。
7. 心理与社会支持脊灰病患者和其家人可能会面临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由于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可能感到沮丧和焦虑。
此外,瘫痪可能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家庭、社区和医疗机构都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预防是最为重要的措施,而疫情监测和控制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对症治疗外,心理和社会支持也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全面的措施,我们有望最终控制脊髓灰质炎疫情,保护人们的健康。
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医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脊髓灰质炎仍然是一个困扰人类卫生健康的疾病。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大约有6万人患上脊髓灰质炎。
虽然疫苗的普及有效地减少了疾病的发病率,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掉以轻心,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更好的预防措施。
1. 接种疫苗目前,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
疫苗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并让细菌感染的机会变得十分稀少。
在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必给儿童免费接种的疫苗之一。
此外,如果您是计划前往一些高危地区进行旅游、探险等活动的人群,也务必要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2. 注意生活卫生除了注重个人防护,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环境卫生的关注。
尤其在夏秋季节,应该更加注重防蚊灭蚊,因为蚊子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媒介之一。
如果您的住处附近有水塘、沟渠、稻田等可以滋生蚊虫的环境,建议马上联系社区进行综合治理。
另外,在家中平常的卫生打扫中也需要做好病毒的消杀工作,如适时通风、勤洗手。
3. 保护身体健康身体的健康状况对于人体抵御脊髓灰质炎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和运动等自身健康的方面。
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增加身体的免疫力。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病毒的能力。
4. 参与疾病防控除了自身防护,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疾病防控的行动中去。
比如,如果身边有疑似患病的人群,可以及时向卫生部门进行举报。
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应该听从政府的相关要求,配合防控措施。
5. 科学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来加强孩子们对于疾病防控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让他们成为有预防意识的公民。
综合来看,预防脊髓灰质炎需要我们从自身的健康、环境卫生、科学防控等多方面入手。
更加细致全面地探索预防措施,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关注,需要科研工作者前往疫情高发地区实地考察,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与付出。
脊髓灰质炎防控措施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病的预防有三种方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脊髓灰质炎。
第一部分:控制传染源
脊髓灰质炎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0天,对于病毒携带者应按患者的要求隔离。
第二部分:切断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急性期病人粪便可用20%含氯石灰乳剂浸泡消毒(时间1-2h)后排放,也可用其他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浸泡消毒后排放。
沾有粪便的尿布、衣裤应煮沸消毒,被服应日光曝晒。
第三部分:保护易感人群
1.人工主动免疫
易感人群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获得主动免疫。
疫苗有减毒活疫(OPV)和灭活疫苗(IPV)两种。
减毒活疫苗使用方便,95%以上接种者可以获得长期的特异性免疫力,但此种疫苗不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灭活疫苗较为安全,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但这种疫苗价格昂贵,且免疫力的维持时间较短,需重复注射。
3.其他
疾病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应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
2011-8-22。
预防脊髓灰质炎小知识1. 什么是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病毒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小儿麻痹症。
由于儿童发病率极高,小儿麻痹症被医学界称为“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最大杀手”。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受损伤导致肢体(指腿和臂)的麻痹(又叫瘫痪)。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可出现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感冒症状。
一部分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前角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导致肌肉特别是肌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
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故俗称"小儿麻痹症"。
2.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服苗对象与范围?现行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儿童出生后满二个月就应开始服苗,连续服用3剂三价疫苗,每次至少间隔4周,最长不超过三个月,要求在一周岁以内服完,这样就完成了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基础免疫,使3个型的疫苗都能免疫成功。
3.如何正确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是用白糖、葡萄糖、奶粉、奶油等配制成的,所以味道香甜,一般儿童都乐意服用。
不过,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也要讲究方法,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
我国目前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对热非常敏感,因此服用糖丸时严禁用热开水送服。
服用时应先用汤勺或筷子将糖丸研碎,或用汤勺将糖丸溶于冷开水(不得用热开水)中服用。
较大月龄儿童服用糖丸疫苗时,可以像普通糖丸一样放人口中咬碎,溶化后咽下,服后喝点冷开水或糖水,以保证疫苗全部进入胃肠。
切忌用热开水或混入其他饮料中服用,以免将疫苗病毒杀死,影响免疫效果。
服后半小时后才可吃热东西,以免影响效果。
服用时出现呕吐应重服。
此外,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在服用前要注意冷藏,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从冷藏设备里拿出来后就应及时服用。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扬子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脊髓灰质炎防控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感染者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
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二、脊髓灰质炎有什么临床症状?
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以下几种表现:
1. 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2. 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有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3. 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时而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部分病例在临床症状好转数日后,还可能出现脑膜炎症状。
4.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的病人会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三、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有哪些?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者都可成为传染源。
特别是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和不出现麻痹症状的患者难于发现,是更为危险的传染源。
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3--5日就可从咽部与粪便中分离出病毒。
粪便排出的病毒量最多,时间也长,发病一周内粪便中病毒检出率最高,一周后排毒量逐渐减少,直至发病6周后消失,少数患者粪便排毒可持续3--4个月之久。
四、脊髓灰质炎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经粪--口传播是小儿麻痹症的主要传播途径。
患者感染初期至症状出现之后6周内,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病毒,可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食物、玩具、衣物、被褥等,这些都可做为传播媒介,将病毒带给密切接触者导致感染或发病。
由于感染早期咽部带有大量病毒,此期亦可通过飞沫传播。
五、哪些人群易感染脊髓灰质炎?
未曾服过小儿麻痹糖丸疫苗的5岁以内儿童普遍易患。
随着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普遍应用,大年龄组儿童直至成人病例相对增多,病情较婴幼儿严重,瘫痪发生率与病死率较高。
六、脊髓灰质炎潜伏期为多长时间?
潜伏期一般为7一14天,最短3天,最长可达35天。
七、脊髓灰质炎如何预防?
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现在我国使用I、II、III型混合糖丸疫苗,出生2个月后开始服用,连服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28天,1岁以内服完,4岁再服1次。
在疾病流行期间,儿童要多休息,防止受凉感冒;避免与患儿接触。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混用生活用品,减少在人群聚集场所活动等,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后要严密隔离,隔离期一般为40天。
患者排泄物加半量漂白粉或石灰水或5%来苏液搅拌后放置2小时后再倒掉,患者食具及衣物应煮沸30分钟或日光暴晒2小时,室内用漂白粉澄清液喷洒。
或用过氧乙酸消毒排泄物、浸泡用具或洗手。
八、世界各国阻断野生脊灰病毒传播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目前主要有四项策略:一是儿童常规接种四剂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达到高免疫覆盖率;二是在强化免疫活动期间给特定年龄组儿童服用OPV;三是通过报告和实验室检测15岁以下儿童的所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脊灰野病毒症状;四是一旦将野生脊灰病毒传播限制在某一特定地区后,开展有目标的“扫荡”式免疫活动。
浪平中学
201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