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同步九年级科学浙教版下册第一章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重点要点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71.46 KB
- 文档页数:4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系的构成及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
2.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知道太阳系形成各阶段的不同特点。
3.知道地球等行星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来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思考和探究。
2.通过用沙子模拟太阳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并画图帮助学生了解“星云说”,培养学生动手和画图分析的能力。
3.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进步和发展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从一些科普书或科普影片中对于宇宙空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宇宙中各种星系的形成以及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并不是很清楚,而且天体运动和形成与学生生活有太大的距离,因此要了解宇宙中的星系有一定的困难。
关于太阳系的形成也存在很多学说,形成过程中涉及更复杂的天体学,所以要让学生了解主要的学说以及重要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是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中的特点;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现象和研究进行推理;难点是理解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特点来推测出太阳系如何形成,各阶段中太阳系发生的变化是怎么样的。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九下第一章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
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引入【提问】幽静的夜晚,仰望星空,繁星点点,我们看到的能发光的大多是什么星?【学生】恒星。
【提问】与地球息息相关的恒星以及地球是什么星体?【学生】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
【说一说】太阳系的成员。
复习回顾太阳系的构成。
一、太阳系的构成【观察】通过动画和图片观察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点。
1.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和太阳自转方向一致。
(同向性)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共面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点是科学家推测太阳系形成的理论依据,学生体会从现象进行推测的科学过程。
【提问】为什么八大行星会绕日公转?地球等行星从太阳获得什么?这些能量来自于哪里?【学生】行星受到太阳的吸引力。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说课稿一、教材概述1. 教材信息•课程名称:科学•教材版本:浙教版九年级下册•单元名称: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2. 教材内容介绍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通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学生能够掌握太阳系形成的基本原理,了解恒星的演化过程以及恒星的各种类型和特点。
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太阳系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结构;•理解恒星的基本概念和各种类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太阳系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结构;•理解恒星的基本概念和各种类型。
2. 教学难点•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恒星的演化过程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夜空星星的话题,给学生展示一张夜空星星的照片,并提出以下问题:•夜空中的星星是怎么来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2. 探究太阳系的形成(30分钟)a.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太阳系形成的视频,让学生对太阳系形成的基本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b. 观察实验(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将一些颗粒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其运动和聚积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的形成与实验中颗粒物质聚积的过程有何相似之处。
c. 讨论总结(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总结出太阳系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3. 学习恒星的演化(40分钟)a.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恒星图片,并提问学生:•这些恒星有什么不同?•它们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恒星的特点和变化。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1.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特点是“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的依据。
该学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2.恒星开始于星云,先成为原恒星(幼年期),然后成为主序星,进入漫长的成年期。
主序星的质量大小决定它们日后的演化历程。
知识点1太阳系的形成1、关于太阳系的起源有多种假说,最主要的有两类,它们分别是( )A .“星云说”和“地心说”B .“灾变说”和“星云说”C .大爆炸学说和“日心说”D .“灾星说”和“星云说”2、下列有关“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膨胀演化而成的B .在太阳系中,先形成太阳,最后形成地球等行星C .在太阳系中,先形成地球等行星,最后形成太阳D .在太阳系中,太阳和地球等行星是同时形成的3、关于推测太阳系起源的“灾变说”,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灾变说”是一个假说B .“灾变说”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神话C .“灾变说”是错误的,“星云说”是正确的D .“灾变说”已被证实是正确的理论4、下列有关“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膨胀演化而成的B .在太阳系中,先形成太阳,最后形成地球等行星C .在太阳系中,先形成地球等行星,最后形成太阳D .在太阳系中,太阳和地球等行星是同时形成的5、下图是“太阳系模式图”。
(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太阳系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不在同一平面上②太阳系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在同一平面上③太阳系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各不相同④太阳系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2)这些行星公转的特点可以作为( )A .推断星云形成的依据B .推断太阳形成的依据C .推断太阳系形成的依据D .推断宇宙形成的依据知识点2 恒星的演化6、恒星的热能主要来自( )A .内部核裂变反应B .内部核聚变反应C .星云的收缩D .超新星爆炸7、太阳是无垠苍穹中的一颗小恒星,它也和众多的恒星一样会经历衰老、死亡。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知识点1 太阳系的形成1.太阳系的构成(1)中心天体:__太阳__(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
(2)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__金星__、地球、火星、__木星__、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1)同向性:太阳的自转方向是__自西向东的,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它们的方向__一致__。
(2)共面性: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向大多接近于__同一平面__。
(3)近圆性:太阳系的行星绕太阳公转所走的轨道均是近似于圆的椭圆,且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3.太阳系形成的学说(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这是多数人接受的一种太阳系形成学说。
(2)其他学说:“灾变说”。
说明 轨道环绕太阳的天体被分为三类: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
八大行星是环绕太阳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特点是:①有足够的质量使本身的形状成为球体;②有能力清空邻近轨道的小天体。
知识点2 恒星的演化1.恒星:恒星是在相对小的体积内积聚大量的气体构成的。
现代天文学认为恒星的演化开始于__星云__,稠密核是引力中心。
恒星的演化经历原恒星(幼年期)成为主序星后,进入漫长的成年期。
主序星的__质量__大小决定了它们日后的演化历程。
2.恒星的寿命: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__质量__大小。
质量越大,寿命越短;质量越小,寿命越长。
3.恒星的发展阶段:红巨星、超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1)红巨星呈红色,直径比太阳大10~100倍,亮度比太阳大得多。
(2)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晚年会形成超红巨星。
(3)超新星在超红巨星的爆炸中诞生,星体核心密度非常大。
(4)白矮星是一种亮度和体积很小、密度很大的恒星。
(5)中子星是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的星核。
(6)黑洞的密度非常大,在它附近的所有物质都会被吸进去。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以及各行星和卫星的特点。
2.了解恒星的演化顺序和生命周期,以及主序星的特点。
3.了解太阳系的重要性和地球在其中的位置。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太阳系形成的过程及行星的特点。
2.恒星的演化顺序和生命周期。
3.如何观测各行星和卫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本节课是关于太阳系和恒星的基础知识的讲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视频展示引入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太阳系的形成及各行星和卫星的特点1.学生对太阳系的了解:•常规的想法和印象如何?(引导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的印象)•太阳系由什么组成?哪些行星最靠近太阳,哪些行星离太阳最远,为什么?(可能还需要以模型形式展现)2.讲解太阳系形成的过程:•太阳系的形成是什么时候?(与题目有关,建议提前做好准备)•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中都有哪些事情发生了?(聚拢、融合、分化等)•什么是撞击理论?(解释一下现有的太阳系形成学说,与实际的巨大撞击有关)3.讲解各行星和卫星的特点:•内行星和外行星的特点有什么不同?每个行星的特点是什么?(比如地球有氧气,金星温度最高)•其实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展示一些图片、视频什么的,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太阳系各行星和卫星的特点。
3. 讲解恒星的演化及主序星的特点1.学生对恒星的了解:•常规的想法和印象如何?(引导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的印象)•恒星是什么?它产生的能量有用到什么地方吗?2.讲解恒星的演化过程:•恒星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有什么特点?•恒星生命的终止是怎样的,会产生什么物质?3.讲解主序星的特点:•主序星是什么?在恒星中的比例有多大?•主序星的特点有哪些?4. 学生实验观测1.星空画作(实践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绘制夜晚的星空。
画作可以包括恒星、星座等。
•老师可以用PPT展示一些星座作为参考,或者自己上课时解释一下。
最新精选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2 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复习巩固第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B、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D、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研究发现,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
结合图表信息,推测四种恒星中寿命最长的是( )A、天狼A星B、天狼B星C、织女星D、牛郎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关于太阳系的起源有多种假说,最主要的有两类,它们分别是( )A、“星云说”和“地心说”B、“灾变说”和“星云说”C、大爆炸学说和“日心说”D、“灾星说”和“星云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3月的某个清晨,在东方“天关”附近(金牛座的位置)突然出现了一颗“客星”,其“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司天监(当时的国家天文台)对这颗“天关客星”用肉眼连续观察了两年之久,直到看不见为止。
19世纪,人们用望远镜发现在这个方向一有一个“蟹状星云”。
20世纪初发现这团星云在膨胀,由膨胀速度率推算,公元1054年刚好是膨胀开始的时刻。
阅读上述文字,你认为下述猜想不正确的是( )A、中国记录的“天关客星”可能是一次典型的“超新星爆发”B、“蟹状星云”爆发时抛射的物质,随后不断地扩散,最后形成孕育新一轮恒星的星云C、“天关客星”爆发后可能会形成一种体积小、密度大的中子星D、“蟹状星云”就是一颗恒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太阳的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A、太阳→白矮星→红巨星B、太阳→红巨星→白矮星C、太阳→超红巨星→白矮星D、太阳→红巨星→中子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2014年5月4日(农历四月初六)晚,太阳系的“大个子”——木星与月亮距离达到最近,上演了一幕“木星合月”的美景,木星合月时,我们可以看到的景象为( )A、B、C、D、【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是开普勒首先发现的B、只有质量极大的天体间才有万有引力,质量较小的物体间没有万有引力C、地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就是万有引力D、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是万有引力【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在物理学中,“匀变速”意味着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假设一个物体只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则关于该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C、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D、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太阳系是由一块______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太阳系的形成
1.太阳系的构成
(1)中心天体:________(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
(2)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________、地球、火星、________、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记忆口诀:水漫金山淹地球,火烧木头变成土,天海远) 2.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
(1)同向性:太阳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的,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它们的方向________。
(2)共面性: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________。
(3)近圆性:太阳系的行星绕太阳公转所走的轨道均是近似于圆的椭圆,且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3.太阳系形成的学说
(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这是多数人接受的一种太阳系形成学说。
(2)其他学说:“灾变说”。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宇宙是原始火球大爆炸形成的
B.星云是指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星云很庞大
C.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
D.八大行星都是主要由石质和铁质构成的
恒星的演化
太阳的演化过程是:太阳→________→白矮星→黑矮星
例2下列太阳的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A.太阳→白矮星→红巨星
B.太阳→红巨星→白矮星
C.太阳→超红巨星→白矮星
D.太阳→红巨星→中子星
恒星的演变
例3恒星演变的最后结果不一样,有的会演变成白矮星或黑矮星,有的会演变成中子星,有的会演变为黑洞,决定恒星演变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质量大小B.温度高低
C.年龄大小D.速度快慢
例4如图所示是太阳从“出生”到“死亡”的条形图。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CD阶段,太阳将形成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星云B.红巨星
C.稳定状态的恒星D.中子星
(2)当太阳走到生命的尽头E点时,它将形成一颗________。
A.中子星B.黑洞C.白矮星D.黑矮星
(3)太阳从BC段到CD段再到DE段的密度变化情况大致是______________。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矮星是体积、亮度很小的恒星
B.太阳的热和能是太阳内部的氢发生热核反应产生的
C.太阳的热和能是太阳内部的氦发生热核反应产生的
D.太阳慢慢熄灭,形成白矮星
2.恒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将会()
A.变成黑洞
B.变成中子星
C.变成白矮星
D.不同质量的恒星最后的演化结果不同
3.红巨星、白矮星、超新星、黑洞等特别的恒星被相继观测发现,证实和完善了下列哪个观点()
A.恒星就是恒定不变的天体
B.恒星永远会发光放热
C.恒星在不断地演化,最后走向“死亡”
D.恒星在不断地运动着
第4题图
4.如图展示了恒星的质量与它的寿命的关系。
恒星寿命指恒星在耗尽燃料之前,它能存在的时间。
由图可知,质量比太阳大的恒星,其寿命比太阳________;一个质量是太阳0.5倍的恒星大约能存在________________;一个质量是太阳3倍的恒星大约能存在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要点详解】知识点1:太阳金星
木星自西向东一致同一平面
例1D知识点2:红巨星黑洞例2B 【易错点拨】例3A
【综合应用】例4(1)B(2)D
(3)先变小后变大
【巩固提升】1.C 2.D 3.C
4.短150亿年左右20亿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