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有机物质是指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多介质过滤器的作用多介质过滤器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设备,它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等杂质,提高水质的纯净度和透明度。
它广泛应用于家庭自来水净化、工业生产用水、游泳池水处理以及饮用水处理等领域。
多介质过滤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泥沙。
在水中,常常会存在着一些微小的颗粒物质,如泥沙、铁锈、颜料等。
这些颗粒物质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和口感,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
多介质过滤器利用过滤介质的孔隙结构和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拦截和去除这些悬浮物和泥沙,使水变得清澈透明。
多介质过滤器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
水中的有机物质主要包括腐殖酸、藻类分泌物、细菌代谢产物等。
这些有机物质不仅会影响水的味道和气味,还会为细菌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增加水的污染风险。
多介质过滤器通过吸附和化学反应等方式,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多介质过滤器还可以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水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它们会引起各种水源性疾病。
多介质过滤器通过物理拦截、吸附和化学处理等方式,可以有效杀灭这些病原微生物,保证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多介质过滤器还具有一定的除垢和除锈效果。
水中常常存在着一些钙、镁等硬度物质以及铁、锰等金属离子,它们会沉积在水管内壁和热交换设备上,形成垢垢和锈垢。
多介质过滤器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和化学反应等方式,去除水中的硬度物质和金属离子,防止管道和设备的堵塞和腐蚀。
多介质过滤器在水处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等杂质,提高水质的纯净度和透明度,保障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在选择和使用多介质过滤器时,我们应该根据水源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和过滤器型号,并定期清洗和更换过滤介质,以保证过滤器的正常运行和水的良好品质。
水中的腐植酸
水中的腐植酸是指存在于水体中的有机物质,通常来自于降解植物和动物残体、植物叶片和根系等有机物质。
腐植酸是一类深棕色至暗褐色的无机物质,有着较高的碳和氢含量。
腐植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煤炭腐植酸、泥炭腐植酸和水体腐植酸等。
它们在水中溶解后形成透明的黄褐色溶液,具有一定的酸性特性。
水中的腐植酸在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降低水体的pH值,影响水的颜色,调节水中的营养物质平衡,并对水中
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和底栖生物有影响。
腐植酸还可以吸附和解毒重金属离子,减少其对水体生物的毒性。
此外,水中的腐植酸也对人类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高浓度的腐植酸会影响饮用水的口感和颜色,并可能与其他水中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质。
因此,腐植酸的控制和监测对于水体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非常重要。
标准状态下的需氧量
标准状态下的需氧量(Standard Oxygen Demand,SOD)是指在一定的温度(20℃)和pH条件(7.2~7.6)下,水样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降解所需的氧气量。
其单位为毫克/升(mg/L)。
水中的有机物质是指来自于人类排泄物、农业和工业污染、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其他源头的各种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等。
这些有机物质会被水中的细菌、藻类、真菌等微生物降解,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等副产物,但其过程需要消耗氧气。
需氧量是衡量水体有机物质含量和微生物降解能力的重要指标。
如果有机物质过多,水中的微生物就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来进行分解,会导致水体缺氧甚至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水体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都制定了针对水体中需氧量的限制标准。
以我国为例,对于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其标准状态下需氧量的限制值为15mg/L 以下。
水中有机质检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 化学需氧量(COD):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数量的指标,反映了水中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的含量。
饮用水的标准通常规定COD≤15mg/L。
2. 总有机碳(TOC):是总有机碳的简称,表示水中溶剂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重量,是水质检测评价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据。
标准规定耗氧量的限值为3mg/l,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mg/L。
3. 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一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微生物对水样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
水质标准通常规定BOD5≤5mg/L。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指标,如pH值、色度、浊度、总固体(TDS)、电导率、SDI等,也可以用于评估水质的有机质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的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地区、国家、行业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参考。
同时,对于水质的评估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得出全面的结论。
关于COD、BOD概念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使处理后的水,实现达标排放,在生活污水处理的每个环节都会用水质监测设备检测水质,根据水质监测设备测得的数据,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使本环节水质指标达到要求,再进入下一个处理环节。
在这些水质监测指标中,大家听到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就是COD和BOD。
那么这两个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一什么是COD?COD(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它反映了水中受物质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中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COD以mg/L表示,通过水质监测仪器检测出的COD数值,水质可分为五大类,其中一类和二类COD≤15mg/L,基本上能达到饮用水标准,数值大于二类的水不能作为饮用水的,其中三类COD≤20mg/L、四类COD≤30mg/L、五类COD≤40mg/L属于污染水质,COD数值越高,污染就越严重。
二什么是BOD?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质量浓度。
为了使BOD检测数值有可比性,一般规定一个时间周期,并测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况,一般采用五天时间,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做BOD5,经常使用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数值越大证明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越多,因此污染也越严重。
BOD是一种环境监测指标,用于监测水中有机物污染情况,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此过程中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水体就处理污染状态。
三COD和BOD有什么关系?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质有上百种,对这些有机物质进行逐一分析,既耗时间,又耗药品。
经过研究发现,所有的有机物质都有二个共性,一是它们都由碳氢组成;二是绝大多数的有机物质能够化学氧化或被微生物氧化,它们的碳和氢分别与氧形成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不论是在化学氧化过程中还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都要消耗氧,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愈多,则消耗的氧量也愈多,二者之间是呈正比例关系的。
水质有机磷的测定方法一、引言水质中的有机磷物质是指含有磷元素的有机物质,对于水体的污染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测定水质中的有机磷含量对于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质有机磷测定方法。
二、静态显色法静态显色法是一种简单、快速且准确的测定有机磷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有机磷物质与酸性高氯酸钽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蓝色显色物,根据显色物的吸光度可以确定有机磷的含量。
操作步骤:1. 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适量的高氯酸钽溶液和硫酸调整pH值。
2. 在恒温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物的吸光度。
3. 根据标准曲线或计算公式,计算出水样中有机磷的含量。
三、酶解-显色法酶解-显色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机磷测定方法,适用于含有机磷物质较多的水样。
其基本原理是使用酶解剂将有机磷物质转化为无机磷,再利用无机磷与明胶蓝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可见光吸收的显色物。
操作步骤:1. 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适量的酶解剂,并在恒温条件下酶解一段时间。
2. 加入明胶蓝溶液,调整pH值。
3. 反应一定时间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物的吸光度。
4. 根据标准曲线或计算公式,计算出水样中有机磷的含量。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准确、灵敏且高效的有机磷测定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水样中的有机磷物质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
操作步骤:1. 将一定体积的水样经过前处理,如过滤、萃取等,得到待测样品。
2. 设置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分离条件,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检测器。
3. 注入待测样品,进行色谱分离。
4. 根据标准品的峰面积或峰高与浓度的关系建立标准曲线。
5. 测定待测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有机磷的含量。
五、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简单、快速且经济的有机磷测定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有机磷物质与显色剂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可见光吸收的显色物,通过比色法测定显色物的吸光度来确定有机磷的含量。
水的voc指标
VOC指标是揭示和评估水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含量的指标。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
易挥发并且可以通过人类呼吸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的化学物质。
测量水中VOC的常用方法是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中VOC指标:
1.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TVOC是指水中所有被挥
发物质的总和,包括有害物质(如苯、甲苯、二甲苯)和其他化合物。
2. 苯系物(BTEX):BTEX是指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
这些物质通常是由石油和石化产品中释放出来的。
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VOCs是指在常温下容易挥
发的有机化合物,包括溶剂、燃料和化学物质。
4. 挥发性酚类(VOCs):VOCs是指具有芳香气味和毒性的
酚类化合物,如苯酚和甲酚。
这些VOC指标可用于评估水的质量,以及判断是否存在水污
染问题。
在中国,水质监测标准中通常会包括对VOC指标的
限制要求,以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聚氯化铝净化水养鱼的作用水是鱼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而在养鱼过程中,水质污染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常常会采用聚氯化铝来净化水质,从而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
聚氯化铝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剂,它具有很强的絮凝作用,可以有效地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过滤和沉淀。
在养鱼过程中,聚氯化铝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水中的悬浮物是指那些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包括泥沙、藻类、浮游生物等。
这些悬浮物会使水变得浑浊,影响鱼类的视觉和呼吸,同时也会影响水中的光照透过率和氧气溶解能力。
使用聚氯化铝可以将这些悬浮物聚集在一起,形成絮凝体,然后通过过滤或沉淀的方式将其去除,从而使水变得清澈透明。
2. 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水中的有机物质是指那些有机化合物,如腐败的植物、动物残体、粪便、食物残渣等。
这些有机物质会在水中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影响水质,同时也会提供细菌和藻类生长的营养物质。
使用聚氯化铝可以将这些有机物质絮凝在一起,然后通过过滤或沉淀的方式将其去除,从而减少水中的有机负荷,保持水质清洁。
3. 提高水质透明度,水质的透明度是指水中悬浮物和溶解物对光线透过的影响程度。
水质透明度越高,水中的光线透过能力越强,有利于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鱼类的视觉。
使用聚氯化铝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质,提高水质的透明度,使光线能够更好地透过水体,有利于水中生物的生长和健康。
4. 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通过使用聚氯化铝净化水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悬浮物,减少水质污染,改善水体环境。
这不仅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还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总的来说,聚氯化铝在养鱼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保证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改善水体环境,从而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
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COD)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是水质监测中常用的两个指标。
它们分别反映了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和氧气含量,对于水体的污染状况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是指水中有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常是加入强氧化剂)所需的氧化剂量。
它是反映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常用于评价水体的污染程度。
有机物质是指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包括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水、工业废水等。
这些有机物质在水中会被微生物分解,消耗水中的氧气,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高锰酸钾法,即将高锰酸钾溶液加入水样中,使水中的有机物质被氧化,测定氧化剂的消耗量。
根据消耗的氧化剂量可以计算出水中的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的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物质越多,水体的污染程度越严重。
在评价水体污染状况时,化学需氧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二、溶解氧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它是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水中的生物如鱼类、浮游生物等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代谢,水中的植物也需要氧气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不足,就会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溶解氧的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温、水深、水流速度、水体营养盐含量等。
一般来说,水温越低、水流速度越大、水深越浅、水中营养盐含量越少,溶解氧的浓度就越高。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电极法,即使用溶解氧电极进行测量。
测量时将电极插入水中,通过测量电极的电位差来计算出水中的溶解氧浓度。
三、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的关系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是水质监测中常用的两个指标,它们反映了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和氧气含量。
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化学需氧量越高,水中的有机物质越多,溶解氧的浓度就越低。
有机物质在水中被微生物分解时,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溶解氧的浓度下降。
如果水中的有机物质过多,微生物分解的速度就会加快,溶解氧的浓度就会急剧下降,可能导致水中生物的死亡。
碳罐的工作原理及作用碳罐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设备,它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氯气和异味物质。
碳罐通过吸附的方式将水中的污染物质吸附到其表面,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碳罐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一、碳罐的工作原理碳罐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物质的吸附作用。
碳罐内部充满了活性炭,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结构的吸附材料。
这些孔隙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氯气和异味物质。
在水处理过程中,水通过碳罐时,有机物、氯气和异味物质会被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可以提供大量的表面积,使得碳罐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当水中的污染物质接触到活性炭时,它们会被吸附到活性炭的表面上,从而被从水中去除。
碳罐的吸附效果与活性炭的性质有关。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越多,吸附能力就越强。
此外,活性炭的表面积也会影响吸附效果,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因此,选择合适的活性炭材料对于碳罐的工作效果至关重要。
二、碳罐的作用1. 去除有机物质:水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悬浮物、油脂、杂质等。
这些有机物质会影响水的色泽和透明度,同时也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碳罐通过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使水变得清澈透明。
2. 去除氯气:氯气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但它也会给水带来异味和味道。
碳罐可以去除水中的氯气,使水的味道更加清新。
3. 去除异味物质:水中的异味物质包括硫化氢、氨气等。
这些异味物质会给水带来臭味,影响水的口感和使用体验。
碳罐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异味物质,使水的口感更加纯净。
4. 净化水质:碳罐的吸附作用可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质,提高水的质量。
净化后的水更适合饮用、烹饪和其他用途。
5. 保护设备: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质会对水处理设备造成损害,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碳罐的使用可以减少这些有害物质对设备的腐蚀和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结:碳罐通过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氯气和异味物质,从而净化水质。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吸附能力,将污染物质吸附到活性炭表面上。
1、环境监测水质监测中的五参数是指什么?环境监测角度的水质五参数是:pH 、水温、浊度、电导率、溶解氧2、污水常规水质监测的意义?第一,了解污水水质,为污水处理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因为描述定义一种污水,主要就是从其常规水质指标角度来说的,常规水质指标包含了污水的基本特征和信息。
能被选为常规指标,都有其重要性和意义(或者环境方面有要求,或者在处理工艺方面很重要,或者国家有相关排放规定等)。
污水的水质特征决定了它适合采用什么处理方法,常规指标提供了最基本和重要的依据。
第二,为水处理工艺运行提供参考。
以生物法处理废水为例,各个工艺单元都对进水水质有相关要求,出水水质也要达到设计效果,所以就要在各个工艺节点对污水水质进行检测,并以此判断运行是否正常,如果异常,也可以从水质指标做出预判。
3环保部门如何对水质在线监测设备进行比对验收取水样让监测站做相关的指标,然后与在线设备做出的数值进行比对,好象百分之五的偏差范围内就算达标.4为什么江河水质测氨氮而不是硝酸氮和亚硝酸氮氨氮的污染和毒性较为严重,耗氧量非常大。
受污染的水体本身溶解氧就比较低的。
亚硝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
硝酸盐在缺氧的水体中,还能提供氧气,自身被反硝化菌还原成无害的氮气。
5、什么是水体污染答:当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就会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的改变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影响水的功能和使用,危害人类健康,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6、水体污染监测的各项化学物理指标主要有哪些?答:总磷硝酸盐氮铬DO COD 色度总有机碳浊度酸度碱度PH7、何为水的“真色”与“表色”?环境监测中测定的水的颜色是指真色还是表色?答:真色是指去除悬浮物之后的颜色,没有去除的水的颜色称为表色,环境监测中测定的水的颜色为真色。
8、从铬酸钾法测定CODCr时,加入K2CrO7及催化剂后水样变绿说明什么,此时怎么办?答:说明重铬酸钾加入过少或者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太高。
纯净水检测标准是多少概述纯净水是指不含任何杂质或有机物质的水,通常经过严格的检测和处理,以确保其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纯净水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医疗、制药、电子、食品加工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纯净水的检测标准,包括水质指标、检测方法以及标准要求等内容。
水质指标与检测方法1. pH值pH值是衡量水的酸碱度的指标,对纯净水的要求通常在6.5-8.5之间。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pH试纸、pH计等。
2. 电导率电导率是衡量水中溶解物质含量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水中的离子和溶解盐的浓度。
纯净水的电导率要求较低,通常在2-5μS/cm之间。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电导率计等。
3. 总溶解固体(TDS)TDS指水中的溶解性固体总量,通常由溶解的无机盐、有机物、微生物、残留药物等组成。
纯净水的TDS要求较低,通常在1-10ppm之间。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TDS计等。
4. 溶解氧(DO)溶解氧是衡量水中溶解气体含量的指标,对于纯净水的要求通常较高。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溶解氧电极、溶解氧仪等。
5. 有机物质有机物质是指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如有机酸、酚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纯净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通常要求较低。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6. 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包括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霉菌等。
纯净水对微生物的要求非常严格,通常要求无菌或微生物数量极低。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酶标仪法等。
标准要求不同国家和行业对于纯净水的标准要求略有不同。
以中国国内的标准为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要求:1.pH值:6.5-8.5;2.电导率:2-5μS/cm;3.TDS:1-10ppm;4.溶解氧:>8 mg/L;5.有机物质:不得超过限定值;6.微生物指标:无菌或菌落总数小于指定值。
此外,对于医药、电子等特殊行业,还存在更严格的标准要求。
常见纯净水检测方法纯净水的检测方法根据不同的指标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纯净水检测方法:1.pH值:使用pH试纸或pH计进行测量;2.电导率:使用电导率计进行测量;3.TDS:使用TDS计进行测量;4.溶解氧:使用溶解氧电极或溶解氧仪进行测量;5.有机物质:使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进行测量;6.微生物指标:使用菌落计数法、酶标仪法等方法进行测量。
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方法
水中有机物是指在水中溶解的和非溶解的有机物,包括生物体死亡后分解的产物、食物残渣、工业废水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水中的有机物含量逐渐升高,对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中有机物处理方法:
1.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可以将水中的有机物吸附在活性炭表面,从而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
常用的活性炭吸附剂包括柱状活性炭、球形活性炭等。
2. 化学氧化处理:化学氧化处理是一种将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物质的处理方法。
通过添加化学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化学氧化处理具有处理效率高、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来处理水中的有机物的方法。
通过添加生物处理剂,如酵母、细菌等,让生物体在水中分解有机物。
生物处理法适用于处理较低浓度的有机物,但需要注意控制生物菌群数量和处理温度等条件。
4. 沉淀池处理: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可以通过重力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沉淀下来。
通过添加沉淀剂,如石灰、絮凝剂等,可以加速沉淀池底部的有机物沉淀。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外,还有一些高级的水处理方法,如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可以针对不同的水质情况和有机物浓度进行处理。
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并严格控制处理过程中的参数,以确保处理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需要注意保护水环境,减少
有机物的排放,以维护水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
水中的有机物质是指什么?
水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指腐殖酸和聚羧酸化合物,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物,腐殖酸是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聚羧酸化合物是多官能团芳香族类中大分子的弱性有机酸,占水中溶解有机物质95%以上,生活污水主要是人体排泄物和垃圾废物,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有动植物纤维、油脂、糖类、染料、有机酸、各种有机合成的工业制品、有机原料等,这些有机物污染水体,并使水质恶化。
简单的说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以碳为主要成分之化合物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