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木瓜》,能吟诵《木瓜》,懂得简单的吟诵知识。

2、能赏读《木瓜》,懂得朋友之间以“投木报琼”的方式来表达永结友好的意愿。

教学重点:背诵《木瓜》,绝大多数能吟诵。

教学难点:学会吟诵《木瓜》。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有句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谁说的,你知道吗?

对。今天我们的课程就从孔子开始。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不但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开创私学的先驱,弟子多达3000多人。他有一个独生子叫做孔鲤,因为是圣人之子,孔子的弟子对孔鲤是否格外学了东西充满好奇。于是一个叫做陈亢的问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别的教诲了吗?孔鲤告诉陈亢:有一天,他在庭院中,孔子问:“你学诗了没有?”“没有。”“不学诗,无以言。”于是我就去学诗了。又有一天,他问:“你学礼了没有?”“没有”“不学礼,无以立。”于是我就学礼了。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就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新知

(一)、我会诵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标题:诗经·卫风·木瓜学了这么多的古诗词,你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名字吧?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来了解。

今天我们学的诗经·卫风·木瓜就是诗经中记载的卫国的有关木瓜的一首歌谣。

3、我们一起来自由朗读这首诗。

指名读、齐读。

4、背诵。

对于初二的我们来说,朗诵这首诗是没有问题的,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二)、我善悟

1、首先我们来看个历史小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原来,这首诗表现的是古人的“礼”及其高义。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两组这样的词语。木瓜、木桃、木李琼琚、琼瑶、琼玖

他们有什么特点?指的是什么?

投报

水果美玉

木瓜琼琚

木木桃琼瑶琼

木李琼玖(斜玉旁)

2、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注释,说出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小组释义、指名说、分组说。

3、我给你一个木瓜,你就回赠一个琼琚,回报不相等,回报是不是很傻?

明确: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即使受人一点点恩惠,也应当加倍报答啊。

5、再读诗,读出韵味,如曾国藩说的:金石相撞的声音。

(三)、我乐吟

1、刚才我们朗诵得很好,但今天,我们要学另一种方法叫做吟诵。什么是吟诵呢?孔子是怎样教学生的呢?

2、请学生做标记。

3、老师示范吟诵。

4、学生试着吟诵第二、三节。

6、完整吟诵。

(四)、我爱演

这首诗有一个礼仪,因它本身就是一首献礼词。我国有个剧作家用手语表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讲解动作,学生站起来,一起做。)

礼仪手势:男孩左手在前,女孩右手在前。

行礼:30度60度90度礼重情意重

最后一次转向老师: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敢于大胆跑调。

五、结语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吟诵?首先,我们来看两幅图:太白行吟图、屈原行吟图。古时候的人们都是先吟再写,《红楼梦》中就有描述,林黛玉每次都是说:我的诗吟好了,拿纸来!故宫博物院找不到一张朗诵图,只有吟诵图。因为自古汉语皆吟咏。吟诵是汉语文传统的唯一的诵读方式。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符,每一个中国读书人却是天生的作曲家。有这么的诗歌,我们只会读诗不会歌,岂不是遗憾!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关注吟诵,做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者,做一个吟诵的传播者!

如有时间,播放一段吟诵视频。

小学国学研习课《诗经·卫风·木瓜》教案

小学国学研习课《诗经·卫风·木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正确流利地诵读《木瓜》,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对比感知,共学归纳吟诵规则,并依照规则学会吟诵《木瓜》; 3.能简单赏读《木瓜》,懂得人与人之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情谊; 4.能体会诗歌传达的礼仪,感受君子之风。 5.能依据吟诵体验创编诗歌和动作。 教学重点:1、2、3 教学难点:2、5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教具; 教学过程: 课前:暖场渲染(4) 1.师向学生问好,你能用一句话跟老师打个招呼吗?(根据学生问好方式给予评价,2人)生活中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跟不同的人问好?(同学互动演示,1人)你观察过你的父辈的饮酒礼仪吗?(生表演,1) 2.(过渡)华夏文明,千年悠久。从“人之初,性本善”到“谢谢”,从“你好”到“礼之用,和为贵”,如今的我们,更是站在历史洗涤沉淀过的新时代,有着属于我们风格的礼仪,现在老师要带领同学们穿越回古代,领略一下古人的礼仪风范。(播放视频《礼仪之邦》)提示:夫妇之礼、笄礼、拜师之礼、趋步、万福、迎宾之礼、揖礼、礼乐、射礼、饮酒之礼:拜祭啐卒主宾酬酢(动作示范) 3.师:泱泱中华,礼仪之邦,让我们稍作静息,细细回味。 一、导入解题(3) 1.古人云:诗礼相生,今天,我们就走进诗歌,体验古人吟诵诗歌的韵味。(板书课题,生齐读) 2.关于题目,你了解多少?(生谈)追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点评,伺机补充诗经资料,浏览,不作赘述) 二、读诗会意(16) 1.自由读一读诗歌,把你不认识的字提出来,问一问。(生自由读) 2.谁能展示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评价,若生有不会,范读正音) 3.把你不理解的字词指出来。(生提到琼琚、琼瑶、琼玖,相机指导学习“斜玉旁”)让我们来看看带有斜玉旁的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光泽、贵重、漂亮……)玉养五德,温柔敦厚,可见佩玉者皆君子啊! 4.谁能试着译一译。(生译)老师也找到了一段简练易懂的译文,让我们男女对读一遍(诗歌、译文对读,男女交换) 5.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抽生汇报:两个人互相赠送) 6.追问:赠送的是什么?(出示两组词)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区别两组词价值不同)你有什么想说?(生自由交流:这个人赚了,两组物品价值不同……) 7.追问:想象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中投与报的?(生想象交流:在一个人困难的时候另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当他渡过难关后加倍回报)你理解的,是陌生人之间的雪中送炭,除了陌生人,还有可能是哪些人?(生交流朋友之间)是啊,有人说,这是陌生人间的萍水相助,有人说,这是朋友间的患难之交,也有人说,这是恋人间的爱慕之意,还有人说,这是亲人间的寸草春晖。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原文注释及鉴赏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原文注释及鉴赏 《国风·卫风·木瓜》,为先秦时代郑国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被后世认为是描述男女情谊的佳篇,其作者不详。关于此诗主旨有很多争论,经过汉人、宋人、清人乃至当今学者的考释,对此诗,史上大致出现了“美齐桓公说”“男女相互赠答说”“朋友相互赠答说”“臣下报上说”“讽卫人以报齐说”“讽刺送礼贿赂说”“表达礼尚往来思想说”等七种说法。在艺术上,全诗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而句式的参差又造成跌宕有致的韵味,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 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⑴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⑵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⑶匪:非。 ⑷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⑸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鉴赏

《·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此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

诗经卫风木瓜原文

诗经卫风木瓜原文 《国风;卫风;木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对此诗,文学史上大致出现了“美齐桓公说”“男女相互赠答说”“朋友相互赠答说”“臣下报上说”“讽卫人以报齐说”“讽刺送礼行贿说”“表达礼尚往来思想说”等七种说法。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卫风木瓜原文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卫风木瓜原文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卫风木瓜的译文及注释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⑴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

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⑵琼琚(jū):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⑶匪:非。 ⑷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⑸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诗经卫风木瓜的赏析《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

诗经木瓜鉴赏_诗经木瓜创作背景

诗经木瓜鉴赏_诗经木瓜创作背景 《诗经;木瓜》,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爱情的民歌,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诗经木瓜鉴赏,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

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因此诗主旨说法多不同,而“木瓜”作为文学意象也就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其中“臣子思报忠于君主”“爱人定情坚于金玉”“友人馈赠礼轻情重”三种意象逐渐成为“木瓜”意象的主流内涵。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

诗经卫风木瓜赏析鉴赏

诗经卫风木瓜赏析鉴赏 导读:《国风·卫风·木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下面一起来赏析《国风·卫风·木瓜》吧! 木瓜——《诗经》 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③ 投我以木桃④,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⑤,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

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因此诗主旨说法多不同,而“木瓜”作为文学意象也就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其中“臣子思报忠于君主”“爱人定情坚于金玉”“友人馈赠礼轻情重”三种意象逐渐成为“木瓜”意象的`主流内涵。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

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木瓜》,能吟诵《木瓜》,懂得简单的吟诵知识。 2、能赏读《木瓜》,懂得朋友之间以“投木报琼”的方式来表达永结友好的意愿。 教学重点:背诵《木瓜》,绝大多数能吟诵。 教学难点:学会吟诵《木瓜》。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有句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谁说的,你知道吗? 对。今天我们的课程就从孔子开始。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不但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开创私学的先驱,弟子多达3000多人。他有一个独生子叫做孔鲤,因为是圣人之子,孔子的弟子对孔鲤是否格外学了东西充满好奇。于是一个叫做陈亢的问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别的教诲了吗?孔鲤告诉陈亢:有一天,他在庭院中,孔子问:“你学诗了没有?”“没有。”“不学诗,无以言。”于是我就去学诗了。又有一天,他问:“你学礼了没有?”“没有”“不学礼,无以立。”于是我就学礼了。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就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新知 (一)、我会诵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标题:诗经·卫风·木瓜学了这么多的古诗词,你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名字吧?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来了解。 今天我们学的诗经·卫风·木瓜就是诗经中记载的卫国的有关木瓜的一首歌谣。 3、我们一起来自由朗读这首诗。 指名读、齐读。 4、背诵。 对于初二的我们来说,朗诵这首诗是没有问题的,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二)、我善悟 1、首先我们来看个历史小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原来,这首诗表现的是古人的“礼”及其高义。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两组这样的词语。木瓜、木桃、木李琼琚、琼瑶、琼玖 他们有什么特点?指的是什么? 投报 水果美玉 木瓜琼琚 木木桃琼瑶琼 木李琼玖(斜玉旁) 2、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注释,说出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小组释义、指名说、分组说。 3、我给你一个木瓜,你就回赠一个琼琚,回报不相等,回报是不是很傻? 明确: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即使受人一点点恩惠,也应当加倍报答啊。 5、再读诗,读出韵味,如曾国藩说的:金石相撞的声音。 (三)、我乐吟 1、刚才我们朗诵得很好,但今天,我们要学另一种方法叫做吟诵。什么是吟诵呢?孔子是怎样教学生的呢? 2、请学生做标记。

诗经木瓜全文及赏析

诗经木瓜全文及赏析 导读:诗经是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下面就是为大家带来了诗经木瓜全文以及其赏析,请看: 诗经木瓜全文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木瓜赏析 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 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 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

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 作者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诗经木瓜全文及赏析】 1.诗经木瓜全文及赏析 2.诗经木瓜全文 3.诗经木瓜全文带有拼音 4.诗经木瓜全文意思 5.木瓜诗经全文注音 6.诗经木瓜全文带拼音 7.诗经木瓜全文注音版 8.诗经木瓜的赏析 上文是关于诗经木瓜全文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诗经木瓜教案

诗经木瓜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吟诵,读准字音 2、通过吟诵,走进理解诗歌意义,感悟诗人情感;能简单赏读《木瓜》, 懂得朋友之间“投木报琼”的方式来表达永结友好的意愿。 3、复习吟诵规则:平长仄短、韵字拖长。了解诗歌的押韵表达着诗人情绪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学习吟诵 教学过程: 一、温故篇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已学习了一些经典诗篇,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温习。 二、知新篇 (一)我会诵 1、引入:同学们,如果朋友送了一份你特别喜欢的礼物给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讨论一首古诗《诗经·卫风·木瓜》,它出自于《诗经》 2、关于《诗经》的一些知识。 谁来分享下你所知道的诗经的一些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叫《诗三百》;诗经分为风雅颂,共305首;风就是指国风,总共15国风。是指这15个地方的一些风俗和习惯。整个国民的风气都在诗歌里反应出来。你说多么了不起。《诗经·魏风·硕鼠》硕鼠就是魏地这个地方的的一首歌,称为魏风;《诗经·秦风·无衣》无衣就是秦地这个地方的一首歌,称为秦风。) 今天我们学的这一首《诗经·卫风·木瓜》就是卫国这个地方的一首歌,它描述的是好朋友之间为表达情意而互相投桃报李的情景 3、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二)我会悟 1、释义:琼琚琼瑶琼玖匪等 请看这一组词,齐读,(点名说)发现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确实从可视的角度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它们都有“琼”。琼是什么意思呢?是美玉的意思,非常美的玉就叫琼。这6个字大家都认为是王字旁,事实上我们这样认为得都错了,它实际上真正的部首不是“王”,而是“玉”。“王字旁在古代很多时候是斜玉旁。 ” 师:我们来看一下王、玉二字的渊源吧(出示图片) 我们的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到隶书,到现在我们常见的楷书。 看看这两个字的变化过程。(出示图片)

诗经卫风木瓜原文及赏析

诗经卫风木瓜原文及赏析 导读:诗经卫风木瓜原文及赏析 原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词语注释 ①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瓜。古代有一瓜果之类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的风俗。 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同“非”。好,爱。 ④木桃:桃子。 ⑤木李:李子。[1] 作品译文 你赠送给我的是木瓜,我回赠给你的却是佩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桃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美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李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宝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

诗经木瓜原文及赏析

诗经木瓜原文及赏析 导读:诗经木瓜是诗经中的名篇,也是一篇流传后世的佳作,下面是诗经木瓜原文及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诗经木瓜原文及赏析 【原文】 木瓜——《诗经》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诗经路木瓜》赏析 木爪:一种植物。古代有一瓜果之类为男一女定情的信物的风俗。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同“非”。好,爱。 木桃:桃子。 木李:李子。 【翻译】 你赠送给我的是木瓜,我回赠给你的却是琼琚。这不是为了答

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木桃,我回赠给你的却是琼瑶。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木李,我回赠给你的却是琼玖。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赏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商颂、鲁颂)三部分。本诗从字面描写看写的是两个人之间礼物的`相互赠送,而实质上是表示相互间的感情,是写一个男子与钟爱的女子互赠信物以定同心之约。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赠送给我的是木瓜果子,我回赠给你的是“琼琚”,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昂贵得多,这体现了人类的那种高尚情感,这种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亲情、友情。这种情感注重的是考虑对方的心理,力求使对方心里获得平衡与满足,以求彼此间心心相印,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看重的是它的象征意义,表达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是爱慕之情的表露,所以说“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后边的诗句诗作者采用了与第一节完全相同的句式和格式,只有男一女之间互赠的信物有所变化,你送我“木桃”,我便回送你“琼瑶”;你送我“木李”,我便回送你“琼玖”,看那意思只要你送我东西,我必要送给你比你送我的更昂贵的东西,从形式上看只不过是

诗经的卫风木瓜赏析

诗经的卫风木瓜赏析 导读:导语:《诗经·木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男女之情的民歌,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词语注释 ①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瓜。古代有一瓜果之类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的风俗。 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同“非”。好,爱。 ④木桃:桃子。 ⑤木李:李子。[1] 作品译文 你赠送给我的是木瓜,我回赠给你的却是佩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桃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美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李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宝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①投:投送。②琼:美玉。琚(ju)佩玉。③瑶:美玉。④玖(jiu):浅黑色的玉。 译文 你用木瓜送给我, 我用美玉回报你。 美玉不单是回报, 也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桃送给我,

我用琼瑶作回报。 琼瑶不单是回报, 也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李送给我, 我用琼玖作回报。 琼玖不单是匈报, 也是为求永相好。 赏析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应当与这诗的立意有关(该成语也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是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本诗在这里说的是男女两情相悦。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西方人是否还有这种传统不清楚,但我们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读到过类似“投桃报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满着悲剧色彩。 如今我们似乎已不太看重仪式了。其实,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投桃报李”的仪式。 《诗经·卫风·氓》教案,教学设计《国风·卫风.氓》阅读题及答案解析《国风·卫风.氓》原文内容,注释翻...《国风·王风.采葛》原文,注释译文...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原文译文赏析《国风·卫风·木瓜》 先秦:佚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

情意永相好。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

《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doc

《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诵读《诗经》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木瓜》一诗。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诗经》中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和一咏三叹的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从《木瓜》中所表现的纯洁爱情扩大到世间所有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珍惜情谊,感恩回报,乐于付出的良好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导语:“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如果你的朋友送了一份你特别喜欢的礼物给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诗,看看古人们是如何对待朋友的情意的。(齐读课题) 二、诵 (一)解题 1、关于《诗经》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地方民歌,有15国风,共160篇;“雅”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是宗庙乐歌,共40篇。 (结合教材中的“国学园地”重点介绍“十五国风”) 2、关于《木瓜》 比较诗歌中的“木瓜”与水果店的“木瓜”。 (二)小组自学,理解诗意 自学提示: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懂意思。 活动预设:①注释抢答②古今对译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送给我,我用琼琚回报你。)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三)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 重章叠句:每章字数相等,句式相同,用字重复度较高,仅在固定位置调换字词。(学生在书中找类似篇目) 作用:一咏三叹,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也为我们背诵诗歌提供了方便。 (四)熟读成诵 想象诗歌的画面和情景,背诵诗歌。 师小结:这首诗写男女相互赠送礼物,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歌。 (指导学生把助学系统中的“注释”“古文今译”“名师导读”结合起来学习诗歌。) 三、悟 (一)提炼成语 1、赠送者:“木瓜”、“木桃”、“木李” 2、回报者:“琼琚”、“琼瑶”、“琼玖” 3、辨析“投木报琼”和“投桃报李” (二)拓展延伸 1、两个成语都强调了要懂得感恩和回报他人对自己的情意,请生读故事《楚王绝缨》和《一饭千金》,听了这两个故事后,你想到了用哪些词或俗语来表达这种美好的情感? 四、诵 1、在音乐伴奏下师生共读《木瓜》。 2、在背诵本文的基础上,你能正确工整的默写出诗歌吗? 五、行 1、现实意义:珍惜情谊,感恩回报,乐于付出。 2、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木瓜》这首爱情诗传唱了两千多年,今天我 们读来,感觉它的内涵早已超过了爱情的范畴。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大家庭中, 这爱有亲情,有友情,有师生情等等。学了这首诗以后,我想请同学们分享一下 你和朋友、亲人或者其他人之间“投木报琼”的温情小故事。(小组合作)

诗经木瓜赏析

诗经木瓜赏析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以下是“诗经木瓜赏析”,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木瓜 先秦:佚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⑴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⑵琼琚(jū):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⑶匪:非。 ⑷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⑸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参考资料: 1、庞坚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9-131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