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拟胆碱药与抗胆碱药
- 格式:ppt
- 大小:404.00 KB
- 文档页数:33
第六章拟胆碱药与抗胆碱药一 . 基本要求1.熟习拟胆碱药、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组织胺H1受体结抗剂和局部麻醉药的发展和构造种类。
2.掌握代表药物的化学构造、命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
3.熟习各种药物的构造改造方法、构效关系、化学合成方法和药物作用的靶点。
二 . 教课内容1.掌握代表药物氯贝胆碱、溴新斯的明、硫酸阿托品氢溴酸山莨菪碱溴丙胺太林、右旋氯筒箭毒碱、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沙丁胺醇、盐酸曲吡那敏、盐酸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赛庚啶、盐酸西替利嗪、阿司咪唑、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盐酸达克罗宁的化学构造、命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
2.熟习上述代表药物的构造种类、构效关系和构造改造方法和化学合成方法。
三. 教课学时:3学时四 . 重点、难点和重点传着迷经和传出神经共同构成外周神经系统。
影响传出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依其药理作用的不同,传统上被分为四大类,即拟胆碱药、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
抗肾上腺素药当前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所以抗肾上腺素药将在循环系统用药中介绍。
组织胺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化学递质,宽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几乎所有组织中,发挥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功能。
迄今为止起码发现了 3 类组胺受体,并分别命名为 H1受体、 H2受体和 H3受体。
当前临床上使用的抗变态反响药主要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而抗溃疡药物主要为H2受体拮抗剂。
因为本书将抗溃疡药纳入消化系统用药,所以本章将介绍组胺H1受体拮抗剂。
局部麻醉药是一类重要的外周神经系统用药,本章将在第五章中介绍。
拟胆碱药Cholinergic Drugs 躯体神经、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和所有副交感神经的化学递质均为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
神经激动使之开释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产奏效应。
以后,乙酰胆碱分子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而失活。
胆碱经主动再摄入返回突触前神经末梢,再为乙酰胆碱合成所用。
第五章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5.1 学习要求掌握胆碱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特点;硫酸阿托品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掌握典型药物氯贝胆碱、溴新斯的明以及溴丙胺太林的化学结构式、化学名称、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熟悉胆碱能药物的分类;熟悉各类别胆碱能药物的结构特点以及临床作用特点,并能举例;熟悉软药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软药原理在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了解毛果芸香碱的结构和用途;胆碱受体激动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发展和现状;M胆碱受体拮抗剂的发展以及莨菪类药物的构效关系;N胆碱受体拮抗剂的发展及结构类型。
5.2 内容简述胆碱能药物是一类作用于胆碱能神经系统、影响传出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药物。
胆碱能神经的主要递质为乙酰胆碱,在胆碱能神经末稍内完成生物合成,具有内源性生物活性。
由于不同的天然物质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会产生不同的生物活性,因此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胆碱能受体,即毒蕈碱样胆碱受体(简称M胆碱受体)和烟碱样胆碱受体(简称N胆碱受体),毒蕈碱和烟碱分别是M受体和N受体的典型激动剂。
人体神经系统神经生理学分类:一、胆碱能药物分类——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二、乙酰胆碱受体分型及其性质三、软药概念:软药是指一类本身有治疗作用或生物活性的化学实体,在体内起作用后,经预料的和可控制的代谢作用,转变为无活性和无毒性的化合物。
如苯磺阿曲库铵结构中季铵氮原子β位上有吸电子基团存在,在生理条件下即可发生非酶性的Hofmann消除反应,以及非特异性血浆酯酶催化的酯水解反应,生成均无神经肌肉阻断作用的代谢物,解决了其他类神经肌肉阻断剂的一大缺陷——蓄积中毒,成为比较安全的肌松药。
5.2.1 M胆碱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拟胆碱药物(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降低眼内压,治疗青光眼;缓解肌无力;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及其它老年性痴呆;大部分胆碱受体激动剂还具有吗啡样镇痛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