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全国优质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7
《鸡兔同笼》优质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体会画图、列表、方程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以及如何通过观察、操作找出鸡和兔子的只数和脚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鸡兔图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幅鸡兔同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请问大家,如何才能知道图片中鸡和兔子的只数呢?”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尝试找出鸡和兔子的只数和脚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讲解例题: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几个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鸡兔同笼问题脚数= 2 × 鸡的只数+ 4 × 兔的只数只数 = (脚数 4 × 兔的只数)÷ 2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方程解决下面的问题:有一农场,鸡和兔子的脚数共有30只,请问农场里有多少只鸡和兔子?答案:农场里有12只鸡和8只兔子。
2. 请尝试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小明有一群鸡和兔子,它们的脚数共有28只。
请问小明有多少只鸡和兔子?答案:小明有10只鸡和4只兔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学会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鸡兔同笼》优质课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鸡兔同笼问题的提出与理解;2. 利用代数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掌握问题的解法;2. 培养学生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模型,以及如何求解代数模型。
教学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提出与理解,以及代数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鸡兔同笼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提出问题(10分钟)根据情景,提出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给出鸡兔同笼的具体数据,引导学生列出代数方程,并求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6.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鸡兔同笼问题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背景;2. 代数方程的列出与求解;3.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步骤和方法;4. 知识拓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尝试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其他类似问题。
2. 答案:(1)鸡有8只,兔有4只;(2)见教材课后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掌握程度,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其他解法,如列表法、图解法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6.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和实用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将鸡兔同笼问题作为引入代数方程的载体。
《鸡兔同笼》优质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鸡兔同笼》。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学会运用列表法、方程法、假设法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农场,其中有鸡和兔。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通过已知的总脚数和总头数,计算出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 例题讲解依据教材内容,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以列表法、方程法、假设法为例,详细讲解每种方法的步骤和原理。
3. 随堂练习(1)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30只,脚共有100只,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35只,脚共有94只,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5. 巩固提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方法:列表法、方程法、假设法步骤与原理2. 练习题目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20只,脚共有64只,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25只,脚共有70只,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改进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类似问题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鸡兔同笼》课件【优质】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取材于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涉及“鸡兔同笼”问题。
该问题是一类典型的数学问题,通过设定鸡和兔的数量,以及它们的腿数,求解出鸡和兔各自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养鸡场和兔子养殖场的实际问题,引出“鸡兔同笼”问题。
2.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列出方程组,并求解。
3. 随堂练习出示两道“鸡兔同笼”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 知识拓展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其他变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鸡兔同笼”问题2. 板书内容:(1)问题分析(2)方程组建立(3)解题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鸡和兔的总数为30,总腿数为90,求鸡和兔各自的数量。
(2)已知鸡的数量比兔子的数量多5,总腿数为100,求鸡和兔各自的数量。
2. 答案(1)鸡15只,兔15只。
(2)鸡20只,兔15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情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4.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在“鸡兔同笼”问题中,难点与重点在于:1. 理解并掌握问题的解题思路,即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