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外交名词解释4.0

  • 格式:docx
  • 大小:25.04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两条线战略:

概述:是指20世纪60年代苏联修正主义加紧危害新中国,中国必须同时应对美帝苏修两大敌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外交方针。

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局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当时国际政治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美苏争霸过程中出现缓和的迹象,中苏分裂,使确立于建国前夕并在50年代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一边倒”政策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结果不仅使我国在与美国抗衡中失去强大的依靠力量,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又增加了一个强大对手。中美关系没有明显改善,我国也逐步走上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状态的道路。同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国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变化,强调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国成为核国家。对于外交与国际事务,主张支持左派政权,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世界范围内的农村包围城市。为了增强同美苏两霸对抗的力量,毛泽东把我国的外交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结成反帝、反霸国际统一战线,从此,我国的外交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两条线”战略时期。

内容: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积极评价:

(1)、有力地支持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扩大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自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改变了联合国成员的结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当时的软实力--革命经验,借推进世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独立自主权。

(3)在实力悬殊的劣势下顶住了美苏夹击,而且突破了美国长期对我遏制的局面, 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大大提高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力。消极评价:

(1)、在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片面强调国家安全,忽视国家的发展。“两条线”战略片面夸大美苏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结果导致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出现错位,夸大战争的威胁,影响和削弱了经济建设。此外,由于受美苏压制的刺激,过分排斥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缺乏对接世界先进技术的主动性,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搞建设,错失发展良机。

(2)、对外交往过于突出政治因素,忽视经济技术合作。在“两条线”战略时期,我国的外交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一方面在对外交往中,片面突出外交对改变我国在与美苏斗争的地位和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把对外经济关系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手段为政治目的服务,而不是作为国家对外交往所追求的一种利益目标。另一方面,我国对亚非拉国家的经济援助不仅过于强调政治因素,而且往往脱离国情,影响了国内建设。大量的对外经济援助,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国民经济更加窘迫,加大了我国经济的负荷,而且使一些亚非拉国家养成对我国的依赖心理。(3)、“左”倾错误在外交领域的蔓延,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该时段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活动明显地打上“左”的烙印,呈现出单一性(即重点发展同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斗争性(即外交政策以打倒帝、修、反三个敌人为主)、世界性(即外交目标是推进世界革命)的特点。严重摧残了我国外第1期交事业。

一条线一大片:

背景:“一大片、一条线”时期是指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由于中苏交恶,苏联成为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同时,这件事也使得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两个大国的不和,加上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以及苏联实力的急剧窜升,使得美国的战略开

始出现了调整,因此,在此种国际格局的大背景下,为推动国际局势朝着有利于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各国人民的方向不断发展,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内容:“一条线”是指按照大致的纬度划出一条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一条战略线,一大片是指这条线周围的所有的国家,即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共同抗衡野心最大的苏联。

评价:此时中国外交已经开始改变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办法来处理国际关系。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成就。首先是中美建交,开启了中国和美国友好的大门,这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创造了良性的外部环境,改变了同时同两个超级大国交恶的局面。这使得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安全威胁。其次,由中美建交带来了中国与美国盟友建交的高潮。最后,中国进入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上开始发挥中国的影响,更加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印边界冲突:

起因: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1914年,英国侵略者为了实现其侵略企图以粗略红线划了一条划分印藏边界东段边界线的地图,即“麦克马洪线”。而印度从一九四七年独立之后,把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一个已经确定的国界,中印争端就由此开始了。其后印度政府不断向麦克马洪线推进。到1953年,印度基本控制麦线以南广大的中国领土,使这一非法的虚拟线基本成为实际控制线。此后,印度继续执行前进政策,妄图通过武力将中国边防哨所从中国领土上赶出去。1962年在面对严重武力威胁和印方率先武力挑衅的情况下,中国军队被迫自卫反击。中印双边间爆发严重边界武装冲突。经过:在东段中国追击部队逼近中方传统习惯线后停止前进,在西段将印军建立的据点被全部扫除。后中方主动停火,使边界局面恢复到1959年以前的状态。其后,又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交还给印度,并释放了全部印军战俘。中印边界冲突后,双边关系沉寂了20多年。

评价:中印边界冲突的根本原因就是印度企图继承英国殖民政策,侵占中国领土。中印边境的自卫反击战保卫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在国际上开创了胜利军队主动停火、主动后撤、主动交还缴获物资的先例。此战为我国建设争取了和平环境,是一场典型的局部战争。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背景:在抗美救国战争胜利后,越南与中国在领土边界、华侨、印度支那联邦等问题上发生了公开分歧。与此同时,越南与苏联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在苏联的庇护下,越南武装入侵柬埔寨,威胁中国边界安全。被越南驱赶的华侨和越南边民继续大量涌入中国境内。与此同时,越南部队不断侵犯中国领土。

经过:出于打击越南侵略者、保卫边疆和平与安全的需要,中国边防部队于1979年2月17日奋起自卫还击。自卫反击作战按预定目标进展顺利,至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反击作战的目标已经完成,从即日起中国将主动撤军回国。在16天的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重创了越南军队,摧毁了越南在中越边境地区建立的针对中国的大规模军事设施。

影响:首先,打击了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打乱了苏联全球战略步骤,有利于维护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其次,迫使越南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态势,支援了柬埔寨人民反对越南入侵的斗争。更直接的是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了中国的国威。

中美上海公报:

时间:1972年2月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在上海与周恩来总理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