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GHz固定无线接入的功能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国家⽆线电监测中⼼检测中⼼附件6:⽆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测的检验依据(含参考标准)㈠调频收发信机1.国家⽆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件《关于350 MHz频段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技术指标的通知》(国⽆办频〔1996〕93号)使⽤频段:336-399.9MKz(1)360MHz:基站发射频段:361-368MHz移动台发射频段:351-358MHz同频单⼯频段:358-361MHz(2)380MHz:基站发射频段:382-389MHz移动台发射频段:372-379MHz同频单⼯频段:379-382MHz2.《关于重新调整336-399MHz频段移动通信频率配置及管理办法的通知》(信⽆函【2001】85号)频率配置: 频率配置分为12.5kHz信道间隔和25kHz信道间隔两种⽅式频率分配及审批管理:(1)部门规划使⽤频率: 1)351-356MHz/361-366MHz2)356-358MHz/366-389MHz3)376-379MHz/386-389MHz4)358-361MHz5)379-380.5MHz(2)共⽤组⽹频率: 1.372-376MHz/382-386MHz2.380.5-382MHz3.信息产业部《关于公众对讲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2001】869号)⼯作频率(单位:MHz):409.7500; 409.7625; 409.7750; 409.7875; 409.8000;409.8125; 409.8250; 409.8375; 409.8500; 409.8625;409.8750; 409.8875; 409.9000; 409.9125; 409.9250;409.9375; 409.9500; 409.9625 ;409.9750; 409.9875。
(共20个)4.信息产业部《关于400 MHz频段公众对讲机业务频率规划的通知》信部⽆【2001】793号⼯作频率同35.国家⽆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件《关于450 MHz频段内增加农村⽆线接⼊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频[1998]66号使⽤频率范围:基地台发射频率:460.500-461.975MHz⽤户终端发射频率:450.500-451.975MHz6.信部⽆〔2002〕10号《关于900 MHz频段⽆中⼼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关使⽤频率有关问题的通知》7.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44.1—1995《移动通信调频⽆线电话机通⽤技术条件》8.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2192—1990《移动通信调频⽆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法》9.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2193—1990《移动通信调频⽆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法》10. 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160-94《⽆中⼼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体制》11. 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939-1995《⽆中⼼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规范》12. 信⽆函〔2005〕53号《关于进⼀步推⼴应⽤900MHz频段⽆中⼼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说明: 400MHz频段公众对讲机的技术指标要同时参考⽂件“信息产业部⽆线电管理局《关于400MHz频段公众对讲机业务频率规划的通知》(信部⽆ [2001] 793号)”以及三个参照标准。
3.5G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干扰分析自从2001年8月信息产业部以公开招标的方式作为试点分配以来,已顺利开展了三批3.5GHz频率招标发放工作,通过加大对地面固定接入频率的投放,3.5GHz系统使运营商增强了市场的快速接入反应的能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有效地规避频率间的干扰。
在分析频率干扰之前,首先介绍抗频率干扰通常采用的五种方式。
频率隔离:通过规划不同的扇区、不同的远端站使用不同的频率来达到频率隔离的目的。
目前系统发信机的邻道功率指标和收信机的相邻信道选择性均可做到30dB左右,因此使用不同的频率是最好的抗干扰手段之一。
距离隔离:无线电波在传输中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产生反射,导致反射损耗,在使用平面大地模型计算场强时,电波传播损耗与收发天线间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每倍程的电波传播损耗为12dB。
3.5GHz系统传输距离一般不超过10km,因此同频信号复用的距离越大,系统抗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
极化隔离:通过使用载波的不同极化方式来加大载波间的隔离度。
目前3.5GHz系统天线的极化隔离可以达到25dB左右。
方向隔离:通过使用扇区天线或定向天线的不同朝向来对载波发射和接收方向加以区分。
目前基站天线的前背比可达到25dB左右,远端站天线的前背比可达做到22dB左右。
其他:在实施中还可依据具体地形地物进行隔离以减少干扰,并通过调整基站发射功率、天线高度、天线倾角来控制基站覆盖范围以减少不同基站覆盖的交叠区和越区现象。
一、3.5GHz系统设备发射频谱模版分析目前,3.5GHz频段地面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在每个城市中可使用的带宽为31.5MHz,被三家运营商平分后每个网络仅可使用10.5MHz的带宽来组网。
由于带宽窄、频点少,且每个网络所使用的频率中都有一部分与其他网络属于邻频,这就要求运营企业在进行频率规划时要着重考虑如何克服频率干扰问题。
以TDMA为工作方式的3.5GHz系统设备发射频谱模版,如图1以及表1至表4所示。
单载波调制和OFDM调制单载波的调制:单载波的调制就是采用一个信号载波传送所有的数据信号。
无线信道的多路径散射会造成相邻符号之间的干扰,就是我们常说的符号间干扰(ISI)。
如果这一信号使有用信号恶化,影响到射频信号的正确解调,那么有两种方法来解决:一种是在接收机端采用均衡器来消除ISI干扰,可以达到接近OFDM调制的误码率。
另一种是采用分集天线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消除这种干扰,即采用两个不同方向的天线来进行接收。
对于3.5G的频段,在城市的覆盖区中,不同天线接收的信号必须将延迟均方根值速度限制在1us或者更少,尽量减少延迟速度大于10us的信号的比例。
对于这些延迟速度的值,本地时间均衡器提供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
按照这种方式,单载波系统能够与OFDM调制方式提供相同的误码率。
时分单载波处理系统提供很大的灵活性,因为发射的数据包能被动态调整到恰当的长度,而最小数据包的长度上没有限制。
如果需要,很小长度的数据包都能够被处理,如短的确认信号等。
这种方式相对于以数据块交换的系统如OFDM有着更高的传输效率和更低传输延迟的优点。
单载波调制的其它关键优势:单载波避免了多载波系统的在各相位相同时的最大瞬时电功率与平均电功率的比值(PAPR)很大的问题,这样在设计中可以采用更经济高效的功率放大器,技术更成熟,系统的稳定性更高。
单载波系统对频率偏移和相位噪声要求相对于OFDM系统要低得多。
对于突发的点对多点的通信系统,单载波的调制方式能够使频率和时间同步设计变得更加简单,同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OFDM 调制:OFDM调制方式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方式,这种方式将一个载波分为许多个带宽较窄的次载波,这些次载波相互正交,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将这些次载波信号进行编码。
次载波频分器将信号反转,使之正交,对于n个次载波,每一个次载波的符号速率被载波调制器分为整个符号速率的1/n,这使得调制后符号速率长于多经延迟从而减少符号间干扰(ISI)。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一)检验依据:YD/T 884-1996《9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设备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二)参照标准:ETS 300 607-1《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Mobile Station (MS)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Part 1: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GSM 11.10-1 version 》(三)核准频率范围:Tx:885~915MHz/1710~1785MHzRx:930~960MHz/1805~1880MHz(四)说明: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1.710~1.755GHz≤-36dBm 1.755~12.75GHz≤-30dBm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一)检验依据:YD/T 883-1999《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二)参照标准:ETSI EN 301 087《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phase 2 ); Base Station System (BSS) equipment specification; Radio aspects (GSM 11.21version 8.2.1 Release 1999)》(三)核准频率范围:Tx::930~960MHz/1805~1880MHzRx::885~915MHz/1710~1785MHz(四)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1852~1855MHz ≤-30dBm/30kHz1855~1860MHz ≤-30dBm/100kHz1860~1870MHz ≤-30dBm/300kHz1870~1880MHz ≤-30dBm/1MHz1880~12.75GHz ≤-30dBm/3MHz1710~1755MHz ≤-98dBm/100kHz三、GSM直放机(一)检验依据: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有关直放站设备管理的规定》(信无 [1999] 62号)(二)参照标准:ETSI 300 609-4《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Phase 2);Base station System(BSS) equipment specification ;Part 4: Repeaters(GSM 11.26)》(三)核准频率范围: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四)说明:根据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要求,直放机必须具备仅适用于某运营商使用频段的功能。
无线电装接工考试考点(题库版)1、填空题扩频是一种调制技术,扩频调制不能独立于()。
正确答案:数据调制2、填空题电线压接时线芯插入插针(孔)的压接筒后,应能从()的观察孔内看到线芯。
正确答案:压接筒3(江南博哥)、单选烙铁头的锻打预加工成型的目的是()。
A.增加金属密度,延长使用寿命B.为了较好的镀锡C.使用安全D.提高焊接质量正确答案:A4、单选鉴频器输出信号与比较信号()。
A.相位差为零B.频率一致C.频率一致相位差固定D.频率一致相位差为零正确答案:C5、单选如果晶体二极管的正、反向电压都较小或为零,则该二极管()。
A.正常B.已击穿C.正向特性不良D.反向特性不良正确答案:B6、填空题带外发射指由于调制过程而产生的刚超出()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
正确答案:必要带宽7、单选一般在焊集成电路时,选用电烙铁的功率为()A、20~50KW;B、20~50W;C、100~150W;D、100~150KW正确答案:B8、填空题()和()是衡量接收机对微弱信号接收能力的两种表示方法。
正确答案:灵敏度;噪声系数9、单选用恒流源取代差动放大器的共射电阻的目的是()。
A.稳定工作点B.提高增益C.提高动态范围D.改变频率特性正确答案:C10、单选让直流通过而去除交流成份的网络称为()。
A.衰减器B.滤波器C.积分器D.微分器正确答案:B11、填空题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负载阻抗为()欧姆。
正确答案:5012、单选收音机中周是一个()电感。
A.固定B.半可变C.空心D.磁心正确答案:D13、单选接收机的灵敏度定义为:在保证接收机输出额定功率或电压,并维持输出端一定信噪比的条件下,接收天线上所需的信号电动势的最()值。
A、好B、大C、小D、固定正确答案:C14、填空题放大电路的()越高越好,输出电阻越小越好。
正确答案:输入阻抗15、单选在一只50Ω电阻上并联一只10kΩ电阻,其总电阻值()A、加大;B、减小;C、不变正确答案:B16、单选发射机的任务是产生、放大高频振荡,并使高频振荡按照要传递的信息变化,最后以足够的功率以电磁波的形式把高频振荡的能量从()发射出去。
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准檢測的檢驗依據(含參考標準)(一)調頻收發信機1.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檔《關於350 MHz頻段移動通信設備主要技術指標的通知》(國無辦頻〔1996〕93號)使用頻段:336-399.9MKz(1)360MHz:基站發射頻段:361-368MHz移動台發射頻段:351-358MHz同頻單工頻段:358-361MHz(2)380MHz:基站發射頻段:382-389MHz移動台發射頻段:372-379MHz同頻單工頻段:379-382MHz2.《關於重新調整336-399MHz頻段移動通信頻率配置及管理辦法的通知》(信無函【2001】85號)頻率配置: 頻率配置分為12.5kHz通道間隔和25kHz通道間隔兩種方式頻率分配及審批管理:(1)部門規劃使用頻率: 1)351-356MHz/361-366MHz2)356-358MHz/366-389MHz3)376-379MHz/386-389MHz4)358-361MHz5)379-380.5MHz上述各段頻率由資訊產業部無線電管理局分別配給軍隊、武警部隊和公安系統,用於組建各系統指揮調度通信網。
(2)共用組網頻率: 1.372-376MHz/382-386MHz2.380.5-382MHz上述二段頻率主要分配給國家安全、法院、檢察院、司法監獄勞教、海關等政府部門用於組建區域性或全國指揮調度通信網,原則上異頻單工頻段管理用於建設各部門共用網。
3.資訊產業部《關於公眾對講機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信部無【2001】869號)工作頻率(單位:MHz):409.7500; 409.7625; 409.7750; 409.7875; 409.8000;409.8125; 409.8250; 409.8375; 409.8500; 409.8625;409.8750; 409.8875; 409.9000; 409.9125; 409.9250;409.9375; 409.9500; 409.9625 ;409.9750; 409.9875。
一、无线接入的发展趋势将与有线接入方式竞争接入市场:在有线难以达到的地方,可作为有线的延伸和补充;在新建的工业园区和居民小区,可作为有线通信的应急手段和替代手段;在地下线缆施工困难的城镇,则成为有线接入有力的竞争对手。
竞争的目标将是最终用户的数量,目前无线接入用户和有线接入用户的比例不到1:100。
在两年内预计可达到1:10,而在5年后可能达到1:3,即无线接入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向高频段、宽带宽、高速率、高频谱利用率发展:随着用户业务的多样化特别是宽带化,以往几kbps或十几kbps的信息速率已不敷使用,许多用户要求提供几十Mbps的信息速率。
要提高信息速率,除了采用先进的双工技术、编码技术和调制技术外,最基本的就是更宽的频道带宽,相应的就是需要占据更高的频段。
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几百MHz频段,频道带宽只有几kHz到几十kHz,信息速率也就是在几十kbps以下;而在几GHz频段,频道带宽可达几MHz到十几MHz,信息速率也可达几Mbps到几十Mbps;若使用几十GHz的毫米波段,频道带宽高达一百多MHz到二百多MHz,信息速率则高达155Mbps甚至几百Mbps。
无线电频谱是宝贵的稀缺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就是节约资源。
提供IP(Internet协议)传输业务:IP业务对无线接入网的要求是实时快速、宽带多媒体、上/下行不对称、易于扩展等。
Internet上的信息传输是分组的,传输方式由TCP/IP(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规定,规定信息包怎样分层和分组,怎样重新组装,怎样在信道上传输等。
TCP/IP分为链路层、网际层(IP层)、传输层(TCP层)和应用层,TCP为收、发两端提供双工传输协议,IP为不同的计算机网络提供互连协议。
无线接入网应在传输和接口方面适应IP业务的需要。
适应不同用户的近于苛刻的多种需求:大致可归纳为电话、视像、高速数据的综合接入;风险投资小,启动开销低,适应初始用户少的环境;易于扩容,扩大覆盖区,适应用户快速增加的需求;简单、可靠、傻瓜化,减低维护开销;装、拆、搬迁简便快捷,保证投资不沉淀;具有灵活的接口能力,例如V5、ATM以及Ethernet接口等,以适应与不同网络的连接;具有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例如室外工作、不受雨衰影响等。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工作是维护正常空中电波秩序、促进无线通信事业顺利发展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无线电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的形势,为规范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和检测工作,为便于从事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研发、生产、进口和销售等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及时了解我国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检测依据和主要技术要求,现决定在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的网站()和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的网站()公布《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测检验依据》(以下简称“检验依据”)。
本“检验依据”汇集了与无线电发射设备有关的文件和标准,具体明确了每种产品的检验依据、参照标准和核准频率范围。
现就本“检验依据”中的有关事项说明如下:1. 相关内容检验依据: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发布的文件,正式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参照标准:国际标准(如:国际电信联盟(ITU)、IEEE等国际组织通过的技术文件),区域标准(如:欧洲ETSI、美国FCC等区域组织或机构通过的技术文件)。
核准频率范围: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对用于某种业务的相应设备所规定的工作频率范围。
说明:对用于某种业务的设备的特殊要求。
2. 检测依据的选择顺序依次为无线电管理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区域标准、企业标准。
3. 技术指标的选择原则当同一类标准对某参数的技术指标不一致时,取较严格的限值作为核准指标。
本次公布的内容涉及了现有的大部分无线电发射设备,对尚未涉及的设备还有待补充和完善。
随着无线电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国家将陆续发布新的无线电管理文件和技术标准。
届时,我们将及时在网站上更新本“检验依据”的相关内容。
对于本“检验依据”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欢迎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及时纠正和完善。
联系人:阚润田王俊峰E-mail:kanrt@ wangjf@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三、GSM直放机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五、800MHz CDMA数字蜂窝基站六、800MHz CDMA直放机七、调频收发信机八、无线寻呼发射机九、模拟集群基站和移动台十、数字集群基站和移动台十一、点对点扩频通信设备十二、26GHz LMDS宽带无线接入通信设备十三、3.5GHz无线接入通信设备十四、2.4GHz短距离微功率设备十五、固定卫星地球站设备十六、数传电台十七、数字微波接力通信机十八、PHS无线接入系统十九、DECT无线接入系统二十、无绳电话机二十一、海事卫星地球站二十二、短波单边带设备二十三、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二十四、调频广播发射机二十五、中波调幅广播设备二十六、电视发射设备二十七、多路微波分配系统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一)(一)检验依据:YD/T 884-1996《9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设备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二)参照标准:ETS 300 607-1《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Mobile Station (MS)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Part 1: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GSM 11.10-1 version 4.22.1) 》(三)核准频率范围:Tx:885~915MHz/1710~1785MHzRx:930~960MHz/1805~1880MHz(四)说明: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1.710~1.755GHz≤-36dBm 1.755~12.75GHz≤-30dBm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一)(一)检验依据:YD/T 883-1999《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二)参照标准:ETSI EN 301 087《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phase 2+); Base Station System (BSS) equipment specification;Radio aspects (GSM 11.21version 8.2.1 Release 1999)》(三)核准频率范围:Tx::930~960MHz/1805~1880MHzRx::885~915MHz/1710~1785MHz(四)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1805~1850MHz≤-36dBm/30/100kHz1852~1855MHz ≤-30dBm/30kHz1855~1860MHz ≤-30dBm/100kHz1860~1870MHz ≤-30dBm/300kHz1870~1880MHz ≤-30dBm/1MHz1880~12.75GHz≤-30dBm/3MHz1710~1755MHz ≤-98dBm/100kHz三、GSM直放机(一)检验依据: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有关直放站设备管理的规定》(信无[1999] 62号)(二)参照标准:ETSI 300 609-4《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Phase 2);Base station System(BSS) equipment specification ;Part 4: Repeaters(GSM 11.26)》(三)核准频率范围: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四)说明:根据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要求,直放机必须具备仅适用于某运营商使用频段的功能。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依据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依据(一)调频收发信机1. 工信部无[2009]66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150MHz400MHz频段专用对讲机频率规划和使用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2. 信部无[2001]793号《关于400MHz频段公众对讲机业务频率规划的通知》3. 信部无[2005]423号《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4. 国无办频[1996]93号《关于350MHz频段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技术指标的通知》5. 使用频段:336 MHz~399.9MHz(1)360MHz:基站发射频段:361 MHz~368MHz移动台发射频段:351 MHz~358MHz同频单工频段:358 MHz~361MHz(2)380MHz:基站发射频段:382 MHz~389MHz移动台发射频段:372 MHz~379MHz同频单工频段:379 MHz~382MHz6. 信无函[2001]85号《关于重新调整336~399MHz频段移动通信频率配置及管理办法的通知》频率配置: 频率配置分为12.5kHz信道间隔和25kHz信道间隔两种方式频率分配及审批管理:(1)部门规划使用频率:1)351 MHz~356MHz/361 MHz~366MHz2)356 MHz~358MHz/366 MHz~389MHz3)376 MHz~379MHz/386 MHz~389MHz4)358 MHz~361MHz5)379 MHz~380.5MHz(2)共用组网频率:1)372 MHz~376MHz/382 MHz~386MHz2)380.5 MHz~382MHz7. GB/T 21646-2008《400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8. 信息产业部《关于公众对讲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1】869号)工作频率(单位:MHz):409.7500; 409.7625; 409.7750; 409.7875; 409.8000;409.8125; 409.8250; 409.8375; 409.8500; 409.8625;409.8750; 409.8875; 409.9000; 409.9125; 409.9250;409.9375; 409.9500; 409.9625 ;409.9750; 409.9875。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的功能要求
(2002-06-14 08:55:04)
去年,我国开始了3.5GHz频段固定无线接入的商用,为固定无线接入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为支持该技术的商用,我国制订了《接入网技术要求——3.5GHz固定无线接入》标准。
以下主要介绍该标准对3.5GHz技术的功能要求,供大家参考。
业务支持能力
3.5GHz固定无线接入主要提供以下业务:
面向连接业务,主要针对传统电路方式的业务或以电路仿真方式提供的业务。
主要针对以下应用:普通电话业务;ISDN2B+D或30B+D业务;低于E1的电路承载业务,如64kbit /s子速率、N×64kbit/s等;对应于目前DDN国所提供的速率等级;E1或高于E1的数字电路承载业务等。
无连接业务,是针对基于IP方式提供的应用,如基于IP方式的实时业务、因特网接入(www浏览、E-mail、高速文件传送等)、局域网互联、虚拟专用网VPN等。
3.5GHz固定无线接入可以基于电路方式、IP方式、ATM方式或组合方式来提供上述业务,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具备相应的业务质量保证(CoS、ToS、QoS等)机制来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如果提供普通电话业务,应该支持V5协议。
V5协议可以终结在中心站,也可以终结在终端站。
其它功能要求动态带宽分配
对于电路型业务,不需要设备具备动态带宽分配能力。
对于分组型业务,带宽分配方式可分为静态带宽分配和动态带宽分配两种。
3.5GHz固定无线接入在动态带宽分配能力上可分为两个层次:a.同一中心站CRS所带的不同终端站之间的动态带宽分配;b.同一终端中不同接口之间的动态带宽分配。
其中选项b为必选项,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均应支持动态带宽分配选项b,在同一终端站所带的不同用户之间实现动态带宽分配、资源共享。
在电路业务与分组业务共享带宽的条件下,电路业务和分组业务的带宽通过静态分配来保证。
采用TDMA多址方式的系统应支持选项a,对于其它实现方式的系统,对选项a不作强制性要求。
用户业务能力要求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终端站可带一个至多个用户。
当所带用户数量为一个时,终端站的全部业务带宽应能由该用户所独享。
系统可支持的单用户最大业务速率至少应能达到512kbit/s。
系统单终端站支持的最大业务速率至少应能达到512kbit/s。
系统应能根据用户业务需求或运营商的要求对用户所占用的业务带宽以及业务优先级别进行设定,并根据业务的优先级进行流量管理和控制,确保不同等级业务的QoS。
系统应能监视用户业务信道,对用户业务流量和性能进行统计监测,用于计费信息的提供,并确保系统资源的合法使用。
用户信息安全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采用点到多点结构,下行方向上各终端站共享无线传输媒质,
因此必须有效实现不同用户之间信息的隔离,解决用户信息安全性的问题。
系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保护用户信息,提高安全性:a.用户鉴权(Authentica tion)——在终端站登录网络时,采用安全检验机制,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防止未注册用户接入系统;通信过程中链路中断,在恢复过程中,应进行用户鉴权。
b.数据加密(DataEncryption)——用数据传输专利号,为防止数据被第三方截取,系统应通过高层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推荐采用较常用的加密算法,密钥的分配和传输应保证足够的可靠性。
c.授权(Authorization)——系统可以授权不同等级的用户。
根据授权等级,用户具有访问不同网络资源的权限。
其中,选项a为必选项,b、c为可选项。
发送功率调整
系统中心站、接力站和终端站必须具备发送功率可调的能力,可采用人工通过网管系统进行调整或实现自动发送功率控制(ATPC)。
对接力站和终端站,推荐采用自动发送功率控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