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6.07 MB
- 文档页数:79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面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a图)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b图)。
读图,完成1~2题。
1.材料中某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2.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解析:第1题,综合分析两图可得,随着建设用地比重增加,某环节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增加。
故选D。
第2题,流域内建设用地增加使区域降水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加,气候趋于干热;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都是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较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
故选A。
答案:1.D 2.A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完成3~4题。
3.甲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①减缓城市涝灾②缓解城市缺水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4.乙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下渗B.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径流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发D.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腾解析:第3题,甲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将雨水收集、存储起来,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减少了地表径流量,减缓城市涝灾,①对。
合理收集利用,缓解城市缺水总量,②对。
将雨水收集处理,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③对。
收集利用雨水,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④对。
雨水被收集存储起来,改变了城市区域的水循环,破坏了径流环节,⑤错。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自然界的水循环2019·全国Ⅰ卷,37(2)(3)2018·全国Ⅰ卷,37(2)(3)2018·全国Ⅱ卷,9~102018·全国Ⅲ卷,82017·全国Ⅰ卷,6~8通过某区域陆地水体的运动情况、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考查水平衡以及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相互影响。
2.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2019·全国Ⅰ卷,9、112018·江苏卷,92016·全国Ⅱ卷,9~112016·全国Ⅲ卷,7~9通过区域图、气候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等,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19·江苏卷,27(1)(2)(4)2018·海南卷,22017·全国Ⅰ卷,82015·海南卷,2通过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水资源短缺现状,考查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及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体类型: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
2.关系: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特点、作用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D降水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2.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塑造着地表形态。
练案[10]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单项选择题(2022·四川成都模拟)地下水位过高会导致土壤过湿,不利于农业生产,需要排水。
下图示意某地等潜水位线及拟建的排水井和排水沟的位置(图中等潜水位线单位:m)。
据此完成1~3题。
1.土壤过湿对农作物的危害是(C)A.气温日较差小,不利营养物质积累B.土质黏重,不利农作物根系发育C.土壤空气少,不利农作物根系呼吸D.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减少2.图中排水沟4的排水效率是最低的,其原因最可能是(D)A.沟底是倾斜的B.延伸方向是和等潜水位线垂直的C.沟较浅D.潜水是向两侧分流的3.综合考虑排水效率和工程量,图中排水沟5的沟底最适宜的海拔高度是(C)A.79 m B.80 mC.81 m D.82 m[解析]第1题,土壤中的水分、空气比例相当才能保证土壤保温透气,利于作物生长。
土壤过湿时,土壤中的空隙被水占用,由于空气少,不利农作物根系呼吸,作物生长会受到影响。
第2题,由图中等潜水位线数值及排水沟4的位置可知,排水沟4的排水效率最低的原因是潜水向两侧分流。
第3题,图中排水沟5处的潜水位是81 m至83 m,为保证本水位段的排水并综合考虑排水效率和工程量,沟底最适宜的海拔高度应接近最低水位,即81米。
(2022·山东济宁模拟)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
据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
如图为干旱区河岸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
读图,完成4~6题。
4.干旱区植被蒸散量最大的时段是(C)A.7~8时B.10~11时C.12~13时D.17~18时5.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流向主要是(D)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C.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D.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6.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B)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B.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D.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干旱区植被蒸散量与植物吸收地下水量有关。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阅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
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6)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
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内流区域,但也有外流区域,所以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第(2)题,集雨工程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
自然界的水循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高考目标导航】【基础知识梳理】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1)存在的形式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2)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有着水源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A 、B降水、C 、D 、E 、F 、G地下径流H 、I(2)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包含的主要环节:①类型:A C D E属于(也叫大循环),是陆地水循环,A、B 。
②主要环节: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维护了全球水的;②缓解不同纬度不平衡的矛盾;③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与④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概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和。
(2)水资源的分布(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①总量,人均②分布不均:南方,北方,东部,西部;两季多,两季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同。
3.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人类对水资源的越来越大。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可用的水资源(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①开源措施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加强,提高公民意识②节流措施改进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要点透析】一、陆地水体的补给1.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右图所示:三、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它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具体分析如下:【高考真题感悟】1、(2011·安徽文综T25--26·8分)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2·江苏连云港一模)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2.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a为水汽输送,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e为水分的蒸发。
第2题,陆地水资源也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目前只能对水循环的某些环节施加影响。
答案 1.C 2.D(2012·河南六市第一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地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和月均水位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3~5题。
3.该水库的位置最可能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B.太行山区C.松花江流域D.淮河流域4.下列关于该水库所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季节变化较小B.该水库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C.6~8月水库水位在持续升高D.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多于出库水量5.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原因可能是()。
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少B.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多C.工业用水量增加D.为防洪释放水库蓄水腾出库容解析第3题,该水库月均水位在100米以上,6~9月份入库水量较大,说明该时段进入雨季,河流处于汛期,综合分析可知,应位于淮河流域。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春季节河流处于枯水期,出库水量较大;4~5月水库水位并未随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6~8月水库水位出现持续升高。
第5题,6月份开始入库水量明显增加,该流域进入汛期,在此之前水库排水主要是为了释放水库蓄水,腾出库容用于防洪。
2013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相互联系的水体——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水体的主要类型:(1)按水体的分布范围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的水体陆地水:供应人类所需淡水的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2)按水体的存在形式气态:数量最少,分布最广,如大气水等。
固态: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如积雪、冰川等。
液态:数量最大,分布次广,如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湖泊】——陆地表面洼地积水形成的比较宽广的水域。
(1)湖泊的类型按水系特征分:内流胡和外流湖;按湖水性质分:淡水湖和咸水湖;的湖泊。
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挥发性物质的散失,引起颈部塌陷而形成漏斗状洼地,之后经积水而成火口湖。
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
如新疆阜康天池,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
它又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河流摆动,其天然堤堵塞支流而潴水成湖。
、太湖等。
二是由于河流本身被外来泥沙壅塞,水流宣泄不畅,潴水成。
它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贮水水体,在水利工程上它。
(2)湖泊的作用经济价值:①供水;②水产养殖;③航运;环境价值:①调蓄洪峰,调节河流流量;②容纳和净化污水;③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④调节局地气候。
【沼泽】——是指地表过湿或有薄层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土壤水分几达饱和,生长有喜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
(1)沼泽的成因①地势低洼或地形闭塞,地表积水排泄不畅;②气候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纬度较高或海拔高,蒸发微弱;③因冻土发育,地表水难于下渗;④因降水多、河湖众多导致地下水丰富,促成了沼泽的形成。
(2)沼泽的分布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下游地区:多凌汛和洪涝,河水泛滥;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多永久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2021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检测(十三)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课时质量检测(十三)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麦盖提县位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地区,气候极度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42.3毫米,平均蒸发量2 349毫米。
在麦盖提分布着美丽的沙漠千岛湖-—刀郎千岛湖。
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
湖中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土质黏稠,水域面积广阔,水草茂盛。
据此,完成1~2 题。
1.沙漠千岛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叶尔羌河河水补给B.冬季季节性积雪补给C.山地降水D.地下水2.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黏稠对水量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A.提供养分,供给植被生长B.阻隔湖水下渗C.黏稠土壤吸水性强,减少水分蒸发D.黏稠土壤阻滞水体流动,减缓地表径流解析:1.D2。
B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
”这说明该湖泊的补给稳定而可靠,是地下水补给的体现,不是河水补给,选D。
从“气候极度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42。
3毫米,平均蒸发量2 349毫米”可知,该地冬季降雪和山地降水量有限,不是主要补给水源,故A、B、C项错误。
第2题,该地蒸发强,但水量稳定,说明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黏稠可以阻隔湖水下渗,使得水量可以保持,选B。
土壤提供养分不影响湖泊水量;黏稠土壤隔水性强;湖泊中的黏稠土壤阻滞水体流动,但对湖泊水量无影响。
故A、C、D项错误。
丰满水库(又称松花湖)是我国东北的大型水库,其功能以发电为主。
如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流域()A.鱼类资源缺乏B.嫩江自东南流向西北C.主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航运业发达4.理论上哈尔滨水文站冬季(11月至次年3月)径流量占全年的比重应非常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原因最可能是() A.积雪融水补给河流B.地下水补给河流C.大型水库发电D.河流发生凌汛解析:3.C4。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讲复习脉络:考纲: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意义—⎪⎪⎪⎪⎪⎪⎪ 考点一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向1 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考向2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考点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考向1 陆地水体的补给 考向2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考点三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考点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向1 水资源的分布及成因 考向2 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读水循环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主要环节:①⑧蒸发,②④降水,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⑨蒸腾。
2.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①③④⑤⑥⑦,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①②,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④⑧⑨。
(填序号)3.写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图文助记1.当前人类能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水循环过程: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以及径流。
目前,人类能干预的主要是水分下渗和径流两个环节。
2.城市地面硬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地面硬化后,地表水渗不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也不能被蒸发上来,对自然界水循环影响很大。
1.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及特点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类型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例证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海洋上的狂风暴雨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考点规范练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循环主要由降水、下渗和蒸发散失组成,降水蓄存于土壤中可应对气候干旱问题,被称为土壤水库效应。
土壤干层是指含水量低于6%的土壤层,土壤恢复层是指土壤水分逐渐恢复到正常含水量的土壤层。
下图为黄土高原南部冬小麦区一年内两时段土壤干层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土壤干层分布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B.4—6月C.6—8月D.10—12月2.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土壤水分()A.自上而下恢复B.自下而上恢复C.自中部向上、下层恢复D.自上、下层向中部恢复3.土壤水库效应对冬小麦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A.春雨秋用B.夏雨冬用C.夏雨春用D.冬雨夏用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湖。
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
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
读图,完成第4~6题。
4.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雨水B.湖泊水C.地下水D.人工提水5.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A.2—6月B.5—9月C.8—12月D.11月至次年4月6.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下列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我国也达到最广的是()A.甘蔗B.棉花C.油菜D.花生(2021山东青岛检测)我国的气候干旱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代表水循环环节。
读图,完成第7~8题。
7.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①增加B.②增加C.③增加D.⑤增加8.水循环()A.只能使外流区的一部分水体不断更新B.促使物质不断从陆地向海洋单向迁移C.可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D.使水资源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取之不尽(2021广西钦州期末)钦州市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裸露土地等,因地制宜建设了口袋公园(图甲),拓展了城市生态空间。
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
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明确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
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2)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水。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三种水循环的主要特点(1)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塑造:地表形态。
【重点突破】(一)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 1.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A 为陆地内循环,B 为海陆间循环,C 为海上内循环。
(2)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①蒸发 水量多少、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②降水;③水汽输送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④地表径流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⑤下渗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2.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沼泽地的形成内流河断流的成因(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知识点二 河流补给及河流特征 1.水体的相互关系(1)图2中左图表示丰水(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2)图2中右图表示枯水(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3)各水体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