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变异、育种与进化
- 格式:ppt
- 大小:629.00 KB
- 文档页数:27
第一部分命题区域3 第三讲变异、育种与进化课时跟踪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解析:选A 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才是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项错误;各大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B项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说明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D项正确。
2.(2019·陕西宝鸡质量检测)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D.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改变解析:选A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并非只有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C错误;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D错误。
3.(2019·内蒙古鄂尔多斯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选B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因基因突变、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等因素的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因此,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而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基因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第3讲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教材原话1.(1)经低温处理过的植物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形态,再用盐酸冲洗。
(×)(2)解离液:盐酸和酒精,其中盐酸的作用是使洋葱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中胶层物质溶解,有利于植物细胞分离开来。
解离后的漂洗用的是清水。
改良苯酚品红也是碱性染料。
(√)(3)低温处理时,植物细胞还是活的,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以及细胞分裂,同时抑制着丝点的分裂,所以有些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4)最后,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因为低温处理时,不是每个细胞都恰好正要分裂且正要形成纺锤体)。
(P88实验)(√)2.X射线照射野生型链孢霉能使其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加入某种维生素则立即能生长,说明基因突变可能影响了酶的合成从而影响了该维生素的合成。
(P96技能应用)(√) 3.选择育种是不断从变异个体中选择最好的进行繁殖和培育,其缺点是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广。
(P107本章小结)(×)4.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但研究进化不能只研究个体表现型,还必须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
(P114中部正文)(√)5.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减少物种多样性。
(P123小字)(×)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它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P124中部正文)(√)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10 “千变万化”的生物变异及育种命题分析[考点突破固考基]一、变异类型的判别1.判断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方法(1)两类变异的本质区别是遗传物质是否改变。
遗传物质改变产生的变异可以遗传,但是否遗传给后代,关键要看遗传物质的改变是否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第3讲变异、育种和进化网络构建■易错辨析···································································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和特点1.基因突变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提示: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隐性突变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时一般不遗传给后代,发生在配子中时,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然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是定向的。
(×)提示:基因突变都是不定向的。
3.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基因突变。
(×)提示: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目,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4.DNA分子中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提示: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的改变,DNA分子中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若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则属于基因突变。
5.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
(√)6.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都是高度不育的。
(×)提示:蜂王是二倍体,其卵细胞发育成的雄蜂是单倍体,可育。
第三讲变异、育种与进化[考纲要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知识主干·系统联网]理基础建网络回扣关键知识■高考必背——记一记1.可遗传变异的几个核心知识点(1)关于“互换”的问题: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参与互换的基因为“等位基因”。
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参与互换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2)关于“缺失”问题:①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②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水平:①分子水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②细胞水平: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2.关于育种过程的几个核心知识点(1)诱变育种:可以提高基因突变频率,但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所以需要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2)单倍体育种:包括杂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三个主要环节,应在秋水仙素处理后对各种纯合子进行选择,而不能选择花粉或单倍体,因为花粉不表现相关性状,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也难以表现相关性状。
(3)多倍体育种:若处理幼苗,得到的整个植株并不是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加倍,根部细胞一般仍保持正常染色体数目。
(4)“可遗传”≠“可育”;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
3.生物进化中的认识误区(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